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首都师范大学资源环境与旅游学院三维信息获取与应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作品数:544 被引量:3,736H指数:30
相关作者:尹连旺刘江涛段乙好王洒蔡广杰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机械工程及自动化学院清华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电子工程系清华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环境科学与工程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447篇期刊文章
  • 94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57篇天文地球
  • 148篇自动化与计算...
  • 35篇环境科学与工...
  • 31篇经济管理
  • 28篇电子电信
  • 17篇水利工程
  • 16篇农业科学
  • 15篇交通运输工程
  • 13篇生物学
  • 13篇理学
  • 10篇建筑科学
  • 8篇机械工程
  • 5篇航空宇航科学...
  • 5篇文化科学
  • 4篇一般工业技术
  • 4篇历史地理
  • 3篇政治法律
  • 2篇矿业工程
  • 2篇社会学
  • 1篇电气工程

主题

  • 53篇遥感
  • 41篇图像
  • 35篇点云
  • 33篇地面沉降
  • 32篇GIS
  • 26篇激光
  • 26篇激光扫描
  • 19篇植被
  • 18篇配准
  • 17篇地理信息
  • 17篇雷达
  • 16篇地理信息系统
  • 16篇信息系统
  • 16篇湿地
  • 16篇车载
  • 15篇地下水
  • 15篇可视化
  • 15篇反演
  • 13篇激光雷达
  • 10篇地质

机构

  • 541篇首都师范大学
  • 39篇北京航空航天...
  • 26篇中国科学院
  • 24篇清华大学
  • 15篇中国地震局地...
  • 11篇中国测绘科学...
  • 9篇北京师范大学
  • 9篇吉林大学
  • 8篇成都理工大学
  • 7篇山东科技大学
  • 7篇香港理工大学
  • 7篇中国水利水电...
  • 7篇中国科学院研...
  • 7篇北京市水文地...
  • 6篇空间信息技术...
  • 6篇天津城建大学
  • 5篇中电科大数据...
  • 4篇天津大学
  • 4篇中华人民共和...
  • 4篇中国科学院大...

作者

  • 114篇张爱武
  • 79篇宫辉力
  • 73篇李小娟
  • 68篇赵文吉
  • 65篇王艳慧
  • 36篇钟若飞
  • 36篇胡少兴
  • 31篇王书民
  • 29篇朱琳
  • 20篇孙卫东
  • 18篇陈蓓蓓
  • 17篇王彦兵
  • 15篇李家存
  • 15篇余洁
  • 15篇孟宪刚
  • 13篇胡卓玮
  • 13篇宫兆宁
  • 13篇段福洲
  • 12篇潘云
  • 11篇段乙好

传媒

  • 52篇首都师范大学...
  • 24篇测绘科学
  • 23篇测绘通报
  • 23篇地球信息科学...
  • 17篇地理空间信息
  • 16篇光谱学与光谱...
  • 12篇地理与地理信...
  • 10篇系统仿真学报
  • 9篇生态学报
  • 9篇国土资源遥感
  • 8篇地理研究
  • 8篇中国激光
  • 8篇地理信息世界
  • 7篇吉林大学学报...
  • 7篇自然灾害学报
  • 7篇中国图象图形...
  • 6篇红外与激光工...
  • 6篇测绘学报
  • 6篇计算机辅助设...
  • 6篇应用生态学报

