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贵州师范大学传媒学院

作品数:211 被引量:291H指数:8
相关作者:崔庆鹤盛兰更多>>
相关机构:湖南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贵州大学文学与传媒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贵州省教育厅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博士科研启动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艺术文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200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01篇文化科学
  • 75篇艺术
  • 11篇文学
  • 9篇经济管理
  • 6篇社会学
  • 4篇哲学宗教
  • 4篇政治法律
  • 2篇电子电信
  • 2篇语言文字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 1篇医药卫生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39篇电影
  • 29篇媒体
  • 28篇文化
  • 19篇叙事
  • 17篇新闻
  • 17篇媒介
  • 15篇新媒体
  • 15篇视频
  • 12篇艺术
  • 10篇美学
  • 10篇节目
  • 9篇影视
  • 9篇语言
  • 9篇综艺
  • 9篇媒体时代
  • 8篇电视
  • 8篇网络
  • 8篇记忆
  • 7篇视域
  • 7篇教学

机构

  • 201篇贵州师范大学
  • 4篇贵州大学
  • 2篇成都体育学院
  • 2篇华中科技大学
  • 2篇湖南师范大学
  • 2篇浙江大学
  • 2篇厦门大学
  • 2篇中国社会科学...
  • 1篇广州大学
  • 1篇贵州交通职业...
  • 1篇安徽师范大学
  • 1篇北京语言大学
  • 1篇滁州学院
  • 1篇华侨大学
  • 1篇西南交通大学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贵州师范学院
  • 1篇上海应用技术...

作者

  • 2篇杨昌鑫
  • 2篇蔡骐
  • 2篇杜安
  • 2篇王胜军
  • 2篇李青
  • 1篇陶东风
  • 1篇吴珺婷
  • 1篇唐应龙
  • 1篇崔庆鹤
  • 1篇李宇明
  • 1篇石迪
  • 1篇姚作舟
  • 1篇林升栋
  • 1篇余红
  • 1篇石磊
  • 1篇王杰
  • 1篇盛兰
  • 1篇郭燕
  • 1篇黄贤春
  • 1篇李芸

传媒

  • 36篇视听
  • 10篇电影评介
  • 6篇媒体融合新观...
  • 5篇传播力研究
  • 5篇文化研究
  • 5篇新疆艺术(汉...
  • 5篇贵州大学学报...
  • 5篇科技传播
  • 5篇新闻文化建设
  • 4篇四川戏剧
  • 4篇北方传媒研究
  • 4篇新闻窗
  • 4篇东南传播
  • 4篇影视制作
  • 4篇新闻研究导刊
  • 4篇传播与版权
  • 4篇新媒体研究
  • 3篇东方艺术
  • 3篇电影文学
  • 3篇传媒论坛

