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第二军医大学药学院上海市药物代谢产物研究重点实验室

作品数:22 被引量:101H指数:5
相关作者:殷学平林泽彬马文涛更多>>
相关机构:福建中医药大学药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政治法律经济管理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期刊文章
  • 7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8篇医药卫生
  • 2篇政治法律
  • 1篇经济管理
  • 1篇化学工程
  • 1篇理学

主题

  • 7篇延胡索
  • 6篇延胡索乙素
  • 6篇乙素
  • 4篇液相
  • 4篇液相色谱
  • 4篇色谱
  • 4篇萃取
  • 4篇相色谱
  • 3篇药动学
  • 3篇药物
  • 3篇液相色谱法
  • 3篇人全血
  • 3篇色谱法
  • 3篇配伍
  • 3篇全血
  • 3篇白芷
  • 2篇代谢产物
  • 2篇对映
  • 2篇对映体
  • 2篇新型抗抑郁药

机构

  • 22篇第二军医大学
  • 5篇福建中医药大...
  • 3篇上海市食品药...
  • 3篇上海市公安局
  • 2篇解放军第10...

作者

  • 17篇范国荣
  • 14篇洪战英
  • 9篇柴逸峰
  • 9篇吴玉田
  • 4篇殷学平
  • 3篇郑振
  • 3篇闻俊
  • 3篇乐健
  • 3篇姜云云
  • 2篇高守红
  • 2篇梁晨
  • 2篇叶光明
  • 2篇张润生
  • 2篇林泽彬
  • 2篇宋林
  • 1篇陆国才
  • 1篇吴会灵
  • 1篇亓云鹏
  • 1篇陈永生
  • 1篇费燕

传媒

  • 5篇中国药学杂志
  • 2篇第二军医大学...
  • 1篇药物分析杂志
  • 1篇时珍国医国药
  • 1篇中国医药工业...
  • 1篇中成药
  • 1篇国外医学(药...
  • 1篇中国新药杂志
  • 1篇光谱学与光谱...
  • 1篇中国法医学杂...
  • 1篇2006年全...
  • 1篇2016年中...

