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中医学院针灸经络研究所
- 作品数:426 被引量:3,306H指数:33
- 相关作者:王月兰陈全珠侯正明王宁新刘维洲更多>>
- 相关机构:北京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安徽医科大学临床药理研究所浙江中医学院针灸推拿系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机械工程文化科学更多>>
- 针刺对海洛因复吸大鼠脑神经元超微结构变化的影响
- 目的:观察针刺对海洛因复吸大鼠脑神经元超微结构变化的影响,探讨针刺对其的保护作用。方法:Wistar大鼠32只随机分为盐水对照组、海洛因成瘾组、海洛因成瘾+美沙酮组和海洛因成瘾+针刺组。递增量肌肉注射海洛因8天,按染毒(...
- Song xiaoge宋小鸽Cai xinghui蔡兴慧Zhang rongiun张荣军Hou xiaorong侯晓蓉
- 关键词:脑神经疾病超微结构神经元
- 针刺对大鼠胃粘膜损伤的保护作用
- 为探讨针刺能否有预防胃溃疡发生的作用,本工作以大鼠应激性胃溃疡和外源性消炎痛引起胃粘膜损伤为模型,观察针刺对大鼠胃粘膜损伤的保护作用,并初步讨论了其可能的机理。结果发现,电针“足三里”和“上巨虚”穴能明显地减轻由水浸-束...
- 许冠荪陈日新沈德凯
- 关键词:胃粘膜损伤消炎痛应激性胃溃疡
- 文献传递
- 电针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兴奋性氨基酸含量的影响被引量:78
- 1999年
- 采用凝闭大鼠大脑中动脉致局灶性脑缺血模型,研究脑缺血区脑组织Glu、Asp的含量。结果显示,缺血60min后,脑组织Glu、Asp升高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提示EAA(Glu、Asp)参与缺血区神经元的损害。电针督脉经“百会”、“大椎”2穴10min后,可有效地降低脑组织中Glu、Asp的含量,阻止神经元继发性坏死,将为临床针灸治疗缺血性中风提供理论依据。
- 许能贵马勤耘侯思伟
- 关键词:电针脑缺血谷氨酸钠
- 急性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模型制备方法的改进与评价被引量:20
- 2008年
- 目的改进和完善大鼠急性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动物模型的制备,简化手术操作步骤,提高模型成功率和动物成活率。方法选用成年健康SD大鼠,于第3~4肋间开胸0.5~1cm,迅速暴露心脏,冠状动脉下穿线后,即刻复位关胸,提线时以标Ⅱ导联心电图ST段和T波的改变作为阻断血流评定指标,连续缺血15min,松线,缝合切口。结果改进后的造模成功率达到90%以上,高于传统方法的成功率(60%)。结论改进后的方法能大大降低手术难度,提高模型成功率和动物成活率,准确地复制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实验模型,简化实验操作步骤。
- 陈业农周逸平汪克明蔡荣林王月兰李晓民
- 关键词:心肌缺血再灌注动物实验模型
- 基因芯片技术在中医药领域中的应用研究进展被引量:1
- 2006年
- 周美启周逸平汪克明
- 关键词:基因芯片中医药针灸中药
- 电针手三阴经原穴对急性心肌缺血家兔心功能的影响被引量:10
- 2008年
- 目的比较电针"大陵"、"神门"和"太渊"对急性心肌缺血家兔心功能的影响,探讨手三阴经原穴间的相对特异性作用。方法50只家兔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电针大陵组、电针太渊组和电针神门组,采用静脉注射脑垂体后叶素复制急性心肌缺血模型,用Biopac生物信号采集系统记录电生理信号,同时接入SKY-A8生物信号处理系统进行统计分析,记录电针不同经穴对急性心肌缺血家兔心功能的影响。结果电针大陵组、电针神门组对心率、室内压上升段最大变化率和左心室收缩压力峰值的改善明显优于电针太渊组(P<0.01),且与模型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大陵"、"神门"可显著改善急性心肌缺血家兔的心功能,而电针"太渊"穴未见明显作用。
- 王月兰蔡荣林龙迪和何璐吴子建汪克明胡玲刘婧周逸平
- 关键词:穴位特异性电针急性心肌缺血心功能
- 电针对大鼠脑缺血致胃粘膜损伤的保护作用被引量:8
- 1999年
- 建立大鼠脑缺血1h后所致胃粘膜损伤模型,通过测定大鼠脑组织血流量、胃粘膜血流量、胃粘膜损伤指数,血液、胃粘膜和脑组织中一氧化氮含量,研究电针对大鼠脑缺血后胃粘膜损伤的保护作用。结果表明,电针对脑缺血所致胃粘膜损伤有保护作用。一氧化氮的前体L精氨酸预处理对胃粘膜也有保护作用,而一氧化氮合酶抑制剂L亚硝基左旋精氨酸却对胃粘膜无保护作用。
- 许冠荪王键沈德凯许能贵李净刘涌孙勇张道芹
- 关键词:脑缺血胃粘膜损伤一氧化氮电针
- 针刺不同经穴干预心肌缺血模型大鼠下丘脑内单胺类递质的相对特异性
- 目的研究针刺不同经穴对心肌缺血模型大鼠下丘脑室旁核区内单胺类递质含量的影响,探讨针刺经穴作用的相对特异性,为经脉脏腑相关与脑联系研究提供实验支持。方法随机从80只大鼠中选择10只作为正常对照组,其余大鼠结扎冠状动脉旋前降...
- 汪克明刘婧吴子建王月兰陈业农
- 关键词:经穴下丘脑单胺类神经递质相对特异性
- 文献传递
- 腧穴协同作用的研究与思考
- 针灸组方配穴是针灸临床疗效得以发挥的关键因素之一,历代医家都非常重视腧穴的配伍与应用。据统计,早在《黄帝内经》中就记载有针灸处方400余首,且其中不乏后世常用的腧穴配伍方法,如前后配穴法,《灵枢·官针》云:“偶刺者,以手...
- 胡玲蔡荣林
- 关键词:临床疗效
- 循经感传激发时间的观察
- 1991年
- 既往对循经感传激发的研究,多以探讨采用何种激发方式提高感传出现率为主,对刺激穴位与感传形成之间在时间上有何特点却未被人们所重视。我们在感传现象的研究过程中发现,在有关穴位上施加刺激。
- 朱崇斌孟昭威周逸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