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中医儿科学研究所
- 作品数:40 被引量:268H指数:10
- 相关作者:李德更多>>
- 相关机构:广西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扬州大学医学院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临床基础医学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霍英东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中风1号方对急性脑出血大鼠的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被引量:4
- 2021年
- 目的:观察中风1号方对急性脑出血(acute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AICH)模型大鼠的影响,探讨其初步机制。方法:采用自体尾部血液注入法复制大鼠急性脑出血模型。将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中风1号方低剂量(6.75 g·kg^-1)组和中风1号方高剂量(13.5 g·kg^-1)组,连续给予相应的药物灌胃3天。用Longa 5级评分法评估神经功能损伤程度;计算脑组织含水量;检测脑组织伊文思蓝(evans blue,EB)含量,评价血脑屏障通透性;ELISA法检测脑出血周围组织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TNF-α)、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水平。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24 h、72 h的Longa 5级评分,脑组织含水量,EB含量,TNF-α、IL-1β水平均升高(P<0.05,P<0.01)。与模型组比较,中风1号方低剂量可降低模型大鼠神经行为学评分(72 h),脑组织含水量(72 h),EB含量,TNF-α、IL-1β水平(72 h)(P<0.05,P<0.01);中风1号方高剂量组可降低模型大鼠的神经行为学评分(72 h),脑组织含水量(72 h),EB含量(24 h、72 h),TNF-α、IL-1β水平(24 h、72 h)(P<0.01)。结论:中风1号方能改善急性脑出血模型大鼠神经功能损伤,减轻脑水肿,缓解血脑屏障受损,其机制可能与降低脑组织TNF-α、IL-1β水平有关。
- 邢锡熙吴绍钦沈存思李建香王益俊严晶
- 关键词:急性脑出血神经功能缺损脑水肿白细胞介素1Β
- 运脾、补脾话健脾
- 2006年
- 脾胃病系儿科临床常见病症,历代儿科医家无不注重调理脾胃。儿科鼻租钱乙概括了“脾主困”的病理特点,陈文中注重固护脾阳,万全强调小儿“脾常不足”,陈复正擅长调脾和胃。
- 赵霞汪受传
- 关键词:运脾健脾补脾常见病症调理脾胃
- 中医儿科临床诊疗指南·小儿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制订)被引量:11
- 2016年
- 完成文献检索、文献评价及文献总结,3轮专家问卷调查,专家论证会,专家质量方法学评价和临床一致性评价,形成《中医儿科临床诊疗指南·小儿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制订稿,提出小儿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诊疗指南的范围、术语和定义、诊断、辨证、治疗、预防和调护,供中医儿科行业使用。
- 戴启刚余惠平宋建芳
- 关键词:中医儿科临床诊疗指南
- 金欣口服液对RSV感染人胚肺成纤维细胞细胞凋亡的研究
- 目的探讨细胞凋亡在RSV肺炎发病中的作用以及金欣口服液干预RSV感染的可能机制。方法体外建立呼吸道合胞病毒A型LONG株攻击体外培养的人胚肺成纤维细胞(HELF)模型,设正常细胞组、病毒组、空白血清组、利巴韦林组和金欣口...
- 陈彩霞胡钰徐建亚汪受传
- 文献传递
- 呼吸道合胞病毒与TLR3、TLR4的关系及其中医药研究进展被引量:3
- 2014年
- 文章结合免疫学、细胞分子生物学及中医学相关理论和方法,以Toll样受体3(TLR3)、Toll样受体4(TLR4)的化学生物学特性为基点,结合国内外最新研究进展,从TLR3、TLR4的信号通路、此信号通路与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感染性肺炎的关系及RSV对TLR3、TLR4信号通路表达的影响几个方面,阐述了TLR3、TLR4与RSV的病理生理联系,并在此基础上结合中医药在呼吸道合胞病毒性肺炎防治中的最新研究成果,探讨了运用中药提取物、中药复方及中成药治疗RSV型肺炎的优势,以期在分子、蛋白水平为中医药治疗RSV型肺炎提供必要的理论依据。
- 李涛戴启刚汪受传
- 关键词:呼吸道合胞病毒TOLL样受体3TOLL样受体4中医药
- 金欣口服液对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感染大鼠Ⅰ型干扰素表达调节的研究
- 人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是导致婴幼儿严重下呼吸道感染的最重要的病毒病源。研究认为Ⅰ型干扰素(IFN)-α/β在呼吸道病毒感染中起重要的作用,是自然免疫重要的组成部分,能在病毒感染的早期抑制病毒复制[2]。但RSV感染难...
