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昆明理工大学理学院应用化学系

作品数:31 被引量:90H指数:5
相关作者:李西平赵天培王月平刘智成仇朝臣更多>>
相关机构:云南大学化学科学与工程学院云南大学化学科学与工程学院化学系云南大学化学科学与工程学院教育部自然资源药物化学重点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云南省自然科学基金云南省省院省校科技合作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理学化学工程医药卫生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7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7篇理学
  • 9篇化学工程
  • 3篇医药卫生
  • 2篇金属学及工艺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7篇分子
  • 5篇分子设计
  • 4篇金属
  • 4篇甲酸
  • 4篇催化
  • 3篇电沉积
  • 3篇抑制剂
  • 3篇制剂
  • 3篇三元合金
  • 3篇逆转录酶抑制...
  • 3篇稀土
  • 3篇酶抑制剂
  • 3篇甲酸甲酯
  • 3篇甲酯
  • 3篇合金
  • 3篇HIV-1逆...
  • 2篇阴极
  • 2篇阴极极化
  • 2篇水溶
  • 2篇水溶液

机构

  • 31篇昆明理工大学
  • 13篇云南大学
  • 2篇安阳师范学院
  • 2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云南中医学院
  • 1篇云南烟草科学...

作者

  • 7篇何严萍
  • 7篇王月平
  • 6篇陈阵
  • 4篇陈秀敏
  • 3篇陆丽芳
  • 3篇马永平
  • 3篇陈樑
  • 3篇章江洪
  • 3篇廖登辉
  • 2篇王登武
  • 2篇胡显智
  • 2篇郝存江
  • 2篇宁平
  • 2篇李西平
  • 2篇涂学炎
  • 2篇赵天培
  • 2篇刘智成
  • 2篇郭忠诚
  • 2篇李曹龙
  • 2篇字富庭

