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水资源与环境学院

作品数:298 被引量:2,303H指数:21
相关作者:金爱芳刘丽雅彭聪孙燕冬张小亮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地质科学院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研究所北京林业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吉林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天文地球理学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81篇期刊文章
  • 17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08篇环境科学与工...
  • 43篇天文地球
  • 24篇理学
  • 12篇矿业工程
  • 12篇农业科学
  • 6篇化学工程
  • 6篇建筑科学
  • 5篇石油与天然气...
  • 3篇电气工程
  • 2篇生物学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 2篇水利工程
  • 2篇交通运输工程
  • 2篇医药卫生
  • 2篇历史地理
  • 1篇经济管理
  • 1篇机械工程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73篇污染
  • 71篇地下水
  • 23篇降解
  • 21篇土壤
  • 19篇污染物
  • 16篇硝化
  • 14篇三氯乙烯
  • 13篇地下水污染
  • 13篇渗滤
  • 13篇水污染
  • 13篇污水
  • 13篇纳米
  • 13篇反硝化
  • 11篇乙烯
  • 11篇四氯乙烯
  • 11篇重金
  • 11篇重金属
  • 9篇生物降解
  • 9篇抗生素
  • 8篇生活污水

机构

  • 298篇中国地质大学...
  • 17篇中国石油
  • 15篇中国地质大学...
  • 14篇中国地质科学...
  • 11篇中国环境科学...
  • 10篇中国水利水电...
  • 9篇国家地质实验...
  • 7篇中华人民共和...
  • 7篇中国肉类食品...
  • 7篇河北化工医药...
  • 5篇北京林业大学
  • 5篇吉林大学
  • 5篇北京市水科学...
  • 4篇北京市环境保...
  • 4篇东华理工大学
  • 4篇中国科学院
  • 4篇中国农业科学...
  • 3篇北京师范大学
  • 3篇北京科技大学
  • 3篇昆明学院

作者

  • 89篇刘菲
  • 85篇何江涛
  • 66篇陈鸿汉
  • 16篇武雄
  • 16篇毕二平
  • 14篇金爱芳
  • 14篇黄国鑫
  • 13篇刘玉龙
  • 12篇王俊杰
  • 10篇康爱彬
  • 8篇刘丽雅
  • 8篇孙燕冬
  • 7篇张小亮
  • 7篇段庆伟
  • 6篇马文洁
  • 6篇杨金凤
  • 6篇何炜
  • 6篇葛杰
  • 6篇宋永会
  • 6篇林郁

传媒

  • 22篇环境科学学报
  • 22篇地学前缘
  • 20篇环境工程学报
  • 19篇环境科学
  • 17篇农业环境科学...
  • 13篇岩矿测试
  • 12篇环境科学与技...
  • 11篇岩石矿物学杂...
  • 11篇环境工程
  • 8篇中国环境科学
  • 8篇安徽农业科学
  • 8篇环境化学
  • 6篇现代地质
  • 6篇环境科学研究
  • 6篇煤炭学报
  • 5篇水文地质工程...
  • 4篇中国地质
  • 4篇水处理技术
  • 3篇岩土力学
  • 3篇科教文汇

