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安徽省气象局

作品数:2,003 被引量:10,615H指数:45
相关作者:黄勇马晓群周后福段春锋吴文玉更多>>
相关机构: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安徽省气候中心中国气象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公益性行业(气象)科研专项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1,114篇期刊文章
  • 615篇会议论文
  • 190篇科技成果
  • 37篇专利
  • 33篇标准

领域

  • 1,237篇天文地球
  • 336篇农业科学
  • 173篇环境科学与工...
  • 130篇自动化与计算...
  • 46篇经济管理
  • 46篇水利工程
  • 45篇电子电信
  • 24篇文化科学
  • 22篇建筑科学
  • 9篇医药卫生
  • 9篇理学
  • 8篇生物学
  • 8篇机械工程
  • 5篇航空宇航科学...
  • 4篇哲学宗教
  • 3篇石油与天然气...
  • 3篇电气工程
  • 3篇一般工业技术
  • 3篇政治法律
  • 3篇历史地理

主题

  • 325篇气象
  • 258篇降水
  • 178篇气候
  • 173篇雷达
  • 157篇暴雨
  • 98篇灾害
  • 96篇淮河流域
  • 71篇遥感
  • 69篇强对流
  • 67篇小麦
  • 64篇夏季
  • 61篇气温
  • 59篇多普勒
  • 57篇冬小麦
  • 54篇中尺度
  • 54篇环流
  • 50篇卫星
  • 49篇气溶胶
  • 48篇农业
  • 47篇天气雷达

机构

  • 1,989篇安徽省气象局
  • 209篇南京信息工程...
  • 116篇安徽省气候中...
  • 100篇中国气象局
  • 70篇南京大学
  • 65篇中国科学技术...
  • 53篇安徽农业大学
  • 43篇中国气象科学...
  • 38篇淮河流域气象...
  • 35篇中国科学院大...
  • 31篇安徽省人工影...
  • 31篇安徽省气象信...
  • 31篇合肥市气象局
  • 23篇中国科学院
  • 23篇安徽省宿州市...
  • 21篇蚌埠市气象局
  • 17篇山东省气象局
  • 16篇中国气象局国...
  • 15篇安徽省气象科...
  • 15篇安徽省公共气...

作者

  • 146篇黄勇
  • 114篇马晓群
  • 103篇周后福
  • 92篇石春娥
  • 78篇张爱民
  • 77篇杨太明
  • 75篇胡雯
  • 73篇王东勇
  • 72篇吴文玉
  • 71篇郑媛媛
  • 69篇何彬方
  • 68篇翟菁
  • 67篇陈晓红
  • 64篇荀尚培
  • 60篇朱红芳
  • 57篇邓学良
  • 55篇周昆
  • 52篇姚叶青
  • 52篇盛绍学
  • 44篇王兴荣

传媒

  • 114篇气象
  • 71篇安徽农业科学
  • 60篇气象科学
  • 44篇中国农学通报
  • 36篇暴雨灾害
  • 35篇热带气象学报
  • 34篇气象科技
  • 32篇高原气象
  • 29篇中国农业气象
  • 26篇第33届中国...
  • 25篇气象学报
  • 23篇大气科学学报
  • 23篇第30届中国...
  • 19篇应用气象学报
  • 19篇减灾与发展
  • 19篇气象与环境学...
  • 18篇气候与环境研...
  • 18篇中国气象学会...
  • 16篇南京气象学院...
  • 16篇第四届苏皖两...

