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北京林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森林培育与保护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作品数:54 被引量:544H指数:14
相关作者:刘勇宋冀营胡昊王继强史剑波更多>>
相关机构:湖南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北京交通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市政与环境工程系北京交通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霍英东青年教师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53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3篇农业科学
  • 11篇环境科学与工...
  • 7篇生物学
  • 5篇经济管理
  • 1篇社会学
  • 1篇理学

主题

  • 6篇落叶松
  • 6篇长白落叶松
  • 5篇树种
  • 5篇水势
  • 5篇土壤
  • 5篇绿化
  • 5篇光合特性
  • 5篇耗水速率
  • 4篇油松
  • 4篇蒸腾耗水
  • 4篇水分
  • 4篇林业
  • 4篇绿化树
  • 4篇绿化树种
  • 4篇苗木
  • 3篇植物
  • 3篇施丰乐
  • 3篇水分利用
  • 3篇水分利用效率
  • 3篇气象

机构

  • 54篇北京林业大学
  • 5篇国家林业局
  • 4篇中国科学院生...
  • 3篇湖南农业大学
  • 3篇湖南环境生物...
  • 2篇中国林业科学...
  • 2篇北京市农林科...
  • 2篇四川省林业厅
  • 1篇北京中医药大...
  • 1篇河北农业大学
  • 1篇北京农学院
  • 1篇北京师范大学
  • 1篇德州学院
  • 1篇北京信息工程...
  • 1篇华南农业大学
  • 1篇黄河科技学院
  • 1篇湖北省林业科...
  • 1篇北京交通大学
  • 1篇甘肃农业大学
  • 1篇西北农林科技...

作者

  • 17篇李吉跃
  • 10篇马履一
  • 10篇王毅力
  • 8篇刘勇
  • 6篇徐庆华
  • 5篇刘杰
  • 4篇杜白雨
  • 4篇翟明普
  • 3篇石宝友
  • 3篇何茜
  • 3篇刘德良
  • 3篇王东升
  • 3篇苏淑钗
  • 3篇左家哺
  • 3篇廖柏寒
  • 3篇骆有庆
  • 2篇朱妍
  • 2篇王继强
  • 2篇齐涛
  • 2篇王瑞辉

传媒

  • 13篇北京林业大学...
  • 5篇环境科学学报
  • 3篇西北林学院学...
  • 2篇河北林果研究
  • 2篇环境科学与技...
  • 2篇西北农林科技...
  • 2篇中国农学通报
  • 2篇中国城市林业
  • 1篇生态学报
  • 1篇水土保持学报
  • 1篇水土保持研究
  • 1篇北方园艺
  • 1篇林业科技
  • 1篇世界林业研究
  • 1篇昆虫知识
  • 1篇农业科技通讯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南京林业大学...
  • 1篇环境科学
  • 1篇河南师范大学...

