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北京师范大学校团委

作品数:16 被引量:43H指数:4
相关作者:柏贞尧孙薇薇魏国陈新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更多>>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经济管理社会学政治法律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3篇文化科学
  • 2篇经济管理
  • 1篇机械工程
  • 1篇社会学

主题

  • 4篇高校
  • 3篇教育
  • 2篇大学生
  • 2篇道德
  • 2篇学生社团
  • 2篇志愿
  • 2篇志愿服务
  • 2篇社会
  • 2篇社团
  • 2篇媒体
  • 2篇高校学生
  • 2篇高校学生社团
  • 1篇当代中国青少...
  • 1篇道德教化
  • 1篇德教
  • 1篇德育
  • 1篇典范
  • 1篇新时期高校
  • 1篇形势政策课
  • 1篇行文

机构

  • 15篇北京师范大学
  • 1篇北京航空航天...

作者

  • 5篇柏贞尧
  • 2篇王培
  • 2篇李习文
  • 2篇张朱博
  • 2篇廖英
  • 1篇方红珊
  • 1篇余春江
  • 1篇袁慧
  • 1篇腾飞
  • 1篇陈新
  • 1篇贺利华
  • 1篇李锦珍
  • 1篇孙薇薇

传媒

  • 2篇青年探索
  • 1篇江苏高教
  • 1篇北京师范大学...
  • 1篇中国教育学刊
  • 1篇北京青年工作...
  • 1篇北京教育(高...
  • 1篇国家教育行政...
  • 1篇现代传播(中...
  • 1篇才智
  • 1篇当代教育论坛...
  • 1篇科技创新与品...
  • 1篇中国共青团
  • 1篇北京教育(德...
  • 1篇教学管理与教...

