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厦门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固体表面物理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作品数:902 被引量:1,795H指数:18
相关作者:万惠霖郑兰荪黄荣彬翁维正吴德印更多>>
相关机构:复旦大学化学系江西师范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华侨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理学化学工程一般工业技术电气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463篇会议论文
  • 437篇期刊文章

领域

  • 503篇理学
  • 155篇化学工程
  • 77篇一般工业技术
  • 57篇电气工程
  • 22篇金属学及工艺
  • 18篇电子电信
  • 15篇石油与天然气...
  • 12篇建筑科学
  • 12篇医药卫生
  • 9篇机械工程
  • 8篇环境科学与工...
  • 7篇生物学
  • 6篇自动化与计算...
  • 5篇文化科学
  • 4篇轻工技术与工...
  • 3篇交通运输工程
  • 3篇自然科学总论
  • 2篇动力工程及工...
  • 1篇天文地球
  • 1篇冶金工程

主题

  • 257篇催化
  • 164篇催化剂
  • 151篇纳米
  • 89篇光谱
  • 73篇金属
  • 66篇电化学
  • 63篇纳米管
  • 61篇分子
  • 60篇加氢
  • 60篇甲烷
  • 59篇碳纳米管
  • 52篇拉曼
  • 50篇离子
  • 49篇电池
  • 49篇拉曼光谱
  • 44篇密度泛函
  • 44篇泛函
  • 41篇电极
  • 29篇增强拉曼光谱
  • 28篇电催化

机构

  • 900篇厦门大学
  • 11篇复旦大学
  • 7篇江西师范大学
  • 7篇中国科学院
  • 6篇中国科学院福...
  • 5篇华侨大学
  • 5篇中国石化
  • 5篇理化学研究所
  • 4篇大连理工大学
  • 3篇合肥工业大学
  • 3篇许昌学院
  • 3篇中国科学技术...
  • 3篇中国石油化工...
  • 2篇贵州大学
  • 2篇福建师范大学
  • 2篇抚顺石油化工...
  • 2篇华东理工大学
  • 2篇池州学院
  • 2篇昆明理工大学
  • 2篇香港浸会大学

作者

  • 87篇万惠霖
  • 84篇田中群
  • 84篇张鸿斌
  • 74篇林国栋
  • 69篇王野
  • 57篇张庆红
  • 53篇袁友珠
  • 51篇杨防祖
  • 48篇任斌
  • 40篇郑兰荪
  • 40篇周绍民
  • 37篇徐昕
  • 36篇林昌健
  • 36篇傅钢
  • 35篇毛秉伟
  • 34篇吴德印
  • 33篇夏文生
  • 32篇翁维正
  • 31篇林海强
  • 30篇吴辉煌

传媒

  • 125篇厦门大学学报...
  • 41篇物理化学学报
  • 38篇电化学
  • 28篇高等学校化学...
  • 27篇Chines...
  • 26篇第十五届全国...
  • 23篇中国化学会第...
  • 15篇中国科学:化...
  • 14篇光谱学与光谱...
  • 12篇科学通报
  • 12篇有机化学
  • 10篇应用化学
  • 10篇石油化工
  • 10篇中国化学会第...
  • 9篇化学学报
  • 9篇光散射学报
  • 9篇第十三届全国...
  • 9篇中国化学会第...
  • 8篇电镀与精饰
  • 8篇第十二届全国...

