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河南农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农业部农村可再生能源重点开放实验室

作品数:247 被引量:2,038H指数:25
相关作者:刘俊红冯淑文王晓东张飞李正华更多>>
相关机构:中原工学院能源与环境学院华北水利水电学院环境与市政工程学院华北水利水电学院环境与市政工程学院环境工程系更多>>
发文基金:河南省科技攻关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环境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13篇期刊文章
  • 33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01篇农业科学
  • 90篇动力工程及工...
  • 42篇环境科学与工...
  • 31篇化学工程
  • 7篇轻工技术与工...
  • 6篇经济管理
  • 6篇建筑科学
  • 5篇生物学
  • 4篇电气工程
  • 3篇一般工业技术
  • 2篇矿业工程
  • 2篇机械工程
  • 1篇金属学及工艺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 1篇理学

主题

  • 72篇生物质
  • 50篇成型燃料
  • 40篇秸秆
  • 27篇生物质成型燃...
  • 24篇燃烧
  • 22篇玉米秸
  • 22篇玉米秸秆
  • 22篇锅炉
  • 21篇厌氧
  • 20篇燃料
  • 17篇厌氧发酵
  • 16篇沼气
  • 15篇生物质能
  • 14篇秸秆成型
  • 14篇秸秆成型燃料
  • 14篇光合细菌
  • 13篇影响因素
  • 12篇能源
  • 11篇制氢
  • 10篇农村

机构

  • 247篇河南农业大学
  • 8篇华北水利水电...
  • 8篇中原工学院
  • 6篇河南工业贸易...
  • 6篇河南城建学院
  • 6篇河南省科学院
  • 5篇大连理工大学
  • 5篇河南理工大学
  • 5篇清华大学
  • 5篇河南科技学院
  • 4篇南京大学
  • 4篇平顶山工学院
  • 4篇华北电力大学
  • 4篇郑州轻工业学...
  • 3篇哈尔滨工业大...
  • 3篇上海交通大学
  • 3篇西安建筑科技...
  • 3篇郑州大学
  • 3篇郑州职业技术...
  • 3篇郑州市工信节...

作者

  • 79篇张百良
  • 70篇张全国
  • 66篇刘圣勇
  • 35篇李刚
  • 32篇杨世关
  • 31篇岳建芝
  • 30篇杨群发
  • 29篇徐桂转
  • 14篇王艳锦
  • 14篇赵廷林
  • 14篇苏超杰
  • 14篇王许涛
  • 13篇尤希凤
  • 12篇王毅
  • 11篇马孝琴
  • 11篇赵青玲
  • 11篇张杰
  • 10篇李荫
  • 9篇李文雅
  • 8篇刘俊红

传媒

  • 38篇农业工程学报
  • 29篇河南农业大学...
  • 25篇太阳能学报
  • 21篇可再生能源
  • 17篇安徽农业科学
  • 9篇中国沼气
  • 5篇河南科学
  • 4篇河南农业科学
  • 4篇农业环境科学...
  • 4篇热科学与技术
  • 3篇节能技术
  • 3篇华中农业大学...
  • 3篇生物质化学工...
  • 3篇第五届全国研...
  • 2篇中国资源综合...
  • 2篇资源节约和综...
  • 2篇中国生态农业...
  • 2篇低温与超导
  • 2篇环境污染与防...
  • 2篇湖北农业科学

