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交通大学中英国际低碳学院 作品数:148 被引量:671 H指数:14 相关机构: 中国人民大学统计学院 清华大学环境学院 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学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 上海市浦江人才计划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环境科学与工程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 理学 化学工程 更多>>
高温相变胶囊梯级储热系统实验研究 被引量:2 2023年 中高温相变储热及再利用的方式是低碳经济与工业生产的有效手段。为了更高效地实现工业高温废热的利用,本工作设计搭建并测试了一套高温相变胶囊梯级储热系统,采用了两种不同相变温度的多元碳酸盐材料作为储热材料,对换热工质空气的不同进口温度和进口流量的储放热过程进行了实验研究,研究内容主要包括储热罐中的温度变化、储热量以及储放热过程完成时间。实验结果表明在进口温度为500℃的工况下,系统的储热量可以达到30000 kJ,系统进口流量的提高会缩短储热时间,对系统总储热量影响较小,并分析了不同工况下储热罐体内相变材料平均液相率对系统总储热量的影响。同时测试发现系统中设置的空气预热器使得系统的高温尾气与常温进气进行热量交换,可以有效实现高温尾气的余热利用。相变实验的研究结果为高温相变储热技术的实际应用提供了系统运行参数的影响规律和优化准则,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 胡茜芮 张朝阳 洪芳军关键词:余热利用 模糊控制与模型预测控制在空调系统中应用的研究现状 被引量:6 2022年 本文阐述了模糊控制和基于数据挖掘的模型预测控制在建筑空调控制系统中的研究与应用现状。根据空调系统的强非线性、时变性和时滞性等特征,对模糊控制技术的原理、分类、优缺点及适用范围进行了归纳和总结。此外对基于数据挖掘的模型预测控制在建筑控制系统中的现有研究与应用成果做了细致的分析,并对其中的预测算法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在此基础上,对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宋曾强 王前进 翟晓强关键词:模糊控制 数据挖掘 模型预测控制 改良A/O脱氮工艺处理农村生活污水 被引量:6 2022年 为增强传统A/O工艺脱氮效率,将A/O工艺结合双污泥体系是提高出水水质的有效措施。以改良A/O工艺为研究对象,探讨其在实验室与实际污水厂不同进水负荷下的处理效能。结果表明,实际污水厂改良A/O工艺对氨氮与COD有良好的去除效果,出水符合《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的一级A标准。实验室改良A/O装置对COD平均去除率保持在80%左右,但脱氮率低,原因可能在于硝化污泥停留时间长、污泥老化。此外,进水负荷在承受范围内波动时,改良A/O装置有较强的抗冲击负荷能力。 武品 王志平 王志平 蓝金晶 吴晓鑫关键词:A/O 氨氮 COD 农村生活污水 用于荧光检测水中磷酸根的Al-MOFs的制备及其特性 2022年 检测水中的磷酸根对预防水体富营养化和维护水体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分别以去离子水、冰醋酸、N,N-二甲酸甲酰胺(DMF)为溶剂,通过溶剂热法制备了3种铝-金属有机框架(Al-MOFs)荧光材料,并用于磷酸根的荧光检测。通过其结构表征和荧光特性研究,分析溶剂对材料的晶体结构以及与磷酸根作用的荧光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溶剂会影响晶体的成核速率和生长方向,从而导致Al-MOF的结构形貌和尺寸的不同。冰醋酸在合成过程中,会与配体竞争配位位点参与骨架的形成,导致骨架中配体含量减少,铝含量增加,配体到金属的电荷转移(LMCT)效应减少,荧光强度降低。Al-MOFs与磷酸根作用的荧光特性表明,Al-MOF-2具有最好的检测效果,当磷酸根摩尔浓度在0~150μmol/L时,其荧光增强率与磷酸根浓度存在很好的线性关系(R^(2)=0.993),当磷酸根摩尔浓度为150μmol/L时,荧光增强率能达到1.18。这一新型的Al-MOF材料可用于荧光检测水中的磷酸根,同时机理研究为金属有机框架荧光法检测磷酸根提供了新思路。 董玲倩 李彭 杨静仁 王超 何义亮关键词:荧光分析法 磷酸根 储热空间内支撑结构对相变结晶膨胀的影响 被引量:2 2021年 相变储能技术作为一种特殊的储能技术,可以将能量跨地域、跨时间储存。相变储能材料在蓄放热过程中,温度可以在一定范围内保持恒定不变,并且具有储热密度高、性能稳定、材料来源广泛、适用于各领域等优点,但应用过程中也存在一些比较棘手的问题。本文选取典型的水合盐八水氢氧化钡,针对其膨胀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及分析。实验中,在材料储能体系中添加了不同截面、不同材质和不同布置方式的支撑棒,以烧杯破损率和破损时间来量化实验方案的改进特性。