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太原理工大学化学工程与技术学院

作品数:72 被引量:223H指数:9
相关作者:乔建芬赵之换崔建桥更多>>
相关机构:西安交通大学化学工程与技术学院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机电工程学院茂名学院机电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山西省自然科学基金山西省青年科技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化学工程理学环境科学与工程一般工业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7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3篇化学工程
  • 14篇理学
  • 7篇环境科学与工...
  • 3篇动力工程及工...
  • 3篇一般工业技术
  • 2篇石油与天然气...
  • 2篇农业科学
  • 2篇文化科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矿业工程
  • 1篇冶金工程
  • 1篇金属学及工艺
  • 1篇机械工程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8篇催化
  • 7篇催化剂
  • 6篇加氢
  • 5篇纳米
  • 4篇氧化物
  • 4篇热解
  • 4篇脱硫
  • 4篇煤气
  • 4篇甲基
  • 4篇
  • 3篇电化学
  • 3篇动力学
  • 3篇脱除
  • 3篇微通道
  • 3篇磺化
  • 3篇分子
  • 3篇分子筛
  • 3篇复合氧化物
  • 3篇储氢
  • 2篇氮氧化物

机构

  • 71篇太原理工大学
  • 4篇西安交通大学
  • 3篇中国科学院山...
  • 3篇化工研究院
  • 2篇广东工业大学
  • 2篇太原科技大学
  • 1篇北京化工大学
  • 1篇茂名学院
  • 1篇宁夏大学
  • 1篇清华大学
  • 1篇上海科技大学
  • 1篇浙江大学
  • 1篇山西医科大学
  • 1篇新南威尔士大...
  • 1篇中国石油大学...
  • 1篇中山大学
  • 1篇重庆工贸职业...
  • 1篇吕梁学院
  • 1篇太原市粮油质...
  • 1篇山西能源学院

作者

  • 7篇魏文珑
  • 4篇鲍卫仁
  • 4篇凌开成
  • 4篇王志忠
  • 3篇常丽萍
  • 3篇温艳珍
  • 2篇唐明兴
  • 2篇常宏宏
  • 2篇王建平
  • 2篇王建成
  • 2篇薛永强
  • 2篇高志伟
  • 2篇李学宽
  • 2篇段滋华
  • 2篇王兵
  • 1篇李彦威
  • 1篇武正簧
  • 1篇盛清涛
  • 1篇程文萍
  • 1篇魏文龙

传媒

  • 12篇煤炭转化
  • 8篇化工进展
  • 6篇化工学报
  • 4篇山西化工
  • 3篇现代化工
  • 3篇无机化学学报
  • 3篇燃料化学学报...
  • 2篇环境科学学报
  • 2篇精细与专用化...
  • 2篇高等学校化学...
  • 2篇太原理工大学...
  • 1篇硅酸盐通报
  • 1篇饲料博览
  • 1篇佳木斯教育学...
  • 1篇科学通报
  • 1篇工程热物理学...
  • 1篇石油炼制与化...
  • 1篇河南师范大学...
  • 1篇中国医药工业...
  • 1篇润滑与密封

