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北京科技大学高效轧制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作品数:1,075 被引量:4,416H指数:25
相关作者:陈先霖刘华强刘超赵辉段晓鸽更多>>
相关机构:太原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唐山学院机电工程系济南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相关领域:金属学及工艺一般工业技术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冶金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708篇期刊文章
  • 290篇会议论文

领域

  • 805篇金属学及工艺
  • 184篇一般工业技术
  • 138篇自动化与计算...
  • 39篇冶金工程
  • 25篇电气工程
  • 17篇机械工程
  • 14篇经济管理
  • 11篇交通运输工程
  • 5篇石油与天然气...
  • 4篇建筑科学
  • 4篇轻工技术与工...
  • 4篇理学
  • 3篇动力工程及工...
  • 2篇化学工程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水利工程
  • 1篇航空宇航科学...
  • 1篇自然科学总论

主题

  • 170篇连轧
  • 163篇带钢
  • 163篇热轧
  • 142篇轧机
  • 119篇热连轧
  • 100篇板形
  • 89篇轧带
  • 72篇力学性能
  • 72篇力学性
  • 70篇合金
  • 64篇奥氏体
  • 62篇热轧带钢
  • 60篇控制系统
  • 60篇板形控制
  • 57篇连轧机
  • 55篇冷轧
  • 52篇厚板
  • 44篇数学模型
  • 40篇神经网
  • 40篇神经网络

机构

  • 998篇北京科技大学
  • 45篇鞍山钢铁集团...
  • 23篇武汉钢铁股份...
  • 19篇马鞍山钢铁股...
  • 11篇济南钢铁集团...
  • 9篇太重煤机有限...
  • 8篇首钢集团
  • 8篇鞍钢股份有限...
  • 8篇北京科技大学...
  • 7篇太原科技大学
  • 7篇中航工业北京...
  • 6篇宝山钢铁股份...
  • 6篇内蒙古科技大...
  • 6篇湘潭钢铁集团...
  • 6篇太原钢铁集团...
  • 5篇莱芜钢铁集团...
  • 5篇石家庄钢铁有...
  • 4篇济南大学
  • 4篇唐山学院
  • 4篇中国人民公安...

作者

  • 218篇唐荻
  • 127篇何安瑞
  • 110篇杨荃
  • 101篇武会宾
  • 100篇江海涛
  • 98篇蔡庆伍
  • 95篇余伟
  • 91篇王京
  • 58篇邵健
  • 55篇郭强
  • 54篇宋勇
  • 51篇徐科
  • 43篇张大志
  • 42篇张勇军
  • 42篇米振莉
  • 38篇吕志民
  • 38篇胡水平
  • 36篇荆丰伟
  • 34篇刘文仲
  • 33篇陈雨来

传媒

  • 88篇北京科技大学...
  • 63篇钢铁
  • 58篇轧钢
  • 46篇热加工工艺
  • 24篇金属热处理
  • 21篇钢铁研究学报
  • 21篇冶金设备
  • 20篇机械工程学报
  • 20篇电气传动
  • 20篇塑性工程学报
  • 19篇材料热处理学...
  • 19篇2007年中...
  • 17篇金属世界
  • 16篇材料工程
  • 15篇中国冶金
  • 14篇上海金属
  • 14篇中国金属学会...
  • 12篇2007中国...
  • 10篇机械工程材料
  • 10篇第八届(20...

