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鼓楼医院

作品数:10 被引量:50H指数:4
相关作者:刘立马亚军杨阳王晓云王翀更多>>
相关机构: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南京鼓楼医院南京医科大学附属鼓楼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南京市卫生局重点基金江苏省医学重点人才培养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血管
  • 3篇血管生成
  • 3篇肿瘤
  • 3篇抗血管生成
  • 2篇羟基喜树碱
  • 2篇喜树碱
  • 2篇系统性红斑
  • 2篇系统性红斑狼...
  • 2篇细胞
  • 2篇狼疮
  • 2篇红斑
  • 2篇红斑狼疮
  • 1篇动脉供血
  • 1篇动脉供血不足
  • 1篇多药
  • 1篇多药耐药
  • 1篇眩晕
  • 1篇血管生成抑制
  • 1篇血管生成抑制...
  • 1篇血清

机构

  • 10篇南京中医药大...
  • 4篇南京大学医学...
  • 1篇江苏大学
  • 1篇南京医科大学...
  • 1篇南京鼓楼医院

作者

  • 4篇钱晓萍
  • 4篇刘宝瑞
  • 3篇胡静
  • 2篇冯学兵
  • 2篇胡文静
  • 1篇杨荣
  • 1篇郭宏骞
  • 1篇臧秦川
  • 1篇张士伟
  • 1篇洪颖
  • 1篇甘卫东
  • 1篇邹玺
  • 1篇周康兴
  • 1篇张顺
  • 1篇禹立霞
  • 1篇孙凌云
  • 1篇刘立
  • 1篇管得宁
  • 1篇杨阳
  • 1篇李琰

传媒

  • 2篇中国癌症杂志
  • 1篇国外医学(肿...
  • 1篇上海中医药杂...
  • 1篇中国实用内科...
  • 1篇中华风湿病学...
  • 1篇现代泌尿外科...
  • 1篇中国妇幼健康...
  • 1篇中华肿瘤防治...
  • 1篇成都医学院学...

