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燕山大学机械工程学院亚稳材料制备技术与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作品数:11 被引量:64H指数:6
相关作者:胡宝福更多>>
相关机构:河北农业大学海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金属学及工艺一般工业技术轻工技术与工程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0篇金属学及工艺
  • 2篇一般工业技术
  • 1篇化学工程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主题

  • 5篇带钢
  • 3篇冷轧
  • 2篇轧带
  • 2篇热轧
  • 2篇局部高点
  • 2篇板形
  • 1篇氮化
  • 1篇氮化物
  • 1篇第一性原理
  • 1篇多目标优化
  • 1篇有限元
  • 1篇有限元模拟
  • 1篇轧钢
  • 1篇轧辊
  • 1篇轧辊磨损
  • 1篇轧机
  • 1篇支承辊
  • 1篇渗碳
  • 1篇渗碳体
  • 1篇铁素

机构

  • 11篇燕山大学
  • 3篇鞍钢股份有限...
  • 2篇攀枝花钢铁集...
  • 1篇河北农业大学
  • 1篇宝山钢铁股份...
  • 1篇宝钢不锈钢有...

作者

  • 6篇刘宏民
  • 5篇于斌
  • 3篇王义栋
  • 2篇佘广夫
  • 2篇岳晓丽
  • 2篇骆俊廷
  • 2篇彭艳
  • 2篇杨旭
  • 2篇张春祥
  • 2篇连家创
  • 1篇单修迎
  • 1篇王守玉
  • 1篇吕知清
  • 1篇邱格君
  • 1篇郭宝安
  • 1篇张岩岩
  • 1篇李洪波
  • 1篇白振华
  • 1篇贾春玉
  • 1篇傅耀湘