年份

  • 5篇2025
  • 44篇2024
  • 34篇2023
  • 28篇2022
  • 35篇2021
  • 51篇2020
  • 52篇2019
  • 61篇2018
  • 85篇2017
  • 90篇2016
  • 81篇2015
  • 62篇2014
  • 92篇2013
  • 100篇2012
  • 154篇2011
  • 120篇2010
  • 101篇2009
  • 132篇2008
  • 113篇2007
  • 109篇2006
2,00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中尺度模式和新一代天气雷达产品识别云降水方法被引量:6
2007年
介绍一种结合中尺度模式产品和新一代天气雷达产品的云降水识别方法。首先利用中尺度模式(MM5)产品计算得到降水潜力区识别因子,分析降水潜力区。进一步结合新一代天气雷达产品,分析潜力区内云团的降水参数,确定有利于降水的云团。分析结果表明,潜力综合指标对未来可能出现的具有大量水资源的对流性系统具有指示意义,可以用于分析对流性系统的降水潜力;另一方面雷达降水等级是对实际对流云团水资源等级的划分。综合这两者进行降水潜力的分析判别,可以增强降水云的识别能力。
胡雯黄勇翟菁
关键词:中尺度模式MM5新一代天气雷达
从雾的气候变化看城市发展对雾的影响被引量:37
2008年
利用安徽省78个测站近半个世纪的资料分析了安徽雾的年代际变化特征,并着重讨论了城市发展对雾的影响。安徽省雾的年代际变化趋势分布不均匀,以1980年为中心的10年是安徽年均雾日数最高的10年,以后呈减少趋势。根据两类城市年雾日数演变趋势,揭示城市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对雾的影响不同。最近30年,城市雾的消散时间明显推后,平均持续时间增加,雾内能见度下降。1985年之后,全省平均雾日数和合肥地区北京时间8时雾内能见距离与全省煤耗量之间存在显著的反相关。城市雾发生率下降的原因可能是城市热岛加强和大气气溶胶粒子增多共同作用的结果。
石春娥杨军邱明燕谢伟张浩
关键词:年代际变化城市发展城市气候大气气溶胶
合肥雷达数据质量控制
根据合肥雷达运行多年的实际观测可知,影响数据质量的主要是地物杂波和超折射回波,并根据这些杂波在反射率因子上的表现特征,尝试运用反射率因子的三维空间结构参数(水平结构参数和垂直结构参数)对基数据0.5度仰角的反射率因子进行...
袁松蔡辉边富昌吴林林
关键词:杂波
文献传递
安徽省综合探测资料显示系统
本文介绍了安徽省综合探测资料显示系统的设计、功能和开发.简要说明了各种资料的存储格式,分析了投影方式的选择、背景地理信息的处理以及数据产品的选取.同时本文还分析了系统开发的各功能模块的结构并举例说明系统的应用.
蔡辉刘勇丁卫东
关键词:地理数据
文献传递
合肥市雾日气象条件分析被引量:10
2012年
利用合肥市气象观测站2005—2009年常规观测资料,统计分析了该市雾的月、季变化,及雾日地面气象要素特征;同时,应用后向轨迹和聚类分析的方法,研究了雾日大尺度输送特征。结果表明,合肥雾日数12月最多,7月最少;雾日局地气象条件表现为高湿、微风、偏东或西北风向;合肥雾日与输送形势关系密切,雾日近地层(10 m)以偏东方向的轨迹最多,在边界层中上部(1 000 m)以西南轨迹和本地轨迹最多。
魏文华王体健石春娥张浩
关键词:气象条件后向轨迹聚类分析
卫星观测资料改进活性VOCs源排放及其对臭氧模拟影响被引量:5
2021年
