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交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抗震工程技术四川省重点实验室
- 作品数:4 被引量:4H指数:1
- 相关机构:重庆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四川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更多>>
- 固废及纳米掺料对水泥基材料性能的影响研究被引量:1
- 2023年
- 掺入固废矿物掺合料(SCM)及纳米材料可提升水泥基材料的力学及耐久性能。为响应智能建造及绿色建材发展的需要,通过对34组水泥基材料单掺/复掺硅灰(SF)、粉煤灰(FA)及漂珠(UFFA)等SCM,并外掺纳米SiO_(2)(NS)以研究其作为3D打印混凝土(3DPC)的流变性能与3D打印性的关系。结果表明:单掺SF,同时增大水泥基材料的粘度与屈服应力;单掺FA与UFFA,则减小水泥基材料的粘度与屈服应力,但掺量较高(20%~25%)时,能在保持SCM的粘度提高较低的条件下,明显提高屈服应力,这有利于打印建造性;与单掺SCM相比,复掺SCM在有助于增加水泥基材料粘度(降低流动度)的同时,显著提升屈服应力,从而将新拌(未掺)砂浆的易流动状态调至适用于3DPC的挤出及建造状态。外掺低掺量(<2.5%)NS对浆体的流变性能有调控作用,但需注意控制其粘度,防止影响打印效果。对选出的5组代表配合比进行3D打印试验,其中SF5-FA5-UFFA10-NS0.5组因具备较大的屈服应力,且流动度较好,粘度合适,其3D打印的连续性与建造性均较好。
- 贾蕴翔郭中德郑小林李福海陈昭刘耕园
- 关键词:固废流变性粘度屈服应力
- 后锚固机械锚栓抗拉承载力设计方法被引量:2
- 2022年
- 后锚固机械锚栓是在混凝土构件上钻孔安装,利用锚身与基材间机械连锁、摩擦等作用实现对连接件的紧固。在实际工程中,机械锚栓可能会在受拉、受剪、拉剪组合状态下工作,因此明确机械锚栓在特定受力状态下的承载性能十分重要。通过介绍后锚固机械锚栓的种类、构造、传力机制、安装工艺等,总结在锚栓受拉情况下可能发生的破坏模式;对ACI 349—1985和CCD方法中承载力预测模型进行比较,发现在单锚、双锚、四锚时CCD模型计算的有效投影面积均大于ACI 349—1985模型;对不同规范中不同破坏模式下抗拉承载力设计方法做了详细介绍和对比分析,指出国内外规范中关于承载力设计模型的不同与类似之处,在理想单锚、静载条件下,JGJ 145—2013最为保守。
- 张岳峰陈昭李福海刘英浩沈思逸
- 关键词:破坏模式抗拉承载力
- 拉拔荷载下膨胀锚栓连接件研究
- 2022年
- 随着基础建设钢混组合结构发展,各种锚栓连接件得到广泛应用。为深化对锚栓连接件的认识,介绍不同锚栓种类及其特点,并着重分析膨胀锚栓连接件在拉拔荷载下的破坏模式、受力机理及极限抗拉承载力预测模型,为今后膨胀锚栓连接件的设计、研究及应用提供参考。分析结果表明:因膨胀锚栓在施工中具有方便性和可调整性,后锚固锚栓相比现浇锚栓在实际工程中应用较多;膨胀锚栓和混凝土间通过摩擦力及机械咬合力起锚固作用,且由膨胀力引起的摩擦力起主要作用;膨胀锚栓连接件在拉拔荷载下呈现椎体、拔出、穿出、钢材破坏4种典型破坏模式;钢材、穿出破坏的延性显著大于椎体、拔出破坏;锚栓有效埋深是影响锚栓连接件破坏模式和极限抗拉承载力的主要因素,且随着埋深的增大极限抗拉承载力呈上升趋势。
- 李福海唐慧琪文涛李继芸高浩陈昭
- 关键词:椎体破坏
- 增量动力分析中的地震作用特征差异研究被引量:1
- 2010年
- 从两个方面研究了地震动的非平稳特性对结构IDA曲线差异的影响;通过反应谱正则化,计算了不同地震作用下结构等效弹塑性单质点体系的IDA曲线;通过插值方法,在地震总作用力相等的条件下,对比了不同地震输入的IDA结果中结构最大层间侧移角和楼层剪力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不同地震动的IDA曲线的差异是由地震动的弹塑性谱特征和水平惯性力的侧向分布特征共同决定的。
- 杨成杨琼魏明宇李英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