通过数据对比可以明显看到,在不同截面对比中,三角形截面支撑棒组的烧杯破损率最低,为40%,时间也较迟,在145 min之后烧杯才开始破损;不同材质下,除去亚克力材质组烧杯破损率在80%,其他金属材质下的烧杯破损率都较低,其中铝组和铜组的破损率分别为10%和0%;在不同布置方式下的降温实验中,除了一点式、两点式之外,其他排布方式下烧杯的破损率均为0%,材料降温速率也较快。最后,基于实验数据的对比,首次对相变材料成核趋向性及膨胀机理进行了分析,为水合盐相关研究及工程设计应用提供了可靠的数据及理论参考。 韩兴超 徐会金 吴陈虔 王琴 刘明思 Joao Graca Gomes 赵长颖关键词:相变材料 局部应力 对一种动态失速模型的改进及精度研究 2023年 基于现有的Hopf分岔法动态失速模型(Hopf bifurcation model),引入Wagner函数计算其附着流下等效攻角,对原模型的边界层再附着项进行一定修改,使新模型可表示为状态空间的形式,并为原模型补齐了对于阻力和力矩系数的建模。相比于常见的ONERA和Leishman-Beddoes动态失速模型,新模型在附着流下拥有与解析理论最一致的幅值及相位特性;分离流下,新模型在大部分情况下的计算精度优于常见模型,且能更好地捕捉初级失速涡和深度失速下出现的多级失速涡现象。其中对轻度失速的分析表明,各动态失速模型在轻度失速下的环量项建模仍具有一定的提升空间。 李原 陈嘉佳 沈昕 吴智泉 杜朝辉 欧阳华关键词:风力机 气动载荷 卡诺电池堆积床潜热储热装置的实验和数值研究 2024年 卡诺电池作为高效、环保、灵活且可靠的能源存储器件,且有显著的应用潜力。本工作设计了一套堆积床储热装置,并将其整合到20 kW/5 h的卡诺电池实验系统中。通过采用3种分层放置的不同材料,实现了梯级储放热。经过实验验证的二维轴对称模拟进一步揭示了相变间隔和孔隙率对梯级相变堆积床储热(CPB-TES)系统的影响。为了提高能量效率并保持卡诺电池中的压缩机和膨胀机稳定运行,研究过程中还在系统后端添加了换热器以回收CPB-TES的余热。结果表明,提高入口温度和流量能加速相变过程并提高充放电速率,但也会增加能量损失。相变间隔越小,相变材料的平台期越显著,发生相变的过程越短暂。孔隙率为0.4的堆积床相比孔隙率为0.6的堆积床,不仅储能密度有所提高,而且流体和相变材料换热也更加充分。在最小进口流量120 m^(3)/h和最高进口温度331℃的实验条件下,通过回收余热,系统的往返效率最高可达70.31%。本工作对卡诺电池中的关键装置进行深入研究,进而对整体系统进行优化,为卡诺电池高效而广泛的规模化应用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王化宁 薛新杰 张勉恒 王嘉浩 杨斌 赵长颖关键词:数值模拟 河道疏浚底泥制备泡沫混凝土试验研究 被引量:3 2020年 利用河道疏浚底泥制备泡沫混凝土,研究了石灰、粉煤灰和微硅粉部分代替水泥,以及外掺偏硅酸钠、水玻璃和生物炭对所制备的底泥基泡沫混凝土抗压强度、导热系数和吸水耐水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微硅粉的加入优化了孔隙分布,可诱发火山灰反应,改善底泥基泡沫混凝土的综合性能;外掺2%的大麦草生物炭(500℃)可使底泥基泡沫混凝土的抗压强度提高14.2%,导热系数降低4.78%;添加石灰、粉煤灰和偏硅酸钠降低了泡沫混凝土的综合性能;水玻璃对泡沫混凝土的性能影响不大。 杨小云 赵玲 陈兵 陈兵 张颖 李德平 申哲民关键词:疏浚底泥 泡沫混凝土 微硅粉 生物炭 电沉积法制备Cu_(2)O催化CO_(2)制醇类燃料的研究 2024年 采用电沉积法在硫酸铜加乳酸的体系下制备氧化亚铜(Cu_(2)O)薄膜催化剂,通过不同电极基底探究了其空间结构及化学组成对电催化反应性能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利用泡沫铜三维多孔结构及Cu-Cu_(2)O协同作用制备了Cu_(2)O薄膜催化电极(Cu-foam@Cu_(2)O-film),提高Cu_(2)O对醇类产物的选择性和催化剂稳定性。结果表明,在0.5 mol/L KHCO_(3)电解液及-0.9 V vs.Ag/AgCl电位下,醇类总法拉第效率为33.2%,相比于传统碳纸基底电极(Carbon@Cu_(2)O-film)提高了近3倍。 雷涛宁 党琪 吴桐 吴雲 余静怡关键词:氧化亚铜 电沉积法 催化 La_((1-x))Sr_(x)NiO_(3)钙钛矿型催化剂的制备及其用于氨催化裂解产氢的研究 2024年 采用凝胶溶胶法制备了Sr^(2+)掺杂的La_((1-x))Sr_(x)NiO_(3)(x分别为0、0.2、0.4、0.6、0.8)的钙钛矿型催化剂,Sr^(2+)掺杂可以通过增强催化剂碱性和碱性位点数量、改善催化剂氧化还原行为提升催化剂活性。气相色谱分析结果表明,当x=0.4时,催化剂活性最高,在裂解温度为650℃、NH_(3)流速37500 mL/(h·g)的100%NH_(3)中,NH_(3)转换率可达100%,较LaNiO_(3)催化作用下的NH_(3)转换率提高了5.12%。利用Design Expert软件对La_(0.6)Sr_(0.4)NiO_(3)进行合成条件优化发现,在煅烧温度为700℃、煅烧时间为3.39 h、柠檬酸与硝酸盐的物质的量的比为1.2时催化剂催化活性最高,600℃下NH_(3)转换率达到95.548%。 张颢玉 张振东关键词:钙钛矿型催化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