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东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作品数:5,099 被引量:14,656H指数:35
相关作者:余木火胡祖明沈新元于俊荣赵炯心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安徽大学化学化工学院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上海市教育委员会重点学科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化学工程理学一般工业技术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4,052篇期刊文章
  • 1,018篇会议论文
  • 3篇标准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2,955篇化学工程
  • 807篇理学
  • 734篇一般工业技术
  • 352篇轻工技术与工...
  • 111篇医药卫生
  • 94篇电气工程
  • 59篇电子电信
  • 58篇文化科学
  • 39篇金属学及工艺
  • 39篇建筑科学
  • 39篇环境科学与工...
  • 34篇自动化与计算...
  • 31篇经济管理
  • 30篇生物学
  • 30篇机械工程
  • 23篇农业科学
  • 16篇冶金工程
  • 16篇交通运输工程
  • 13篇动力工程及工...
  • 13篇航空宇航科学...

主题

  • 1,055篇纤维
  • 565篇纳米
  • 511篇纺丝
  • 477篇丙烯
  • 392篇聚丙烯
  • 331篇改性
  • 327篇复合材料
  • 327篇复合材
  • 293篇共聚
  • 286篇乙烯
  • 275篇丙烯腈
  • 269篇共混
  • 243篇聚丙烯腈
  • 241篇聚酯
  • 240篇力学性能
  • 240篇力学性
  • 206篇碳纤维
  • 205篇性能研究
  • 200篇聚对苯
  • 176篇聚乙烯

机构

  • 5,074篇东华大学
  • 66篇中国科学院
  • 44篇教育部
  • 32篇中原工学院
  • 31篇上海工程技术...
  • 28篇齐齐哈尔大学
  • 26篇上海交通大学
  • 25篇中国纺织科学...
  • 24篇中国石化上海...
  • 19篇安徽大学
  • 19篇长春工业大学
  • 19篇南通大学
  • 18篇华东理工大学
  • 18篇燕山大学
  • 18篇中国石化仪征...
  • 17篇复旦大学
  • 17篇上海大学
  • 16篇嘉兴学院
  • 14篇浙江尤夫高新...
  • 13篇同济大学

作者

  • 305篇王华平
  • 268篇朱美芳
  • 237篇胡祖明
  • 217篇邵惠丽
  • 204篇余木火
  • 186篇沈新元
  • 177篇于俊荣
  • 170篇陈彦模
  • 162篇胡学超
  • 155篇刘兆峰
  • 144篇潘鼎
  • 142篇陈大俊
  • 142篇王依民
  • 137篇李光
  • 135篇张玉梅
  • 128篇王宏志
  • 126篇诸静
  • 125篇李耀刚
  • 120篇张青红
  • 118篇马敬红

传媒

  • 424篇合成纤维工业
  • 365篇合成纤维
  • 319篇东华大学学报...
  • 238篇合成技术及应...
  • 130篇高分子材料科...
  • 115篇玻璃与搪瓷
  • 110篇化工新型材料
  • 99篇纺织学报
  • 97篇材料导报
  • 75篇高科技纤维与...
  • 74篇高分子通报
  • 69篇功能高分子学...
  • 63篇纤维素科学与...
  • 59篇无机材料学报
  • 57篇功能材料
  • 52篇产业用纺织品
  • 51篇高分子学报
  • 39篇化学世界
  • 39篇塑料工业
  • 32篇山东化工

