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作品数:2,161 被引量:12,269H指数:46
相关作者:王红军袁士义魏伟李保柱梁狄刚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国石油中国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科技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天文地球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1,308篇期刊文章
  • 724篇会议论文
  • 80篇标准
  • 21篇专利
  • 16篇科技成果

领域

  • 918篇石油与天然气...
  • 704篇天文地球
  • 129篇自动化与计算...
  • 117篇经济管理
  • 60篇军事
  • 44篇理学
  • 35篇文化科学
  • 33篇化学工程
  • 18篇环境科学与工...
  • 17篇机械工程
  • 16篇政治法律
  • 15篇电子电信
  • 15篇建筑科学
  • 15篇医药卫生
  • 14篇矿业工程
  • 13篇金属学及工艺
  • 9篇生物学
  • 9篇动力工程及工...
  • 9篇交通运输工程
  • 9篇农业科学

主题

  • 339篇盆地
  • 243篇油气
  • 190篇储层
  • 151篇油藏
  • 142篇勘探
  • 134篇气藏
  • 127篇成藏
  • 112篇地质
  • 112篇压裂
  • 103篇石油
  • 101篇油田
  • 90篇页岩
  • 81篇低渗
  • 73篇源岩
  • 69篇砂岩
  • 68篇烃源
  • 67篇烃源岩
  • 64篇孔隙
  • 61篇盐岩
  • 60篇低渗透

机构

  • 2,149篇中国石油勘探...
  • 589篇中国石油天然...
  • 294篇中国石油
  • 83篇中国科学院
  • 76篇中国石油大学...
  • 72篇中国地质大学...
  • 53篇中国石油大学...
  • 50篇中国科学院大...
  • 41篇中国石油化工...
  • 35篇中国石油天然...
  • 31篇东北石油大学
  • 30篇北京大学
  • 27篇浙江大学
  • 27篇中国矿业大学...
  • 26篇长江大学
  • 24篇中国石油大学...
  • 21篇西南石油大学
  • 20篇西安石油大学
  • 17篇中国地质大学
  • 15篇中国石油天然...

作者

  • 51篇张水昌
  • 48篇柳少波
  • 43篇陈建平
  • 40篇朱如凯
  • 31篇马德胜
  • 30篇赵孟军
  • 29篇高志勇
  • 26篇宋岩
  • 24篇邹才能
  • 23篇郭东红
  • 21篇姜华
  • 21篇魏伟
  • 20篇高树生
  • 20篇秦积舜
  • 20篇周永霞
  • 18篇公言杰
  • 17篇李剑
  • 16篇陈兴隆
  • 15篇刘萍
  • 13篇胥云

传媒

  • 84篇石油勘探与开...
  • 66篇国外石油机械
  • 56篇信息系统工程
  • 52篇石油学报
  • 44篇天然气工业
  • 32篇石油地球物理...
  • 30篇天然气地球科...
  • 30篇科学技术与工...
  • 29篇西南石油大学...
  • 24篇第十四届全国...
  • 21篇第五届中国石...
  • 20篇新疆石油地质
  • 20篇第十三届全国...
  • 18篇石油钻采工艺
  • 18篇第十二届全国...
  • 17篇地质学报
  • 16篇大庆石油地质...
  • 14篇石油工业技术...
  • 14篇沉积学报
  • 14篇油气井测试