年份

  • 4篇2024
  • 9篇2023
  • 12篇2022
  • 9篇2021
  • 10篇2020
  • 10篇2019
  • 16篇2018
  • 16篇2017
  • 16篇2016
  • 15篇2015
  • 24篇2014
  • 14篇2013
  • 19篇2012
  • 22篇2011
  • 22篇2010
  • 18篇2009
  • 24篇2008
  • 20篇2007
  • 15篇2006
  • 3篇2005
29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氧化石墨/聚乙烯醇复合电纺纤维膜的光热脱盐性能试验被引量:1
2021年
采用静电纺丝技术将碳纳米材料氧化石墨原位固定于聚乙烯醇(PVA)纤维,制备了氧化石墨/聚乙烯醇复合电纺纤维膜,并将其作为太阳能光热转换材料用于模拟海水的脱盐处理。结果表明:该复合纤维膜是一种性能优良的光热转换材料,其亲水性极强,在湿态下具有宽光谱吸收范围和较高光吸收率。在纺丝电压为15 kV、极板间距为15 cm、氧化石墨质量分数为3%(相对于聚乙烯醇)条件下制得的复合纤维膜具有最优的光热性能。在1个太阳光(1 kW/m^(2))照射下,膜表面可快速升温至50℃左右,水蒸发速率可达到1.09 kg/(m^(2)·h),光热转换效率为71.9%,对不同浓度模拟海水的脱盐效率均能达到99.9%以上。此外,该复合纤维膜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重复利用性,可较好地应用于普通海水淡化领域。
高航郭星星王思宇代云容殷立峰
关键词:脱盐静电纺丝纤维膜氧化石墨
淮北市岩溶地下水防污性能评价被引量:3
2010年
为有效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岩溶地下水资源,在深入了解评价区水文地质条件基础上,采用PI(保护层和渗透条件)方法,对淮北市岩溶地下水防污性能开展评价。其结果表明,地下水防污性能π值小于2的区域分布在低山丘陵区,该地区基岩埋深〈50m,属于裸渗区;π值2~3的区域主要分布在低山丘陵区、残山和山前区,基岩埋深在50~200m,属于覆盖区;平原区的π值多大于4,基岩埋深〉200m,属于埋藏区。无论是PI评价结果还是评价对象的地质条件均表明,岩溶地下水的防污性能在低山丘陵区为弱和较弱,随着远离山区,防污性能有所提高,平原区的防污性能最佳。
张昕何江涛王俊杰李鹏
关键词:岩溶地下水保护层防污性能评价
铵在中砂上的3种吸附形态研究被引量:2
2011年
通过动力学和等温吸附实验,研究了不同初始氨氮浓度下水溶铵、交换铵和固定铵在中砂上的吸附规律。结果表明,吸附平衡时各种形态铵含量随初始氨氮浓度增加而增大。3种形态铵吸附行为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方程。吸附速率常数K大小顺序为:固定铵>交换铵>水溶铵,初始速率:固定铵<交换铵<水溶铵。随着初始氨氮浓度的增加,水溶铵占总铵的比重由40%上升到65%,其吸附的主要限制步骤为颗粒间扩散。交换铵对总铵的贡献率维持在25%左右,吸附饱和后有所降低,初始氨氮浓度为交换铵吸附的主要限制步骤。固定铵达到饱和时,吸附量只有26.18 mg/kg,对总铵的贡献率由33%下降到9%。
付佳妮刘菲陈坚徐基胜梁静
关键词:中砂吸附动力学
珠线型载漆酶电纺纤维膜对水中菲的净化性能和机理被引量:2
2019年
采用乳液静电纺丝技术制备珠线型载漆酶电纺纤维膜(以下简称酶膜),实现了漆酶在纤维珠泡中的原位包埋固定。与直线型相比,珠线型酶膜的载酶量提高了1倍,酶活性回收率达78.9%,且戊二醛交联可使酶膜储存和操作稳定性显著增加。将优化后所得酶膜用于水中典型多环芳烃菲的净化,结果表明:与游离漆酶相比,珠线型酶膜对污染物的降解率和去除率均显著增加,对 0.01~2.00 mg L的菲溶液吸附率超过80%,降解率超过72%;而且对pH、温度等环境变化的耐受性能明显增强,这主要归功于漆酶在珠泡中的集中固定和纤维珠泡外壳对漆酶的保护作用。此外,发光细菌毒性试验结果表明,经游离漆酶和珠线型酶膜处理后,不同浓度菲溶液的毒性均有所降低,但经酶膜处理后的菲溶液毒性降低更显著。
刘双王思宇代云容
关键词:漆酶固定化酶静电纺丝纤维膜
土壤含水层处理系统对再生水入渗过程中“三氮”去除的柱试验模拟被引量:1
2021年
土壤含水层处理系统(soil aquifer treatment,SAT)是一种重要的人工回灌地下水方式。以再生水为回灌水源时,水中含有的"三氮"可能会对回灌区地下水造成污染风险。研究各种因素对在SAT中去除再生水中"三氮"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中,通过高200cm、内径50cm土柱试验,研究了SAT系统中粒径、干湿比(落干期与淹水期的比值)、在系统表层增加生物炭及渗透流速对实际再生水"三氮"去除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干湿比1∶1条件下,实际河道细砂和中细砂柱底部出水中NH4-N平均去除率分别为73%和66%,去除机理主要为吸附和硝化作用,NO2-N基本被去除。系统中硝化作用导致NO3-N浓度升高,出水中NO3-N浓度平均增长了3.0%~4.1%。在深度115cm以上,中细砂柱内比细砂柱内的硝化作用更强,这导致了更高的NH4-N去除率和更低的NO3-N去除率。延长落干期后(干湿比3∶1),系统具有了更强的复氧能力,促进了硝化作用,使得NH4-N的平均去除率提高了20%,而NO3-N的降低了3%~4%,增加了NO3-N污染风险。在中细砂层添加5%重量生物炭后,吸附性能增强,使其对NH4-N平均去除率增加了20%~32%,但对NO3-N影响不明显。渗透流速与NH4-N的去除和NO3-N的增加均呈负相关。综合分析可得出,影响SAT系统去除"三氮"的最主要因素是干湿比和渗透流速,在回补水源中NH4-N浓度较高时,可考虑在SAT系统表层添加生物炭以增强其去除效果。
