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河北工业大学土木与交通学院

作品数:2,095 被引量:5,177H指数:20
相关作者:窦远明宋娃丽宋金华李岩峰周建宾更多>>
相关机构:天津大学建筑工程学院北京工业大学建筑工程学院南通大学交通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河北省高等学校科学技术研究指导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交通运输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901篇期刊文章
  • 184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214篇建筑科学
  • 730篇交通运输工程
  • 173篇环境科学与工...
  • 68篇文化科学
  • 64篇天文地球
  • 56篇化学工程
  • 42篇经济管理
  • 37篇一般工业技术
  • 37篇理学
  • 3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2篇水利工程
  • 7篇矿业工程
  • 7篇电子电信
  • 5篇机械工程
  • 5篇社会学
  • 4篇石油与天然气...
  • 4篇动力工程及工...
  • 4篇电气工程
  • 3篇核科学技术
  • 2篇金属学及工艺

主题

  • 273篇混凝土
  • 151篇公路
  • 134篇沥青
  • 131篇抗震
  • 114篇钢筋
  • 105篇有限元
  • 100篇桥梁
  • 100篇抗震性
  • 100篇抗震性能
  • 99篇路工
  • 96篇荷载
  • 89篇值模拟
  • 88篇应力
  • 88篇数值模拟
  • 88篇路面
  • 86篇道路工程
  • 83篇水泥
  • 82篇地震
  • 77篇隧道
  • 67篇钢筋混凝

机构

  • 2,085篇河北工业大学
  • 41篇天津大学
  • 39篇天津市市政工...
  • 38篇北京工业大学
  • 35篇中国科学院生...
  • 27篇天津市交通科...
  • 24篇防灾科技学院
  • 24篇长安大学
  • 22篇交通运输部公...
  • 21篇大连理工大学
  • 21篇重庆大学
  • 19篇天津高速公路...
  • 19篇天津市公路工...
  • 17篇交通部公路科...
  • 17篇河北水利电力...
  • 17篇华北理工大学
  • 16篇南通大学
  • 16篇中国科学院大...
  • 15篇学研究院
  • 14篇唐山北极熊建...

作者

  • 25篇窦远明
  • 20篇戎贤
  • 19篇赵旭
  • 18篇魏连雨
  • 18篇肖田
  • 17篇靳灿章
  • 13篇乔建刚
  • 13篇肖成志
  • 12篇赵少伟
  • 12篇李征
  • 12篇孙治国
  • 11篇胡承志
  • 11篇黄达
  • 10篇孙吉书
  • 10篇卿龙邦
  • 10篇李雨润
  • 10篇梁栋
  • 10篇王建宁
  • 8篇李宁利
  • 8篇魏明

传媒

  • 150篇河北工业大学...
  • 66篇科学技术与工...
  • 60篇硅酸盐通报
  • 59篇建筑与环境
  • 58篇重庆交通大学...
  • 50篇混凝土
  • 45篇建筑结构
  • 45篇建筑与设备
  • 38篇工业建筑
  • 33篇中外公路
  • 27篇世界地震工程
  • 26篇工程力学
  • 26篇地震工程与工...
  • 25篇公路
  • 22篇黑龙江交通科...
  • 21篇岩石力学与工...
  • 20篇中国安全生产...
  • 18篇深圳大学学报...
  • 17篇建筑科学
  • 17篇振动与冲击

