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华中农业大学校医院

作品数:25 被引量:49H指数:4
相关作者:魏武徐文辉陈丽彭超英杨晓庆更多>>
相关机构:武汉大学化学与分子科学学院武汉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武汉市科技攻关计划项目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1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1篇医药卫生
  • 2篇农业科学
  • 1篇理学

主题

  • 4篇结核
  • 3篇糖尿
  • 3篇糖尿病
  • 3篇体外
  • 3篇体外释放
  • 3篇疗效
  • 3篇结核病
  • 3篇结核病诊断
  • 3篇口腔
  • 3篇检测法
  • 3篇IFN-Γ
  • 2篇药物
  • 2篇胰岛
  • 2篇胰岛素
  • 2篇治疗术
  • 2篇缺损
  • 2篇肿瘤
  • 2篇细胞
  • 2篇疗效观察
  • 2篇慢性

机构

  • 24篇华中农业大学
  • 4篇武汉市结核病...
  • 2篇华中科技大学
  • 2篇武汉大学
  • 2篇湖北省肿瘤医...

作者

  • 4篇邢玉珍
  • 4篇谭忠荣
  • 3篇徐文辉
  • 3篇詹枝华
  • 3篇童庆伟
  • 3篇邓铨涛
  • 2篇郭爱珍
  • 2篇彭超英
  • 2篇魏武
  • 2篇包乐群
  • 2篇陈颖钰
  • 2篇周金海
  • 2篇陈焕春
  • 2篇徐虎
  • 2篇项杰
  • 1篇孙平
  • 1篇张娟
  • 1篇彭超英
  • 1篇陈璐
  • 1篇魏武

传媒

  • 4篇中华临床医学...
  • 1篇临床荟萃
  • 1篇现代中西医结...
  • 1篇生物技术通报
  • 1篇武汉理工大学...
  • 1篇中国医院药学...
  • 1篇肿瘤防治研究
  • 1篇中国药房
  • 1篇生物工程学报
  • 1篇湖北民族学院...
  • 1篇武汉大学学报...
  • 1篇中国误诊学杂...
  • 1篇临床和实验医...
  • 1篇中国社区医师...
  • 1篇社区医学杂志
  • 1篇咸宁学院学报...
  • 1篇亚太传统医药
  • 1篇基因组学与应...
  • 1篇中国园艺学会...