年份

  • 7篇2024
  • 184篇2023
  • 150篇2022
  • 163篇2021
  • 151篇2020
  • 194篇2019
  • 182篇2018
  • 237篇2017
  • 215篇2016
  • 204篇2015
  • 212篇2014
  • 288篇2013
  • 179篇2012
  • 237篇2011
  • 226篇2010
  • 305篇2009
  • 246篇2008
  • 259篇2007
  • 218篇2006
  • 290篇2005
5,09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电纺胶原和蛛丝纳米纤维膜的制备、表征及生物安全性比较被引量:3
2008年
目的:制备胶原和蜘蛛丝两种纳米纤维膜,进行理化性能表征和生物相容性比较,以期将蜘蛛丝纳米纤维用于组织工程支架材料。方法:实验于2006-07/2007-08在上海市东华大学生物科学与技术研究所完成。将胶原和蜘蛛丝分别以80g/L溶于六氟异丙醇,采用高15kV压静电纺制成纳米纤维膜,真空干燥后对其理化性能进行表征。扫描电镜观察超微结构,并进行水接触角测量和水解稳定性测量;并采用MTT实验比较猪大动脉内皮细胞在两种纤维膜表面的黏附、生长和增殖等情况。结果:①静电纺胶原和蛛丝纳米纤维膜均具有良好三维多孔结构,但蛛丝纤维直径更均匀。蛛丝膜具有较大的水接触角,在水解稳定性测试中质量损失较少。②MTT实验表明,种植6h后血管内皮细胞在胶原和蛛丝膜上都能黏附,但蛛丝膜上细胞增殖速度较快,2d后超过胶原膜,7d后蛛丝膜上细胞多于胶原膜表面40%以上。结论:胶原和蛛丝都能促进血管内皮细胞黏附、生长。蛛丝膜具有较强的疏水性和水解稳定性,在体外培养过程中蛛丝更有利于细胞增殖,有望作为血管组织工程支架材料。
张磊薛永峰何创龙孟清莫秀梅
关键词:胶原蜘蛛丝纳米纤维生物安全性
冻胶纺丝法蛋白质/聚乙烯醇纤维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2008年
介绍了制备含蛋白质的聚乙烯醇(PVA)纤维的冻胶纺丝工艺,讨论了蛋白质质量分数、成形、萃取和拉伸条件对纤维结构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研制的纤维具有蛋白质质量分数高,蛋白质在纺丝过程无损失和纤维机械性能好等特点。
王志鑫汤惠工何唯平高进王依民
关键词:蛋白纤维聚乙烯醇冻胶纺丝机械性能
一种纤维生产线水浴牵伸过程的智能协同解耦控制被引量:2
2010年
提出了一种智能协同解耦控制器,用于纤维生产线中的水浴牵伸槽的液位-浓度复合控制。该控制器由一个控制中枢、多个控制解耦单元及相应的输出单元组成。控制中枢统一协调各控制解耦单元,多个控制解耦单元独立作用并互相交换信息进行对象解耦,控制信号经输出单元综合后作用于控制对象。仿真结果表明,该智能协同解耦控制器能够快速响应控制量的变化,实现耦合控制量的完全解耦和无超调平滑调节,对于纤维生产的牵伸过程较传统控制方法具有更好的控制性能。
梁霄丁永生王华平郝矿荣
关键词:纤维生产水浴解耦控制
MWCNT/Lyocell炭纤维的制备及其性能
2011年
为了提高Lyocell基炭纤维的得率及其力学性能,纺制了MWCNT/Lyocell纤维并以此为原丝制备了炭纤维。采用广角X-衍射(WAXD)、热失重分析(TGA)、扫描电镜(SEM)、强度仪等分析了试样的结构与性能。结果表明:MWCNT/Lyocell纤维具有纤维素II晶型的结构,纤维表面光滑且截面为圆形,符合优质炭纤维原丝的要求。以此为原丝所制炭纤维中,MWCNTs分布均匀;与纯Lyocell基炭纤维相比,掺杂MWCNTs的Lyocell基炭纤维的力学性能明显提高,其中,掺杂质量分数1%MWCNTs的Lyocell基炭纤维的强度和模量分别比纯Lyocell基炭纤维提高70%和116%。同时掺杂MWCNTs还可以提高Lyocell纤维的热稳定性,进而提高Lyocell基炭纤维的得率。
