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侨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
- 作品数:167 被引量:315H指数:8
- 相关作者:顾颖程悦高云李晓洁宋新军更多>>
- 相关机构:吉首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山东大学文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福建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文学语言文字文化科学哲学宗教更多>>
- 试论凉州在草书源起时期的重要地位
- 2002年
- 本文通过对从西北汉简到西州草书流派的考察,认为:草书在汉代的兴起,是一个连续的过程,也有其明显的地域性特征,从西汉末到东汉中晚期,在以甘肃为中心的古凉州,草书一步步地定型、普遍应用和艺术化。
- 徐华
- 关键词:草书书法书体
- 《国风》婚恋诗的“两个系统”及其历史内涵被引量:1
- 2002年
- 《国风》中的婚恋诗分属西方系统和东方系统 ,因此表现出了不同的风格气质。究其原因 ,一是地域差异导致的自然环境之不同 ;二是西方和东方文化属性上存在的差异 ;三是农业传统和新兴商业经济基础的差异。《风》诗中“两个系统”的出现 ,标志着两周之际剧烈时代变革下 ,经济因素与文化精神之间互动前进的过程。
- 徐华
- 关键词:婚恋诗历史内涵
- 可能补语的不对称成因探析被引量:4
- 2005年
- 对现代汉语北方方言中,可能补语的肯定式和否定式与普通话相比呈现出的不对称现象,从历时演变角度,即构成可能补语的标志“得”和“了”的语法化过程进行解释是十分必要的。由于“得”、“了”的语法化程度的差异,致使在绝大部分北方方言中,可能补语的肯定式为{VC了},而不是普通话中可能补语的肯定式[V得C]。
- 孙利萍
- 关键词:可能补语北方方言肯定式普通话语法化否定式
- 崔莺莺家世及行踪辨正被引量:3
- 2003年
- 元稹《莺莺传》中所述多与史实相符,已基本成为学界共识。但对其中崔莺莺的家世问题,却颇多异说。辨析诸说,以宋人王铚提出经近人曹家琪补正的认为崔莺莺乃崔鹏之女的说法最为合理,只是曹家琪补正本身出现了疏误,所以招致了批评乃至否定。考诸唐人权德舆《崔元翰文集序》以及金人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元人王实甫《西厢记》杂剧所遗留的史料乃至透露的有关信息,崔莺莺确系崔鹏之女,与元稹为姨表兄妹。其与元稹相遇之事,是随母扶夫柩归葬博陵并服丧三年后再返长安途经蒲州之时发生的。
- 许总
- 关键词:元稹《莺莺传》小说家世
- 俗体文字类型粗梳被引量:1
- 2004年
- 季素彩
- 关键词:汉字假借字
- 汉魏之际伤别诗赋的抒情方式探析
- 2007年
- 从诗歌的源头起,艺术的情感及抒情方式就成为诗人和读者关注的对象,即内容和形式要达到完美统一,子曰:"文质彬彬,然后君子。"汉魏之际伤别诗赋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根据伤别情感的独特性,运用了以物寓情和以事传情的抒情方式,具体体现为情寄秋色、托物言情和事态叙写抒情,使离情染上了鲜明的时代色彩。
- 苗焕贤
- 关键词:抒情方式
- 20世纪中国文学的两大特殊景观
- 2004年
- 针对黄子平、陈平原及钱理群三位学者提出的 2 0世纪的中国文学的某些总体特征加以商榷 ,认为乐感性与悲剧感的争锋 ,对西方的模拟以及传统的障碍是 2 0世纪中国文学的两大特殊景观。
- 母华敏
- 关键词:20世纪中国文学悲剧感
- 余光中散文创作论被引量:2
- 2004年
- 余光中是台湾当代文坛的著名的多栖作家 ,他以其独特的散文创作理念指导着他的散文创作 ,对台湾文坛乃至整个华语世界的散文创作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本文主要试图从其散文创作理念出发 ,探讨余光中独特的散文理论、对台湾散文的创新以及其散文创作的文化价值和意义。
- 李立平
- 关键词:散文
- 周作人、林语堂“国民性”探讨比较论
- 2004年
- “国民性”改造是五四时期众多启蒙先驱者共同探讨的话题,周作人和林语堂也以“国民性”改造作为他们反抗封建制度与封建文化的思想武器。他们改造“国民性”的思想不仅表现在对“人”的觉醒问题的关注、还表现在对“民主”的欢呼和对“科学”的诉求以及他们的文学观念与实践上。对此问题的研究也为我们研究资产阶级自由知识分子的心路历程提供了参照。
- 李立平
- 关键词:文学评论文学观念民主意识
- “梁父吟”意识的现场流动——白先勇“民国史”小说人物论被引量:1
- 2003年
- “壮志未酬”的“梁父吟”悲歌 ,在“民国史”小说发出“时间流逝”悲悼主题的历史音响。从开篇的“预唱”到“终篇”《国葬》的绝响 ,借小说人物的现场反应与意识流动 ,突显“过去”辉煌与“现在”暗淡的今昔哀叹 ,揭示了国民党将官人物悲剧境遇———悲剧性格———悲剧命运的必然规律。以此作出客观的评说和悲壮的归结。
- 阮温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