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财经大学生态文明研究院
- 作品数:122 被引量:1,117H指数:19
- 相关作者:舒成谢花更多>>
- 相关机构:南京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南京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中央民族大学管理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江西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环境科学与工程水利工程建筑科学更多>>
- 基于恢复成本法的水资源核算及对GDP的修正——以江西省为例被引量:1
- 2023年
- 传统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忽略了对自然资源的核算,不能全面反映区域经济发展的真实水平。在2010—2018年江西省水资源水质实物量核算的基础上,利用恢复成本法核算其价值量。结果表明:2010—2018年江西省水资源Ⅰ类水质占比及水量日趋减少,水质等级降低后主要以Ⅱ类和Ⅲ类水为主;除Ⅱ类水外,其他类型的水质价值量总体呈下降趋势。2010—2015年江西省以水资源折旧调整的EDP比GDP平均下降了5.7%,说明以GDP为核心的现行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指标过高估计了江西省的经济发展水平。2011—2014年江西省水资源价值平均损失为当年GDP总量的4.5%以上,说明“十二五”期间江西省经济增长是以消耗水资源换取的。2015年后江西省由水资源价值损失所取得的GDP增长率大幅下降,水资源水质价值量不断上升,说明江西省在GDP增长的同时存在水资源的正外部性。根据以上分析结果,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江西省水资源保护的相关政策建议。
- 胡绵好
- 生态转移支付支持绿色农产品开发的机制分析与政策建议被引量:3
- 2021年
- 生态转移支付是激励生态功能区地方政府提供生态产品的资金补偿制度,绿色农产品开发是把绿水青山转化为老百姓幸福靠山的重要途径。在重点生态功能区环境保护绩效考核的压力下,地方政府增加环保投资力度,不断提高环境质量水平,为绿色农产品开发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生态转移支付对于支持绿色农产品开发具有环境效应与资金规模效应。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资金能够缓解地方财政增收压力,促进区域农业绿色发展。基于农业绿色发展反哺环境保护的机理,建议完善环境财政政策对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保护、绿色农产品开发的协同促进机制,实现脱贫攻坚、乡村振兴与生态文明建设的有机融合。
- 肖越肖文海
- 关键词:绿色农产品生态产业发展
- 基于耕地质量等别年度更新评价的河南省耕地产能及其实现程度变化分析被引量:5
- 2019年
- 在耕地质量等别年度更新评价成果的支持下,从粮食总产和单产两个维度对2013—2017年河南省耕地产能及其实现程度进行测度和分析。结果表明:(1)河南省耕地产能单产从2013年的12064.25 kg/hm 2增加到2017年的12103.57 kg/hm 2,其实现程度相应由93.45%上升到97.54%;2017年,河南省一半地级市的耕地产能单产实现程度超过100%,存在过度利用的问题。(2)耕地产能总产从2013年的9846.73万t减少到2017年的9828.79万t,但其实现程度由53.92%上升到59.66%。(3)豫西地区的耕地产能及其实现程度均低于豫东地区,但产能实现程度的增幅相反。
- 芦艳艳邹金浪宋鹏伟
- “六链融合”协同推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被引量:9
- 2021年
- 为有效化解生态产品"难度量、难抵押、难交易、难变现"等问题,本文基于系统理念,围绕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中涉及的主体、价值、交易、产业、资金、技术等要素,提出构建"六链融合"的复合系统、协同推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思路。
- 谢花林刘志飞徐步朝
- 关键词:变现交易
- 江西省绿色发展水平测度与空间分异分析被引量:18
- 2021年
- 借鉴国内外绿色发展测度指标体系和测度方法,结合江西省绿色发展特色,从绿色环境、绿色生产、绿色生活、绿色政策等4个维度构建江西省绿色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权法、泰尔指数(Theil Index)、莫兰指数(Moran Index)对2009—2019年江西省11个地级市的绿色发展水平、区域差异和空间关系进行评价与分析,并基于江西绿色发展水平测度结果和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江西)建设实际提出了促进江西绿色发展水平提升的政策建议。主要结论包括:(1)江西省各地级市绿色发展水平从高到低依次为鹰潭、南昌、景德镇、新余、吉安、赣州、九江、抚州、宜春、上饶、萍乡;(2)江西省各地级市绿色发展水平存在地区差异,组内差异是总体差异的主要来源,但总体差异近年来正在不断降低,各地级市间绿色发展开始趋于地域均衡;(3)江西省各地级市间绿色发展水平存在显著空间集聚效应,且江西省绿色发展水平相近的地级市空间集聚处于波动状态。
