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气象局国家卫星气象中心遥感卫星辐射测量和定标重点开放实验室
- 作品数:138 被引量:1,241H指数:19
- 相关作者:吴雪宝张凤英黄意玢刘志权张淼更多>>
- 相关机构:北京师范大学资源学院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科学学院北京师范大学环境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环境科学与工程航空宇航科学技术更多>>
- 环境多源信息融合方法与应用
- 弥补单一观测方法对环境监测的局限与不足,研究多源遥感信息融合的方法,分别进行站点观测与卫星遥感观测之间、静止与极轨气象卫星观测之间以及地球资源卫星与极轨气象卫星观测之间的融合方法,并分别应用于沙尘、雪深及热环境的监测与分...
- 曹广真张鹏唐世浩郑照军侯鹏
- 关键词:环境监测遥感信息空间分辨率
- 风云三号气象卫星红外分光计在轨交叉定标精度监测系统被引量:5
- 2016年
- 为了满足定量遥感对红外探测仪器定标精度监测的需求,采用风云三号气象卫星红外分光计(IRAS)与国际基准红外高光谱探测仪器进行交叉比对的方法,建立了FY-3C气象卫星红外分光计与高光谱仪器IASI的在轨交叉定标精度监测系统.通过对2014年一年的IRAS观测数据的定标精度监测和分析,结果显示,IRAS与IASI的相关系数均在O.98以上,通道1和18的定标偏差最大,分别为-3.7K和2.1K,通道9和16也有超过1K的偏差,其他通道的平均偏差均在1K以内.地表观测通道8、9、18、19、20由于受卫星观测时空变化频繁的影响偏差标准差较大,在1.5~3K左右,其他通道观测误差稳定性较好,均在1.5K以内.通道2、3、4,1O~13的定标偏差随目标亮温变化趋势不明显,通道14~20定标偏差随目标亮温变化趋势最强,最低和最高目标亮温对应的定标偏差之间的差别最大可达到5K.定标偏差的时间序列分析表明大部分通道的定标偏差在一年的时间内保持稳定,变化幅度不超过O.3K;通道15、19、20的定标偏差变化幅度约为1K,通道1、14、16、17、18定标偏差一年的变化范围达到2~4K.总之,在轨交叉定标精度监测系统为实时监测定标精度的变化提供了有效工具,为诊断仪器性能和改进定标方案提供了参考依据.
- 漆成莉徐寒列胡秀清殷德奎
- 关键词:风云三号气象卫星交叉定标
- 星载SAR降水反演研究简介被引量:2
- 2016年
- 降水是水循环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具有重要的气象学、气候学与水文学意义。对降水及其区域和全球分布进行精准测量,一直是一个颇具挑战的科学问题。星载微波遥感器提供的数据,可以有效减少卷云对降水反演精度的影响。经过近50年的发展,星载微波遥感器的降水反演算法也逐渐发展成熟起来。简要回顾了几代被动与主动星载微波降水测量仪器。针对实孔径低分辨率微波遥感器探测的降水场动态范围变小的问题,介绍了利用高分辨率SAR数据进行降水探测的前向物理模型以及修正的沃尔塔积分降水反演方法与基于统计的反演方法。
- 孙逢林覃丹宇游然
- 关键词:合成孔径雷达降水反演算法
- 紫外臭氧廓线反演算法和对比模拟反演试验
- 为适应风云三号卫星紫外臭氧垂直探测仪产品生成需要,开发了风三紫外臭氧垂直廓线反演算法FY_V1。本文内容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介绍FY_V1反演算法,二是开展FY_V1与NOAA当前的业务反演算法V8之间的对比模拟反演试验。...