传媒

  • 5篇钢铁
  • 2篇材料导报
  • 2篇塑性工程学报
  • 1篇粉末冶金技术
  • 1篇冶金设备

年份

  • 1篇2013
  • 2篇2012
  • 1篇2011
  • 2篇2010
  • 2篇2009
  • 2篇2008
  • 1篇2007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纳米AlN粉末的低温热压被引量:2
2009年
研究了纳米AlN陶瓷在1500~1700℃的低温热压行为和力学性能。热压温度为1600℃时,产物是β-AlN和β—Al2O3两相共存;当温度提高至1700℃后,热压过程中出现由β-AlN到α-AlN相的转变。随着热压温度的提高,断裂形式由沿晶断裂逐渐向穿晶断裂转变,致密度逐渐提高,晶粒尺寸长大;当热压温度达到1700℃时,相对密度为97.3%,晶粒平均直径为850nm,硬度值为15.54GPa,断裂韧度为3.5MPa-m^1/2。
张春祥骆俊廷李洪波
关键词:热压力学性能
局部高点对冷轧开卷带钢附加浪形的影响被引量:8
2010年
针对由带钢局部高点引起的冷轧钢卷开卷后产生的附加局部浪形问题,建立起描述带钢的失稳波形模型,并基于薄板能量理论和局部高点层间压力模型推导出带钢附加浪形失稳临界值的计算公式,运用数值模拟方法定量分析了局部高点单因素对开卷带钢附加局部浪形的影响,数学模型的可靠性得到了模拟计算和生产试验验证,从而为生产现场治理带钢附加局部浪形缺陷提供了重要的指导依据。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带钢局部高点值的增大,带钢失稳临界压应力值就越小,开卷带钢附加局部浪形就越容易发生。
王义栋于斌杨旭彭艳刘宏民
关键词:局部高点能量法冷轧带钢
连续退火过程中带钢热瓢曲产生的机理被引量:11
2012年
针对带钢连续退火过程中的热瓢曲问题,结合连续退火机组的设备特征及生产工艺特点,克服以往研究中忽略炉辊转动对与炉辊接触部分带钢受力影响的弊端;提出带钢上第一、第二横向压应力区的概念,运用非线性有限元软件MSC.Marc以加热段为例,对连退过程中带钢的受力和变形情况进行动态模拟,详细分析热瓢曲发生与发展的过程及其产生机理,为现场热瓢曲的治理,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白振华石晓东张岩岩马续创胡宝福傅耀湘周利
关键词:连续退火瓢曲有限元模拟屈曲
面向局部高点控制的工作辊同宽轧制公里数被引量:4
2013年
为适应市场和节能降耗的迫切需要,提出了工作辊同宽轧制公里数研究,基于金属塑性变形和辊系弹性变形等模型耦合建立起描述带钢断面形状的仿真系统,以带钢断面形状良好即局部高点为控制对象,研究了在不同轧制模式下,工作辊同宽轧制公里数与带钢局部高点的关系。模拟计算和生产试验表明,普通模式下工作辊轧制公里数明显受限于同宽带钢轧制,相比普通轧制,采用合理的窜辊轧制可以大大提高带钢同宽轧制公里数,有效控制带钢局部高点,研究结果对组织轧制生产和制定换辊制度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实用价值。
于斌王义栋杨旭郭宝安刘宏民
关键词:局部高点
高氮铬锰奥氏体钢的热变形行为及热锻开裂机理研究被引量:6
2012年
采用热力学计算、物相分析、物理和数值模拟等方法研究了大型发电机转子护环用18Mn18Cr0.5N钢的平衡相图、热变形行为、氮化物析出行为和热锻表面开裂机理。获得了伪二元平衡相图、不同温度下各平衡相的摩尔分数及元素组成,揭示了各元素对相变点的影响规律。建立了热变形方程、动态组织状态图以及热加工图,发现流变失稳的本质为发生在晶界处的局部流变;确立了动态再结晶临界应力及峰值应力与Z参数间的定量关系,建立了动态再结晶晶粒尺寸与变形条件间的定量关系,确定了大型18Mn18Cr0.5N钢锻件的热加工工艺参数范围。热变形会对18Mn18Cr0.5N钢变形后保温过程中氮化物的析出行为产生重要影响,加工硬化促进析出,而再结晶则抑制析出,揭示了不同变形条件下氮化物的析出与长大规律及其与热锻开裂间的关系。将冷变形损伤准则与动态组织变化耦合到热变形开裂数值模拟中,结合裙试样热压缩物理模拟,揭示了18Mn18Cr0.5N钢热锻表面开裂的机理,发现晶粒尺寸越大热塑性越差,而δ铁素体在晶界上的析出则会急剧增大热锻开裂倾向,确定了适于该钢锻造的再加热温度范围。
王振华
关键词:热变形物理模拟氮化物Δ铁素体热加工图
铸造-冷挤压成形铜包铝线工艺及微观组织被引量:6
2010年
采用铸造-冷挤压工艺制备铜包铝复合线材。通过对制品的微观组织进行分析表明,在锥形变形区,界面处铝晶粒均开始得到细化,而中心晶粒直径较大,基本保持原态,组织极不均匀,区域分界非常明显;铜铝边界上铜的晶粒也明显得到细化,铜的中心晶粒直径较大,但两区域形态均为等轴形晶粒,变形体外表面铜的微观组织最为细小,但晶粒形状不很规则。制品全挤出后,铜铝晶粒基本得到完全细化,而且非常细小均匀,铝芯平均直径小于5μm,铜皮平均晶粒直径在10μm左右。界面相晶粒尺寸非常细小均匀,与铜铝两相结合良好。
张春祥王守玉骆俊廷
关键词:铜包铝线
热轧辊型技术对冷轧钢卷局部突起缺陷的抑制被引量:10
2007年
为解决由热轧带钢不良断面形状遗传到冷轧带钢而引起的钢卷局部突起缺陷,在分析猫耳形磨损辊型对热轧带钢断面形状不良影响的基础上,提出了以抑制热轧带钢边部增厚和局部高点相对高度为目的的工作辊余弦辊型。模拟计算和实验表明,余弦辊型明显改善了带钢断面形状、降低了边部增厚和局部高点的相对高度,解决了冷轧钢卷局部突起缺陷问题,并为现场解决类似问题提供了新思路。
于斌岳晓丽佘广夫连家创刘宏民
关键词:轧辊磨损
模糊神经板形控制模型在冷轧带钢生产中的应用被引量:4
2008年
提出了基于模糊切换的模糊控制和神经元控制相结合的板形双模控制思想,并结合模糊神经板形预报和模糊神经板形模式识别以及在线模糊神经双模控制器建立1220mm五机架冷连轧机板形在线控制系统,对冷轧带钢的板形进行控制。结果表明,控制效果好,超调小、响应快、无静差、鲁棒性强,板形控制精度进一步提高,达到了板形在线智能控制之目的。
贾春玉单修迎刘宏民邱格君
关键词:模糊神经板形
热连轧机支承辊辊型的多目标优化设计及应用被引量:5
2008年
以提高轧辊使用寿命和板形控制质量为目的,提出了热连轧机支承辊辊型曲线的优化设计。基于实际生产状况与轧制板形理论的研究建立了多目标优化设计数学模型,设计了辊型曲线并进行了优化计算分析。模拟计算和生产试验表明,优化设计的辊型可均匀辊间接触压力分布、降低轧辊不均匀磨损程度、避免辊身端部疲劳剥落,并提高了弯辊力对板形的控制效果。研究方法不仅为支承辊辊型的设计与改造提供了理论依据,且优化辊型本身也具有进一步的推广实用价值。
于斌岳晓丽佘广夫连家创刘宏民
关键词:辊耗板形支承辊辊型
钢中渗碳体特性的理论计算与实验研究被引量:5
2009年
采用第一性原理方法计算了钢中渗碳体的电子结构、力学与物理性能,确定了不同结构Fe3C、Fe2C及Fe5C2等铁碳化物之间的稳定性,从原子和电子层次揭示了添加合金元素与附加应力对渗碳体相稳定性的影响规律与机制。研究了珠光体渗碳体在大冷变形及退火过程中的演变规律,建立了共析珠光体钢在大冷变形过程中铁素体的碳过饱和度与冷轧压下率间的定量关系,阐明了添加元素Cr、Mn、Si对冷变形过程中渗碳体溶解行为的影响规律,给出了重度冷轧后珠光体钢的退火组织分为细晶区与粗晶区的有力判据,分析了粗晶区与细晶区中渗碳体颗粒随退火时间的变化规律,发现2个区域内珠光体渗碳体颗粒的粗化动力学均符合关系式d=ktn,但渗碳体颗粒的粗化机制不同,而且进一步研究了Cr、Mn、Si等元素对2个区域内渗碳体颗粒粗化机制的影响规律。此外还研究了中高碳钢在温变形与热变形条件下渗碳体的球化规律,提出了高碳珠光体钢在不变形、中碳钢在珠光体区大变形条件下渗碳体的快速球化工艺,为进一步深化与丰富钢铁材料的超细化理论及其工业化应用提供了理论与实验支持。
吕知清
关键词:渗碳体珠光体第一性原理合金元素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