- 舒成朱沛阳许波
- 关键词:区域分异空间集聚效应
- 我国休耕制度实施的体制性障碍与对策建议被引量:3
- 2020年
- 随着我国耕地轮作休耕制度试点工作的推进,体制性障碍已成为影响休耕制度连续性和稳定性的重要阻力。现行休耕制度试点问题主要集中在休耕政策与农业补贴政策目标矛盾,降低了休耕制度的吸引力;产权界定与休耕预期收益模糊,抑制了休耕主体的积极性;休耕市场化补偿机制欠缺,阻碍了休耕地的维护和改善动力;休耕监督与技术管理制度不完善,影响了休耕地的持续利用等。从休耕计划制定、休耕保障与技术相结合对休耕制度试点进行再思考,提出包括构建耕地保护计划与休耕计划的转换机制;推进多元化休耕保障渠道,稳定休耕农户预期;构建休耕推广路径,健全监督与养护管理机制。
- 吕添贵吴次芳
- 关键词:耕地保护体制性障碍
- 成本感知介入下酒店顾客低碳消费行为驱动机理研究被引量:1
- 2022年
- 发展低碳旅游是旅游业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必然选择。酒店作为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促进酒店顾客的低碳消费成为酒店碳减排面临的理论与现实问题。本文基于计划行为理论,构建酒店顾客低碳消费行为模型,探讨了顾客低碳消费的成本感知等因素对低碳消费行为的影响。研究表明:(1)酒店顾客对低碳消费产生的成本感知程度中等。相较于中高收入群体,低收入的学生群体对低碳消费的成本更敏感,收入是影响低碳消费成本感知的重要因素;(2)在酒店低碳消费产生的经济成本和心理成本会显著降低顾客的低碳消费意向,从而抑制顾客的实际低碳消费行为;(3)主观规范和感知行为控制对酒店顾客低碳消费行为的影响作用大于成本感知,是低碳消费行为的主要影响因素,说明外在的规范约束和行为的便利程度是激发酒店顾客低碳消费的重要因素。本研究对酒店采取有效措施促进顾客的低碳消费行为具有现实参考意义。
- 王雨喆唐文跃龚晶晶张良泉
- 关键词:酒店顾客低碳消费行为计划行为理论
- 长江中游地区水生态安全时空演化特征及障碍因素研究
- 2024年
- 合理评价长江中游地区水生态安全时空演化规律并分析其影响因素,可为长江中游地区水生态安全屏障构建提供参考。基于PSR模型构建区域水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权法对长江中游地区2011—2020年水生态安全状况进行评价,结合障碍度模型分析其水生态安全障碍因素并提出对策建议。结果表明:长江中游地区水生态安全综合指数从2011年的0.3483增大到2020年的0.4340,总体呈上升态势;长江中游地区水生态安全障碍度排序结果为响应>状态>压力,且受科学技术支出、生态用水量、人均水资源量、固定资产投资额、工业用水总量的综合影响;长江中游地区水生态安全空间正相关,且区域内呈现集聚分布;长江中游各省水生态安全水平大多接近临界安全等级,距离基本安全等级还有很大差距。
- 吕添贵李锐邱蓉赵巧陈安莹肖佳
- 关键词:水生态安全PSR模型长江中游
- 我国耕地轮作休耕制度运行中的监督机制探讨被引量:17
- 2018年
- 开展耕地轮作休耕制度试点,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促进耕地休养生息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举措。构建一个系统完备的监督机制是保障我国耕地轮作休耕制度顺利运行的关键环节之一。从博弈论的视角分析地方政府和休耕农户之间的监督博弈,认为应适当增加农户违反休耕行为的惩罚力度,同时效仿"河长制"建立相应的"地长制",将轮作休耕的各项指标纳入"地长"政绩考核中,增加政绩的奖惩差,促使地方政府有效监督和农户积极配合的格局;另外,运用协同学理论构建轮作休耕多主体协同监督的框架,认为应建立健全适用于各个主体监督问责的系统有效的法律制度,同时成立"轮作休耕监督委员会"统筹行政内外各监督主体,分工明确,协同配合形成监督合力。
- 谢花林翟群力卢华
- 关键词:博弈论
- “中四角”水生态足迹地区差异的动态演进及其“空间-动力”因素研究被引量:1
- 2022年
- 基于生态足迹理论,利用Kernel核密度估计法和Theil指数分解法分别探讨了2010—2019年“中四角”水生态足迹动态演进规律及其区域差异变动的内在机制。结果表明:研究期内,“中四角”和长株潭城市群水生态足迹区域分布出现轻微极化现象,武汉城市群出现多极化现象,环鄱阳湖城市群无极化现象,江淮城市群出现极化现象;“中四角”水生态足迹Theil指数呈周期波动下降趋势。在“空间”意义上,组内差异是影响“中四角”区域差异变动的决定因素;在“动力”意义上,产出资本比是导致“中四角”组内差异变动的关键因素;在不同时段,导致“中四角”水生态足迹组内差异变动的“空间”因素和“动力”因素具有一定差异性。
- 胡绵好袁菊红陈拉
- 关键词:泰尔指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