- 黄富祥赵明现杨昌军董超华LawrenceE.FlynnTrevor Beck
- 关键词:风云三号气象卫星反演算法
- 文献传递
- 基于风云三号微波成像仪的热带气旋强度的多元统计估计方法研究被引量:4
- 2015年
- 利用中国风云三号微波成像仪数据开展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强度多元统计估计方法研究。⑴分析各通道以热带气旋中心为圆心,不同半径的同心圆和同心圆环内的亮温参数与热带气旋最大风速之间的定量关系,结果表明:低频通道1.0°和1.5°以内亮温的最小值、大于某亮温阈值的象元百分比和平均值与最大风速之间的相关性最高。⑵利用主分量分析和多元回归方法建立适合于西北太平洋上的热带气旋强度估计模型,其独立样本检验的均方根误差为13 kt。此模型在热带气旋发展的初始阶段会出现最大风速的高估,而在热带气旋发展的成熟阶段会出现最大风速的低估,正负偏差的分界点出现在70 kt左右,偏差较大的个例大多是未形成规则的热带气旋云系结构,且具有非常明显的不对称性。因此估计热带气旋强度时考虑热带气旋的云系结构特征将有助于进一步提高估计精度,且随着热带气旋样本数的增多,精度也有望进一步提高。
- 张淼邱红方翔卢乃锰
- 关键词:应用气象学热带气旋强度微波成像仪
- 利用遥感估算区域气温评价站点代表性——以藏东南林芝站点为例被引量:3
- 2014年
- 遥感地表温度(Land Surface Temperature,LST)产品时序数据可用于分析基准气候站点的环境代表性,但LST空间变异性明显高于气温,容易低估站点代表性,因此提出首先建立面上气温的遥感估算模型,再用模型估算气温(和LST产品具有相同时空分辨率)评估站点代表性的方案。以藏东南林芝国家基准气候站点为例,首先提取气象站点2000-2011年8 d平均日最高气温(T-air)和MODIS地表温度产品(MOD11A2,8 d合成,1 km空间分辨率),分析LST与T-air之间的相关性以及其他因素对相关性的影响;而后利用Cubist回归树算法,建立了基于LST、日序、晴空日数的T-air估算模型(RMSE=1.4718℃,r^2=0.95);最终将模型用于林芝站周围附近区域计算T-air,并对林芝站点代表性加以评估,结果表明,新方案得到的结果更加可信,林芝站点代表范围为15 km×15 km,而基于LST计算得到的林芝站代表范围仅为3 km×3 km。
- 王圆圆李贵才闵文彬张艳
- 关键词:地表温度
- 风云三号卫星紫外臭氧垂直廓线反演算法及对比反演试验被引量:12
- 2008年
- 从正演模型和反演计算两个方面,介绍风云三号卫星紫外臭氧垂直廓线反演算法FY-V1.0,并比较了与美国NOAA目前两种业务反演算法V6和V8的差异.利用美国NOAA/SBUV(/2)的L1b观测数据,开展FY-V1.0与V8的对比反演试验.对比反演试验结果表明:在全球低(纬度数<30°)、中(30°≤纬度数<60°)、高(60°≤纬度数<90°)3个纬度带,FY-V1.0反演廓线都与V8产品很好地吻合,FY-V1算法相对反演精度在±2以内.初步分析表明,卫星紫外臭氧垂直廓线反演算法的误差主要有3个来源:一是下垫面理想化假设,二是多次散射和反射辐射的辐射查算表插值计算,三是先验臭氧廓线X0缺乏对中国区域的代表性.分析认为,未来FY-V1.0算法反演精度改进主要在二个方面:一是利用TOMRAD模式开展多次散射和反射辐射的直接计算,代替目前的辐射查算表插值计算方法;二是通过增加臭氧廓线气候数据库中国区域廓线,或者改进中国区域先验臭氧廓线X0生成方法,改进其对中国区域的代表性.
- 黄富祥赵明现杨昌军董超华
- 关键词:反演算法
- MODIS气溶胶光学厚度产品质量检验
- 以MODIS共享网站积累的MODISL1B数据和美国威斯康辛大学提供的IMAPP软件包气溶胶产品软件为基础,经过产品运行本地化改进处理,本课题组在国家卫星气象中心建立了气溶胶产品业务化生成和发布机制。为支持气溶胶遥感产品...
- 李晓静张鹏张兴赢齐瑾张艳
- 关键词:MODIS气溶胶光学厚度数据共享
- 文献传递
- 静止与极轨气象卫星监测沙尘的融合算法研究被引量:9
- 2016年
- 为了综合应用静止气象卫星与极轨气象卫星沙尘监测的结果,更好地进行沙尘信息的判识,采用改进的证据理论方法,进行静止卫星FY-2D/2E红外差值沙尘指数(infrared difference dust index,IDDI)产品与极轨气象卫星FY-3A沙尘强度指数(dust strength index,DSI)沙尘监测产品的融合处理,划分沙尘发生过程中的有沙尘暴发生区、无沙尘暴发生区及可能沙尘暴发生区。融合结果与气象站点观测结果的对比分析表明,本算法可以将静止气象卫星与极轨气象卫星遥感沙尘监测结果进行较好地融合,更好地划分沙尘暴发生的区域,对于沙尘暴过程的监测、评估和分析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和指导意义。
- 曹广真张鹏胡秀清陈林
- 关键词:静止气象卫星极轨气象卫星数据融合
- 2006年一次沙尘活动的卫星定量遥感和分析研究被引量:22
- 2007年
- 针对MODIS监测的2006年3月我国新疆区域发生的一次沙尘活动,基于卫星红外窗区3通道(8.5、11和12μm)方法,自动识别并同步物理反演了沙尘大气的光学厚度、粒子有效半径和垂直气柱沙尘总量,同时利用后向轨迹方法模拟计算的4种高度的气团轨迹对此次反演试验结果的合理性进行了分析和验证,结果表明两者相当一致。
- 张鹏张兴赢胡秀清齐瑾董超华
- 关键词:沙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