年份

  • 15篇2024
  • 255篇2023
  • 216篇2022
  • 215篇2021
  • 223篇2020
  • 250篇2019
  • 289篇2018
  • 221篇2017
  • 62篇2016
  • 34篇2015
  • 44篇2014
  • 38篇2013
  • 54篇2012
  • 30篇2011
  • 21篇2010
  • 7篇2009
  • 30篇2008
  • 15篇2007
  • 15篇2006
  • 9篇2005
2,09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对称双斜桩侧向响应振动台试验与数值模拟被引量:1
2018年
液化土中的桩基抗震性能一直是岩土工程抗震领域研究的热点问题。本文基于电磁式振动台试验,综合对比分析对称双桩在不同PGA正弦波输入下的承台加速度和位移相对台面输入时程峰值的放大效应;采用FLAC-3D有限差分软件建立干砂和饱和砂土中对称双直桩和对称双斜桩的三维动力计算模型进行数值模拟,并将数值模拟结果与试验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正弦波与El-centro地震波输入的饱和砂土中,对称双桩承台的加速度、位移峰值相较于在干砂中明显增大,双斜桩桩头承台的动力放大效应低于双直桩;在液化土中使用斜桩可以较好的减小地震破坏效应;运用FLAC-3D有限差分软件可以较好的模拟饱和砂土中斜桩侧向动力响应问题。
李雨润邹泽潘鑫鑫张雨雷
关键词:液化土数值模拟
疲劳荷载作用下的植筋混凝土梁刚度分析及计算
2017年
植筋技术是一种被广泛应用于工程界的连接锚固技术。对承受疲劳循环荷载的植筋梁而言,疲劳破坏是一种重要的损伤形式。为了分析植筋处于疲劳状态下的工作性能,共设计制作了3根相同植筋深度的混凝土梁试件,并对其进行疲劳试验下的受弯试验。试验表明:植筋梁的刚度在疲劳加载下有了一定的降低,低频加载对梁体造成的损伤大于高频加载;通过对刚度退化的分析,建立符合刚度退化规律的函数,对试验数据进行拟合,得出刚度退化系数函数,与结果吻合较好,实现了对植筋梁疲劳刚度的计算,能够对植筋梁疲劳刚度进行定量描述。
阎西康庞玉松张陆伟
关键词:加载频率刚度
基坑顺逆结合施工方案研究及BIM技术应用被引量:1
2017年
以天津市东丽区詹庄等七村村民还迁安置经济适用房项目的住宅人防工程基坑为研究对象,进行了超大面积基坑支护选型分析、顺逆结合施工方案研究等工作,并尝试将BIM技术应用于基坑施工方案比选优化、可视化技术交底、工程算量、施工模拟,实践证明,取得了良好效果,为达到工程质量和工期要求提供了保障.
李金龙于丽娜吴迈
关键词:基坑工程BIM技术
高旧料掺量下平衡设计法与马歇尔设计法对比
2023年
平衡设计法秉持混合料性能平衡的理念,为增强就地热再生混合料性能提供了配合比设计领域的新方向。为探究平衡设计法在就地热再生领域所发挥的效能,采用就地热再生平衡设计流程对3种高旧料掺量(reclaimed asphalt pavement,RAP)的热再生沥青混合料进行配合比设计,并与马歇尔设计法进行对比,完成路用性能分析。以流变学性能指标确定了最佳再生剂掺量,以沥青混合料高低温性能试验确定了最佳沥青含量,以多类型路用性能试验研究了两种设计法在就地热再生技术中的适用性。结果表明:平衡设计法的最佳沥青含量在各RAP掺量下均高于马歇尔设计法;平衡混合料的路用性能均可满足规范要求;马歇尔混合料在70%~80%RAP掺量的低温性能不满足规范要求。虽然平衡设计法对混合料高温性能造成削弱,但RAP掺量越高,该影响越低;且比马歇尔设计法更能保证混合料的低温、疲劳与水稳定性能,显著增强了就地热再生混合料的综合性能。因此平衡设计法比马歇尔设计法更适用于就地热再生技术。
王珊珊苏刚张文武周海防肖庆一龚芳媛
关键词:就地热再生
大跨度公路隧道初期支护极限位移值的确定
2019年
为了判断隧道开挖过程中围岩的稳定性,选取隧道开挖支护过程中反映围岩应力状态变化的初期支护极限位移值作为判别的重要依据。随着大跨度公路隧道建设的日益增多,为保证其在开挖过程中围岩的稳定性,计算其初期支护极限位移,依据JTG D70—2014《公路隧道设计规范》,运用Hoek-Brown屈服准则,运用FLAC3D软件模拟单侧壁导坑法与双侧壁导坑法两种开挖方式,运用尖点突变理论计算特征值作为极限状态的判别依据,计算拱顶、拱腰、拱脚的极限位移值。通过统计分析得到:双侧壁导坑法可以有效限制拱顶沉降值,并限制拱腰处的收敛值;同时,明确两种开挖方法针对不同围岩级别、不同埋深的极限控制点及相应的取值范围。