年份

  • 2篇2024
  • 1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4
  • 1篇2013
  • 4篇2010
  • 2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7
  • 1篇2004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网络群体极化表现及其特征被引量:12
2016年
群体极化的概念最早由詹姆斯·斯托纳提出,他认为相比个人决策,群体决策更加容易走向极端。凯斯·桑斯坦进一步指出在网络社会中也存在着群体极化现象。在当今泛网络时代,群体极化现象借由网络这一推手愈发加剧,现实中群体极化现象经由网络传播极大地扩大影响面且加深影响力度,甚至打破网络和现实之间的壁垒,造成现实中的影响。最终,现实和网络中群体极化相互影响,造成超出事件本身的社会影响力。故而需要采取现实和网络中各自对应的手段加以疏导和规制,构建网络生态文明和健康和谐社会。
袁慧李锦珍
关键词:群体极化互联网道德媒体
大数据思维下高校精准思政的意义、问题与路径
2024年
随着大数据技术的迅猛发展,其在教育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特别是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大数据思维为精准思政提供新的视角和工具。在高校思政工作面临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教育效果的三大挑战的背景下,大数据思维下的精准思政可以不断增强教育的针对性、有效性和创新性,也带来隐私保护、数据素养能力提升等新的发展问题。加强技术的投入和研发,建立完善的数据系统,提升教师的数据素养,强化合作探索模式将是有效提升精准数据思政的重要路径。
安利利陈卿庆
关键词:高校
全媒体语境下“正能量”在大学生中的传播机制及对策研究——以北京师范大学为例被引量:1
2014年
当下,“正能量”成为社会流行语,公众和媒体为积极健康、催人奋进的人和事贴上“正能量”标签,把传播“正能量”作为宣传主流价值观、引导积极社会舆论、凝聚社会共识的重要手段和工具。在这一背号下,“正能量”的传播也成为全媒体时代高校大学生成才成长教育的切入点,为共青团开展思想引导工作提供了新思路。本课题研究思路:首先,查阅分析文献资料,把握国内外研究现状,阐述本课题的研究背景、研究意义和研究方案。其次,借鉴已有研究成果,采用思维导图和深度访谈,对“正能量”进行概念界定。再次,选取拉斯韦尔5W模型作为分析框架,构建“正能量”的传播模型。之后,开展科学规范的实证调查,详细分析当前大学校园中三类典型“正能量”事件,剖析事件发展过程,根据调查数据分解过程要素、提炼动力因素。然后,根据分析结果,检验并修正“正能量”传播模型,总结出以“出场路径+传播要素+动力因素”三要素为主的传播机制。最后,简要梳理研究过程,提出基于5W模式的“正能量”发现、表达、放大的总体思路和管理策略,总结高校“正能量”有效传播的几点建议。主要运用文献法、内容分析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等研究方法,注重理论研究与实证研究、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相结合。本课题主要观点:1、课题组运用思维导图法提炼出大学生中“正能量”的关键概念,掌握校园场域中“正能量”的出场路径,归类为公益正能量、民主正能量、榜样正能量。2、基于拉斯韦尔5W模式构建出正能量传播模型,并选取以北京师范大学为例的三类正能量典型事件,最终检验、修正模型,达到模型构建在理论上的契合性和实践上的一致性。3、通过实证分析,掌握事件中各过程要素及动力因素,�
关键词:全媒体
赓续师范荣光跟党走 奋进教育强国新征程
2024年
强国必先强教,强教必先强师。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高度重视教育事业,始终把教师队伍建设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培养造就了数以万计的优秀教师,有力支撑着这个世界上最大规模的教育体系,源源不断地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着智力支持。
关键词:教育强国教师队伍建设优秀教师师范
成功的素质教育的典范——《延安教育研究》座谈会综述
2004年
方红珊
关键词:素质教育典范
公民教育视野下的高校学生社团管理被引量:1
2009年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政府治理方式的逐步改变,我国已开始由"传统百姓社会"向"现代公民社会"转型。传统的"草民意识"已成为社会现代化进程中的障碍之一,因此,大力倡导和实施公民教育。
廖英
关键词:高校学生社团教育视野公民教育现代公民社会社团管理社团
从“因材施教”到“教学相长”——高校学生社团“参与式形势政策课授课模式”探究被引量:6
2010年
信息时代背景下,知识传递方式发生了重大变化,使传统的形势政策课"施教"模式受到了冲击。新时期,高校学生社团凭借其群众基础广泛、活动形式灵活等优势而成为高校学生成长成才的新平台。形势政策课与学生社团都具有鲜明的"与时俱进"特征。将学生社团活动与形势政策课教学相结合,可以有效提高形势政策课教学效果,推动形势政策课教学与学生社团活动的共同发展。
柏贞尧王培
关键词:形势政策课授课模式学生社团
对后现代思潮中德育话语权的重新思考
2009年
德育活动中各主体话语权的合理分配与使用,是德育有效实现的重要因素。在后现代思潮影响下,研究者们普遍关注到了平等、差异等问题,但现实中对行政部门、教师和学生的话语权关注,其实可能只是一知半解的后现代主义德育探索,即存在行政话语权似有非有、教师话语权似强非强、学生话语权似弱非弱等现象。对道德问题的分析应该在一元指导下展开多元对话,避免盲目追求学术时尚。
廖英
关键词:后现代德育话语权
鲁迅对北师大学生的最后教诲——关于“北平五讲”的新发现
2010年
张朱博余春江
关键词:大学生前因后果北师大校友
新时期高校学生干部选拔与绩效评价体系研究被引量:12
2008年
中央16号文件的颁布和国家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把重视大学生的德育教育与培养创新型人才推向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学生干部作为联系高校职能管理部门和大学生的桥梁,对于落实国家的育人政策有着关键作用。高校通过制定完善的学生干部评价体系对学生干部进行合理选拔与评价,能够有效提高学生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和工作创新能力,从而发挥其辐射和带动作用,促进大学生成长成才。
王培柏贞尧
关键词:学生干部选拔绩效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