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区域地质调查所
- 作品数:39 被引量:276H指数:11
- 相关作者:汤加富许卫杨有根沈荷生李玉发更多>>
-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天津地质矿产研究所中国地质科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地质行业科学技术发展基金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经济管理更多>>
- 大别山区榴辉岩带特征与形成一折返机制探讨被引量:1
- 1995年
- 通过野外地质调查和填图,对区域展布的榴辉岩及其围岩进行详细研究,将与榴辉岩共同遭受高压一超高压变质作用的一套共生岩石组合称为榴辉岩带;将其围岩分为同生围岩、共生围岩和后生围岩。同时根据地球化学资料等分析,认为榴辉岩的成分不是单一的,一部分为大陆拉斑玄武岩、另一为基性的火山凝灰岩和泥灰岩。榴辉岩是在“湿”的条件下,即在有气体和流体的参与下,在地壳深部由一种综合效应产生的高压釜机制形成,而不是俯冲至上百公里的地幔深处由静压力形成。榴辉岩的折返过程,由深层次纵向伸展而导致的横向收缩和挤出,并在后期热隆构造体制下及岩浆的上侵作用抬升至地表。
- 高天山汤加富荆延仁侯明金周存亭
- 关键词:榴辉岩带
- 扬子地块东北缘多期叠加变形及形成演化被引量:30
- 2003年
- 对扬子地块东北缘的地层序列研究进展、多期叠加变形特征等作了较系统阐明。识别出在中三叠世末至早侏罗世前,由深层滑脱折离剪切形成的区域性NW-NWW向,向西倒覆褶皱,并被随后的主期变形所叠加,形成一系列以NE向为主,在早期褶皱正常翼上为背、向斜,在倒转翼上为背形向斜、向形背斜褶皱带。晚侏罗世到早白垩世间形成滑覆逆冲构造,并随着北侧的大别山地,南部的皖南山地急剧抬升,在安徽宣州市北至贵池市南,形成由山地向盆地中心,因重力相向滑覆冲断形成的对冲带。在重新认识区内构造演化的基础上,对动力学作了初步分析。
- 汤加富侯明金李怀坤吴跃东孙乘云
- 关键词:印支期燕山期
- 大别山腹地浅变质岩层中富硅凝灰质板岩40Ar/39Ar年龄及其地质意义
- 超高压变质带中零星分布的浅变质岩是否曾和超高压变质岩-同俯冲到地幔的深度一直是近年来争论的热点.大别山腹地超高压变质带内发现有残存的浅变质火山碎屑岩,被二云斜长片麻岩包裹,呈大小不等的捕虏体分布.在岳西县港河浅变质岩中发...
- 高天山汤加富郑永飞
- 关键词:造山带年代学
- 文献传递
- 中国东部中新生代构造格局和岩浆岩带的形成与演化被引量:21
- 2004年
- 在研究印支期秦岭—大别—苏鲁造山带的形成与地幔差速环流的基础上,系统综合了中国东部中新生代的基底构造对断裂构造的控制,深层构造对隆凹与断陷盆地的制约,伸展构造在陆内及陆缘外的表现,岩浆岩带的时空分布及展布特点等规律,依据中国东部中新生代构造格局与岩浆岩带在时空分布上的宽阔性、方向性、迁移性、分带性,特别是深层构造对浅层断裂构造、伸展构造的制约,以及岩浆岩带、隆起与盆地等自西向东迁移特点,提出其形成机制可能与强大地幔东向差速环流有关。
- 汤加富高天山李怀坤
- 关键词:中新生代岩浆带
- 九华山旅游资源及开发建议——兼论自然景观的地质成因
- 佛教圣地九华山位于安徽省青阳西南,方圆120平方公里。最近几年在进行1:5万区调过程中,对其旅游资源的分布、类型及开发前景进行了初步研究。现就有关成果分述如下。1旅游资源1.1地貌景观九华山地区发育多种类型花岗岩,由于岩...
- 钟华明
- 关键词:旅游资源佛教文化旅游区地质成因
- 文献传递
- 板溪群的研究现状与“板溪混杂岩”的讨论被引量:3
- 1994年
- 本文就板溪群的含义演变、地层特征、时限范围、延伸对比等作了较详细阐述,对板溪群是否为构造混杂岩、“板溪混杂岩”实为3个不同时代、不同性质的地层单元进行了深入分析。最后讨论了华南大地构造性质及可能的演化过程。
- 汤家富
- 关键词:板溪群混杂岩绝对年龄推覆构造地层
- 安徽大别山─张八岭地区新的构造格局与非板块碰撞造山过程被引量:19
- 1995年
- 本文在前人工作基础上,根据近年来专题研究和区域填图所取得的一些调查成果,就区内地质构造分区与双向变形褶皱带、造山带内地质特征与非板块碰撞造山过程等提出了新的认识,为探索区内地质演化及其动力学过程提供了新的地质依据。
- 汤加富荆延仁侯明金高天山周存亭孙先如
- 大别山周边地区中新生代地层特征及构造分析被引量:3
- 1995年
- 本文根据新近资料,在概述大别山周边地区中新生代陆相地层序列的基础上,着重就其接触关系、岩相特征、火山活动、物质来源等进行了构造分析,探讨周边盆地形成演化与大别山隆起的时空及物质补偿关系。
- 杨有根汤加富吴海泉
- 关键词:中新生代陆相地层火山活动
- 大别山地区(安徽)中生代花岗岩类岩体特征与形成机制被引量:17
- 1995年
- 根据详细填图和研究资料,对区内中生代花岗岩类侵入体的分布特点、岩石学、地球化学、同位素年代学等进行了较系统总结,并对花岗岩类的起源及形成演化、顶蚀一塌陷侵位机制,及其与火山活动关系等作了较深入分析,为探讨大别山热隆史提供了较充分的地质依据。
- 管运财高天山吴海权
- 关键词:中生代花岗岩侵位机制
- 大别山地区片麻岩套的建立与成岩时代讨论被引量:33
- 1995年
- 本文根据大别山地区的详细地质填图和研究资料,对“大别杂岩”、“大别片麻岩套”的建立及其产出背景,片麻岩套的主要特征(分布产状、岩石类型、岩石地球化学特征等)作了较系统阐明,最后就其形成机制(岩浆起源、形成深度、温压条件等)、成岩时代(晋宁晚期到华力西期)作了分析,为正确认识大别山变质造山带的形成演化和高压一超高压岩石形成的“高压釜”说提供了重要地质依据。
- 周存亭汤加富高天山童劲松鲁如魁
- 关键词:成岩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