- 赵霞汪受传张沛周娣徐建亚
- 关键词:金欣口服液高剂量RSV呼吸道合胞病毒
- 文献传递
- SD大鼠腺垂体细胞体外分离方法的比较被引量:2
- 2017年
- 目的体外分离腺垂体制备主要包括酶消化及机械法等方法,但何种方法效果更好尚无相关报道。现比较大鼠腺垂体细胞体外分散制备的几种主流方法并对其进行促性腺激素分泌细胞鉴定,明确何种制备方法更为便捷高效。方法将48只成年雌性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胰酶组(0.25%胰酶EDTA液消化)、Ⅳ型胶原蛋白酶组(Ⅳ型胶原蛋白酶消化)、机械分离组(200目细胞筛研磨)及胰酶+机械分离组(0.25%胰酶EDTA液消化+200目细胞筛研磨),每组12只。评价各种方法制备细胞的效果。培养各组原代细胞,动态观察各组细胞在体外生长的情况,并利用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技术进行鉴定。结果与机械分离组细胞活率[(90.25±0.96)%]比较,胰酶组、胰酶+机械分离组[(94.11±1.71)%、(94.92±1.92)%]均升高;与Ⅳ型胶原蛋白酶细胞活率[(93.32±1.77)%]比较,胰酶组、胰酶+机械分离组亦明显升高(P<0.05)。形态学观察:各种方法制备的腺垂体细胞均呈圆形,折光性强,边缘完整清楚。培养16~24 h候开始部分贴壁,至48~72 h绝大部分细胞贴壁,早期腺细胞仍为圆形,体积较前减小,可见少量大体积的细胞散落分布其间。培养7 d后,细胞变为多角形或梭形,并连接成片,至10 d左右,纤维化逐渐明显;免疫细胞化学染色表明FSH阳性细胞体积较大,数量少,散在分布;其阳性产物位于细胞质内,呈蓝色;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细胞上清液证实离体细胞仍有激素分泌功能。结论对比单一制备细胞方法,胰酶消化+机械分离法具有一定优势;体外培养的垂体前叶细胞生长良好,分泌功能存在,可胜任相关科学实验。
- 蒋小飞周惠芳周伯如刘贝袁艺祯单进军徐建亚谢彤
- 关键词:SD大鼠体外培养免疫化学染色
- 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对人胚肺成纤维细胞细胞间黏附分子1表达的影响被引量:3
- 2009年
- 目的探讨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对体外培养的人胚肺成纤维细胞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mRNA及其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以呼吸道合胞病毒A亚型Long株攻击体外培养的人胚肺成纤维细胞,另设正常细胞组。采用实时PCR及流式细胞仪检测两组细胞ICAM-1 mRNA及其蛋白表达。结果(1)正常细胞组24hICAM-1 mRNA表达为1,病毒组为2.51(P〈0.05)。(2)病毒组12、24、48、72和96h后ICAM-1蛋白表达均高于正常细胞组[1.25±0.09比0.21±0.06,1.87±0.18比0.30±0.06,4.78±0.52比0.29±0.07,13.344-0.64比0.35±0.17,1.58±0.37比0.35±0.14,均P〈0.01]。病毒组在48~72h维持较长时间的表达,72h达峰值,96h明显下降。结论肺成纤维细胞和ICAM-1可能参与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的发病机制。
- 陈彩霞汪受传胡钰徐建亚
- 关键词:成纤维细胞呼吸道合胞体病毒感染细胞黏附分子
- 直接免疫荧光检测技术在中医药治疗小儿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疗效评价中的应用
- 2008年
- 目的:研究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呼吸道合胞病毒(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RSV)抗原在中医药治疗小儿RSV肺炎中的应用。方法:采用多中心、区组随机、平行对照临床试验方法,以清开灵注射液联合儿童清肺口服液为试验组,利巴韦林注射液联合复方愈创木酚磺酸钾口服液为对照组,治疗小儿RSV肺炎痰热闭肺证,用直接免疫荧光法测定RSV,检测对比两组RSV转阴时间。结果:入选病例206例,试验组108例,对照组98例,在RSV转阴方面,第4天两组对照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优于对照组。第7天两组转阴率均达到89%以上,第10天均达到97%以上,两组组间对比在RSV转阴方面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试验组RSV转阴时间早于对照组。直接免疫荧光法试剂检测RSV抗原方法简单、稳定、敏感、特异性强,确定入选病例及疗效跟踪观察效果良好,值得推广应用。
- 汪小蓉赵霞杨学文汪受传
- 关键词: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直接免疫荧光法
- 丹芍颗粒Ⅲ号诱导Akt磷酸化在治疗大鼠紫癜性肾炎中的作用被引量:4
- 2017年
- 目的:探讨丹芍颗粒Ⅲ号对紫癜性肾炎(HSPN)大鼠的作用机制。方法:将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5组:空白组,模型组,丹芍低、中、高剂量组,各5只,造模后丹芍各剂量组给予丹芍颗粒Ⅲ号治疗,取肾组织后送病理观察;BCA法进行大鼠24h尿蛋白定量;Western blot法检测大鼠肾组织中p-Akt蛋白量;RT-PCR法检测大鼠肾组织Akt mR NA的表达量;透射电子显微镜下观察肾小球基底膜及足细胞。结果:光镜下,模型组肾组织存在明显异常改变;丹芍各剂量组肾组织病变较模型组减轻。24h尿蛋白定量模型组显著高于空白组(P<0.05);丹芍高、中、低剂量组均低于模型组(P<0.05)。与空白组比,模型组p-Akt蛋白灰度值比率显著下降(P<0.01),与模型组比,丹芍高、中剂量组p-Akt蛋白比率均升高(P<0.05)。5组Akt m RNA表达不等,但两两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空白组肾小球基底膜清晰完整,足突未见融合,而模型组肾小球基底膜偶见增厚,但足突大部分融合,消失。丹芍各剂量组大鼠肾小球基底膜基本光滑均匀,足突融合较模型组明显减轻。结论:丹芍颗粒Ⅲ号诱导Akt蛋白的磷酸化,促进PI3K/Akt信号通路抑制肾小球足细胞融合、凋亡的作用,可能是发挥对大鼠HSPN治疗作用的机制。
- 付芸芸袁斌周立华徐建亚秦艳巧
- 关键词:紫癜性肾炎AKT磷酸化肾小球基底膜足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