年份

  • 27篇2024
  • 74篇2023
  • 96篇2022
  • 88篇2021
  • 114篇2020
  • 106篇2019
  • 149篇2018
  • 106篇2017
  • 87篇2016
  • 118篇2015
  • 88篇2014
  • 186篇2013
  • 116篇2012
  • 159篇2011
  • 99篇2010
  • 62篇2009
  • 44篇2008
  • 46篇2007
  • 27篇2006
  • 30篇2005
2,16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晚古生代冰室期低纬度古泥炭地净初级生产力及其对全球碳循环的响应
泥炭地作为重要的有机碳库,在全球碳循环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泥炭地生产力的高低会对全球碳循环及气候变化造成影响。煤层是古泥炭地经历地质演化后的主要产物,记录着泥炭堆积时期的气候信号。鄂尔多斯盆地东北部的晚石炭世到早二叠世地...
邵延文赵峰华穆光远田文广孙斌鲁静
关键词:石炭-二叠系米兰科维奇旋回
北天山前陆盆地前缘西湖背斜带第四纪褶皱作用被引量:1
2020年
西湖背斜带属于北天山前陆盆地最前缘的第四排活动褶皱-逆断裂带,前人对西湖背斜带的第四纪活动尚无系统研究。文中对5条横穿背斜的地震反射剖面进行解译,结合地表地质地貌的发育特征,对褶皱类型、生长机制、褶皱几何学、运动学特征和变形量等进行了研究。西湖背斜的EW向变形长度>47km,其中隐伏区的变形长度>14km,地表出露区的最大变形宽度约为8.5km。西湖背斜内部连续发育一系列次级断层,在其北部发育一个变形幅度较小的背斜(西湖北背斜)。西湖背斜是以翼旋转方式变形的滑脱褶皱,其缩短量在地形高点附近约为(1070±70)m,向W递减至(130±30)m,向E快速递减至(650±70)m;因外部物质涌入或内部物质流出导致其盈余面积为-0.34~0.56km^2。通过横穿西湖北背斜的2条地震反射剖面(剖面A、B)计算其平均缩短量为(60±10)m、(130±40)m,由外部物质流入导致的盈余面积为0.5km^2、0.74km^2。地震反射剖面在背斜两翼均发育生长地层,生长地层的起始位置在背斜地表出露区的东段位于地下1.9~2.0km处,在背斜西端隐伏区位于地下3.7km处。地震反射剖面成像结果(剖面D、E)显示,在地下3.3km处可见上覆地层超覆在西湖背斜之上,而上覆地层基本未发生变形,表明该段背斜已不再活动。
王浩然陈杰陈杰李涛李涛
关键词:北天山地震反射剖面生长地层
基于NICE DCV的Tesla P100虚拟化研究被引量:1
2021年
油气勘探中,随着云计算大数据技术的全面发展及计算机资源中心化部署策略的实施,NICE DCV由于解决了三维图形远程处理、网络资源占用高、数据安全性差等问题,具有很好的应用效果,论文针对英伟达Tesla P100直连显示器时无法输出图像的问题,通过NICE DCV实现GPU卡虚拟化,同时达到图卡资源的远程输出。通过测试,该方法在勘探数据中心云平台部署中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蔡长宁刘树仁穆斌
关键词:油气勘探VNC
三维全波场声波方程反演各向异性参数
<正>由于各向同性的假设与实际介质情况往往存在很大差异,这就使得各向异性速度模型的应用变得越来越广泛。例如泥岩通常可视为垂向对称的横向各向同性介质,而各向同性的速度分析将会产生错误的垂向速度,这会导致偏移中产生错误的深度...
刘卫华高建虎雍学善
文献传递
浅谈俄罗斯的天然气汽车工程
1997年
在本文中以“天然气汽车工程”一词泛指有关天然气汽车、高压气瓶、加气站技术与产品等内容。 前苏联重视天然气的综合利用并达到相当大的规模。前苏联在1929年开始将天然气作为动力机燃料,至今俄罗斯亦重视以压缩天然气(CNG)、液化石油气(LPG)乃至液化天然气(LNG)替代内燃机传统燃料的工作。使用气体燃料的内燃机被广泛用于固定作业、内燃机电站、运输车辆、铁路机车等。
赵源泰
关键词:汽车工程天然气汽车
致密砂岩气藏井网密度优化与采收率评价新方法被引量:13
2019年