年份

  • 2篇2019
  • 3篇2017
  • 9篇2016
  • 2篇2015
  • 5篇2014
  • 10篇2013
  • 7篇2012
  • 23篇2011
  • 18篇2010
  • 16篇2009
  • 22篇2008
  • 14篇2007
  • 37篇2006
  • 30篇2005
  • 18篇2004
  • 12篇2003
  • 7篇2002
  • 4篇2001
  • 5篇2000
  • 2篇1999
24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高粱秸秆光合产氢体系流变特性的影响因素被引量:2
2011年
以红螺菌科光合细菌为试验菌种,采用单因子试验的方法,研究了高粱秸秆光合产氢体系流变特性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菌种对生物质的分解利用程度与细菌数目有一定的关系,体系相对黏度随产氢反应时间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秸秆光合产氢的最佳接种量(体积分数)为20%~30%;体系相对黏度随温度升高出现下降的趋势,但当超微高粱秸秆颗粒总质量恒定时,颗粒间的相互作用强度随颗粒粒径的减小而增强,体系的流动性相应降低,相对黏度相应增加;同时,当体系中的超微秸秆浓度提高后,颗粒间距减小,碰撞、凝聚、聚合使得有效容积率增大,颗粒的自由移动变得很难,体系相对黏度随超微秸秆浓度增大而增大,有利于光合产氢反应的进行。此研究以期为超微秸秆光合产氢体系的传质、传热和速度场分布提供参考。
荆艳艳周雪花赵民善焦有宙张全国
关键词:农业废弃物光合作用
生物质煤与矿物质煤的比较被引量:5
2005年
从资源的形成、储量、使用范围、燃料特性、对环境的影响等方面对生物质煤和矿物质煤做出了详细的分析比较,使人们对它们之间的区别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并提出了一些看法和建议。
杨波翁伟张百良
赤子爱胜蚓处理猪粪的试验研究被引量:21
2005年
在以不同预处理的猪粪为饵料的条件下,在温度20℃、湿度70%的培养箱里培养赤子爱胜蚓,对蚯蚓的生长、繁殖状况进行研究,并对蚯蚓处理前的饵料和蚯蚓处理后的蚓粪中的C/N比、pH值、NH4-N和NO3-N的含量变化进行了测试对比。结果表明:在干猪粪和堆肥28d的湿猪粪这两种饵料中,蚯蚓生长均较好,日增重倍数最高达0.15;在堆肥28d后的湿猪粪饵料中,蚯蚓日增重倍数随堆肥时间的增加有下降的趋势;在堆肥21d的湿猪粪饵料中,蚯蚓日繁殖倍数最高达0.17,从堆肥21d后,随着堆肥时间的增加,蚯蚓日增重倍数有下降的趋势,同时,蚓粪的C/N比下降到11.5 ̄17、pH值在7左右、NH4-N含量小于200mg·kg-1,NO3-N含量约3000mg·kg-1。
刘亚纳杨世关张百良
关键词:赤子爱胜蚓猪粪堆肥
玉米秸秆复合菌兼氧预处理产热过程的数学模拟
在以秸秆类作物为发酵进行厌氧发酵时,通常需要对其进行一定的预处理过程,破坏其致密的结构,使得厌氧发酵能顺利进行。本文通过在自制秸秆类生物质兼氧预处理反应器中对玉米秸秆进行了复合菌预处理实验,凭借微元体的能量守恒规律,得到...
李荆波李鹏飞关山月王少鹏田超超梅雅鹤焦有宙
关键词:玉米秸秆内热源
生物质致密燃料燃烧设备主要设计参数的试验确定被引量:2
2006年
根据生物质致密燃料燃烧特性、燃烧设备热力特性及作者设计燃烧设备实践与经验,提出了生物质致密燃料燃烧设备主要设计参数,在特制生物质致密燃料燃烧设备上,采用工业锅炉节能监测方法(GB/T 15317—1994)、工业锅炉热工性能试验规程(GB 10180—2003)、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3271—2001)和锅炉烟尘测试方法(GB 5468—91),按4种工况试验确定出单层炉排和双层炉排生物质致密燃料燃烧设备主要设计参数,从而为生物质致密燃料燃烧设备设计及技术改造提供科学依据.
杨高峰杨富营叶玉莹刘圣勇苏超杰李文雅
关键词:燃烧设备
低温热水地板辐射采暖技术应用现状被引量:4
2010年
首先介绍了地板采暖技术的采暖原理,以及国内外地板采暖技术的发展历程。之后详细陈述了地板采暖所具有的独特优势。文中还就地板采暖技术在目前应用推广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并对常规散热器采暖方式在改造地暖系统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最优化的解决办法。最后,对地板采暖技术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刘鹏沈晓真连瑞瑞梁盼杨群发刘圣勇
关键词:地板采暖
玉米秸秆主要成分及热值的测定与分析被引量:55
2006年
分别对15个玉米杂交种和22个亲本自交系秸秆的主要成分(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和热值进行了测定,分析了秸秆主要成分与热值的关系。结果表明:(1)反映玉米秸秆能量的主要指标是纤维素、木质素;(2)同一材料的热值及纤维素、木质素含量从上部到下部逐渐增多,半纤维素含量逐渐减少;(3)纤维素、木质素含量与热值呈正相关,即玉米秸秆的纤维素、木质素含量越多,热值越高。
岳建芝张杰徐桂转杨世关张百良
关键词:玉米秸秆热值
产氢用秸秆类生物质球磨预处理工艺的优化试验研究
本文以球磨粉碎处理的秸秆类生物质酶解后测得的还原糖量为参照,得出玉米芯酶解后的还原糖量最高,达1171.94mg,糖化率为46.88%,从几种不同类型秸秆中选出最佳产氢用秸秆类生物质.并利用DPS 分析软件进行试验设计,...
张志萍岳建芝王毅张全国
关键词:秸秆类生物质粒径
采后果实内部传热学分析被引量:10
2004年
文章分析了采后果实在冷藏过程中内部的热量传递状况,并利用数值方法模拟计算了番茄果实内部一维有内热源不稳态温度场,并根据结果分析了环境温度、呼吸代谢热产对植物传热的影响,从而定量分析了植物热传导过程中的时间迟滞效应。这对于深入研究植物抗逆性机理、果实冷藏保鲜等,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张敏张百良孙治强
关键词:采后果实传热冷藏
生物质能在NH_3/H_e吸收式制冷系统中应用的热力计算与分析
2012年
[目的]找出生物质成型燃料在NH3/He吸收式制冷系统中应用的影响因素。[方法]基于NH3/He吸收式制冷系统,分别对分段式燃烧技术的半气化炉和吸收式制冷系统进行热力分析。[结果]半气化炉真正地实现了生物质的清洁、高效燃烧,降低了煤等化石燃料的燃烧对环境带来的污染;吸收式制冷系统所需热源的加热功率不能过大,可以利用生物质能等低品位能源作为热源,为生物质能的利用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结论]该研究实现了生物质能在制冷系统中的利用。
赵青玲陈夫进郭宇杰赵廷林
关键词:生物质能热力分析
共25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