年份

  • 5篇2024
  • 23篇2023
  • 26篇2022
  • 24篇2021
  • 37篇2020
  • 44篇2019
  • 23篇2018
  • 28篇2017
  • 60篇2016
  • 35篇2015
  • 62篇2014
  • 49篇2013
  • 51篇2012
  • 66篇2011
  • 100篇2010
  • 26篇2009
  • 24篇2008
  • 28篇2007
  • 29篇2006
  • 33篇2005
90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异硫氰基孔雀石绿受激拉曼光谱研究被引量:1
2013年
本文报道了具有时间分辨能力的全频宽带受激拉曼(BBSRS)系统和关于异硫氰基孔雀石绿(MGITC)受激拉曼光谱(sRs)的研究.BBSRS系统的探测光为450-800nm宽带连续白光,泵浦光为280~900nm范围内连续可调谐的ps窄带可见光(带宽≈7.5cm-1,脉宽≈2.5ps).在合适的泵浦波长下,该系统可同时获取拉曼损失和拉曼增益光谱.MGITC的SRS研究结果表明,当拉曼损失谱峰出现在最大吸收波长(≈627nm)时,共振SRS谱峰强度最大;当泵浦或增益谱峰在最大吸收波长附近时,未观察到明显的共振拉曼信号;共振峰强度随浓度增大而增大,随泵浦功率增大而迅速增大,后趋于饱和;共振和非共振峰强在延时零点附近达到最大值,并随延时绝对值的增大而减小.
何玉韩陈桂琴徐媚王朝晖
关键词:共振拉曼
免预硫化的MoNiP/Al2O3催化剂上噻吩加氢脱硫性能研究
<正>在诸多的油品加工工艺中,生产清洁油品最理想的选择仍然是加氢技术[1].现有用于油品加氢的催化剂绝大多数是由VIB族和/或VIII族金属和载体组成,且众多试验表明,氧化态催化剂的加氢活性、稳定性和选择性均低于硫化态[...
伊晓东林凌邱波王跃敏李天赋方维平万惠霖
关键词:噻吩加氢脱硫
文献传递
有序介孔磷酸钛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制备及电化学性能被引量:4
2008年
选用合适模板剂由溶胶凝胶法合成高度有序介孔结构的磷酸钛正极材料.研究煅烧温度对材料孔结构及材料的电化学性能的影响,合成样品的结构形貌和比表面分别用XRD、BET、TEM及元素分析仪表征.充放电测试结果表明,该介孔结构正极材料表现出优越的电化学性能,以150 mA/g充放电,首次放电容量高达94 mAh/g,而不含模板剂无孔结构的材料放电容量仅37 mAh/g.
王琼Adel Attia施志聪杨勇
关键词:有序介孔正极材料电化学性能锂离子电池
基于氧化铁的高性能磁共振造影材料
磁共振成像是临床重大疾病诊断的主要成像技术之一。为了提高磁共振成像的灵敏度和精确性,往往需要利用磁共振造影剂提高信噪比。磁共振造影剂主要是一类含有顺磁性金属离子的配合物和无机纳米材料,例如钆离子配合物Gd-DTPA已经是...
赵征寰周子健黄国明杨丽娇王俪蓉高锦豪
关键词:磁共振成像磁共振造影剂氧化铁灵敏度
文献传递
CO加氢制低碳醇高效新型CoMo-基催化剂
<正>本文用共沉淀法制备一类多壁碳纳米管(简写为CNT)促进的Co-Mo-K氧化物基催化剂,其催化CO加氢制低碳醇兼具高的转化活性和生成C2-9-醇(尤其C8-醇)的优良选择性.
郭岩岩武小满林国栋张鸿斌
关键词:CO加氢低碳醇合成
文献传递
氮杂[60]富勒烯的优化合成
2015年
氮杂富勒烯是目前唯一得到较为广泛研究的杂富勒烯,但较低的合成产率成为了制约其深入研究的主要障碍.本研究对比了氮杂[60]富勒烯的Wudl、Gan、Hirsch等3种合成方法,并对Wudl法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系统研究,经工艺优化,显著地抑制了从C60到羰基内酰胺中间产物合成过程中的副产物的生成,基于回收原料C60的羰基内酰胺中间产物产率达63.9%,氮杂[60]富勒烯的总产率由11.3%提高到20.9%,且过量C60可高效回收并直接使用.本研究基于对影响氮杂[60]富勒烯合成产率的因素的深入探讨,提出的工艺较Wudl法降低了氮杂[60]富勒烯的制备成本,为进一步探索氮杂富勒烯的性质规律和应用前景创造了有利条件.
卢博为张前炎谢素原黄荣彬郑兰荪
关键词:富勒烯化学合成碳团簇回收利用
液相还原制备钌/碳纳米管及催化氨分解性能被引量:1