年份

  • 2篇2024
  • 1篇2016
  • 1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7
  • 2篇2006
  • 2篇2005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拓扑异构酶与肿瘤多药耐药及耐药逆转被引量:7
2005年
多药耐药(MDR)的产生是肿瘤化疗失败的主要原因。拓扑异构酶Ⅱ(topoⅡ)介导的 MDR为MDR的重要途径。耐药逆转剂的应用是克服肿瘤临床耐药,提高化疗效果的一种潜在的重 要手段。现综述topoⅡ与肿瘤MDR及耐药逆转研究进展。
胡静钱晓萍刘宝瑞臧秦川
关键词:DNA拓扑异构酶类药物耐受性抗肿瘤药
参麦注射液联合羟基喜树碱抑制血管生成作用的实验研究被引量:15
2006年
背景与目的:某些小剂量中药和小剂量化疗药物可选择性地抑制血管内皮细胞的功能。因此本文探讨参麦注射液联合应用羟基喜树碱对体内外血管生成的抑制作用。方法:以人肝癌细胞HepGⅡ作为对照,采用MTT法和三维血管模型观察参麦注射液联合羟基喜树碱对体外人微血管内皮细胞(HMVEC)增殖和迁移的影响;利用鸡胚尿囊膜(CAM)模型观察参麦注射液联合羟基喜树碱对体内鸡胚绒毛尿囊膜血管生成的影响。结果:40μl/ml参麦注射液和20ng/ml羟基喜树碱对血管内皮细胞增殖的抑制率分别为18%、31.7%,联合应用后的抑制率为43.6%;40μl/ml参麦注射液和20ng/ml羟基喜树碱对HepGⅡ细胞的抑制率分别为1.2%、0.9%,联合应用后的抑制率为19.4%;40μl/ml参麦注射液和20ng/ml羟基喜树碱对血管内皮细胞有抑制出芽的作用,联合应用具有显著的协同效应,且与作用时间呈正相关(r=0.988,P=0.007);40μl/ml参麦注射液和20ng/ml羟基喜树碱对鸡胚尿囊膜新生血管抑制率分别为30%、40%,联合应用后的抑制率为60%。结论:①小剂量参麦注射液(40μl/ml)、羟基喜树碱(20ng/ml)在体内外具有抑制血管生成作用,而对肝癌细胞无明显抑制作用,显示出明显差异性细胞毒作用;②小剂量参麦注射液(40μl/ml)联合羟基喜树碱(20ng/ml)在体外具有抑制HMVEC增殖和迁移协同作用,体内具有抑制血管生成协同作用。
钱晓萍刘宝瑞胡静胡文静邹玺
关键词:参麦注射液羟基喜树碱内皮细胞抗血管生成
妊娠期宫颈癌筛查方法现状被引量:3
2009年
宫颈癌是最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有逐年上升趋势,严重威胁着妇女的健康。同时,妊娠期合并宫颈癌及宫颈上皮内瘤变的发生率也相对增加,对孕期宫颈癌的筛查越来越受到重视。宫颈癌筛查有人乳头瘤病毒检测、细胞学、阴道镜及组织学和醋酸、碘染色肉眼观察及联合筛查等方法,由于各个方法有其各自的优点和不足,因而需要各地跟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重视并广泛开展妊娠期宫颈癌及其癌前病变的筛查,对实现妊娠期宫颈癌早诊早治有重要价值。
宋善兰洪颖
关键词:妊娠合并宫颈癌筛查方法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骨髓CD34^+细胞表面标志及与病情活动的相关性分析被引量:1
2007年
目的研究系统性红斑狼疮(SEE)患者骨髓CD34^+细胞表面标志的变化,了解SLE患者造血干细胞是否存在异常。方法应用流式细胞术CD45/SSC设门分析10例SLE患者和10例正常人骨髓CD34^+细胞CD90、CD117、CD123、CD164、CD166、CD95(FAS)、FAS-L、人类白细胞抗原(HLA)-DR等表面分子的表达及其与病情活动指标的相关性。结果活动期SLE患者骨髓CD34+细胞比例(1.5±0.4)%,明显低于正常人(2.3±0.8)%,P〈0.01;非活动期患者(2.0±0.4)%与正常人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SLE患者CD34^+CD95^+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人[(48.3^+10.6)%vs(24.3±11.1)%。P〈0.05],患者CD123和CD166也明显高于正常人[(45±22)%vs(20±4)%,P〈0.05];[(31±20)%vs(11±6)%,P〈0.05]。其余表面标志的表达与正常人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D123表达率与患者外周血白细胞计数负相关(r=-0.700。P〈0.05),与SLE疾病活动指数(SLEDAI)评分无相关性。CD166表达与SLEDAI(r=0.472.P〈0.05),血清C3(r=-0.712,P〈0.01),尿蛋白定量(24h)(r=0.558,P〈0.05)显著相关。结论SLE患者骨髓CD34+细胞CD95、CD123、CD166的表达率增加,CD123的表达率与外周血白细胞计数显著负相关;CD166的表达率与SLEDAI评分、24h尿蛋白呈显著正相关,与血清C3呈显著负相关,CD166可能是一个新的SLE疾病活动性标志。
周康兴孙凌云冯学兵丁雪芹
关键词:骨髓
甲状旁腺激素和甲状旁腺激素相关肽对骨形成作用的研究进展被引量:9
2016年
甲状旁腺激素(parathyriod hormone ,PT H )和甲状旁腺激素相关肽(parathyriod hormone‐related peptide ,PT HrP)是骨代谢过程中重要的调节因子。骨代谢包括骨形成和骨吸收两个过程。当骨吸收超过骨形成时,会引起骨量丢失,导致骨质疏松。骨质疏松是以骨量减少和骨组织细微结构破坏为特征的疾病[1],是一种系统性、全身性骨病,临床表现为骨骼疼痛,骨脆性增加,易发生骨折,因而减少骨折是抗骨质疏松治疗的主要目的。临床有促进骨形成(PT H、PT HrP和锶制剂等)、抑制骨吸收(双膦酸盐、降钙素和雌激素受体调节剂等)、促进骨矿化(钙制剂及维生素D等)3类药物用于治疗骨质疏松,其中抑制骨吸收类药物,只能延缓疾病的发展,并不能治愈骨质疏松,因此促进骨形成且增加骨量的药物对临床应用更具有价值。本文就 PT H、PT HrP的促进骨形成的作用及机制综述如下。
刘立王银河
关键词:骨质疏松甲状旁腺激素甲状旁腺激素相关肽骨形成
滇白珠糖浆治疗痰瘀交阻型眩晕临床观察被引量:3
2008年
