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河北建研科技有限公司

作品数:522 被引量:754H指数:9
相关作者:郝雨杭李旭光赵拓张涛李永更多>>
相关机构:学研究院河北省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石家庄铁道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河北省建设科技研究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河北省科技支撑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交通运输工程经济管理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429篇期刊文章
  • 36篇会议论文
  • 16篇专利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414篇建筑科学
  • 23篇交通运输工程
  • 15篇经济管理
  • 13篇天文地球
  • 6篇化学工程
  • 6篇文化科学
  • 3篇矿业工程
  • 3篇水利工程
  • 2篇机械工程
  • 2篇农业科学
  • 2篇一般工业技术
  • 2篇历史地理
  • 2篇理学
  • 1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电气工程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社会学

主题

  • 131篇建筑
  • 63篇混凝土
  • 35篇地基
  • 31篇有限元
  • 29篇能耗
  • 28篇节能
  • 23篇纠倾
  • 22篇砌体
  • 22篇抗震
  • 20篇顶升
  • 19篇载力
  • 18篇低能耗
  • 18篇钢筋
  • 17篇有限元分析
  • 17篇钢筋混凝
  • 17篇钢筋混凝土
  • 16篇低能耗建筑
  • 16篇超低能耗建筑
  • 15篇基坑
  • 14篇既有建筑

机构

  • 482篇河北建研科技...
  • 135篇学研究院
  • 56篇河北省建筑科...
  • 31篇石家庄铁道大...
  • 20篇天津大学
  • 15篇河北工业大学
  • 14篇北京科技大学
  • 13篇河北建筑工程...
  • 11篇河北工程大学
  • 10篇河北大学
  • 7篇天津城建大学
  • 6篇河北科技大学
  • 4篇燕山大学
  • 4篇怀来县住建局
  • 4篇珠海欧美克仪...
  • 4篇河北建研节能...
  • 3篇重庆大学
  • 3篇石家庄理工职...
  • 3篇《建设科技》
  • 3篇河北建设勘察...

作者

  • 27篇郝雨杭
  • 25篇李旭光
  • 17篇张涛
  • 16篇李永
  • 15篇刘波
  • 14篇赵拓
  • 12篇张广田
  • 11篇崔少华
  • 11篇句德胜
  • 11篇张艳玲
  • 11篇李佳
  • 10篇王铁成
  • 10篇隋宝龙
  • 10篇刘超
  • 10篇刘少亮
  • 9篇李彦辉
  • 9篇刘建林
  • 8篇刘娟红
  • 8篇丁伟
  • 8篇席亚军

传媒

  • 60篇华北地震科学
  • 49篇粉煤灰综合利...
  • 22篇建筑技术
  • 17篇价值工程
  • 13篇建筑结构
  • 11篇施工技术
  • 11篇工程质量
  • 10篇建设科技
  • 10篇建材世界
  • 8篇低温建筑技术
  • 8篇山西建筑
  • 8篇国防交通工程...
  • 8篇建筑节能
  • 7篇河北建筑工程...
  • 6篇建筑科学
  • 6篇新型建筑材料
  • 6篇工程抗震与加...
  • 6篇住宅产业
  • 6篇门窗
  • 5篇科技风