传媒

  • 5篇云南大学学报...
  • 3篇材料保护
  • 2篇电镀与涂饰
  • 2篇计算机与应用...
  • 2篇天然气化工—...
  • 1篇光谱实验室
  • 1篇化学教育
  • 1篇科学通报
  • 1篇分子催化
  • 1篇化学进展
  • 1篇中国稀土学报
  • 1篇江西农业学报
  • 1篇贵金属
  • 1篇云南化工
  • 1篇Chines...
  • 1篇金属制品
  • 1篇中国科学:化...
  • 1篇有色金属工程
  • 1篇2010年全...
  • 1篇第八届全国稀...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21
  • 2篇2017
  • 1篇2016
  • 3篇2013
  • 3篇2012
  • 4篇2011
  • 3篇2010
  • 2篇2009
  • 3篇2008
  • 2篇2005
  • 2篇2004
  • 1篇2003
  • 2篇2002
3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Zn-Fe-La三元合金电沉积工艺研究被引量:1
2008年
为了获得光亮、致密和耐蚀性好的Zn-Fe-La三元合金镀层,试验研究了氯化物体系中电沉积Zn-Fe-La三元合金的工艺条件。通过考察镀液成分、pH值、添加剂、稀土盐对合金镀层的影响,确立适宜的镀液配方和工艺条件。结果表明,最佳配方及工艺条件:60~120g/LFeSO4·7H2O,30~50g/LZnCl2·7H2O,4~10g/LLaCl3,10g/LC6H8O7·H2O,40g/LC6H5Na3O7·2H2O,100g/LKCl,2g/L抗坏血酸,6g/L苄叉丙酮,7mL/LZF光亮剂,2g/L聚乙二醇(分子量大于6000),pH值为3,施镀时间10min,电流密度Jc=3.5A/dm2,室温。在该工艺条件下,可在水溶液中电沉积出稀土含量为4.61%的Zn-Fe-La三元合金。同时,稀土的加入能改变镀层成分,增大合金电沉积的阴极极化,同时镀层的耐蚀性较Zn-Fe合金镀层提高了约1倍。
陈阵张英杰
关键词:电沉积三元合金阴极极化
6-(1-萘甲基)取代S-DABO类逆转录酶抑制剂的3D-QSAR研究被引量:6
2013年
以活性化合物15为例,采用分子对接的方法模拟了化合物与HIV-1逆转录酶的作用,从而探讨了系列6-萘甲基取代S-DABO类化合物的作用机制.并基于分子对接后的活性构象,应用比较分子力场分析(CoMFA)和比较分子相似因子分析(CoMSIA)法对该类化合物的三维定量构效关系进行了研究,建立了有较好预测能力3D-QSAR模型,为该类化合物进一步的结构优化提供理论指导.
王月平陆礼和刘小蜂武道春何严萍
关键词:分子对接比较分子力场分析
钴锰双金属掺杂介孔TiO2催化氧化四氢萘
马永平段德良闫智英王家强
关键词:四氢萘介孔TIO2催化氧化
云南沱茶自水溶液中对铈(Ⅳ)离子的富集作用
研究了云南沱茶在不同浓度、温度、pH条件下,自水溶液中吸附Ce(Ⅳ)离子的特性,并分别讨论了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硫酸钠(SDS),阳离子表面活性剂氯代十六烷基吡啶(CPC)和非离子表面活性剂聚乙二醇辛基苯基醚(OP)...
赵天培木冠南郝存江
关键词:稀土表面活性剂
文献传递
钛基固体超强酸对环己酮乙二醇缩酮催化反应的特性被引量:12
2009年
合成SO42-/TiO2、SO42-/TiO2-Ce(Ⅳ)、SO42-/TiO2-ZrO2三种不同的固体超强酸,以环己酮乙二醇缩酮为探针反应,发现550℃下焙烧的SO42-/TiO2-Ce(Ⅳ)催化活性最好.并以SO42-/TiO2-Ce(Ⅳ)为催化剂,考察反应温度、催化剂用量、反应时间、反应物配比和带水剂对缩酮化反应转化率和选择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反应温度为110~125℃、催化剂用量占反应物料总质量的0.5%、环己酮和乙二醇物质的量比为1∶1.5、反应时间为1 h、环己烷为带水剂时,环己酮的转化率达95.2%,环己酮乙二醇缩酮的选择性98.7%,催化剂的重复使用效果好.
李曹龙邓长戊胡显智字富庭马永平
关键词:缩酮反应
酸性矿山废水中表面钝化技术的研究进展被引量:3
2023年
酸性矿山废水(AMD)是最为严重的环境污染之一,主要由黄铁矿氧化引起。AMD的治理主要有末端处理和源头控制两条途径,末端处理技术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污染问题,因此从源头控制黄铁矿的氧化是治理AMD的根本途径。源头控制技术主要有覆盖法、杀菌法和表面钝化法等,表面钝化法是目前科研工作者的研究热点。在介绍AMD成因的基础上,综述了各种表面钝化技术。重点概述了有机硅烷、载体-微胶囊化、自修复等技术的研究现状,分析了不同方法的优缺点,并针对其不足之处提出了今后的研究方向。为解决黄铁矿氧化问题、实现AMD污染的有效治理提供参考。
杨志婷字富庭张炎胡显智
关键词:酸性矿山废水黄铁矿表面钝化
CO、甲醇液相羰化合成甲酸甲酯的动力学研究被引量:4
2003年
在釜式反应器中进行了CO与甲醇羰基化合成甲酸甲酯的动力学研究,在一定反应温度下,恒定进料压力、甲醇浓度(c(MeOH))、催化剂浓度(c(Cat)),考察了反应进程中CO分压(pCO)的变化。结果表明,甲醇钠催化下,甲醇羰化反应速率k在60~90℃温度范围内,对CO为一级,反应活化能Ea=67 63kJ/mol,反应动力学方程为:-dpCO/dt=kc(Cat)pCOc(MeOH)。
章江洪陈樑陈云华
关键词:CO甲醇羰化甲酸甲酯动力学
丝氨酸及苯基异丝氨酸类SARS病毒3CL蛋白酶抑制剂HQSAR研究及分子设计被引量:3
2021年
采用分子全息定量构效关系(Holographic Quentitative Structure-Activity Ralationship,HQSAR)方法,研究了40个丝氨酸及苯基异丝氨酸类SARS-CoV 3CL蛋白酶抑制剂的构效关系,探讨了分子碎片大小、碎片区分参数及全息长度对模型质量的影响.利用偏最小二乘法建立了一个以30个化合物为训练集的最优模型,其交叉验证相关系数q^(2)为0.604,非交叉验证相关系数r^(2)为0.904,标准偏差SEE为0.125;使用该模型对由9个化合物组成的测试集进行预测,其预测相关系数r^(2) pred为0.723,表明该模型具有良好的预测能力及拟合能力.利用HQSAR色码图探讨了分子中不同结构片段对活性的贡献,在此基础上根据最优HQSAR模型设计了一组具有良好预测活性的苯基异丝氨酸类3CL蛋白酶抑制剂,为新型SARS-CoV 3CL蛋白酶抑制剂的设计和优化提供了参考,也为研发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3CL蛋白酶抑制剂提供借鉴.
何安朕张继川何严萍王月平
关键词:冠状病毒分子设计
LaCl3在柠檬酸体系电沉积锡–镍–铁三元合金中的应用
2010年
通过赫尔槽试验、极化曲线以及镀液和镀层性能的测定,探讨了LaCl3对柠檬酸体系中电沉积锡一镍一铁三元合金的影响。结果表明,LaCl3的加入能增大光亮电流密度范围和阴极极化作用,提高镀液分散能力,降低镀层孔隙率,镀层中Ni质量分数从3.45%提高到5.95%,其耐蚀性提高了约一倍。
陈阵姜鹏仇朝臣罗智珊张燕
关键词:电沉积阴极极化
苯基氨基吡啶派生物类非核苷类HIV-1逆转录酶抑制剂HQSAR研究及分子设计被引量:1
2016年
采用分子全息定量构效关系(HQSAR)方法,研究了21个HIV-1逆转录酶抑制剂苯基氨基吡啶派生物(Phenylaminopyridine,PAP)类化合物的构效关系;探讨了碎片区分参数、分子碎片大小和分子全息长度对模型质量的影响;建立了一组以16个化合物为训练集的最优模型,其交叉验证相关系数q^2为0.801,非交叉验证相关系数r^2为0.963,标准偏差为0.363;对5个化合物构成的测试集进行了预测,其相关系数r_(pred)~2为0.92,表明该模型具有良好的预测能力。最后,通过HQSAR模型色码图对PAP类化合物的活性起重要作用的片段与结构进行了讨论,并根据HQASR最佳模型图设计出了20种PAP派生物类化合物,这些化合物理论上均具有较好的抗HIV-1活性,为PAP派生物类化合物的进一步合成提供理论指导。
杨军锋赵智东鲁静王月平何严萍
关键词:HIV-1逆转录酶抑制剂分子设计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