年份

  • 5篇2025
  • 24篇2024
  • 10篇2023
  • 3篇2022
  • 1篇2017
  • 1篇2012
  • 1篇2011
  • 2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7
  • 3篇2006
  • 6篇2005
  • 4篇2004
  • 3篇2003
  • 2篇2002
  • 3篇2001
  • 1篇2000
7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三聚氰胺主要下游产品的开发现状及应用被引量:8
2005年
综述了三聚氰胺主要下游产品的发展现状及应用,对其在涂料、胶粘剂、模塑料、减水剂等方面的应用及前景作了预测。随着三聚氰胺生产规模的扩大,生产成本大幅度降低,提高了产品的推广应用价值,如能抓住机遇,必将创造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刘桂花赵之换刘强魏文珑
关键词:三聚氰胺涂料胶粘剂模塑料阻燃剂减水剂
阴离子交换膜电解水技术及其析氧催化剂的研究进展与展望
2024年
电解水制氢技术可以实现氢能与电能的相互转换,被认为是解决能源危机和环境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在当下主流的电解水制氢技术中,阴离子交换膜电解水(AEMWE)兼具碱性电解水和质子交换膜电解水的优点,具有高的产氢纯度和较低的制氢成本,被认为是极具发展前景的电解水制氢技术.然而,AEMWE目前仍处于实验室阶段,难以实现工业化应用,主要原因之一是析氧(OER)催化剂在工业级电流密度下的本征活性和稳定性不足.因此,开发在工业级电流密度下高效且稳定的析氧电催化剂至关重要.本文介绍了AEMWE的结构组成及反应机理,分析了OER电催化剂的研究现状,讨论了OER过程中催化剂发生的重构现象.最后,对AEMWE析氧催化剂在工业发展中存在的挑战及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高渊张议洁赵强李晋平刘光赵川
关键词:氢能
Y型分子筛上9,10-二氢菲低温加氢裂化性能研究
2024年
由于日益严重的原油重质化和劣质化问题,引起催化裂化柴油(轻循环油LCO)品质恶化,其显著的特点是多环芳烃含量高,因此,将LCO中的多环芳烃经加氢转化为轻质芳烃原料是解决柴油过剩和轻质芳烃短缺的理想途径。为此本工作选择部分加氢的9,10-二氢菲作为多环芳烃的代表性模型分子,以具有不同酸性的Y型分子筛为催化剂,探索了在250-350℃反应温度和4.0 MPa氢气压力下,反应温度和Y分子筛的质子酸酸性对9,10-二氢菲通过加氢裂化向轻质芳烃转化路径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加氢裂化产物中不仅有代表9,10-二氢菲边环开环裂化的产物萘、四氢萘和茚满等,同时还有联苯的产生,说明9,10-二氢菲可以通过中间环直接开环裂化生成单环芳烃。两条路径的竞争可通过反应温度的控制和酸性的调变进行控制。较高的反应温度和增加分子筛表面酸量均可通过抑制氢转移反应而增强开环反应的进行,但是过高的反应温度则会导致反应物过度加氢裂解。同时,分子筛酸性的增强有利于环烷基环的开环、异构以及脱烷基反应,从而促进单环芳烃的生成。研究结果可为多环芳烃通过加氢裂化向单环芳烃转化催化剂和工艺的设计提供了一条新思路。
李怡晶贾含琼郝文明马静红李瑞丰
关键词:加氢裂化
溶剂抽提对兖州煤高温快速液化反应性的影响被引量:1
2012年
以四氢呋喃为抽提溶剂,利用索氏提取器对兖州煤进行了抽提处理.对原煤与所得到的抽余煤进行了扫描电镜、N2吸附-脱附、热重和红外分析并进行了高温快速液化实验.通过与原煤的对比,考察了溶剂索氏抽提对煤的结构和液化反应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抽余煤结构和热解行为均发生了明显改变;与原煤相比较,其高温快速液化的转化率有明显提高;低分子化合物对无外在活性氢来源的煤高温快速液化明显起到提供氢源的作用.
张志峰凌开成王迎春冯伟申峻
关键词:兖州煤溶剂抽提反应性
啤酒工业的废水处理
2005年
介绍了啤酒生产污水来源、污染强度及降低废水污染强度的措施。
乔建芬
关键词:废水处理啤酒工业污染强度污水来源啤酒生产
粒度对煤粒燃烧和热解影响的理论分析被引量:36
2005年
