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农业大学园艺学院果树生物学实验室
- 作品数:51 被引量:866H指数:21
- 相关作者:冯宝春李玉晖郑洲孔宁孙世宗更多>>
- 相关机构:塔里木大学植物科学学院石河子大学农学院园艺系石河子大学农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山东省农业良种产业化开发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理学更多>>
- 杏果实不同发育阶段的香味组分及其变化被引量:100
- 2005年
- 采用同时蒸馏萃取和气相色谱-质谱(GC-MS)技术,对绿熟期、商熟期及完熟期等3个不同发育时期的新世纪杏果实香味组分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新世纪杏的香味共68种,主要成分为醇类、醛类、酮类、内酯类、酯类和酸类,但在果实成熟过程中,香味组分及含量差异很大。绿熟期检出香味成分35种,含量较多的有(E)-2-己烯醛、芳樟醇、α-萜品醇、(E)-2-己烯-1-醇、己醛、1-己醇;商熟期共检出香味成分45种,主要有(E)-2-己烯醛、芳樟醇、α-萜品醇、己醛、罗勒烯醇、香叶醇;完熟期共检出香味成分44种,主要包括芳樟醇、(Z,Z,Z)-9,12,15-三烯十八酸甲酯、α-萜品醇、γ-癸内酯、(E)-2-己烯醛、γ-十二内酯、乙酸丁酯、乙酸己酯。C6醛类和醇类的含量在绿熟期最高,随着果实成熟逐渐下降;而大多数萜烯醇类在商熟期含量达最高;内酯类和酮类直到商熟期才检测出;还检测出大量的酯类化合物,如乙酸丁酯、乙酸-3-己烯酯、乙酸己酯、乙酸-2-己烯酯等。除丁酸-2-己烯酯和己酸-2-己烯酯外,其它酯类的含量随着果实成熟而逐渐增多。
- 陈美霞陈学森周杰刘扬岷慈志娟吴燕
- 关键词:香味组分杏果实Γ-癸内酯绿熟期完熟期内酯类
- 新疆野苹果果实形态与矿质元素含量多样性以及特异性状单株被引量:99
- 2006年
- 对新疆野苹果伊犁霍城县大西沟、巩留县莫合乡库尔德宁和新源县交吾托海等3个种下居群果实形态多样性及生存现状进行了调查研究并结合香味物质、矿质元素含量等测定结果筛选出4株特异性状单株,旨在为探讨栽培苹果的起源演化提供基本资料,并为新疆野苹果保护利用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①新疆野苹果的果实形状、大小、颜色和果柄长度等形态性状的变异系数均在10%以上,表现出较丰富的遗传多样性,3个居群的变异趋势基本一致。尤其是本文首次对巩留县莫合乡库尔德宁居群果实形态性状进行调查研究,其中单果重的变异幅度为9.95~47.47g,变异系数29.71%,形状有扁圆形、近圆形、圆形和圆锥形等,果皮颜色有绿、黄、橘黄、粉红、红和深红等,具有栽培苹果的典型特征。上述结果支持“新疆野苹果可能是栽培苹果祖先种”的结论;②对巩留县莫舍乡的新疆野苹果78个实生株系果肉组织Ca、Mg、Fe、Zn、Cu、Mn6种矿质营养元素进行测定的结果表明,每种矿质元素含量单株间差异显著,变异系数在24.2%~54.0%,遗传多样性丰富,进一步选择的潜力很大;③根据新疆野苹果果实形态、香味物质和矿质元素含量等的测定结果,初步筛选出了大果型、高钙型、高锌型和大马酮型等4个特异性状单株;④调查发现,由于农田开垦、过度放牧以及苹果小吉丁虫的蔓延危害,目前伊犁野果林面积逐年减少,野苹果固有的繁育体系和遗传多样性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为此,本文提出了建立新疆野苹果原生境保存、异地保存、离体保存和利用保存等多层次保护保存体系的建议。
- 冯涛张红陈学森张艳敏何天明冯建荣许正
- 关键词:新疆野苹果
- 胚培杏新品种“山农凯新2号”
- 2005年
- 1998年采用有性杂交与生物技术相结合的方法,将从美国引进的“凯特”杏自交亲和和基因引入中国杏,育成“山农凯新2号”杏新品种,2004年通过国家林业局植物新品种权保护办公室组织的专家审定。
- 陈学森
- 关键词:胚培杏栽培技术
- 杏果实酶促褐变机理的研究初报被引量:21
- 2006年
- 以完熟期的凯特、山农凯新2号、红玉为试材,对杏果实中与酶促褐变有关的褐变度、多酚氧化酶(PPO)活性、总酚含量及酚类物质组分等多个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品种不同,影响杏果实酶促褐变的主要因素不同。红玉的褐变程度最高,主要是因为其PPO活性和绿原酸含量最高,并且其褐变度与酚类物质含量及PPO活性均呈极显著正相关(r分别为0.938、0.9944);山农凯新2号总酚含量最低,且除阿魏酸外,各酚类物质组分的含量也都最低,这些因素导致其褐变程度最低。(2)利用高效液相色谱对酚类物质组分进行检测,发现表儿茶素、绿原酸、儿茶素是完熟期杏果实中主要的酚类物质,并且表儿茶素是三个品种中测得的含量最高的酚类物质组分。
- 慈志娟陈学森张立杰梁青张春雨刘晓丽
- 关键词:酶促褐变多酚氧化酶活性
- 中国杏种质资源、遗传育种及生物技术研究新进展
- 杏(Prunus armeniaca L.)原产我国,种质资源极为丰富.本文对我国近5年来在新疆伊犁野杏林群体遗传结构、杏种质的RAPD和ISSR分析、杏风味物质化学组分、授粉生物学与抗冻性评价、杏远缘杂交与种质创新、杏...