年份

  • 2篇2023
  • 6篇2022
  • 19篇2021
  • 7篇2020
  • 3篇2019
  • 14篇2018
  • 19篇2017
  • 25篇2016
  • 48篇2015
  • 38篇2014
  • 63篇2013
  • 65篇2012
  • 92篇2011
  • 84篇2010
  • 76篇2009
  • 97篇2008
  • 121篇2007
  • 75篇2006
  • 42篇2005
  • 35篇2004
1,07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宽带钢热连轧工作辊热辊形模型被引量:17
2004年
实现工作辊热辊形的在线预报是板形控制的难题之一.采用一维有限差分方法建立了工作辊热辊形在线计算模型,并利用该模型计算了热轧过程中和下机后任意时刻工作辊温度场及其热辊形.仿真和在线应用结果表明,此在线模型计算速度快,精度高,能满足板形在线过程控制的需要.
王仁忠何安瑞杨荃赵林吴胜田李庆贤
关键词:热轧有限差分工作辊板形
传统棒材连轧生产线低合金钢控制轧制工艺的开发
2006年
开发了在传统棒材连轧生产线上采用中间冷却装置和快速冷却导卫对低合金钢棒材的控制轧制工艺。φ40 mm 40Cr钢控制轧制的终轧温度为880-920℃,比传统轧制的终轧温度低60℃。检验结果表明:控制轧制的40Cr圆钢的强度和延伸率与未控制轧制的40Cr圆钢相同,但经控制轧制的圆钢心部冲击功较未控制轧制的提高2~3倍,晶粒度级别提高1.0-1.5级,横断面力学性能更加均匀。
余伟苏岚胡水平蔡庆伍高伟周建英谢京臣
关键词:40CR钢棒材力学性能
热装温度对X70管线钢组织的影响
本文通过实验室模拟热送热装工艺,运用光学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束等方法,研究了X70级管线钢板卷在750℃和1100℃热装轧制时对钢板组织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750℃热装的X70级管线钢晶粒细小,细晶强化效果明显,强度较...
张鹏程唐荻武会宾王路兵黄国建
关键词:钢材轧制热送热装
文献传递
AZ31镁合金单轴拉伸过程中的{0002}双峰织构观察被引量:9
2011年
采用光学显微镜(OM)、扫描电镜(SEM)结合电子背散射衍射(EBSD)、X射线衍射仪(XRD)及拉伸试验机对不同拉伸应变量下AZ31镁合金挤压板的显微组织、微观织构、宏观织构及力学性能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在拉伸变形初期(ε=0.002),AZ31镁合金挤压板中就生成了大量呈条带状分布的孪晶,条带走向与拉伸方向垂直,在整个拉伸过程中孪晶数量持续增加。EBSD微观取向分析结果显示,最初生成的大量孪晶都是c轴拉伸孪晶,孪晶取向在{0002}极图中呈双峰形态分布,峰点偏转方向与宏观拉伸方向垂直,偏转角度为±20°~30°。{0002}宏观织构强度随变形量的增加呈现波动上升趋势,最终形成双峰形态,偏转方向及角度与EBSD观察到的拉伸孪晶双峰织构一致,因此,孪晶可能是宏观织构形成{0002}双峰形态的重要诱因。由于{11-20}<10-10>取向晶粒中生成大量拉伸孪晶以及孪晶界对滑移的阻碍,拉伸样品表现出低屈服强度和高n值,分别为50 MPa和0.56。
孟强蔡庆伍江海涛胡水平
关键词:AZ31镁合金单轴拉伸孪晶织构
Q345钢在直轧过程中二相粒子析出对奥氏体晶粒的影响
2002年
通过热模拟轧制技术,研究了不同工艺条件下二相粒子析出物对奥氏体再结晶的影响,并对Q345钢直接轧制工艺中C,N化物的析出对组织性能的影响进行了深入探讨.结果表明,利用二相粒子析出可以细化奥氏体晶粒组织,从而改善钢的内部组织和材料的力学性能.
米振莉余伟陈银莉蔡庆伍董晓辉
关键词:Q345钢奥氏体晶粒力学性能
高强度钛合金油井管的高效热穿轧与制管工艺开发应用
因为钛合金的变形过程温度范围窄,吸氧导致合金表层塑性降低,大口径高强度钛合金无缝管的热加工一直存在诸多困难,但冷加工-退火方法效率过低.本文探索采用高效热穿孔-轧制方法生产高强度、大口径的中薄壁钛合金无缝管的热加工方法....
余伟董恩涛赵计龙蔡庆伍卢昊
关键词:制管工艺
低碳硅-锰Q&P钢工艺优化及残余奥氏体的定量研究
在Gleeble3800热模拟机上对低碳Si-Mn系Q&P钢的热处理工艺进行了试验研究,利用透射电镜进行了微观组织观察和断裂机理分析。采用Matlab 软件预测了室温下能获得最大量稳定残余奥氏体的最优淬火温度,采用 VC...
赵才江海涛唐荻赵松山李辉
关键词:Q&P钢淬火温度板条马氏体残余奥氏体
文献传递
中厚板控制冷却供水系统水量控制方法
本文在分析中厚板控制冷却供水及水处理系统中能耗来源的基础上,重点研究了减少能耗的供水流量控制方法。结果表明:中厚板控冷供水节能的关键是在保持高位水箱液位的基础上需要尽可能减少供水的溢流率,提出控制溢流和供水压力稳定的液位...
余伟刘涛蔡庆伍唐荻
关键词:中厚板水处理系统流量控制
F40高强船板钢组织中针状铁素体形成及细化机制研究被引量:14
2008年
在Gleeble1500上对高强船板钢F40的热轧工艺进行了模拟研究,对晶粒细化机理进行了详细的分析。结果表明,对奥氏体进行两阶段的大压下量轧制,为随后的相变提供更多的形核点和大的形核驱动力,大形变能诱导碳氮化物析出,阻止再结晶后的晶粒长大,但会使相变时间提前,相变温度提高;适当增加冷速能使针状铁素体明显细化,从而获得以针状铁素体为主要组织的多相结构。
郭振温永红胡水平武会宾潘洪波
关键词:相变冷速针状铁素体
基于ICA-SVM算法的连铸坯表面裂纹在线检测技术
针对连铸坯表面图像背景复杂、冗余性强等特点,提出了一种基于ICA-SVM 的表面裂纹在线自动算法。 采用独立主元分析方法对连铸坯表面图像进行特征提取,建立特征子空间,然后选用高斯径向基核函数的支持向量 机对测试样本集进行...
关键词:连铸坯支持向量机
文献传递网络资源链接
共100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