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
- 作品数:3,156 被引量:10,785H指数:39
- 相关作者:唐承财邹统钎司显柱李林荣厉新建更多>>
- 相关机构:北京第二外国语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人民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文化科学政治法律文学更多>>
- 克服灵知主义
- 2021年
- 从约纳斯和布鲁门伯格各自的历史叙述对象与逻辑就会发现,二人的共同旨趣是非常明显的。虽然并未系统论证,或者置于同一维度上,但布鲁门伯格的叙事之重要内容都出现在了约纳斯的著作中,如源始形态的灵知主义对古希腊宇宙观和基督教的威胁,奥古斯丁征服灵知主义的败绩,好奇心被列入邪恶事物的榜单及其在早期现代所得到的辩护等。形式叙述的逻辑强化了他们所讲述的历史,他们提出来据以解释这些系列事件的机制充分证明了二人在理论上的亲缘性,这种亲近绝非巧合。在许多最为重要的方面,布鲁门伯格的逻辑都以约纳斯的早期例子为范本。然而他们又迥然有别,在许多方面,布鲁门伯格不仅不同意约纳斯的观点,反而与其针锋相对,因而我们不妨将约纳斯的努力称为"第三次克服灵知主义"。
- 本雅明·拉兹尔单羽(译)胡继华
- 关键词:责任伦理
- 文化旅游、旅游凝视及其他被引量:29
- 2013年
- 一、文化旅游的诸多困惑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各地在发展旅游经济的过程中,普遍都重视文化的突出作用。但是,在文化旅游发展的过程中,还是有很多困惑需要破解。
- 厉新建
- 关键词:文化旅游旅游经济旅游发展
- 社群经济下互联网创业公司文化体系建设研究:以小米公司为例被引量:6
- 2017年
- 移动互联网时代出现的社群经济是当下我国互联网经济的重要特征之一,一批优秀互联网创业公司开始重视社群经济,并在社群的驱动下开展企业各项管理工作。现有研究针对社群经济下互联网创业公司企业文化体系的特征及文化建设过程机制的研究还相对较少。本文通过文献回顾,发现社群经济与企业文化建设之间的理论关联,进而运用案例研究法,选择小米科技公司作为案例,深入剖析了小米公司的社群动力学机制,分析了社群驱动下小米公司的物质文化、制度文化与理念文化三个层次的企业文化特征,进而提出了小米公司企业文化建设的过程机制。本文进一步拓展了社群经济下的企业文化理论,并为互联网创业公司进行企业文化建设提供理论指导。
- 郝旭光李彬李强
- 关键词:社群企业文化
- 以化学思维发展为核心的实验教学初探
- 2019年
- 指向以化学思维发展为核心的实验教学,有别于通常的基于“知识诠释性实验教学”。以蒸馏实验教学的主要环节为例,一方面引领学生通过观察、实验、体验等方式,形成对事物的感性认识,另一方面引发学生分析、推理、想象等思维,达到对事物本质的认识,逐步提升学生的分析、综合评价和创造等高阶思维能力,从而把化学思维发展落实在每个实验的教学中。
- 赵玥胡尚生刘绍敏
- 关键词:化学思维实验教学学科素养
- 无产阶级何以为“剩余之人”?——由乔蒂·狄恩《共产主义地平线》引起的思考被引量:2
- 2021年
- 狄恩在《共产主义地平线》中把批判的靶子指向交往资本主义,推出了新共产主义观念,塑造了作为共产主义政治主体的“剩余之人”,并以此对抗资产阶级,成为无产阶级概念的一种当代阐释。“剩余之人”是被当代资本主义无产阶级化的人,是被资本筛选、挤压到边缘的“大众”,是极度包容性的概念。但是,作为共产主义的托举者,“剩余之人”已经不再是马克思存在论意义上的历史性概念,也不再是政治经济学批判语境中的工人阶级,而是发生了“从抽象到具象”“从无产到无分”“从革命到分裂”“从雇工到诸众”的转变。这种转变改换了无产阶级的存在场域、内在本质、革命特性和身份标识,使之变成“群氓”式的大而全概念,沦为消解共产主义运动的“伪主体”。实际上,在数字化时代,资本与劳动的矛盾依然存在,作为“人格化的劳动”,无产阶级不仅在场,而且还面临从“身体从属”到“生命从属”的命运。因此,只有无产阶级才能托起智能时代共产主义的曙光。