年份

  • 1篇2024
  • 18篇2023
  • 14篇2022
  • 12篇2021
  • 15篇2020
  • 17篇2019
  • 20篇2018
  • 21篇2017
  • 23篇2016
  • 32篇2015
  • 57篇2014
  • 38篇2013
  • 26篇2012
  • 37篇2011
  • 50篇2010
  • 37篇2009
  • 51篇2008
  • 29篇2007
  • 32篇2006
  • 10篇2005
54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基于Android和LBS的社交APP设计与实现被引量:4
2018年
LBS与SNS结合是目前GIS发展的热点方向,但国内多数社交平台提供的LBS服务大同小异,且基于地理位置的服务极少,未能实现预期效果。因此,本文针对大型手机应用LBS功能数量有限、创新力不足、小型手机应用市场占有率低等缺陷进行优化改进,设计一款基于Android平台的,集现有LBS功能于一体并具有线下交友、好友推送等新功能的更加富有个性化的小型社交APP,并利用原型进行实现。
梁晨霞王艳慧
关键词:LBSSNSANDROID
利用数据场模型评价北京地面沉降交通载荷程度被引量:5
2017年
地面沉降是指地面标高降低的一种缓变地质灾害现象,严重时对城市建设和人民生活会构成威胁。为评价地面沉降交通载荷程度,利用永久散射体干涉测量(PS-InSAR)技术提取北京东部地区沉降信息,利用数据场模型,以地铁站信息和道路节点信息为指标,采用因子贡献权重方法,获取北京地面沉降交通载荷程度分区图。研究结果表明:PS-InSAR方法可以获取区域地面沉降的空间分布趋势,研究区内最大沉降速率达到77.69 mm/a;地面沉降交通高载荷主要分布在北京市朝阳区北部与中部区域,而交通低载荷区域主要位于远离城市重要交通道路和地铁线路不发达乡镇。
周超凡宫辉力宫辉力贾煦陈蓓蓓郭琳
关键词:地面沉降PS-INSAR数据场
村镇民俗旅游信息服务系统设计与实现
2010年
实现民俗旅游管理的信息化与网络化、构建村镇民俗旅游信息服务平台,是促进民俗文化的传播与民俗旅游市场发展的有效手段。本文结合了村镇民俗旅游的特点,面向我国村镇民俗旅游数字化应用的实际需求,以旅游者、旅游企业和村镇管理部门为主要用户对象,突破与民俗旅游资源数字化管理、民俗旅游资源多模式展示相关的关键技术,构建了涉及民俗旅游信息管理、分析与展示的5套技术构件,以此为基础研制一套适合我国村镇民俗旅游实际需求的村镇民俗旅游信息服务系统,为全国村镇数字化建设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支撑。
胡卓玮赵文吉刘晓旭刘建明马鹏飞周炳锋
关键词:民俗旅游村镇信息服务地理信息系统虚拟现实
移动与定点扫描结合的室内点云数据获取方法被引量:3
2018年
针对室内移动测图系统在数据获取过程中出现的部分区域密度不足及缺失的问题,提出一种室内移动与地面定点激光扫描技术相结合的室内精细点云数据获取方法.首先以里程计与惯性导航结合的室内定位技术为基础,集成室内移动测图系统并快速获取室内三维数据;再结合地面定点激光扫描技术在点云数据密度获取上的优势,增补点云稀疏及缺失区域的数据,并进一步完成两种不同扫描方式点云数据的配准;最后通过三维建模和误差分析实验验证该方法有效可行.结果表明,室内移动测图系统能快速且高精度地获取室内三维数据;通过室内移动与地面定点两种扫描方式的结合,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数据密度不足及缺失的问题,从而提高了建筑物室内精细点云建模的可靠性与完整性.
莫悠钟若飞钟若飞
关键词:点云配准误差分析三维建模
基于GIS的北京市地面沉降风险模糊评价方法研究
地面沉降是一种不可补偿的永久性环境和资源损失,是地质环境系统破坏所导致的区域地质灾害,多发生在社会经济相对发达区,容易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在中国北方地区地下水是主要供水水源,近年来随着城市的建设与发展,长期过量开采地下水...
荆灵玲朱琳
关键词:地面沉降GIS
结合特征分量构建和面向对象方法提取高分辨率卫星影像阴影被引量:22