年份

  • 5篇2010
  • 3篇2009
  • 1篇2008
  • 12篇2007
  • 25篇2006
  • 7篇2005
  • 1篇2004
5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江汉平原连栽杨树人工林对土壤化学性质的影响被引量:16
2009年
采用空间代替时间的方法,研究了连栽对江汉平原杨树人工林土壤化学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第1代林相比,第2代林土壤pH值有所提高,有机质、大量元素及微量元素等养分含量均有不同程度下降,其中pH值提高了2.42%,有机质降低了4.65%;连栽导致N、P、K大量元素下降了2.88%-12.20%,且对N影响最大,K次之,P最小,土壤N、P、K养分库有效性指数下降了3.82%;连栽导致微量元素下降了2.27%-53.37%,且对Zn影响最大,其后依次是Cu、Fe、Mn和S,土壤微量元素有效性综合指数降低了12.51%.
唐万鹏李吉跃漆良华胡兴宜崔鸿侠
关键词:林学连栽杨树人工林土壤化学性质江汉平原
小钻杨和刺槐根系养分吸收的动力学研究被引量:10
2006年
该文用动力学方法研究了小钻杨和刺槐根系对N、P、K营养元素的吸收.结果表明:①NH4+离子与小钻杨根系的亲和力比与刺槐根系的亲和力小,NH4+离子流入小钻杨根系的速率也比流入刺槐根系的速率慢;小钻杨根系吸收NH4+离子的最大吸收速率大于刺槐根系;小钻杨对NH4+离子的耐贫瘠能力和吸收NH4+离子能力较刺槐强.②H2PO4-离子流入刺槐根系的速率大于小钻杨根系;刺槐根系对H2PO4-离子的耐贫瘠能力比小钻杨强.③小钻杨和刺槐虽然在吸收K+离子的动力学特性方面有些差异,但两者混栽时不会存在对K+离子的竞争现象.从养分吸收特性的角度来看,小钻杨与刺槐之间存在N、P养分互补协调的关系.
翟明普蒋三乃
关键词:刺槐小钻杨养分动力学
微涡旋絮凝逆流气浮纳滤集成工艺去除水中腐殖酸的研究——以聚合氯化铝(PACl)为絮凝剂被引量:3
2005年
研究了微涡旋絮凝逆流气浮纳滤集成工艺去除水中腐殖酸的工艺特征和效果.试验结果表明,微涡旋絮凝逆流气浮工艺去除水中腐殖酸时,在最佳投药点(PACl),出水水质符合纳滤系统预处理单元的要求,而且该工艺需要PACl絮凝剂的量较低.该预处理系统与纳滤系统组合的集成工艺可以使水中的腐殖酸浓度大大降低,且含TQ5636FC型纳滤膜的流程1比含MN1812A型纳滤膜的流程2效果好.前者出水的TOC值可达0.28~0.45mg·L-1,CODMn值为0.47~0.8mg·L-1,UV254nm值为0~0.0033,且有95%以上的脱盐率;后者出水的TOC值为0.52~1.25mg·L-1,CODMn值为0.66~1.0mg·L-1,UV254nm值为0.008~0.012,脱盐率很低.另外,尽管保安过滤器活性炭预处理有利于纳滤膜出水水质的提高,但活性炭柱与纳滤膜能去除的有机物种类有些重合,活性炭柱的存在也降低了纳滤膜对有机物的去除率.水中颗粒物的粒度分布表明,原水、絮凝后和气浮出水中颗粒物粒度分布的中位直径(d50)分别为5~6μm、10~14μm和8~13μm.经过保安过滤器或保安过滤器活性炭柱,水样中的颗粒物的d50为0到几个μm.经过纳滤膜后出水无颗粒物.
娄敏王毅力刘杰廖柏寒
关键词:腐殖酸工艺特征
中国榛属植物DNA提取与SSR初步分析被引量:18
2007年
为了探讨适合中国榛属植物基因组DNA的提取方法,分析榛属植物的遗传多样性,本实验以榛属植物的叶片为试材,通过对Doyle和Doyle方法的改良,摸索出适于中国榛属植物基因组DNA提取的方法,并以核酸产量、纯度、片断分布情况等指标来评价,获得高质量基因组DNA;同时应用4对欧榛SSR引物对中国榛属植物进行了跨种转移,并对具有商业潜力的平榛、毛榛和川榛3个种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初步评价,4对引物从3个种的29个样本中扩增出33个等位基因,位点拥有的等位基因数量在6~12个之间,位点平均等位基因数为8.38.上述结果表明SSR是用于榛属种间育种、品种鉴定以及种间遗传图构建的有力工具.
王艳梅程丽莉翟明普马天晓黄武刚
关键词:榛子DNA提取SSR
长白落叶松幼苗耗水速率与气象因子的关系被引量:2
2010年
为研究苗木耗水速率与气象因子的关系,对长白落叶松幼苗进行室外瓶栽蒸馏水培试验,结合气象因子,利用瓶栽称重法分析幼苗昼夜耗水速率与气象因子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白天,长白落叶松幼苗耗水速率与距离地面1 m处空气湿度相关性显著,与其他气象因子相关性不显著,耗水速率与近地面1 m处空气湿度呈指数性负相关;夜间耗水速率与气象因子相关性均不显著。
徐庆华刘勇马履一李友安
关键词:长白落叶松耗水速率气象因子