本文以INTEX-B(Intercontinental Chemical Transport Experiment-Phase B)人为源、FINNv1(Fire Inventory from NCAR version 1)生物质燃烧源、MEGAN(Model of Emissions of Gases and Aerosols from Nature)生物源作为基准源,用2005~2007年3a的OMI观测资料作为参考,使用WRF-chem模式,建立了卫星观测数据与地面排放VOCs源数据的回归方程,通过OMI观测资料的约束,人为源在目前污染最为严重的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3个城市群区域分别增加了1.51倍、1.87倍和1.93倍,生物质燃烧源在3个区域分别增加了12.2倍、6.15倍和2.27倍,生物源在3个区域分别增加了1.66、1.31和1.21倍,增加后的浓度分布与前人研究结论有较好的一致性.使用改进后的源清单模拟结果来看,不同季节,3个区域O3浓度均有不同幅度的增加,各季节增幅较大的区域均主要集中在京津冀、长三角和珠三角中心城市及周边区域,与我国大型城市区基本都是VOCs敏感区的结论一致.整体而言,VOCs源强改进后,NOx敏感区O3浓度增加幅度不大,不超过4×10-9,而部分VOCs敏感区增幅超过20×10-9.本文所提供的方法可进一步改进后在大气污染相关研究中,特别是模式源清单研究中广泛使用.
王峰汪健伟翟菁侯灿
关键词:卫星观测挥发性有机化合物
淮河流域骤旱时空分布特征分析
2024年
淮河流域位于我国南北气候交界带,地理环境复杂,提升对淮河流域骤旱的认识对于保障农业生产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基于ERA5、ERA5-LAND、GLDAS 2.1和GLEAM 3.8a四套土壤湿度资料分析了2000—2020年淮河流域骤旱的时空分布特征及资料不确定性。针对全年的骤旱统计结果表明:ERA5的骤旱平均发生次数整体偏多,空间分布相对均匀,其余三套资料呈北少南多的空间分布;骤旱平均历时与骤旱发生次数的空间分布大致相反;骤旱平均发生次数决定了骤旱发生率的空间分布;骤旱发生次数的年际变化较大,且具有较大的资料不确定性。淮河流域骤旱多发于作物生长季(4—9月),聚焦作物生长季,骤旱平均发生次数的空间分布与全年结果相似;骤旱平均历时相对全年结果偏短。淮河流域南部地区在作物生长季内骤旱多发,其年际趋势同样具有较大的资料不确定性。
陈悦段春锋李清泉李清泉王朋岭卢燕宇
关键词:淮河流域土壤湿度时空分布特征
安徽省春季连阴雨分布特征及其对油菜产量影响评估被引量:17
2012年
依据安徽省春季连阴雨灾害指标,采用统计学方法,分析了安徽省近50年连阴雨空间变化规律;进一步利用近40年(1961—1999年)历史气象数据及油菜产量数据,分区域建立了油菜灾损率与连阴雨致灾因子的定量关系,并用近10年(2000—2009年)油菜产量资料验证了该模型的准确性。结果表明:(1)安徽省连阴雨过程、持续降水量和连阴雨频率空间分布,自北向南呈台阶状增加,淮河以北连阴雨出现频率和强度最低,沿江江南连阴雨出现频率和强度最高,尤其是皖南山区南部地区;(2)江淮地区,模型能够较好地反映该区域连阴雨对油菜产量的影响,相对误差为13.4%;沿江地区,实际灾损率在20%~25%之间模拟效果较好,相对误差为13.0%;皖南山区,在实际灾损率较大的情况下,模型可较准确地反映油菜的减产情况,相对误差为15.8%。此方法建立的连阴雨灾害指标与油菜产量的定量关系,可用于定量评估连阴雨灾害发生时,油菜产量损失状况。
刘瑞娜杨太明陈金华陈鹏王晓东
关键词:春季连阴雨油菜
欧洲中心数值预报产品在中期预报中的一种释用法
本文针对①欧洲中心数值预报产品(以下简称ECMWF)预报时效仅7天,不能满足中期预报的需要。②在大型环流转变或调整的过程中,难以从ECMWF的空间形势场中直观地看出其先兆,以致中期预报员不能及早预报出重大转折性天气过程的...
姚叶青王兴荣尚瑜
关键词:连阴雨
文献传递
城市化对保定气温变化的贡献
通过三种思路构造出保定气温变化的不同背景气温序列,分析近33a(1979—2011年)城市化对保定气温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1)对比保定站与郊区背景站气温资料得到城市热岛效应导致的增暖幅度为0.15℃/10a,城市化贡献...
王蓉蓉周顺武彭旭东马悦王传辉顾黎燕
关键词:气温变化城市化进程增温效应
文献传递
共199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