目的观察滇白珠糖浆治疗痰瘀交阻型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50例患者给予滇白珠糖浆治疗,疗程14d。结果临床总有效率为100%;临床主要症状明显改善,急性发作期疗效尤其显著。结论滇白珠糖浆治疗痰瘀交阻型眩晕有较好疗效,且无明显副作用。
李琰管得宁王翀王晓云徐运
关键词:眩晕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痰瘀交阻
系统性红斑狼疮血清肿瘤标志物临床意义及预后价值分析被引量:1
2024年
目的探讨常用血清肿瘤标志物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中升高的临床意义及预后价值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于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住院的196例SLE患者资料,于2023年2月随访是否患恶性疾病及其生存情况。按各肿瘤标志物升高与否分组,对组间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结果进行比较。Kaplan-Meier法分析不同组别患者的生存情况。结果所有纳入患者中血清CYFRA21-1、CA125、CA19-9、CA15-3、CA72-4、CA50升高率分别为37.7%、33.2%、16.0、12.9%、8.3%、6.8%。浆膜炎是SLE患者CA125(OR8.61,P<0.001)、CA19-9(OR 2.56,P=0.034)升高的独立危险因素,年龄是SLE患者CYFRA21-1升高独立危险因素(OR 1.06,P=0.002),合并糖尿病是CA15-3(OR 5.75,P=0.024)、CA50(OR 6.00,P=0.023)升高的独立危险因素,黏膜溃疡是CA72-4升高的独立危险因素(OR 5.34,P=0.032)。患者平均随访(5.17±1.96)年,末次随访时有32例失访,在访病例中死亡34例。CA125、CA19-9、CA72-4、CA50与死亡相关(P<0.05)。结论SLE患者各血清肿瘤指标常有不同程度升高,可能反映了患者的不良预后,值得引起关注。
贾濯阳李琦冯学兵
关键词:系统性红斑狼疮肿瘤标志物恶性疾病预后
普芦卡必利在机器人辅助腹腔镜根治性膀胱切除+尿流改道术围手术期应用的效果分析
2024年
目的明确普芦卡必利(PRUC)在机器人辅助腹腔镜根治性膀胱切除(RARC)+尿流改道术围手术期对患者肠道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4—12月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收治的75例行RARC+尿流改道术(原位膀胱术/回肠膀胱术)患者,根据围手术期是否服用PRUC分为PRUC组(28例)和常规组(47例)。分析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肠道通气时间、通便时间、引流管留置时间、首次进食半流食物耐受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以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并比较两组患者术后C反应蛋白(CRP)和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的变化。结果PRUC组较常规组患者肠道通气时间和通便时间均更短[(47.14±16.31)h vs.(74.04±35.33)h,P<0.01;(86.14±30.47)h vs.(123.57±79.12)h,P=0.02]。PRUC组较常规组术后CRP(ΔCRP)和NLR变化幅度(ΔNLR)均较小[(79.99±29.71)mg/L vs.(127.75±56.98)mg/L;(9.24±6.43)vs.(16.11±9.90),P均<0.01]。所有并发症均为次要并发症,PRUC组患者术后90 d内肠梗阻发生率有降低的趋势(P=0.38),两组间其他并发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RUC可促进RARC+尿流改道术患者术后肠道功能恢复。
韦发昀蒋宁刘华英冯宝富张顺丁佳蓉甘卫东张士伟郭宏骞杨荣
关键词:尿流改道术后肠梗阻
羟喜树碱联合热疗对体内外血管生成的抑制作用被引量:4
2005年
目的:探讨羟喜树碱联合应用热疗(thermotherapy)对体内外血管生成的抑制作用.方法:采用MTT法观察羟喜树碱联合热疗对人微血管内皮细胞(HMVEC)、人肝癌细胞HepGⅡ增殖的影响.利用三维血管模型观察羟基喜树碱联合热疗对HMVEC迁移的影响.利用鸡胚绒毛尿囊膜(CAM)模型,观察羟喜树碱对鸡胚绒毛尿囊膜血管生成的影响.结果:羟喜树碱在20~40 ng/ml、5~80 ng/ml浓度范围内,具有抑制血管内皮细胞增殖和迁移作用,内皮细胞存活率(68.2%~44.7%),均与浓度呈负相关(相关系数r分别为-0.906、-0.469,P值分别为0 000 03、0.005 1);具有抑制鸡胚绒毛尿囊膜血管生成的作用;而在5~80ng/ml浓度范围内,对人肝癌细胞无细胞毒作用(细胞存活率:100%~90%).20 ng/ml的羟喜树碱与热疗联合应用在体外具有抗血管生成的协同效应;40 ng/ml的羟喜树碱与热疗联合应用在体外具有抗血管生成的次加效应.结论:小剂量羟喜树碱(20~40 ng/ml)联合热疗在体内外均具有抑制血管增殖和迁移协同或次加作用.
钱晓萍刘宝瑞胡静胡文静杨阳禹立霞
关键词:羟基喜树碱抗血管生成热疗
肿瘤抗血管生成生物化疗的研究进展被引量:8
2006年
传统的化疗通过杀伤肿瘤细胞抑制肿瘤的生长和侵袭,在对细胞毒化疗药物研究的同时发现,绝大多数药物在低剂量、高频率的给药方式下对肿瘤血管内皮细胞有持续抑制和杀伤作用,即后来所提出的抗血管生成的生物化疗。这种以肿瘤血管内皮细胞为作用靶点的化疗,其理论依据主要是肿瘤的生长和侵袭离不开新生血管的生成。目前认识到,许多化疗药物及一些抗肿瘤中药的有效成分在体外实验或体内实验中通过不同的作用机制发挥抗血管生成作用。
马亚军钱晓萍刘宝瑞
关键词:血管生成抑制剂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