2010年
通过乙二醇液相还原法将少量金属Ru沉积在碳纳米管(简称CNTs)上,TEM、XRD表征结果表明,该法明显提高了Ru在CNTs上的分散度,Ru微晶的粒径在3~4 nm。氨分解反应结果表明,采用乙二醇液相还原法在降低Ru负载量的同时还明显提高了Ru/CNTs的催化氨分解活性。在0.4 MPa、773 K、空速GHSV100%NH3=30 000 mL/(h.g)反应条件下,在液相还原法制备的4.2%Ru/CNTs催化剂上氨分解转化率可达48.5%,约为同条件下浸渍法所得5%Ru/CNTs的1.3倍,液相还原最佳配比5.7%Ru/γ-Al2O3的1.2倍。表观活化能测试结果显示用CNTs代替γ-Al2O3作为载体或分散相并不引起所负载Ru催化剂上NH3分解制H2反应的表观活化能发生明显变化。
武小满李学峰张鸿斌
关键词:物理化学氨分解制氢
负载型Cu/Al_(2)O_(3)和Cu/ZnO催化剂上CO_(2)加氢的原位FTIR及准原位XPS/HS-LEIS研究被引量:5
2021年
铜基催化剂是工业合成甲醇中常用的催化剂,其主要包含Cu,ZnO,Al_(2)O_(3)三种组分,研究各组分在催化合成甲醇过程中的本质作用及其相互间的协同作用不仅是一个催化基础科学问题,同时对于设计和合成新型高性能的铜基催化剂也有重要指导作用.以往的研究主要针对Cu和ZnO二元组分,关于Al_(2)O_(3)的作用很少有报道,主要观点认为Al_(2)O_(3)起结构助剂的作用.在Cu/Al_(2)O_(3)/ZnO(0001)-Zn模型催化体系的研究中,我们发现Al_(2)O_(3)具有稳定Cu^(+)的能力.为了更接近于实际催化体系,并进一步探索铜基催化剂中载体Al_(2)O_(3)及ZnO的作用,我们制备了负载型的5 wt%Cu/Al_(2)O_(3)及5 wt%Cu/ZnO催化剂,并通过原位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in situ FTIR)、准原位X射线光电子能谱(ex situ XPS)及高灵敏度低能离子散射谱(HS-LEIS),着重考察H_(2)还原及CO_(2)加氢过程中表面吸附物种的转变及催化剂表面结构变化,更深一步理解Cu,ZnO,Al_(2)O_(3)三组分在催化CO_(2)加氢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及相互间的协同作用.通过XRD,BET和TEM表征,发现采用浸渍负载法制备的、经过焙烧后的5 wt%Cu/Al_(2)O_(3)及5 wt%Cu/ZnO催化剂的结构和形貌有明显差别,Al_(2)O_(3)载体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CuO在其表面分散性较好,而ZnO的比表面积很小、CuO颗粒也相对较大.Ex situ XPS及HS-LEIS显示,经过H2还原后,Cu在Al_(2)O_(3)表面的颗粒粒径略有增大,表面仍有较大比例的Cu^(+)物种.以CO为探针分子的FTIR光谱也表明,H2还原后5 wt%Cu/Al_(2)O_(3)存在一定量的Cu^(+),而5 wt%Cu/ZnO催化剂还原后形成Cu纳米粒子表面被ZnOx包覆,ex situ XPS及HS-LEIS的深度剖析也证实了上述结果.CO_(2)加氢过程中,5 wt%Cu/Al_(2)O_(3)表面能够形成大量碳酸氢盐及碳酸盐物种并在升温过程中逐渐转变为甲酸盐,表面仍有一定量的Cu^(+);5 wt%Cu/ZnO表面形成的碳酸盐及碳酸氢盐物种含量相对较少,但Cu-ZnOx的协同�
胡俊李洋洋郑燕萍陈明树万惠霖
关键词:原位FTIR
混凝土的腐蚀机理与新型防护方法被引量:81
2001年
综述了混凝土混凝土腐蚀的机理和影响因素 ,讨论了混凝土设计、施工、和维护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从节约能源、资源的和保护环境的角度 ,介绍了新型的防护方法 ,包括新型混凝土、新型外加剂、新型杀菌剂、新型电化学驱氯和再碱化技术 。
杜洪彦邱富荣林昌健
关键词:混凝土防护方法
(Au-Pt)hollow的制备及对甲醇的电催化氧化性能
商中瑾熊婷张贤土林旋田伟钟起玲任斌
共90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