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医学院衰老研究所 作品数:102 被引量:249 H指数:8 相关作者: 陈维春 崔红晶 赵炜 郑华珍 荆霞 更多>> 相关机构: 重庆医科大学检验医学院 四川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 东莞市科技计划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生物学 哲学宗教 核科学技术 更多>>
NF-κB信号通路与细胞衰老 被引量:8 2013年 生物体衰老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目前其发生发展机制还不明了。研究发现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κB,NF-κB)信号通路对于细胞衰老的调节具有重要的作用,这对于认识衰老的发生发展有重要意义。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关于NF-κB信号通路与细胞衰老的相关研究,主要内容包括:NF-κB信号通路的分子机制;NF-κB信号通路与细胞衰老的关系;能量限制研究与NF-κB信号通路;NF-κB信号通路与其他衰老相关通路的联系;NF-κB信号通路与老年性疾病的研究。深入探讨NF-κB信号通路在细胞衰老中的作用,可为阐明衰老的分子机制、延缓衰老和防治衰老相关疾病提供新的思路。 邓韵婷 熊兴东 孙雪荣 刘新光关键词:NF-ΚB 信号通路 细胞衰老 老年性疾病 CFD1基因突变酵母菌株构建及其对复制寿命和盐离子抗性的影响 目的:CFD1基因是酿酒酵母中高度保守的基因,Cfd1p作为铁硫簇结合蛋白定位在细胞质中,其主要功能是和Nbp35p形成复合体参与细胞溶质中铁硫簇蛋白的装配。本研究通过构建CFD1基因缺失和过表达酵母菌株,测定CFD1基... 袁源 赵炜 崔红晶 刘新光关键词:酿酒酵母 同源重组 A型核纤层蛋白前体与RanBPM相互作用的验证 目的 A 型核纤层蛋白前体(prelamin A)加工成熟出现异常则导致儿童早老症(Hutchison-GilfordProgeria Syndrome,HGPS)的出现,HGPS 患者细胞胞核结构和功能出现不同程度的异... 高春海 刘新光乙酰转移酶MYST家族的生物学功能 被引量:4 2014年 组蛋白乙酰化是表观遗传修饰的重要方式,主要受到组蛋白乙酰转移酶(histone acetyltransferases,HATs)和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istone deacetylase,HDACs)催化.MYST是人类HATs的4大家族之一,包括MOF(males absent on the first),TIP60(tat interacting protein 60 kD),结合ORC1的组蛋白乙酰转移酶(histone acetyltransferase binding to ORC1,HBO1),单核细胞白血病锌指蛋白(monocytic leukemia zinc finger protein,MOZ)和MOZ相关蛋白(MOZ related factor,MORF)等,均具有典型的MYST结构域.MYST介导的乙酰化是重要的翻译后修饰,其催化底物包括组蛋白和非组蛋白,如组蛋白H3,H4,H2A,H2A突变体,以及许多参与DNA代谢、细胞增殖和发育调控的蛋白因子.MYST蛋白家族参与许多细胞的生理过程,本文主要综述其在调节基因转录、DNA损伤修复和肿瘤发生发展等方面的生物学功能. 黄国滨 刘新光 陈维春关键词:组蛋白乙酰转移酶 基因转录 DNA损伤修复 Sirtuin家族与DNA损伤修复 被引量:1 2016年 DNA损伤的发生与积累是造成细胞功能紊乱的根本原因,也是引起衰老与肿瘤等疾病发生的关键事件。为维持机体自身遗传物质的完整性与稳定性,生物体内拥有多种针对不同类型DNA损伤的修复方式。Sirtuin蛋白是一组NAD+依赖的、高度保守的组蛋白去乙酰化酶,可通过去乙酰化作用调节众多底物蛋白质的表达、活性与稳定性。近来的研究显示,DNA损伤修复途径的多个关键蛋白质是Sirtuin的下游底物。Sirtuin蛋白通过调节同源重组修复、非同源末端修复、核苷酸切除修复等途径中的核心蛋白质参与修复包括双链断裂(double stranded breakes,DSBs)在内的多种DNA损伤类型,从而在维持基因组稳定性、寿命以及细胞能量代谢调节等一系列生物学作用中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本综述将介绍近年来Sirtuin与DNA损伤修复的研究进展。 黄海姣 徐舜 陈维春关键词:DNA损伤修复 去乙酰化酶 SIRTUIN 酿酒酵母Nar1p参与寿命调控机制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酵母Nar1p是人类早老症关键蛋白prelamin A相互作用蛋白NARF在酵母中的同源蛋白,目前未见其在寿命和衰老中的功能报道。本研究以酿酒酵母为模式物种,研究Nar1p在酵母复制寿命和氧化应激中的作用。