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德镇陶瓷大学机械电子工程学院
- 作品数:230 被引量:322H指数:7
- 相关作者:吴南星胡跃辉肖任贤陈义川张效华更多>>
- 相关机构:景德镇学院机械电子工程学院清华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大连理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西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项目江西省科技支撑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化学工程文化科学理学一般工业技术更多>>
- 出溶型钙钛矿阴极在固体氧化物电解池电解CO_(2)中的应用
- 2025年
- 固体氧化物电解池是一种将CO_(2)高效转化为高附加值燃料的能量转换装置,在可再生能源高效利用方面极具应用前景。用于催化CO_(2)还原反应的阴极材料是固体氧化物电解池的关键部件之一,其中具有原位金属出溶的钙钛矿材料表现出了优异的CO_(2)电解性能。本文阐述了出溶机理以及出溶在CO_(2)还原反应机制中的主要作用,综述了不同金属/合金出溶型钙钛矿阴极材料的研究进展,并对出溶型钙钛矿阴极的未来发展提出了展望。
- 王宏宾王乐莹罗凌虹温革程亮徐序吴也凡
- 关键词:固体氧化物电解池
- 内模控制中的虚拟参考反馈校正设计被引量:2
- 2017年
- 针对内模控制中的真实模型、辨识模型和内模控制器同时出现,因传统内模控制器的设计紧紧依赖于真实模型和辨识模型,从而使得内模控制器设计过程较复杂.为规避真实模型的建模,使辨识模型的建模与内模控制器设计可同步实现,文章将虚拟参考反馈校正思想应用于内模控制中.虚拟参考反馈校正思想可将辨识模型和内模控制器的求解转化为参数辨识过程.为建立虚拟参考反馈校正思想与传统自适应控制方法间的等价性,推导出对输入-输出观测数据作预滤波处理的滤波器.为衡量内模控制中两类未知参数的辨识精度,采用渐近性理论推导两类未知参数矢量的渐近方差矩阵式.以此渐近方差矩阵式的迹运算作为目标函数,以输入观测数据的功率谱密度作为优化决策变量,利用初等代数运算求解出内模控制中的最优输入功率谱.最后用仿真算例验证本文辨识方法的有效性.
- 王建宏
- 关键词:内模控制滤波器
- 陶瓷墙地砖干法造粒过程坯料粉体成形与造粒室转速的影响被引量:6
- 2017年
- 为分析陶瓷墙地砖干法造粒过程坯料粉体成形与造粒室转速的关系。基于欧拉-欧拉双流体模型模拟陶瓷干法造粒混料过程数理模型,同时对坯料粉体粗糙度、粉体级配及粉体流动性指数进行实验分析,验证数值模拟的正确性。当造粒室转速分别为120 RPM、140 RPM、160 RPM时,坯料粉体体积分布大小基本保持不变,坯料粉体均匀性和分散性逐渐变好,团聚现象逐渐消失;当造粒室转速分别为180 RPM、200 RPM时,坯料粉体体积分布大小仍基本保持不变,坯料粉体均匀性和分散性逐渐变差,团聚现象逐渐明显。实验结果表明:当造粒室转速分别为120 RPM、140 RPM、160 RPM、180 RPM、200 RPM时,坯料粉体粗糙度系数平均值依次为1.79、1.77、1.68、1.74、1.78;粉体级配百分比依次为73%、77%、89%、80%、72%;流动性指数依次为63.54、66.95、69.75、68.32、67.21。综合分析说明:造粒室转速为160 RPM时,坯料粉体均匀性和分散性良好,且无明显团聚现象,此时坯料粉体粗糙度系数平均值最小、粉体级配百分比最高、流动性指数最大,即造粒效果最好。
- 余冬玲花拥斌吴南星廖达海朱祚祥刘玉涛
- 关键词:干法造粒
- 陶瓷原料振动流化床干燥器流动特性数值分析
- 2022年
- 针对陶瓷原料在振动流化床干燥过程中气固两相流动特性复杂且难于测量的问题,基于CFD方法构建陶瓷原料干燥过程模型,采用Eulerian-Eulerian方程描述干燥过程中陶瓷原料与热空气两相流动特性,并通过有限体积法对该模型进行求解。同时,通过用户自定义函数(UDF)编程引入振动作用,重点分析了振动频率、进口热空气速度对干燥室内陶瓷原料流动特性的影响。模拟结果表明,当振动频率f=15 Hz、进口热空气速度v=1.0 m/s时,陶瓷原料流化质量最佳且分布较均匀。
- 乐建波潘玉安高文杰况小春
- 关键词:陶瓷原料振动流化床流动特性振动频率
- 基于ILC和超螺旋滑模控制的永磁伺服系统扰动抑制研究
- 2024年