为了解决目前致密砂岩气藏井网密度优化方法可靠性较低、缺乏井网密度与采收率关系的有效论证等问题,通过建立井间干扰概率的计算方法,绘制出鄂尔多斯盆地苏里格气田目标研究区井间干扰概率曲线,进而建立了一套适用于致密砂岩气藏的井网密度优化与采收率评价新方法,并将该新方法应用于苏里格气田3个加密试验区的井网优化与采收率评价。研究结果表明:①致密砂岩气藏井间干扰概率与井网密度密切相关,随着井网密度的增加井间干扰概率呈现逐渐增加的趋势,直至井网密度达到一个相对大的值后,井间干扰概率才达到或接近于1;②苏里格气田3个加密试验区的经济最佳井网密度介于2.6~3.1口/km^2,对应采收率介于36.6%~39.8%,井间干扰概率介于28%~33%,而经济极限井网密度介于5.2~6.6口/km^2,对应采收率介于46.8%~49.8%,井间干扰概率介于83%~89%;③苏里格气田致密砂岩气藏经济最佳井网密度对应的井间干扰概率约为30%,经济极限井网密度对应的井间干扰概率约为85%。结论认为,采用新方法可以计算得到经济最佳、经济极限井网密度与对应的采收率,实现致密砂岩气藏的井网优化与采收率评价;该研究成果既可以为苏里格气田的经济高效开发提供理论支撑,也可以为同类型气藏的效益开发提供借鉴。
高树生高树生叶礼友刘华勋朱文卿张春
关键词:致密砂岩气藏采收率经济极限井网密度鄂尔多斯盆地苏里格气田
酒西盆地石油地质条件再认及勘探方向
酒西盆地已有半个多世纪的勘探与开发历程,到目前为止,共发现了老君庙、石油沟、鸭儿峡、白杨河、单北和柳沟庄6个油田,探明储量约1亿t。尽管勘探历史很长,但昌对该盆地石油地质特征的认识仍然不高。通过对该盆地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
陈建平张立平魏志彬陈建军钟宁宁
关键词:酒西盆地石油地质条件油气资源潜力勘探方向
文献传递
地面水力旋流器系统降低产出水含量
1999年
本文介绍了一种旋流器水处理系统。该系统安装在井口附近,主要由除气、除砂、油水分离三级四台旋流器组成。采用变频驱动控制技术、遥测传送技术和微处理器监视系统,实现无人操作自动运行。它能够将油田产出液的75%处理成含油量小于75mg/L的清水流,节省了设备费用,提高了原油产量。文章阐述了系统的开发过程、性能特征和应用前景。
丁玉芹陈可坚周永霞
关键词:旋流器污水处理油水分离
太原市环境空气中挥发性芳香烃碳同位素组成及来源被引量:1
2019年
利用Tenax TA吸附管采集太原市不同排放源及不同功能区环境空气样品,色谱-质谱、同位素质谱联用技术测定了其挥发性芳香烃化合物的碳同位素组成,并分析了其组成特征.结果表明,柴油挥发源、汽油挥发源、溶剂挥发源、机动车尾气源和民用燃煤源排放的挥发性芳香烃化合物中稳定碳同位素值(δ13C)测定范围依次为:(-30.79±0.98)‰^(-29.10±0.14)‰、(-30.96±0.88)‰^(-28.02±1.77)‰、(-32.13±0.59)‰^(-27.67±0.49)‰、(-27.58±0.16)‰^(-25.50±0.75)‰和(-25.14±0.93)‰^(-23.44±1.32)‰,民用燃煤源显著富集13C.仅在民用燃煤源排放烟气中检出苯乙烯,δ13C值为(-23.44±1.32)‰.太原市4个不同功能区采样分析显示,居民交通混合区环境空气中挥发性芳香烃的δ13C值为(-25.61±2.20)‰^(-23.91±0.78)‰,较其他区域富集13C;工业区δ13C检测值为(-29.15±1.06)‰^(-24.53±1.07)‰,较其他区域贫13C.将环境空气中挥发性芳香烃δ13C值与排放源δ13C值比较可发现,太原市4个环境空气点位的挥发性芳香烃主要来源是机动车尾气源和民用燃煤源,工业区受溶剂挥发影响较大.
李颖慧闫雨龙李志生郝爱胜李如梅杨帆彭林
关键词:稳定碳同位素环境空气污染源
新冠肺炎疫情初期高校图书馆应急服务调查与分析被引量:19
2020年
本文以40所高校图书馆为调研对象,通过官方网站、微信公众号和官方微博3种途径,从常规服务、电子资源保障、线上教学支撑、"新冠"专题服务、阅读推广和防疫防控管理等方面,全面了解调研对象在新冠肺炎疫情初期的应急服务措施,分析普遍存在的问题,并探讨完善策略。
王旋刘颖
关键词:应急管理新型冠状病毒
共215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