- 陈学森张艳敏冯建荣何天明陈美霞
- 关键词:杏树种质资源遗传育种生物技术
- 文献传递
- 自交亲和与不亲和杏自花授粉后雌蕊蛋白质组比较
- 为了检测参与自交不亲和反应的蛋白质,我们对完全自交不亲和与自交亲和杏自花授粉后的花柱蛋白质组进行差异分析,结果显示自交不亲和与自交亲和的杂种F1代杏自花授粉后雌蕊在蛋白质水平有差异。自花授粉后,排除个体差异,检测出在自交...
- 冯建荣陈学森张立杰
- 关键词:杏树自交亲和自交不亲和自花授粉
- 文献传递
- 凯特×新世纪杂交后代遗传特性研究初报
- 2005年
- 以4~5年生的凯特×新世纪等杂交组合的杂种后代群体为试材,对杏自交亲和性、有效花比率及果实大小等性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①杏的雌蕊败育及单果重均是受微效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杂种后代广泛分离;②如果按自交坐果率≥6 %为自交亲和这个标准,参试的52个杂种株系自交亲和(SC)与自交不亲和(SI)比列为28∶24,经X2检验符合一对基因完全显性的1∶1分离比例,据此认为凯特杏的S基因为杂合基因型,SC对SI为显性.但自交坐果率的变异幅度为0~58.8 %,表现为数量性状变异的特点.
- 赵玉龙陈学森
- 关键词:自交亲和性
- 利用远缘杂交创造核果类果树新种质的研究
- 以桃、杏、李、樱桃、杏梅等核果类果树的14个品种为亲本,3年来共进行了80余个组合的远缘杂交试验,探讨了核果类果树远缘杂交的亲和性,并对远缘杂种幼胚进行了胚抢救.结果表明:①铃铛花期授粉的坐果率显著高于初花期授粉的坐果率...
- 陈学森杨红花刘焕芳李玉晖冯宝春
- 关键词:核果类果树远缘杂交杂交亲和性胚抢救新种质
- 文献传递
- 杏果实糖酸组成及其不同发育阶段的变化被引量:89
- 2006年
- 采用高效毛细管电泳仪分离测定了10个杏品种果实中的糖酸组分,并对新世纪杏与凯特杏不同发育时期糖酸组分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各糖组分及总糖含量在品种间都存在较大差异,但均以蔗糖含量最高,果糖含量最低;苹果酸和柠檬酸在品种间差异显著,根据有机酸组成不同,可将杏品种分为柠檬酸型和苹果酸型;在果实不同发育时期,两个品种果实中总糖含量及各组分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总糖和蔗糖的含量一直在增加,而果糖和葡萄糖的含量变化不大。新世纪杏中总酸和苹果酸含量变化趋势完全一致,都在较高水平上缓慢增加,而柠檬酸的含量始终很低;凯特杏中柠檬酸在果实发育前期含量很低,硬核期结束时含量急剧上升,成熟前略有下降,呈“S”型变化曲线,而苹果酸的变化规律正好与柠檬酸相反,总的变化趋势呈现反“S”型变化曲线。
- 陈美霞陈学森慈志娟史作安
- 关键词:果实有机酸发育阶段
- 新疆栽培杏群体遗传结构的SSR分析被引量:30
- 2006年
- 利用11对SSR引物对喀什、和田和库车3个新疆栽培杏(PrunusarmeniacaL.)品种亚群进行了分子系统学研究。结果表明:各位点平均期望杂合度(He=0·2364)显示新疆栽培杏群体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水平。根据基因分化系数(Gst=0·1508)值,新疆杏各品种亚群的遗传分化主要存在于亚群(84·9%)内。基于Gst测得的基因流Nm为2·3666,人为通过种子引种可能是其基因交流的主要方式。根据果实形态和地理起源对新疆杏进行传统分类并不能完全反映出新疆杏品种间的亲缘关系。
- 何天明陈学森高疆生张大海徐麟吴燕
- 关键词:SSR群体遗传学聚类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