方法:首先通过基因重组的原理构建Nar1p过表达酵母菌株,然后检测其复制寿命、对强氧化剂百草枯的抵抗能力、细胞内总SOD活性。结果:相对于野生型酵母菌株,Nar1p过表达酵母菌株的复制寿命缩短,抗氧化性损伤的能力减弱,但是细胞内总SOD活性升高。结论:Nar1p很可能参与了酵母复制寿命和氧化应激能力的调节,为全面研究Nar1p的功能奠定基础。 赵炜 刘依娜 牛宇杰 袁源 刘新光关键词:酿酒酵母 长链非编码RNA与表观遗传调控 被引量:9 2014年 近年来,表观遗传学(epigenetics)备受关注.表观遗传调控的方式主要包括DNA甲基化、组蛋白修饰和染色质重塑等.ENCODE计划及随后的研究发现,人类基因组中仅有很小一部分DNA序列负责编码蛋白质,而其余大部分被转录为非编码RNA(non-codingRNA,ncRNA).其中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RNA,lncRNA)是一类长度大于200nt并且缺乏蛋白质编码能力的RNA分子.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lncRNAs能够通过表观遗传调控、转录调控以及转录后调控等多个层面调节基因的表达,从而参与细胞增殖、分化和凋亡等多种生物学过程.本文将着重综述lncRNAs在表观遗传调控中的作用及其最新的研究进展. 陈宇宁 熊兴东关键词:表观遗传调控 DNA甲基化 组蛋白修饰 染色质重塑 hEXO1 A238G基因多态性与宫颈癌的易感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探讨hEXO1基因多态性与广东汉族妇女宫颈癌易感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分子流行病学研究方法,收集123例经病理学确诊为宫颈癌的新发患者为病例组,274例年龄相匹配的健康妇女作为对照组;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分析技术,对hEXO1基因A238G多态位点进行分型,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统计该多态位点与宫颈癌易感的相关性。结果病例组与对照组间基因型频率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0.318,P=0.85);以GG基因型作为参照,AG、AA基因型均没有显著增加个体患宫颈癌的风险(OR分别为0.80和0.79,95%CI分别为0.342~1.873和0.347~1.802)。结论 hEXO1基因A238G多态性与广东汉族妇女宫颈癌易感性无关。 洪小山 曾俐琴 罗喜平 熊兴东 李贞 刘新光 郭雪贞关键词:宫颈癌 单核苷酸多态性 遗传易感性 Fam96B基因rs3890213_A>G多态性与冠心病的关系 被引量:6 2013年 目的探讨广东地区汉族人群Fam96B基因单核苷酸多态位点rs3890213_A>G与冠心病的关系。方法利用聚合酶链式反应-连接酶检测反应分析技术,对274例健康对照个体(对照组)和294例冠心病患者(病例组)的Fam96B基因rs3890213_A>G多态位点进行分型,采用非条件逻辑回归分析统计该多态位点与冠心病易感的相关性。结果 AA、AG、GG基因型在病例组中的频率分别为2.0%、33.0%和65.0%,在对照组中分别是4.4%、24.5%和71.2%。非条件逻辑回归分析发现,以AA基因型作为参照,AG和GG基因型均没有显著增加个体患冠心病的风险(OR=2.74,95%CI为0.82~9.11,P=0.101;OR=1.80,95%CI为0.56~5.81,P=0.324)。结论 Fam96B基因rs3890213_A>G多态位点与广东汉族人群冠心病易感无相关性。 荆霞 熊兴东 岑锦明 杨希立 蔡秀萍 张慧珊 彭睿 刘新光关键词:冠心病 单核苷酸多态性 遗传易感性 C11orf17蛋白的原核表达及功能预测 2014年 目的利用基因工程技术获取原核表达的C11orf17蛋白,结合生物信息学初步预测其功能。方法以K562细胞的cDNA为模板,PCR扩增C11orf17的基因序列;双酶切后将目的基因亚克隆至原核表达载体pET-32a上,将测序正确的重组表达质粒pET-32a-C11orf17转化到E.coli BL21,经诱导后SDS-PAGE及Western blot检测融合蛋白表达,并分析其可溶性。采用UGET软件预测C11orf17共表达基因,蛋白质互作数据库挖掘C11orf17基因已知互作蛋白,在线软件Gather富集共表达基因生物功能。结果成功构建重组表达质粒pET-32aC11orf17,此重组体经诱导后能在E.coli BL21高效表达C11orf17的融合蛋白,UGET分析C11orf17前300共表达探针中,包含267个已知基因,共表达基因主要富集细胞交流、信号传导、细胞周期基因功能本体。蛋白互作数据库表明,C11orf17与PRKACA蛋白互作,后者为细胞周期调控重要分子。结论在原核细胞中成功表达出C11orf17蛋白,生物信息预测其可能是细胞周期调控重要新分子,为后续研究提供了方向和线索。 汪宗桂 左长清 刘振杰 刘新光关键词:原核表达 生物信息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