- 永磁同步电机驱动系统的转速环易受多源扰动的影响,从而导致电机转矩出现波动;永磁同步电机存在未建模动力学等引起的非周期扰动以及电流采样误差引起的周期扰动。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一种抑制速度扰动的新方案。使用超螺旋滑模控制器来快速跟踪给定转速的输入曲线;使用扩张状态观测器来抑制非周期扰动并估计系统状态;最后,利用改进的PD型迭代学习控制来抑制周期扰动,并在MATLAB/Simulink中进行了仿真。结果表明:相较于传统的PI控制器,使用该复合控制器的系统具有良好的跟踪能力和抗扰动能力,能有效抑制电机运转时出现的输出转矩波动。
- 杨羽萌朱其新张拥军眭立洪朱永红
- 关键词:永磁同步电机迭代学习扩张状态观测器
- La_(0.5)Na_(0.5)WO_4-La_(0.5)Na_(0.5)TiO_3复相陶瓷低温烧结与微波介电性能研究
- 2018年
- 研究了(1-x)La_(0.5)Na_(0.5)WO_4-xLa_(0.5)Na_(0.5)TiO_3复合陶瓷的烧结及微波介电性能。该复合陶瓷可在900-1050℃下烧结,介电常数随x增大有明显提高,品质因素稍有降低,谐振频率温度系数由负向正变化。950℃烧结的x=0.2的样品的微波介电性能:τ_f≈-3.5 ppm/℃,Q×f≈10000 GHz左右,ε_r≈15左右。x=0.2组分与Cu及Ag的共烧实验表明主相与Cu、Ag之间不反应。
- 范跃农王振陶磊卞建江
- 关键词:低温共烧复相陶瓷微波介电性能
- 基于深度确定性策略梯度的陶瓷梭式窑温度智能优化控制被引量:3
- 2023年
- 梭式窑是陶瓷生产中的一种主要设备。温度作为陶瓷梭式窑生产过程中的关键工艺参数,对陶瓷产品的质量、维持窑炉高效平稳运行以及降低能耗方面起着关键性作用。为了实现对陶瓷梭式窑温度的有效控制,首先,针对陶瓷梭式窑非线性、大惯性、大滞后以及难以建立精确的数学模型的特点,基于门控递归神经网络建立了陶瓷梭式窑预测模型并进行了优化。其次,基于所建立的预测模型提出了基于DDPG算法的陶瓷梭式窑温度智能优化控制方法,并给出了基于DDPG陶瓷梭式窑温度优化控制系统方案。最后,针对所提出的方法开展了仿真实验研究。仿真结果表明,与PID控制、模糊控制和模糊PID控制方法的控制效果比较,所提出的方法使得梭式窑烧结温度与理想温度误差缩小18.6%~28.5%不等,因而提出的方法是有效可行的。
- 朱永红段明明杨荣杰
- 关键词:智能优化控制
- 基于轴向超声振动的陶瓷练泥机泥料挤出减粘降阻研究
- 2024年
- 针对陶瓷练泥机挤出的泥料表面和内部存在问题,在陶瓷练泥机的挤出螺旋铰刀轴上添加由压电陶瓷产生的轴向超声振动,实现练泥机挤泥过程中减粘降阻的效果。通过分析泥料运动机理,使用SolidWorks软件建立泥料三维模型,最后将建好的三维模型导入COMSOL有限元分析软件进行仿真分析。结果表明:对陶瓷练泥机的挤出螺旋铰刀轴施加轴向超声振动能够降低陶瓷泥料与铰刀及轴面之间的黏附阻力,减小泥料的平均速度梯度,提高平均速度。在振频为24 kHz、振幅为0.6 mm时,挤出泥料平均速度梯度降低37.42%,平均速度提高至0.0161 m/s,减粘降阻效果较为明显。
- 戴哲敏张宇震沈国浪季平赖增光贾延旭
- 关键词:陶瓷泥料
- 陶瓷干法造粒机造粒立柱个数对混料效果的数值模拟被引量:1
- 2018年
- 针对陶瓷干法造粒机造粒立柱个数对混料效果的影响,结合实验与数值模拟对比分析混料过程造粒立柱个数对混料堆积度的影响。基于CFD方法建立造粒立柱的数学物理模型,模拟混料过程中造粒立柱数目变化情况,并实验测得颗粒堆积度随造粒立柱个数变化的情况。仿真结果与实验数据对比表明:当造粒立柱个数为6,仿真结果显示颗粒堆积度占整体颗粒体积的20%-23%,实验测得颗粒堆积度占整体颗粒体积的19%-24%;当造粒立柱个数为8,仿真结果显示颗粒堆积度占整体颗粒体积的5%-7%,实验测得颗粒堆积度占整体颗粒体积的6%-9%;当造粒立柱个数为10,仿真结果显示颗粒堆积度占整体颗粒体积的11%-14%,实验测得颗粒堆积度占整体颗粒体积的13%-15%。仿真结果与实验数据对比分析说明:当造粒机造粒立柱个数为8时,混料效果最好。
- 江竹亭江毅李冠彪徐振宇方长福廖达海
- 基于双目立体视觉的陶瓷表面落渣检测被引量:2
- 2017年
- 针对陶瓷表面的落渣缺陷检测问题,以双目视觉原理为基础,研究了立体匹配算法原理,结合落渣特征,设计出一种以视差图作为分割基础的检测流程。该系统自动区别釉面黑点与落渣缺陷,通过图像预处理进行图像的立体匹配,在视差图中分割,寻求落渣缺陷初步定位,并在左视图中进行精确的缺陷边缘计算。经试验验证,该方法能有效的识别陶瓷盘表面的落渣。
- 冯浩唐磊曹利钢
- 关键词:双目立体视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