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药物研究所
- 作品数:92 被引量:738H指数:15
- 相关作者:徐昌瑞王智民刘爱民相莉陈少华更多>>
- 相关机构:西藏民族大学医学院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辽宁大学化学科学与工程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化学工程生物学理学更多>>
- 2-(2-甲氧苯氧)乙胺的合成被引量:5
- 1994年
- 2-(2-甲氧苯氧)乙胺是合成某些β-受体阻断剂的重要中间体。我们探讨了几种不同的制备途径,发现将愈创木酚与1,2-二氯乙烷(或1,2-二溴乙烷)反应的单取代卤代物转化为叠氮化物,通过催化氢化,可以获得产率高,纯度好的伯胺。目标物也可以通过Gabriel反应或通过相应睛的还原制得,但是叠氮化合物途径是一条经济而安全的路线。
- 刘爱民鲁桂琛
- 关键词:乙胺叠氮化合物
- 窄叶鲜卑花地上部分化学成分研究被引量:6
- 2018年
- 目的研究窄叶鲜卑花地上部分水提物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HP-20大孔吸附树脂、凝胶柱色谱、反相柱色谱和制备液相色谱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通过理化性质、波谱数据并结合文献报道数据对比确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窄叶鲜卑花地上部分水提物中共分离得到12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藜芦酸(1)、(+)-cycloolivil(2)、3,7-dimethyl-3(E),6-octadien-5-one-1-O-β-D-glucoside(3)、3,7-dimethyl-3(Z)-6-octadien-5-one-1-O-β-D-glucoside(4)、1-O-β-D-glucopyranosyl(1→2)-β-D-glucopyranosyl-3,7-dimethyl-2(E)-6-heptdiene(5)、(7R,8S)-二氢脱氢二松柏醇-9'-O-β-D-吡喃葡萄糖苷(6)、(+)-1-hydroxypinoresinol-1-β-D-glucoside(7)、茵芋苷(8)、kaempferol 3-O-α-L-arabinopyranosyl-(1→6)-β-D-galactopyranoside(9)、异鼠李素-3-O-[β-D-半乳糖(1→6)]-β-D-葡萄糖苷(10)、isorhamnetin 3-O-α-arabinopyranosyl-(1→6)-β-galactopyranoside(11)和quercetin 3-O-[2'''-O-(E)-caffeoyl]-α-L-arabinopyranosyl-(1→6)-β-D-galactopyranoside(12)。结论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鲜卑花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 姚争争刘德鸿陈笑天李斐周翔潘玲玲吴亚芬张东明李斌
- 白三烯C_4(LTC_4)放射受体结合方法的建立及二苯乙烯低聚体和LTC_4受体结合特性被引量:4
- 2000年
- 目的:建立LTC4放射受体结合实验方法,并比较二苯乙烯低聚体(Gn3)和LTC4受体的结合特性。方法:以豚鼠肺膜为实验材料,采用3HLTC4为放射配体,以FPL55712作阳性对照药物,Gn3为实验药物,进行药物竞争结合实验。采用离体器官生物检测法鉴定Gn3对LTC4受体的拮抗作用。结果:3HLTC4与其相应受体呈现单一结合位点,Gn3可明显取代3HLTC4与其受体结合。生物学检定法证实Gn3可抑制LTC4引起的生物学效应。结论:豚鼠肺膜LTC4受体为单一结合位点受体,Gn3为高活性的LTC4受体拮抗剂。
- 侯艳宁朱秀媛程桂芳
- 关键词:白三烯C4二苯乙烯低聚体
- 高分辨魔角核磁共振技术(HR/MAS)在固相合成中的应用
- 2003年
- 九十年代初发展的高分辨魔角核磁共振技术直接用于跟踪固相合成反应,提供固载化化合物的结构信息.该技术采用魔角旋转消除非均相溶液中磁化率不同而造成的谱线加宽[1].……
- 姚念环贺文义KitS.LAM刘刚
- 茶中儿茶素类和生物碱成分的HPLC分析被引量:23
- 1995年