张娜徐东强燕鹏
关键词:隧道工程初期支护尖点突变理论
设置耗能竖缝的装配式RC剪力墙抗震性能试验研究被引量:1
2020年
装配式剪力墙结构的接缝是影响其抗震性能的关键因素,尤其是纵墙和横墙交接处,其连接性能对整体结构的抗震性能影响很大。因此,提出将金属阻尼器设置于纵横墙交接处的竖缝中,形成带耗能竖缝的装配式T形或L形截面剪力墙,并制作了2个T形截面剪力墙和2个L形截面剪力墙,设计轴压比分别为0.1和0.3。通过低周往复荷载试验,分析装配剪力墙的承载能力、刚度、滞回性能和耗能性能等。结果表明:装配式T形和L形截面剪力墙整体工作性能良好,阻尼器实现了耗能,提高了结构的抗震性能,起到了连接墙肢的作用,翼缘墙受拉时承载力较高、刚度大,翼缘墙受压时延性较好;T形剪力墙的翼缘尺寸较大,其承载力也比L形截面剪力墙高;提高剪力墙的轴压比可提高其承载能力,但应考虑阻尼器屈服力对单片墙肢轴压比的改变对整体剪力墙产生的影响。
王宇亮何斌张玉敏李祥庞豹
关键词:金属阻尼器抗震性能
纵筋锚固滑移对异型柱变形影响的试验研究
1997年
本文通过模型试验研究,探讨了异型柱纵筋在基础中的锚固滑移对其变形的影响,拟合试验数据后,建立了纵筋锚固滑移与异型柱塑性铰域变形之间的关系,为异型柱全过程非线性分析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曹万林王宝营
关键词:异型柱
钉与硅胶条粘结组合节点木结构剪力墙抗侧性能试验研究
2021年
设计了一种硅胶条新型钉节点,并对新型钉节点木剪力墙进行了抗侧性能研究。首先对三组不同类型的钉节点进行单调加载试验,分析了不同类型钉节点的破坏模式、承载能力和变形能力。在钉节点试验的基础上,对2组4面墙体分别进行了单调加载和低周反复加载试验,分析了不同墙体的破坏模式,并通过试验获得了墙体的极限荷载、抗侧刚度、延性系数和耗能等。试验结果表明:新型钉节点木剪力墙加载后破坏较为轻微,维修成本较低;新型钉节点剪力墙较常规钉节点剪力墙具有更高的承载能力和刚度,但耗能和延性略有降低。承载能力和刚度的提高有利于降低灾害造成的结构损害,因此硅胶条新型钉节点成为轻型木结构剪力墙的一种新选择,对于日后实际工程具有一定的意义。
王玲曲孝坤胡雪瀛刘涛朱紫义
关键词:破坏模式
大掺量钢渣微粉-水泥碱激发特性
2023年
为解决钢渣微粉在水泥基复合材料中掺配比例较低的问题,采用力学性能测试、 XRD、 SEM、 FTIR等方法研究激发剂种类、掺量等对钢渣微粉-水泥胶凝材料力学强度和微观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碱性激发剂可提高钢渣微粉水化速度、增大复合胶凝材料抗压强度,但激发剂种类对胶凝材料激发效果具有差异性;碳酸钠与三乙醇胺复合激发后效果显著,3、 7、 28 d龄期的最佳强度与未掺加激发剂实验组的相比分别提高47%、 72%、 69%;激发剂对复合胶凝材料浆体水化产物种类没有影响;三乙醇胺具有悬浮稳定效应以及降低溶液表面张力的能力,与碳酸钠的强腐蚀效应作用在钢渣微粉水泥体系中协同强化水化反应,使复合胶凝体系中生成更多的水化产物并且相互交织成复杂密实的空间结构。
张彩利王犇李天豪王亦飞李宁利
关键词:钢渣微粉复合激发剂抗压强度水化机理
基于压电智能骨料的3D打印断续节理围岩内部损伤监测
2023年
3D打印模型试验是研究复杂地质结构损伤机制的有效手段,3D打印逐层堆积过程中定位压电骨料可有效提高埋设精确度和模型内部损伤监测精度。该文采用3D打印增减材技术制备内部埋设压电骨料的断续节理围岩模型,基于压电骨料与数字图像相关技术(digital image correlation,DIC)监测围岩模型在单轴加载下的破坏过程,研究节理连通率对围岩模型破坏机制的影响规律,验证压电骨料定位围岩模型起裂位置和监测内部裂隙损伤扩展的可行性。结果表明:1)随着节理连通率的增大,围岩模型荷载-位移曲线的峰值强度降低、延性增强,由单峰曲线变为多峰曲线;2)断续节理围岩模型的起裂位置多在临近洞口的节理尖端或顶板和底板的中部,裂纹扩展方向大多沿着节理尖端方向,表现为块体分离破坏;3)预制节理连通率增大会导致同路径的监测信号能量衰减,连通率与信号能量之间表现出抛物线相关性;4)压电骨料监测方法相比于DIC监测等宏观监测方法可以更早一步发现模型内部损伤,并能确定内部损伤的位置。
马国伟黄晨张俊飞
关键词:3D打印断续节理模型试验
共209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