年份

  • 25篇2024
  • 34篇2023
  • 41篇2022
  • 28篇2021
  • 17篇2020
  • 13篇2019
  • 24篇2018
  • 18篇2017
  • 1篇2016
2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新时代语言文字事业的新使命
2021年
一、语言文字事业发展新时代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下,我国的语言文字事业取得了巨大成就。纵观新中国语言文字事业发展历程,大致分为3个阶段。第一阶段(1949~1978),是语言文字事业发展启航期。这一阶段语言文字事业工作以服务于建国创业和社会主义探索为宗旨,主要任务是聚焦语言文字本体规范,以开展文字改革、推进“三大任务”(简化汉字、推广普通话、制定和推行汉语拼音方案)为主要工作。
言实周祥
关键词:语言文字汉语拼音方案推广普通话文字改革
《主播说联播》的传播语态分析被引量:1
2021年
新媒体时代背景下,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进步,用户获取信息的方式愈加碎片化和多样化。主流媒体在新闻传播领域的新闻生产和传播方式需不断创新和变革,才能提升影响力。《主播说联播》短视频栏目的推出,符合当前短视频的发展趋势,满足了观众的信息和娱乐需求,获得了良好的传播效果。本文以《主播说联播》短视频栏目为例,运用"使用与满足"理论对《主播说联播》的传播语态进行分析。
刘可文高艺凡
新媒体时代博物馆文化传播的转向——基于对贵州省博物馆的考察被引量:2
2022年
笔者基于对贵州省博物馆的考察,探究新媒体时代博物馆文化传播生态的转向,从而发现其受新媒体“媒介逻辑”和“功能可见性”的影响。具体表现为:博物馆文化的传播主体的话语方式从严肃“宣讲”转向轻松“交流”;传播内容从实体文物转向影音图像;传播渠道从单一转向多元;传播受众从共同“在场”转向“缺席”阅听;传播效果从小众传播转向大众传播。
徐明亮
关键词:新媒体
认同的追寻:网络社会文化认同理论探究被引量:3
2017年
随着社会生活网络化的迅猛发展,文化认同问题日益成为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热门话题。文章梳理了西方主要学者文化认同的理论观念,并指出在网络社会,认同逐渐超越个体认同和集体认同的边界,在网络交往行为和网络关系中成为核心要素,而且随着流动性的增强,打破了边界限制,导致文化认同在形式与内容、地位与作用上的深刻变迁。
刘可文
关键词:网络社会文化认同
艺术作为双重本能与智慧结合的“主题化”活动
2017年
主题化活动是建立在人的观念结构基础上、赋予主体与外物以特定关联和秩序的一种基本社会组织活动,它与人的分化意识和感知可能性意识即智慧密切相关,它使人的行为不仅有序化,而且脱离了自然的自发性或自动性,并使得人的活动空间或行为可能性得以拓展。艺术是一种特殊的主题化活动,即它以情感浇灌的观念结构作为内容框架和约束机制,以自然本能和文化本能之间的博弈作为动力基础,以洞悉可能性的意识作为价值激励条件,具有超越与自我超越的特性。
黄贤春
关键词:艺术本能主题化
从生活事象到艺术展演——湘黔桂三省“大戊梁歌会”的现代变迁被引量:1
2019年
大戊梁歌会是湘黔桂三省坡交界地的一种民间传统活动,近年来经历了从"民众生活事象"到"民族艺术展演"的变迁过程。在此期间,国家权力、商品经济以及地方民众文化自觉等因素都起着重要的影响与推动作用。尽管在艺术展演中,政府、商家等对大戊梁歌会这一民间文化资源存在征用、改造之嫌,但不容否认,这一"从文化到资源"的变迁更是文化持有人在全球化背景下所做出的自我调适与理性实践。
旷芳
关键词:艺术展演
时间、空间与经验——综艺节目《种地吧》的慢速美学实践
2024年
慢综艺以其鲜明的体验性、情感性、诗意性等类型特征,在视听呈现上有着与快综艺截然不同的审美旨趣。在当今快节奏的社会背景下,《种地吧》作为一档深入展现农耕生活、传递积极向上价值观的慢综艺节目,声量颇大。该节目与德国学者卢茨·科普尼克所提出的“慢速美学”概念高度契合,深掘其创新策略,笔者认为,该节目在荧幕上呈现出叠合过去、现在、未来的慢速时间,现实与媒介互渗的慢速空间,激发出以中国传统美学精神为核心的慢速经验,为未来综艺节目内容的创作优化提供了可参照的路径。
徐仁丹
融合·分离·再融合——身体作为感知媒介
2024年
技术史就是身体感知史。身体作为感知媒介,首先从身体的边界——皮肤表面开始,覆盖全身的皮肤构成了身体多维体验,将各种感知觉聚集成一个整体的感官系统。接着,技术的分割不但使文字、声音、影像等与身体脱离,而且将身体裂变为物理的身体和数字的身体。皮肤触觉的复兴,激活了身体与意识、感知的联结,技术开始突破身体表面的技术性改造,穿透皮肤进入皮下或身体内部,身体不再局限于作为感官表面和界面来感知和体验世界,而是被技术和机器拉伸、刺穿和渗透。机器进入身体和身体进入机器的人机互融技术,人脑与互联网的融合使之成为连接身体与身体的外部神经系统,也使身体摆脱单个肉身存在的状态,由计算机网络连接成为身体互联网。
李慧敏石磊
关键词:虚拟现实人机交互
新媒体语境下女性容貌焦虑原因分析被引量:3
2021年
新媒体的普及带来了与传统媒体环境不同的传播语境以及用户心理。在新媒体语境下,媒体以不同的方式传播女性的身体和外貌信息,影响着她们对自己身体的评价。笔者认为,新媒体时代意见领袖的影响和数字美颜技术的普及成为造成女性容貌焦虑的主要原因。
刘青青
关键词:新媒体意见领袖
语言教育的新组织新业态被引量:4
2022年
语言教育,特别是未来的语言教育,需要凭借各类信息技术发展,融合线上线下智慧。适应教育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需要重建语言教育的新组织。教育技术、教育资源、教育数据等作为新型教育要素,其生产、交换和配置已溢出学校“围墙”,需要社会的参与和支持,从而形成教育产业的新业态。语言教育的新组织、教育产业的新业态,需要市场运作机制、学分认证机制、标准支撑、政策支持和政府监管等,给予良好社会软环境的保障。本文从国际中文教育的视角出发,试图构建一个适应线上线下语言教育融合发展的“三圈”新制,以期为语言教育乃至普通教育的发展提供一幅路径图。
李宇明周祥
关键词:语言教育新业态
共21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