2014年
针对高分辨率卫星影像,提出一种特征分量构建与面向对象结合的阴影提取方法。分析遥感阴影光谱特性,构建彩色不变特征C3、亮度特征I、主成分第一特征量PC1以及蓝色波段和近红外波段归一化比率特征RATIOb_nir,增强阴影信息。采用线性变换将几个特征分量Digital Number(DN)值归一化到相同范围,对这几个分量进行综合分析。以I和PC1分量为输入对影像进行多尺度分割,建立包括波段均值、标准差、最大差异等特征的规则集,实现面向对象的阴影信息提取。选取20幅QuickBird影像为例进行阴影提取实验,平均总体精度为97%,平均用户精度为96%,平均Kappa系数为0.94。实验结果表明,相对传统基于像素信息提取方法,本文方法提取阴影斑块完整,无破碎图斑;相对基于原始光谱的面向对象方法,本文方法提取精度更高。
段光耀宫辉力李小娟陈蓓蓓
关键词:面向对象光谱特性
一种用于机载激光雷达波形分解的小波变换与广义高斯模型组合法被引量:6
2015年
针对小光斑全波形机载激光雷达波形数据中叠加波难以解析和实测波形数据通常表现出展宽或尖峰形态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小波变换与广义高斯模型的组合法(WT-GGM)来分解机载激光雷达波形数据。小波变换方法具有多分辨率分析的特性,在非平稳信号、微弱信号、瞬态信号及奇异信号的检测中显示出独特的优越性。广义高斯模型作为波形分量建模模型,通过调整其形状参数能有效地处理展宽或尖峰形态的波形分量。为了验证算法的有效性,分别对实验数据使用WT-GGM算法、商业软件常用的COG算法、GIPM算法和RGD算法进行分析,对比结果表明小波变换可以有效地从叠加波中检测出目标,WT-GGM算法分解出的目标数与GIPM算法和RGD算法结果基本相同,是COG算法的2倍。
段乙好张爱武刘诏李陶肖涛叶秋虹
关键词:遥感机载激光雷达小波变换广义高斯模型
手持数码相机获取场景三维点云的实现被引量:1
2011年
利用计算机视觉进行三维点云获取是一种实用方便的三维信息提取方法,在工业检测和三维建模等领域应用广泛。鉴于传统固定相机方法中存在着灵活性差,适用范围小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手持单相机的三维点云获取方法。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在室外场景点云获取应用中较传统方法在灵活性方面具有非常明显的优势。
马牧运张爱武王书民崔营营
关键词:计算机视觉
基于SAR影像的海洋溢油监测方法适用性分析
2016年
随着微波遥感技术的迅猛发展,利用SAR影像提取海洋溢油区域已成为监测海洋溢油的重要手段之一.首先介绍了利用SAR影像监测海洋溢油的基本原理并对主要监测方法进行适用性分析.在此基础上,利用SAR影像对珠江口担杆岛附近海面进行了海洋溢油的提取实验,并从提取精度与算法的消耗时间两个方面对各种监测方法对比分析.实验结果表明:人工神经网络法和最大类间方差法的提取结果较为接近,适用于大范围溢油监测.而马尔柯夫链法算法消耗时间长,但精度较高,更适用于实时监测溢油扩散这样的随机过程.
姚骐常占强付茂新敖祖锐赵超
关键词:SAR影像海洋溢油最大类间方差法
表碛型冰川的时序InSAR识别方法与形变监测研究被引量:4
2022年
为了对表碛覆盖型冰川边界进行识别并掌握其变化,以伦道夫(RGI6.0)冰川编目为基础,基于Sentinel-1数据运用时序InSAR技术对昆仑山东段表碛覆盖型冰川进行了形变监测。根据2014年10月至2020年9月表碛覆盖下冰川的时序形变情况,将InSAR形变与光学影像相结合验证冰川边界。结果表明:对昆仑山东段研究区域内280条冰川边界的研究中,探测到3处表碛覆盖型冰川,对边界进行调整后冰川面积分别增加0.19、0.1、0.18 km^(2)。根据时序形变,发现冰川表碛形变呈现明显的季节周期性,形变与温度、坡向显著相关。另外,表碛覆盖型冰川的变形幅度在(-5,5)cm范围内,暖季变形幅度最大,且地形对突变幅度造成影响。这表明时序InSAR技术可对表碛覆盖型冰川进行形变监测与识别研究。
黄淞波常占强谢酬田帮森杨箐
关键词:形变监测
共55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