在化学热力学和动力学理论中引入表面项,并由此来分析和讨论粒度对煤颗粒燃烧和热解反应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煤颗粒的粒度对其燃烧和热解反应的热力学性质和动力学参数有明显的影响,粒度越小,影响越大;减小煤颗粒的粒径,化学反应的吉布斯函数差减小,煤颗粒燃烧和热解的趋势增大,使着火温度和热解温度降低,自燃容易发生;并且减小煤颗粒的粒径,其摩尔表面能增大,导致其燃烧和热解的表观活化能降低和速率常数增大,使煤颗粒的燃烧和热解速率加快,使转化率、燃尽度和热解度增加.
薛永强来蔚鹏王志忠
关键词:煤颗粒热解热力学动力学活化能
富高岭石煤矸石中铝和硅的浸出及动力学研究
2025年
富高岭石煤矸石含有大量SiO_(2)和Al_(2)O_(3),以该煤矸石为研究对象,采用盐酸酸浸法浸出其中的Al_(2)O_(3),采用NaOH碱浸法浸出酸浸渣中的SiO_(2),考察酸浸浓度、酸浸温度、酸浸时间及液固比对焙烧活化后煤矸石中Al_(2)O_(3)浸出率的影响,并探究碱浸条件对酸浸渣中SiO_(2)浸出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单变量实验优化酸浸和碱浸条件时,在最佳条件下煤矸石中Al_(2)O_(3)的浸出率达92.6%,酸浸渣中SiO_(2)的浸出率达99.1%。动力学研究表明,煤矸石酸浸过程的动力学符合内扩散和化学反应混合控制模型,碱浸过程动力学符合化学反应控制模型。酸浸混合控制模型和碱浸化学反应控制模型的表观反应速率常数对数lnk_(c)和lnk_(b)与T^(-1)之间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并得到了酸浸过程动力学速率方程和碱浸过程动力学速率方程。该研究结果可用于指导工业煤矸石中铝和硅的浸出生产。
汪洋洋姚隆帆戴露霏李忠孟凡会
关键词:煤矸石浸出动力学活化能
原料组成结构对热解挥发物反应及析炭形成过程影响机制的研究
2024年
以生物质、污泥和煤3种结构差异较大的物质为原料,研究其组成结构特性对挥发物反应及析炭形成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煤结构中芳香碳含量高,更有利于半焦的形成;生物质结构中脂肪环醚的含量高,有利于焦油的产生;污泥结构中羧基和羰基碳含量高,更有利于小分子气体生成.生物质和煤中芳香碳较多,其沉积在反应器管壁的析炭(Coke-D)产率更高,分别为0.3%(质量分数)和1.4%(质量分数);而污泥中芳香碳占比少,生成的析炭分子量较小,主要悬浮在焦油中(Coke-S).添加高铝球改变反应程度后,由于生物质和污泥挥发物中含O、N原子的化合物含量高,挥发物更易断裂,小分子物质缩聚明显,造成Coke-S产率均明显增加,其中生物质中Coke-S增加率高达70%.而煤热解挥发物中重质组分含量高,形成的析炭芳香结构更加致密,易沉积在反应器(Coke-D)和高铝球表面(Coke-A),生成了更多的Coke-D(1.5%,质量分数)和Coke-A(0.2%,质量分数).焦油气析炭过程因原料结构的差异而有所不同.
刘倩王倩李晓荣田茜李挺王美君常丽萍闫伦靖
MnO_(2)-0.39IrO_(x)复合氧化物用于酸性介质中水氧化反应的性能
2024年
通过Adams方法成功制备MnO_(2)-0.39IrO_(x)(0.39为Ir/Mn的原子比)催化剂并将其用于酸性介质中高效析氧反应(OER)。电化学测试发现,MnO_(2)-0.39IrO_(x)仅需253 mV的过电势即可驱动10 mA·cm^(-2)的水氧化电流密度,并可稳定运行200 h。在1.50 V(vs RHE)电势下,MnO_(2)-0.39IrO_(x)的贵金属Ir的质量活性为61.3 mA·mg^(-1),是IrO2的35.8倍,说明MnO_(2)掺杂大大提升了贵金属利用率。结构分析发现MnO_(2)-0.39IrO_(x)独特的片状结构大幅度提高了催化剂的电化学活性表面积,并且Ir位点与Mn位点之间存在一定的电子相互作用。催化过程分析表明,MnO_(2)-0.39IrO_(x)表面出现一定的重构现象,并且Mn组分对Ir位点的化学环境实现了持续优化,从而实现了催化剂的高效酸性OER性能。
郭川铭张凯杨武昀姚瑞赵强李晋平刘光
关键词:双金属氧化物利用率
美洛昔康的合成被引量:1
2005年
糖精钠与氯乙酸乙酯缩合得到的3-氧代-1,2-苯并异噻唑啉-2-乙酸乙酯1,1-二氧化物,在乙醇钠存在下扩环重排、甲基化一锅反应得到4-羟基-2-甲基-2H-1,2-苯并噻嗪-3-羧酸乙酯1,1-二氧化物,再与2-氨基-5-甲基噻唑缩合制得非甾体抗炎药美洛昔康,总收率53%。
温艳珍魏文珑高志伟
关键词:美洛昔康非甾体抗炎药
共8页<12345678>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