- 建立了以恒组成溶液为流动相的HPLC同时分析茶中5种儿茶素类(C,ECG,EC,EGC,EGCG)和3种生物碱(caf,Tp,Tb)的定量方法,色谱条件为:ODS(10μm)柱,以0.04mol·L-1柠檬酸水溶液-N,N-二甲基甲酰胺-四氢呋喃(90:16:4)为流动相,UV检测器(278nm),并以二氯磺胺为内标。结果表明:8种成分分离良好,EGCG(7,2%~9.4%)和caf(4.4%~4.7%)分别为儿茶素类和生物碱中含量最高的成分。同时探讨了这些成分的提取方法和分离测定条件。
- 张莉段宏谨方洪钜王增盛刘仲华
- 关键词:儿茶素生物碱高效液相色谱法
- 奥氮平片剂的处方研究被引量:2
- 2002年
- 目的 改善奥氮平片的溶出性能 ,制备溶出度优良的奥氮平片。方法 分别考察稀释剂、崩解剂、黏合剂及包衣对奥氮平片体外溶出度的影响。结果 采用乳糖为稀释剂 ,10 %PVP为黏合剂 ,L HPC为崩解剂 ,2 %HPMC包衣 ,制备的片剂溶出曲线与国外奥氮平片基本相同。结论 制备的氮平片外观优良 ,硬度适中 ,溶出性能良好 ,加速试验 3个月质量稳定 。
- 夏学军陶忠华
- 关键词:奥氮平片剂体外溶出度处方
-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马来酸阿塞那平的有关物质被引量:1
- 2014年
- 目的:建立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定量测定马来酸阿塞那平中的8个杂质。方法:色谱柱采用Inertsil ODS-3 C18(250 mm ×4.6 mm,5μm),流动相A为0.1%三氟乙酸水溶液,流动相B为乙腈,以1.0 ml·min^-1的流速进行梯度洗脱,检测波长为220 nm,柱温为35℃。结果:阿塞那平与各杂质峰良好分离,阿塞那平在0.45~1458μg·ml^-1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1.0000),各杂质在0.4~30.0μg·ml-^1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平均回收率93.1%~106.7%(n=9)。结论:本方法操作简便、灵敏度高、重复性好、专属性和耐用性较强,可用于测定马来酸阿塞那平原料药的有关物质。
- 戚燕童元峰王春艳王冬梅吴松
- 关键词:高效液相色谱法
- 丹酚酸A对大鼠半乳糖性白内障形成的抑制作用被引量:41
- 1995年
- 业已证明,丹酚酸A有较强的抗氧化和清除自由基等多方面的作用。本实验用大鼠半乳糖性白内障模型,研究局部应用丹酚酸A对白内障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局部用0.05%的丹酚酸A(每日滴眼两次)对白内障的形成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使白内障形成过程减缓。而且给药组动物晶体内过氧化氢和脂质过氧化产物(MDA)含量减少,蛋白巯基和总巯基增加。体外实验表明,丹酚酸A对醛糖还原酶有一定抑制作用。以上结果提示,丹酚酸A可通过不同途径抑制白内障的形成,对糖性白内障的防治有一定意义。
- 杜冠华裘月田月娥张均田
- 关键词:半乳糖性白内障丹酚酸A
- 新维甲酸类药物SX-115和CHU-012对NB4细胞系作用及其机制的初步研究
- 2000年
- 本研究通过应用细胞增殖、形态学、细胞周期动力学、NBT还原试验、表面分化抗原检测、免疫荧光分析和RT PCR等方法 ,观察新维甲酸类化合物SX 115和CHU 0 12对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细胞系NB4的作用。研究结果发现 ,SX 115和CHU 0 12在 10 -6 mol L时对NB4细胞有诱导分化作用 ,与同浓度的全反式维甲酸 (ATRA)相比 ,三者作用无明显差异 。
- 姚一芸孙关林郭宗儒邬维礼王昀王昀
- 关键词:全反式维甲酸NB4细胞系白血病
- 蕨藻红素(Caulerpin)的结构分析被引量:10
- 1994年
- 蕨藻红素分子的化学计量式为C_(24)H_(18)N_2O_4,用X-ray法确定其晶体结构。该结晶呈紫红色,属单斜晶系,空间群为Cc。晶胞参数:a=19.612(4),b=4.763(1),c=20.434(5)A,β=81.83(2)°,Z=4,V=1889.4(7)A~3,D_c=1.415g·cm^(-3),F(000)=832。应用直接法解析分子结构。以最小二乘法修正结构参数。最终可靠因子R=0.054,R_ω=0.063。结果表明蕨藻红素分子是具有非晶体学C_2对称性的吲哚生物碱。
- 吕扬卢多郑启泰廉斌苏镜娱岑颖洲
- 关键词:海洋生物晶体结构海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