年份

  • 4篇2024
  • 8篇2023
  • 28篇2022
  • 35篇2021
  • 36篇2020
  • 37篇2019
  • 43篇2018
  • 50篇2017
  • 54篇2016
  • 44篇2015
  • 42篇2014
  • 35篇2013
  • 30篇2012
  • 7篇2011
  • 9篇2010
  • 15篇2009
  • 3篇2008
  • 1篇2007
  • 1篇2006
52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一种施工便捷的预制保温墙板结构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施工便捷的预制保温墙板结构,所述施工便捷的预制保温墙板结构包括预制保温墙板、定位块和定位槽。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施工便捷的预制保温墙板结构通过在预制保温墙板上沿预制保温墙板宽度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凹槽和第...
霍光王少峰李泽南杨亚亮杨子博李江辉魏少雷周峰李玉程高杰曹立飞蔡连旭曹志强任东晨
无支护条件下基坑开挖空间效应数值分析
建立无支护条件下基坑数值计算模型,研究了开挖深度分别为2m、4m及6m对基坑空间效应的影响,从坡顶水平位移、各层土体位移、侧向应力及周边地表沉降的角度分析了空间效应的影响规律,得出了基坑开挖在阴角处,存在角部硬化效应,且...
王维玉赵拓
关键词:基坑侧向应力
文献传递
装配式钢结构建筑防火方案及选用建议被引量:5
2022年
装配式钢结构建筑由于具有模块化、标准化、施工速度快、抗震性能优等特点而被越来越多的高速公路配套房建工程所推广和使用,但装配式钢结构建筑的耐火性能差,一旦发生火灾,易对结构产生致命影响,危害较大。因此,对装配式钢结构建筑进行防火处理很有必要,而目前适用于钢结构建筑的防火方法较多,如何合理选择适用于装配式钢结构建筑的防火方法也是设计人员所面临的一个问题。鉴于此,对钢结构建筑常用防火方法进行归纳总结,并对装配式钢结构建筑防火方法的选用提出合理化建议。
孙硕科付素娟董苏然任全何进
关键词:防火方法
仿古建筑的隔震加固研究
2021年
为对具有传统文化的仿古建筑在不破坏其原有建筑风貌的基础上进行抗震加固,将隔震技术应用于仿古建筑。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仿古建筑隔震,建立隔震与非隔震两种有限元计算分析模型,并对加固前、后模型进行动力时程分析。通过输入不同频谱的El Centro Site波、Taft波和RH1TG055波,对比分析两种模型在地震作用下的位移、加速度时程曲线。结果表明:采用隔震技术加固方案后,结构的地震响应得到明显的降低,从而显著地提高了结构的抗震能力。利用该方法加固,节约造价,施工方便,可供同类工程参考。
张文龙任文杰付素娟郝雨杭刘杲彤
关键词:仿古建筑抗震加固隔震技术MIDAS
三维沉积盆地对地震动的放大效应——间接边界元法模拟被引量:7
2017年
基于一种高精度间接边界元法(IBEM),实现了沉积盆地三维地震响应的频域、时域精细求解,并以半空间中椭球形沉积盆地对平面P波和SV波的散射为例,着重探讨了入射角度、入射波型、入射频率、盆地长宽比和深宽比对沉积盆地地震动放大效应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盆地形状对地震波的放大效应和空间分布状态具有显著影响,且具体规律受控于入射波频段.1随着盆地深度增大,盆地边缘面波发育更为充分,在较宽频段内均会出现显著的地震动放大效应,且深盆地的放大区域集中于盆地中部.2圆形盆地对地震波的汇聚效应最为显著,而狭长盆地对地震波的汇聚作用相对较弱,高频情况下可在盆地内部形成多个聚焦区域.3不同波型入射下,盆地对地震动放大效应的机制有所差异:P波入射下,竖向位移放大主要是由于盆地边缘面波由四周向中部汇聚所致;SV波入射下,边缘面波汇聚效应相对较弱,而当盆地较深时,底部透射体波和边缘面波易形成同相干涉从而显著放大地震动.按盆地内外介质波速比为1/2,P波和SV波垂直入射下频域最大放大倍数分别为25和15,时域放大倍数约为4.0和3.7(雷克子波).4低频波入射下,位移从盆地中部向边缘逐渐减小,且浅层沉积盆地对地表位移幅值的放大作用不明显.5 P波和SV波的入射角度对盆地地震动放大幅值及空间分布特征也具有显著影响.
刘中宪尚策王小燕王冬
关键词:地震波散射
湿陷性黄土可按一般地区设计的探讨被引量:1
2012年
不是所有的湿陷性地基都必须进行处理,根据复合地基的受力机理和非自重湿陷性黄土的特点,土的湿陷起始压力大于桩间土承载力取值时,不应累计其湿陷量。通过工程实例介绍了非自重湿陷性黄土场地上复合地基湿陷量的计算方法。工程实践表明:此处理方法工程质量能够得到保证,经济效益良好。
李建君薛玮
关键词:非自重湿陷性黄土复合地基湿陷量湿陷系数湿陷起始压力
建筑结构加固改造方法研究被引量:3
2012年
对建筑物合理的进行加固处理,使得加固后的建筑物既能节省开支、又能够达到保证安全使用的要求。主要介绍了地基与基础工程处理、主体结构加固、建筑的加层改造、火灾后加固维修等领域各种加固方法的原理、特点、适用条件,以根据工程情况具体选用。
刘以臣李帅周恩泽贾磊王飞李治
关键词:建筑结构地基加层改造火灾
建筑节能设计标准与节能量估算
2017年
在不同气候特征环境下的地区具有不同的建筑节能设计标准,本文通过分析不同热工地区的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和节能百分比目标,探讨了影响节能量估算的相关数据和进行节能量估算的相关条件,促进了实际建筑施工满足建筑节能设计的标准要求,促进建筑节能的发展。
马超
关键词:建筑节能围护结构
BIM技术在既有砖砌体结构检测鉴定领域的参数化应用被引量:4
2019年
根据我国检测鉴定领域技术特点和实际需要,以砖砌体结构为基础,提出了以BIM技术为核心的技术架构、系统流程。以Revit软件为平台,自主开发了检测鉴定的相关功能和参数信息,形成了一套适用于检测鉴定工作的BIM模型建模方法,研发了BIM检测鉴定数据处理体系,并在实际工程中进行探索。为BIM技术全寿命周期的实现提供技术支持和经验保证。
张艺晶武龙飞张帆高世雄刘佳
关键词:BIMREVIT砖砌体结构既有建筑
不同通风方式对被动式居住建筑采暖耗热量影响的分析被引量:2
2020年
对新风机组在不同热回收率时由采暖设备承担的热负荷和采暖耗热量变化情况进行了计算分析。对总负荷、南向和北向房间负荷特点进行了分析,指出不同房间的热负荷特点不同,如果不能实现分户控温,则会出现部分房间过热的现象,并应对目前普遍采用的新风冷热一体机进行改进,以解决新风和房间温度的独立控制问题。最后对连续通风与间歇通风两种工况下采暖耗热量进行了对比,得出:间歇通风与连续通风相比,采暖总耗热量由6.39 kW·h/(m^2·a)降低到4.46 kW·h/(m^2·a),降低幅度为30.2%。
李永句德胜崔晓梅刘士龙
关键词:被动房采暖能耗热回收效率
共49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