应用TDP技术研究油松树干液流流速被引量:47
2004年
应用TDP(ThermalDissipationProbe)技术对油松树干液流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初步研究,经过野外近1a的实地定位观测,研究结果显示该研究区油松在研究年份中除4、6、7、8月份外,土壤含水量低于10%,土壤水势小于-15MPa.油松树干液流速率与土壤容积含水量和土壤水势呈明显线性相关关系.油松在全生长期受水分胁迫影响.油松树干液流速率在7、8月份明显受气象因素影响,在5、6月份则主要受土壤水分影响,在9、10月份不同时间段分别以土壤水分或气象因素为主要影响因素.在7、8月份油松树干液流速率与太阳总辐射、大气水势、空气相对湿度、绝对温度呈明显的线性相关关系.从油松树干液流速率及影响因素的变化可以看出,油松在该研究区大部分时间受到干旱胁迫的影响,通过抚育间伐降低密度,割灌、除草降低其他植物的耗水竞争,均可能是有利于油松良好生长的营林措施.
聂立水李吉跃
林木根系呼吸及形态对氮的反应研究概述被引量:3
2008年
根系呼吸对研究全球碳循环和全球变暖等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但我国有关林木根系呼吸的研究很少。总结了林木根系呼吸的影响因子,尤其对氮对根系呼吸的影响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和分析,并对今后的研究提出了几点建议。
段永宏徐程扬周睿智
关键词:根系呼吸氮浓度
颗粒活性炭及其吸附染料化合物后的分形特征
本文研究了颗粒活性炭及其吸附染料化合物后的分形特征,研究方法:实验所采用的染料分别为桃红(1号)、绿色(2号)、天蓝(3号)三种酸性染料和大红(4号)、耐晒黑(5号)、耐晒翠蓝(6号)三种直接染料.实验所用颗粒活性炭为北...
王毅力于富玲解明曙
关键词:颗粒活性炭吸附染料环境模拟
文献传递
JMS-CCDAF-NF工艺去除水中腐殖酸的研究被引量:3
2006年
试验研究了JMS-逆流气浮-纳滤集成工艺去除水中腐殖酸的工艺特征和效果。试验结果表明:JMS-逆流气浮工艺去除水中腐殖酸时,在最佳投药点(PACl),出水水质符合纳滤系统预处理单元的要求。该预处理系统与纳滤系统组合的集成工艺可以使水中的腐殖酸有机物浓度大大降低,且含TQ56-36FC型纳滤膜的流程比含M-N1812A型纳滤膜的流程效果好。前者出水的TOC值可达0.28 ̄0.70mg/L。后者出水的TOC值在0.59 ̄1.30mg/L。另外,尽管保安过滤/活性炭预处理有利于纳滤膜出水水质的提高,但活性炭柱与纳滤膜能去除的有机物种类是有些重合。
刘杰王毅力杜白雨侯立安
关键词:腐殖酸工艺特征
长尾麝凤蝶生活史、生命表、生境及保护被引量:21
2006年
评价了长尾麝凤蝶Byasa impediens在白水江自然保护区碧峰沟的生存状况,对其实施保护,维持其种群长期生存.通过野外观察、实验地饲养、野外林间样方调查、线路调查等方法,研究了长尾麝凤蝶的生物学特性和自然种群生命表,调查了生境,分析了致危原因,提出了保护措施.长尾麝凤蝶Byasa impediens在白水江自然保护区一年两代,以蛹在灌木或树枝上越冬,翌年4月中旬羽化.第一代成虫5月中下旬为高峰期;第二代成虫高峰期在6月下旬到7月中旬.有世代重叠.雄成虫比雌成虫早羽化7~10d,飞行能力较强,其飞行活动主要受到寻找雌成虫交尾和访花补充营养的影响,主要在沟底活动.雌成虫飞行能力较差,主要在出生地附近访花交尾产卵,飞行活动主要受到寻找寄主植物和访花补充营养的影响.雌雄性比1:4.1.雄成虫寿命平均6.9d,最长26d;雌成虫寿命平均7.6d,最长21d.孕卵量平均为31.5粒.成虫主要的访花蜜源植物有: 合欢Albizzia julibrissin、粉叶羊蹄甲Bauhinia glauca、臭牡丹Clerodendrum bungei、接骨草Sambucus chinensis.异叶马兜铃的生境选择,在本区的分布海拔范围为900~1680m,最适范围为1200~1500m.多分布于山坡丛林内郁闭度小于0.7且林下有灌木分布的林间小路、林窗边缘.郁闭度大于0.8则分布较少.幼虫分布的范围为800~1500m.异叶马兜铃的最适生境即长尾麝凤蝶幼虫的最适生境.影响种群下降的主要原因是生境丧失和退化.生境的破坏、丧失减少了寄主植物的数量和分布范围.毁林开荒、人畜践踏、喷洒除草剂对马兜铃和幼虫生存有重要影响.种群受到密度制约,异常气候条件和天敌是主要限制因子.夏季高温干旱、秋季淫雨降低了卵和幼虫的成活率,寄生蜂降低了越冬蛹的成活率.幼虫期的天敌主要有:蜘蛛、蠼螋、胡蜂、猎蝽、姬蜂、鸟类,蛹期和成虫期的天敌为鸟类.保护措施有:�
李秀山张雅林骆有庆SETTELE Josef
关键词:生物学生命表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