- 巩永丹张雯
- 关键词:无产阶级共产主义政治主体
- 酒店与在线旅行商的冲突是什么?——一个归纳式质性研究
- 2023年
- 在线旅行商(online travel agency,OTA)已经成为酒店业最重要的分销渠道,且与酒店产生广泛的冲突。然而,这种冲突本身并未得到学术界的足够关注。通过归纳式质性研究设计,文章对酒店与OTA冲突的领域及特征进行了探索。研究发现,酒店与OTA的冲突主要发生在价格、房源、客源及渠道限制等4个直接关系到双方利益得失的领域;OTA拥有的信息优势和权力不对称带来的在线显示度、动态性问题以及行业差异带来的沟通问题是酒店与OTA冲突的主要特征。基于上述发现,文章提出了一个概念性分析框架。这一框架整合了前人关于酒店与OTA冲突领域及特征的研究发现,提出了在线显示度、动态性等新构念,揭示了不对称权力和信息优势对冲突的影响,并指出应放弃分销渠道与酒店在信息、权力等方面保持不变的隐含假定。上述发现有利于学术界和业界加深对酒店与OTA渠道冲突乃至对双方关系的理解和认识,从而将动态视角引入研究、管理和规制工作中。
- 秦宇刘承伟陈阳孙蓉蓉
- 关键词:酒店动态性
- 《圣经》与中国现代文学的互文性研究——以汉学家马立安·高利克的研究为例
- 2021年
- 自20世纪90年代至今,基督教与中国现代文学关系的研究成为学界的热点之一。斯洛伐克汉学家马立安·高利克的中译著《翻译与影响:〈圣经〉与中国现代文学》(2018)从翻译—接受—影响、互文性、跨文化研究等方面呈现了《圣经》对中国现代文学(包括港台文学)的深刻影响,其研究成果不仅有助于我们了解布拉格汉学派的理论范式与研究特色,也有助于我们反观《圣经》视野下中国现代文学的生成及其审美特质。
- 刘燕
- 关键词:《圣经》中国现代文学互文性
- 红色文化旅游的精准营销传播——泸定桥精神传播刍议被引量:2
- 2018年
- "精准化"乃是各类营销达成目的的重要手段之一,本文从"文化旅游精准营销"的角度阐述了如何将包括但不限于"泸定桥精神"在内的红色文化发扬光大等问题,指出要促进泸定桥旅游规划与开发实践有效对接,搭建红色旅游文化资源传播平台,开展红色旅游大数据精准营销等。
- 李晴梁昊光
- 关键词:泸定桥文化旅游整合营销
- 否定性的消失与追寻:韩炳哲的救赎美学
- 2024年
- 基于审美否定性这一现代美学的核心概念,韩炳哲重新树立起救赎美学的旗帜。韩炳哲对同质化的批判深入到日常生活的众多方面,他一方面基于否定性确立审美经验的自主性,努力激活自然、遮蔽、创伤、灾难等否定之美;另一方面他充分发挥审美否定性的主权效应,将其视为住普遍同质化倾向的刹车。最后,他将逗留的瞬间视为美发生的时间,认为审美瞬间通过否定短暂易逝的原子化时间带来凝思的生命时间,而成为维持审美否定性、实现审美救赎的时间性基础。韩炳哲的救赎美学促使我们基于现代性危机重视审美经验的否定性价值,反思和矫正审美话语的平滑化发展趋势。
- 赵宝明
- 亚洲、老子与普鲁拉贝尔:透过乔伊斯的“裂镜”反观中国和日本
- 2021年
- 中国和日本因相近的地理位置、相像的异国情调和相似的文字书写,经常相伴出现在《芬尼根的守灵夜》(以下简称《守灵夜》)中。本文以《守灵夜》为主,结合《一个青年艺术家的肖像》和《尤利西斯》,探索詹姆斯·乔伊斯艺术作品中的东亚,尤其是中国和日本的形象。在论文结构上,本文仿照《守灵夜》中维科人类历史的4个阶段进行论述,把"裂镜"拼成一个整体,力求内容和形式上的统一。本文旨在为解读乔伊斯的"天书"提供新的思路,并对日本反思其东亚战略有所启发。
- 伊东荣志郎冯莹莹刘燕
- 关键词:詹姆斯·乔伊斯东方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