鲁江杨革生邵惠丽胡学超
关键词:MWCNTLYOCELL炭纤维
静电喷雾法/原位洗脱法结合制备电致变色薄膜被引量:2
2022年
电致变色材料在提倡低碳节能的发展理念下有很好的发展前景,而探索一种高效简单且性能优异的制备工艺尤为重要。利用静电喷雾法结合原位洗脱法制备了聚合物电致变色薄膜。根据电解质盐的颜色适配性和溶解性,选择四丁基高氯酸铵(TBAP)作为模板剂,在易加工的TPA-OMe-PA溶液中添加不同比例的电解质盐,然后利用静电喷雾技术在ITO玻璃表面沉积制备薄膜,再通过原位洗脱法去除其中的模板剂-电解质盐,最终制备出含有多层级孔结构的聚合物薄膜。采用电子扫描显微镜对其形貌进行分析,利用电化学工作站结合紫外/可见/红外光谱仪研究了薄膜的电致变色性能。研究结果表明,利用静电喷雾技术与原位洗脱法制备的聚合物薄膜具备多层级孔结构和良好的电致变色性能。其中电解质含量为33.3%(质量分数)时,多层级孔隙率最高,且电致变色性能最为优异,漂白时间/着色时间缩减至0.6 s/1 s,着色效率达到608.2 cm^(2)·C^(-1),为已报道基于相同材料的电致变色薄膜的最快响应速度。
朱陈杰陈海权于有海
关键词:电致变色薄膜电化学性能
智能纤维织物系统的研究与开发被引量:12
2002年
智能材料系统是集“感知、信息处理与控制执行”为一体的复杂材料系统。智能纤维织物的设计是以功能纤维材料为基础 ,如光、电、磁、热、声能等物理功能纤维 ;以及化学功能纤维 ,如离子交换、光纤、形状记忆合金、光致变色、热致变色、电磁致变色、伸缩材料等。根据工程应用的目标 ,从宏观到微观在不同层次上进行设计 。
李青山王庆瑞
矿渣微晶玻璃的应用与发展
介绍了矿渣微晶玻璃的国内外研究现状,阐述了矿渣微晶玻璃的性能特点、应用现状、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为矿渣微晶玻璃的研究提供借鉴。
张月文宁伟汪庆卫罗理达陈贵康王贤英沈浩
关键词:化学工业矿渣微晶玻璃性能评价
大豆蛋白改性纤维素纤维的结构与性能研究
采用非粘胶法的纤维素氨基甲酸酯工艺路线,通过大豆蛋白溶液与纤维素氨基甲酸酯溶液共混纺丝,成功地制得了环境友好型大豆蛋白改性纤维素纤维。利用凯氏定氮法(Kjeldahl)、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扫描电镜(SEM...
尹翠玉沈新元
关键词:大豆蛋白纤维素氨基甲酸酯共混
涤纶HOY结构形成的计算机模拟
2005年
在基本纺丝动力学方程的基础上,引入显著的应力诱导结晶作用,运用改进的Euler方法和牛顿二分法,通过计算机求解动力学方程组,模拟涤纶HOY结构的形成过程,获得了纤维结构形成与卷绕速度、质量流量和侧吹风温度的关系。结果表明,增大卷绕速度或减小质量流量,有利于增大纤维的结晶度及双折射,侧吹风温度降低使结晶位置移向喷丝孔方向。计算机模拟的结果与相关文献给出的实验结果吻合良好。
李龙飞吴承训赵炯心严国良林耀
关键词: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纤维纤维结构计算机模拟
PET/蒙脱土纳米共混体系的结构与可纺性研究
2006年
采用熔融插层法制备了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T)/蒙脱土(MMT)纳米复合材料,用广角X-射线衍射(WAXD)、透射电镜(TEM)等方法对其结构和形态进行了研究,并对PET/蒙脱土纳米共混体系的可纺性、纺丝条件等进行了讨论。结果表明,通过提高共混的剪切效果和引入离子间相互作用可以有效地促进蒙脱土在PET基体中的插层和分散,制备出部分剥离的PET/蒙脱土纳米复合材料,该材料具有良好的可纺性。
马敬红张青松龚静华卢研梁伯润
关键词:蒙脱土纳米复合材料可纺性
共508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