年份

  • 1篇2016
  • 3篇2014
  • 1篇2011
  • 2篇2010
  • 7篇2009
  • 5篇2008
  • 3篇2007
  • 2篇2006
2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人IFN-γ体外释放检测法的建立及其在结核病诊断中的应用被引量:4
2008年
本研究旨在建立人IFN-γ体外释放检测法,用于人结核病的特异性诊断。克隆表达了人IFN-γ基因,利用纯化的重组IFN-γ免疫小鼠,获得两株高效价的单克隆抗体。用所获得的单克隆抗体及兔抗IFN-γ多克隆抗体建立了检测人IFN-γ的夹心ELISA,检测灵敏度达到31.25pg/mL。采集111位结核病阳性病人与292位临床健康对照者肝素抗凝全血,利用结核菌特异性抗原ESAT-6/CFP-10融合蛋白体外刺激外周血淋巴细胞释放IFN-γ,用所建立的夹心ELISA及商品化试剂盒平行检测所有样本,结果表明两种方法的检测结果相符。结核患者的检测灵敏度为95.5%,健康对照的阳性检出率为16.7%,患者与健康对照的阳性检出率差异极显著(P<0.01),证实所建立的方法灵敏度与特异性均很高,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陈颖钰邓铨涛詹枝华郭爱珍项杰陈军周金海曾庆志杜义祥魏武童庆伟晁彦杰匡有吉陈焕春
关键词:结核病IFN-ΓELISA
人IFN-γ体外释放检测法的建立及其在结核病诊断中的应用
本研究旨在建立人IFN-γ体外释放检测法,用于人结核病的特异性诊断。克隆表达了人IFNγ7基因,利用纯化的重组IFN-γ免疫小鼠,获得两株高效价的单克隆抗体。用所获得的单克隆抗体及兔抗IFN-γ多克隆抗体建立了检测人IF...
陈颖钰邓铨涛詹枝华郭爱珍项杰陈军周金海曾庆志杜义祥魏武童庆伟晁彦杰匡有吉陈焕春
关键词:结核病IFN-ΓELISA
文献传递
人IFN-γ体外释放检测法的建立及其在结核病诊断中的应用
本研究旨在建立人IFN-γ体外释放检测法,用于人结核病的特异性诊断。克隆表达了人IFN-γ基因,利用纯化的重组IFN-γ免疫小鼠,获得两株高效价的单克隆抗体。 用所获得的单克隆抗体及兔抗IFN-γ多克隆抗体建立...
陈颖钰魏武童庆伟晁彦杰匡有吉陈焕春邓铨涛詹枝华郭爱珍项杰陈军周金海曾庆志杜义祥
关键词:结核病特异性诊断
TACE联合PEIT治疗转移性肝癌被引量:4
2009年
目的观察经导管肝动脉内化疗栓塞(TACE)联合无水酒精瘤内注射治疗肝转移癌的疗效。方法治疗组28例转移性肝癌先行TACE治疗1~2次后,在B型超声定位和动态观察下,对直径<10cm的肝转移瘤,行经皮肝穿刺瘤内无水酒精注射治疗(Percutaneous ethanol injection therapy,PEIT)3~10次。对照组29例行全身化疗3~4周期。观察两组不良反应并随访统计半年、1年生存率。结果治疗组半年生存率100%,1年生存率85.7%,无严重并发症发生。对照组半年生存率82.8%,1年生存率48.3%,两组1年生存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TACE联合PEIT治疗转移性肝癌可提高肝转移癌的治疗有效率、且创伤性小,患者耐受性好,但复发的问题有待进一步解决。
包乐群徐虎
关键词:转移性肝癌TACEPEIT
CFP-10/ESAT-6特异性IFN-g释放反应诊断活动性肺结核的研究被引量:1
2008年
前期研究已经建立了基于结核分枝杆菌特异性抗原CFP-10/ESAT-6融合蛋白刺激外周血单核细胞IFN-γ释放反应,本研究旨在证实该方法在活动性肺结核及结核菌潜伏感染诊断中的意义。实验对象包括111例当地医院收治的活动性肺结核病人(病例组)及283例某大学入学新生(健康对照者)。采集肝素抗凝血,分别加入含结核菌抗原CFP-10/ESAT-6、植物血凝素及无刺激物(PBS)的细胞培养孔中,培养过夜,次日收集血清,进行IFN-γ检测。同时,对其中58位病人志愿者及46位健康对照志愿者进行了结核菌素(PPD)皮内变态反应。病例组与健康对照组的PPD皮内变态反应阳性率分别为79.3%(46/58)和76.1%(35/46),无显著差异(P>0.05),表明PPD皮内变态反应不能用于活动性肺结核的检测。病例组IFN-γ体外释放反应的阳性率为95.5%(106/111),而健康对照组阳性率为16.3%(46/283),两组间均存在极显著差异,表明IFN-γ体外释放反应诊断活动性肺结核具有很高的灵敏度(95.5%)与良好的特异性。在健康组中,IFN-γ体外释放反应与PPD皮内变态反应的总符合率为50.0%,且IFN-g体外释放反应阳性者中,83.3%为PPD皮内变态反应阳性;在病例组中,二者的总符合率为72. 4%,IFN-g体外释放反应阳性者中,77.8%为PPD皮内变态反应阳性。CFP-10/ESAT-6特异性IFN-γ体外释放反应诊断活动性肺结核具有很高的灵敏度与特异性,PPD皮内变态反应由于受卡介苗免疫等因素影响在我国不能用于诊断活动性肺结核病与结核菌感染。
陈颖钰詹枝华郭爱珍项杰邓铨涛曾庆志杜义祥周金海魏武童庆伟陈焕春
关键词:结核CFP-10ESAT-6PPD
2008年大学新生乙肝病毒感染状况的调查分析被引量:8
2009年
目的了解新入学大学生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状况,为我校的预防保健提供依据。方法对2008级全体新生进行肝功能及乙肝两对半测定。结果本校2008级新生的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阳性感染率为5.5%,低于社会人群的感染率,但男女之间有差异,男性感染率高于女性感染率;HBV感染模式均以小三阳[HBsAg、乙型肝炎病毒e抗体(HBeAb)、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体(HBcAb)阳性]和大三阳[HBsAg、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HBeAg)、HBcAb)居多,HBsAg阳性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升高者大多存在于小三阳的人群中。结论为了很好地控制传染病的流行,加强乙肝疫苗注射,对大中小学生从入学开始进行加强防病知识的宣传教育是很有必要的。
陈璐杨晓庆
关键词:大学新生乙肝病毒阳性率
Root ZX根管长度测量仪与X线根尖片测定根管工作长度的对比观察被引量:2
2010年
梁伏兰
关键词:根管长度测量仪根管工作长度X线根尖片ROOT根管治疗术临床医生
云南白药治疗口腔溃疡疗效分析被引量:2
2007年
口腔溃疡是口腔粘膜常见病,多发病。病因复杂,机理不清,临床无特效药。本文用云南白药治疗口腔溃疡有一定疗效,故云南白药治疗口腔溃疡安全、有效、经济、适用。
彭超英
关键词:口腔溃疡口腔粘膜
大学生常见病状况调查与对策分析被引量:1
2008年
目的:通过对大学生常见病状况调查分析,探讨其疾病产生的原因、后果、预防措施及解决办法,以提高大学生整体健康水平。方法:采取我社区中心2006年10月14日~2006年12月12日9153名大学生就诊情况来分析。结果:大学生的生活规律、健康知识缺乏、就业压力、心理发展尚未成熟等原因是大学生疾病发生的主要因素。结论:加强公共卫生建设可以提高大学生整体健康水平。
孙平魏武
关键词:大学生
光固化复合树脂在牙冠缺损修复中的应用可行性被引量:8
2016年
多种原因会导致牙冠缺损的出现,临床需要予以修复治疗,治疗过程可以选择不同的填充材料。为探讨光固化复合树脂在牙冠缺损修复中的应用可行性,本研究回顾性分析本院2011年2月至2012年2月收治的300例牙冠缺损患者的临床资料,均实施光固化复合树脂牙冠缺损修复。修复结束后随访36个月,了解患者的修复大体外观效果和临床效果、随访结果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并进行分析。300例入组患者中,男性占大多数,达53.33%,牙冠缺损情可包括切角缺损、邻面龋,以及牙冠切1/3缺损和残冠牙,牙冠缺损原因主要为疾病,经修复,大体外观观察咬颌关系正常,光固树脂冠十分稳固,且外观与邻牙对侧同名牙对称。无叩痛,经X线片检查,根尖不存在阴影。随访36个月,300例患者均获得随访。经随访,300例患者患者中,修复成功268例,其余32例出现脱落,修复成功率为89.33%。经随访,未出现任何修复相关不良反应。表明,对牙冠缺损患者实施光固化复合树脂牙冠缺损修复可以获得良好的效果,且无不良反应发生,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可行性。
谭忠荣陈丽谢三祥徐文辉
关键词:牙损伤光固化复合树脂牙冠缺损生物材料可行性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