年份

  • 2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2
  • 3篇2011
  • 1篇2010
  • 2篇2009
  • 2篇2008
  • 5篇2006
  • 4篇2005
2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氨氯地平与厄贝沙坦在比格犬体内的药动学相互作用被引量:1
2006年
目的:探讨氨氯地平与厄贝沙坦联用时有无显著的药动学相互作用。方法:采用自身对照、随机交叉试验方法,将比格犬分为3组,每组2条,分别按试验周期服用苯磺酸氨氯地平对照药物(给药剂量以氨氯地平计5mg)、厄贝沙坦对照药物(给药剂量为250mg)和厄贝沙坦氨氯地平复方试验药物(给药剂量为以氨氯地平计5mg,厄贝沙坦250mg)。采用HPLC—ESI—MS/MS和HPLC-荧光法分别测定不同时间点氨氯地平和厄贝沙坦的血药浓度,计算药动学参数。结果:单用氨氯地平cmax为(267.63±38.49)ng/ml,AUC0-∞为(5648.71±871.68)ng·h/ml,联用氨氯地平cmax为(267.43±37.97)ng/ml,AUC0-∞。为(5751.60±924.49)ng·h/ml;单用厄贝沙坦cmax为(2623.56±198.65)ng/ml,AUC0-∞。为(10327.5.3±1522.58)ng·h/ml,联用厄贝沙坦cmax为(2345.61±42.32)ng/ml,AUG0-∞。为(10217.12±1239.13)ng·h/ml。故与两种药物分别使用的情况相比,联用时的cmax、AUC并不存在显著性差异。结论:氨氯地平与厄贝沙坦联用不存在显著的药动学相互作用。
仲向平陈怡高守红范国荣
关键词:氨氯地平厄贝沙坦药动学
分散液相微萃取技术及其在生物样品分析中的应用进展被引量:8
2011年
分散液相微萃取技术(dispersive liquid-liquid microextraction,DLLME)是一种新型样品前处理技术,具有操作简便、快速、有较高的富集因子、萃取剂使用量少的优点,与其他样品前处理技术比较,最大的优势是萃取时间短。该技术已应用于环境样品、生物样品、食品样品等领域的处理中。本文根据DLLME的基本原理与步骤、主要的影响因素以及该技术在生物样品中的应用等方面进行综述,为包括DLLME在内的液相微萃取技术研究提供参考。
张明勇洪战英范国荣
关键词:分散液相微萃取生物样品
褶合光谱法检测限预测系统
在药物分析中,常须对与主成分紫外吸收光谱相似的杂质作限量检查。因杂质含量低,其往往被吸收相似的主成分所掩盖,一般采用色谱技术加以分离后再进行测定,较为繁琐。褶合光谱法的模式识别系统,可揭示杂质吸收对整个紫外可见光区的光吸...
朱臻宇吴玉田柴逸峰曹颖瑛
关键词:褶合光谱法模式识别系统光吸收特性
乌贼墨中主要活性成分的定性定量分析被引量:3
2006年
目的:建立乌贼墨主要活性成分的定性鉴别与定量分析方法。方法:通过黑色素溶于碱性溶液、在酸性环境中有黑色物质析出的性质对黑色素进行定性鉴别.采用HPLC-AccQ-Tag法测定乌贼墨中甘氨酸、天门冬氨酸、谷氨酸和丙氨酸的含量,采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删定乌贼墨中微量铁元素的含量。结果:在鉴别反应中,乌贼墨黑色素可溶于2mol/L氢氧化钠溶液,并在2mol/L盐酸溶液中有黑色飘浮状物析出。4种氨基酸和铁元素的加样回收率均在95%~105%之间,RSD均小于5%(n=6)。3批乌贼墨样品中甘氨酸、天门冬氨酸、谷氨酸、丙氨酸和铁元素的平均含量分别为7.37、11.23、12.05、7.32和0.206mg·g^-1。结论:乌贼墨活性成分的定性定量方法准确可靠,重复性好,可用于乌贼墨的质量控制。
姜云云叶光明范国荣
关键词:氨基酸类铁元素高压液相色谱法
固相萃取HPLC/DAD法测定大鼠尿样中的延胡索乙素
目的:建立能同时分离分析大鼠尿样延胡索乙素(THP)及其代谢产物的HPLC/DAD方法。方法:尿样经Oasis HLB C固相萃取小柱提取,采用HPLC/DAD法检测。色谱柱:Ultimate XB-C(4.6 mm×2...
洪战英郑振闻俊范国荣柴逸峰吴玉田
关键词:延胡索乙素固相萃取药物排泄
文献传递
中药延胡索的化学成分与质量控制研究进展被引量:30
2011年
目的综述近十年有关延胡索的化学成分与质量控制研究进展。方法查阅国内外近年来大量文献,对延胡索的化学成分和质量控制的有关方面进行分析和归纳。结果与结论延胡索的主要化学成分为生物碱类,提取方法除经典热回流法,超声提取及高速逆流色谱法等新技术也得到广泛的应用;质量评价主要以单指标质控(即延胡索乙素)和指纹图谱为主;文章还总结了延胡索的体内动态研究,这对中药现代化形势下延胡索的深入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王晓玲郑振洪战英范国荣
关键词:延胡索化学成分
手性药物的药动学立体选择性研究进展被引量:9
2011年
目的总结近年来手性药物药动学立体选择性的研究概况与进展。方法查阅近5年来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分析评述。结果与结论手性药物对映体在体内的手性环境中易表现出显著的立体选择性,对映体间药动学参数存在差异;与血浆蛋白或组织蛋白结合率不同引起对映体立体选择性分布;与药物代谢酶细胞色素P450酶或葡糖醛酸转移酶亲和性不同,导致对映体代谢呈现立体选择性;手性药物的相互作用包括对映体间的相互作用和其他药物与对映体的相互作用;中药手性成分研究也逐步受到重视。
张寅瑛洪战英范国荣
关键词:手性药物药动学
浊点萃取法在生物医药中的应用被引量:18
2005年
介绍了表面活性剂胶束溶液的浊点现象,总结了浊点萃取法的操作方法及在生物医药样品分离分析中的研究实例。
高守红范国荣吴玉田
关键词:生物医药萃取法浊点表面活性剂胶束溶液
固相萃取HPLC/DAD法测定大鼠尿样中的延胡索乙素
2009年
目的:建立能同时分离分析大鼠尿样中延胡索乙素(THP)及其代谢产物的HPLC/DAD方法。方法:尿样经Oasis HLBC18固相萃取小柱提取,采用HPLC/DAD法检测,色谱柱:Ultimate XB-C18(4.6mm×200mm,5μm);流动相:A相为0.1%醋酸水溶液(三乙胺调节pH5.5),B相为乙腈,梯度洗脱;流速为1.0mL·min-1;检测波长230nm;大鼠给药THP后,收集其尿样分析。结果:THP在0.10~50.0μg·mL-1的范围内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9),最低定量限为0.10μg·mL-1,平均方法回收率为99.5%,提取回收率为73.6%;日内和日间RSD小于9%。结论:所建立的方法准确可靠,可用于THP尿样浓度测定及其排泄动力学研究。
洪战英郑振闻俊范国荣柴逸峰吴玉田
关键词:延胡索乙素固相萃取药物排泄
西那沙星与牛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及共存金属离子影响的研究被引量:9
2008年
应用荧光光谱法、紫外分光光度法研究了在不同酸度、温度条件下,西那沙星(Sinafloxacin)与牛血清白蛋白(bovine serum albumins,BSA)的相互作用,研究表明:西那沙星对BSA内源荧光的猝灭机制属于形成复合物所引起的静态猝灭,利用荧光猝灭双倒数图计算了西那沙星与牛血清白蛋白之间的结合常数KD,根据F rster非辐射能量转移理论计算出西那沙星与牛血清白蛋白结合时授体-受体间的结合距离r=3.64 nm、能量转移效率E=0.163,表明两者之间有较强的作用,并根据热力学参数确定了西那沙星与牛血清白蛋白之间的主要作用力类型为静电作用力,同时采用同步荧光、三维荧光技术考察了西那沙星对BSA构象的影响。此外,讨论了共存Cu2+,Fe3+,Zn2+,Mg2+对西那沙星与BSA结合作用的影响。为探讨西那沙星在生物体内与蛋白质的作用机理和生物学效应提供了理论依据。
费燕陆国才范国荣亓云鹏吴会灵吴玉田
关键词:牛血清白蛋白荧光法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