高珩谭行任宇朱乐诚毕二平
关键词:再生水土壤含水层处理三氮硝化作用生物炭
浅层包气带地温与含水量昼夜动态的实验研究被引量:29
2006年
西北荒漠化地区,包气带中的水分除来自大气降水外,还来自凝结水。凝结水对维持荒漠地区的植被生态环境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凝结水的形成机制又反映在包气带地温与含水量的昼夜动态过程中。文中报告了室外沙坑浅层包气带地温与含水量观测的实验结果。土壤含水量变化采用原位测试的方法观测,避免了传统称重法产生的干扰和不确定性。实验中对深度0~30cm范围的土壤温度进行了高密度观测。结果表明,温度梯度对水汽的运移起到主控作用,温度梯度方向向下,土壤含水量增加,反之,含水量减少。通过热传导方程对土壤中的传热过程进行分析,得到傅立叶级数表示的温度波方程,用于预测不同深度土壤响应地表条件而产生的温度变化。实验中还对近地表微气象以及土壤负压等因素进行了观测。
曾亦键万力王旭升曹文炳
关键词:干旱区包气带凝结水温度梯度
绿麦隆农药纯度标准物质的定值及不确定度评定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以市售绿麦隆农药为原料,经纯化和混匀后,研制绿麦隆农药纯度标准物质。[方法]采用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法(GC-TOF-MS)对绿麦隆进行结构鉴定。采用质量平衡法(MB)和差式扫描量热法(DSC)对绿麦隆进行纯度定值,并分别评价2种定值方法的不确定度。[结果]研制的绿麦隆农药纯度标准物质均匀性良好,稳定时间至少20个月,纯度保证值为99.7%,扩展不确定度为0.3%(k=2)。[结论]为环境中绿麦隆的分析检测提供量值溯源保证。
徐鹏范洁鲁炳闻杨刚张庆合刘菲
关键词:绿麦隆标准物质纯度不确定度评定
强化3级Fenton氧化结合石灰乳中和混凝处理苯系染料中间体废水被引量:3
2017年
采用多级Fenton氧化结合石灰乳中和混凝对苯系染料中间体废水进行强化处理,考察了Fenton试剂投加级数和投加比例对废水处理效果的影响,以及多级Fenton氧化之间石灰乳中和混凝作用效果,并分析了废水中有机成分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Fenton氧化过程中,COD去除率随着Fenton试剂投加级数的增加逐渐增大,3级时效果最佳。3级Fenton处理过程中,Fenton试剂的投加比例为1∶2∶3时,COD去除率最高。在Fenton试剂投加比例为1∶2∶3的3级Fenton氧化过程中,石灰乳可有效调节pH由2.5至4.0,同时其混凝作用也可进一步提高COD去除率,最终COD去除率可达97.20%。经GC-MS对各个过程中有机物的分析鉴定,可发现原废水中的苯系有机物逐渐变化为苯酚、对苯醌以及短链小分子脂肪酸等物质。
郭莹陈鸿汉张焕祯王宁常思淼庞浩王晖
关键词:废水
密云水源水的预臭氧化及强化常规处理研究被引量:5
2007年
针对北京密云水库水的水质特征,分别进行了实验室烧杯和现场中试研究。实验结果表明,预臭氧化能使原水中较大粒径颗粒数目减少,并能显著降低原水中不饱和有机物的含量;高效聚合氯化铝在颗粒物及有机物的去除上明显优于传统的聚合氯化铝和硫酸铝;预臭氧化与常规处理的联合工艺对浑浊度、有机物和大肠菌群有很高的去除率。
刘起峰刘菲李涛蒋以元王东升张晓岚张素霞
关键词:预臭氧化混凝有机物颗粒粒度
流域水质预警体系研究与应用进展被引量:9
2019年
流域水质预警是水质监控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完善的流域水质预警体系可为流域水污染处理提供充足时间和所需信息,有效削减水污染对水环境造成的影响.对国内外的流域水质预警体系研究进展分别从预警体系目标、预警指标、预警阈值及模拟模型4个方面进行了综述,并且对目前国内外典型流域水质预警体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流域水质预警体系目标主要从流域水体功能和水体污染风险2个方面进行考虑;预警指标可分为物化和生物毒性指标2类,生物毒性指标可弥补物化指标的不足,但不能完全替代,二者联合并施是未来预警指标筛选的发展方向;预警阈值的制定依据环境质量标准、排放标准、水质现状及污染源特征等信息,采用单指标多次报警、多指标联合报警或物化与生物毒性指标联合报警等方式,可提高预警体系的稳定和可靠性;污染物迁移转化模型已有一些成熟应用,但大部分模型依然需要大量的参数和历史数据才能保证准确性,因此对于大型流域难以适用.目前我国还未有国家层面完整的流域水质预警体系和相关流程在应用,特别是缺乏可靠的污染物迁移转化模型.未来应从建立典型流域水质预警体系着手,集成地方流域成熟应用的污染物迁移转化模型,逐步完善国家层面的流域水质预警体系,为我国流域水质安全提供保障.
王业耀姜明岑李茜李茜陈亚男白雪
关键词:预警指标水质监控水环境管理
共30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