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南京农业大学农学院农业部作物生长调控重点开放实验室

作品数:573 被引量:13,042H指数:68
相关作者:黄丕生张立桢孙小芳高璆严美春更多>>
相关机构:江西农业大学农学院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扬州大学农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轻工技术与工程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512篇期刊文章
  • 55篇会议论文
  • 2篇科技成果

领域

  • 514篇农业科学
  • 37篇生物学
  • 1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0篇自动化与计算...
  • 9篇环境科学与工...
  • 4篇经济管理
  • 1篇天文地球
  • 1篇化学工程
  • 1篇金属学及工艺
  • 1篇建筑科学
  • 1篇水利工程
  • 1篇医药卫生
  • 1篇理学

主题

  • 154篇小麦
  • 116篇水稻
  • 95篇氮素
  • 94篇棉花
  • 61篇籽粒
  • 41篇土壤
  • 38篇基因
  • 36篇叶片
  • 35篇基因型
  • 32篇蛋白质
  • 27篇冠层
  • 26篇胁迫
  • 25篇氮肥
  • 24篇小麦籽粒
  • 23篇淀粉
  • 23篇施氮
  • 22篇知识模型
  • 22篇纤维比强度
  • 21篇渍水
  • 20篇水分

机构

  • 569篇南京农业大学
  • 24篇中国农业科学...
  • 22篇江苏省农业科...
  • 21篇江西农业大学
  • 15篇中国科学院
  • 11篇扬州大学
  • 10篇山东农业大学
  • 10篇山东省气象局
  • 9篇中国农业科学...
  • 5篇河北农业大学
  • 5篇广西大学
  • 5篇安徽农业大学
  • 5篇淮阴师范学院
  • 5篇河南农业大学
  • 4篇东北农业大学
  • 4篇华中农业大学
  • 4篇浙江大学
  • 4篇江苏省信息农...
  • 3篇哈尔滨师范大...
  • 3篇中国农业大学

作者

  • 278篇曹卫星
  • 132篇戴廷波
  • 121篇周治国
  • 107篇姜东
  • 79篇荆奇
  • 75篇朱艳
  • 74篇陈兵林
  • 59篇丁艳锋
  • 53篇王绍华
  • 44篇田永超
  • 40篇王强盛
  • 34篇刘友良
  • 33篇王友华
  • 30篇罗卫红
  • 30篇姚霞
  • 29篇孟亚利
  • 26篇江海东
  • 24篇李刚华
  • 21篇黄丕生
  • 18篇程建峰

传媒

  • 78篇作物学报
  • 52篇中国农业科学
  • 48篇应用生态学报
  • 44篇南京农业大学...
  • 31篇棉花学报
  • 27篇麦类作物学报
  • 18篇中国水稻科学
  • 13篇生态学报
  • 11篇植物生态学报
  • 11篇植物营养与肥...
  • 10篇西北植物学报
  • 9篇植物生理学通...
  • 8篇江苏农业学报
  • 7篇农业工程学报
  • 7篇草业科学
  • 7篇中国农学通报
  • 6篇农业系统科学...
  • 6篇植物生理与分...
  • 5篇土壤通报
  • 5篇Acta B...

年份

  • 3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 4篇2014
  • 8篇2013
  • 8篇2012
  • 6篇2011
  • 10篇2010
  • 26篇2009
  • 51篇2008
  • 73篇2007
  • 73篇2006
  • 59篇2005
  • 77篇2004
  • 52篇2003
  • 36篇2002
  • 33篇2001
  • 29篇2000
  • 10篇1999
  • 7篇1998
57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Al^(3+)和Al^(3+)胁迫下Ca^(2+)对小麦幼叶细胞生理功能及保护酶活性的影响被引量:8
1999年
采取水培法分别研究了不同水平的Al3 + 和在同一水平的Al3 + 胁迫下不同水平的Ca2 + 对小麦( Triticu m aestivu m L.) 幼苗地上部分高度、叶片叶绿素含量和净光合速率、保护酶活性、脂质过氧化( MDA 含量) 和膜透性( 电解质泄漏率) 的影响。结果表明,随营养液中Al3 + 水平的增加和处理时间的延长, 小麦幼苗地上部分的伸长生长受抑制的程度逐渐加深, 叶片叶绿素含量和净光合速率及保护酶活性逐渐下降, MDA 含量和电解质泄漏率逐渐上升。Al3 + 胁迫下,增加Ca2 + 供应时,Al3 + 的上述影响被削弱。这些结果暗示, Al3 + 处理抑制小麦幼苗地上部分的伸长生长及其对光合功能的影响与导致膜质过氧化作用加剧、膜透性增加、保护酶活性下降等有关;在一定程度上,Ca2 + 具有缓解Al 3 + 毒害作用。
张芬琴于今兰沈振国张芬琴
关键词:小麦幼苗保护酶叶细胞水培法
氮素水平对小麦籽粒产量和蛋白质含量的影响及其生理基础被引量:320
2003年
在大田高产条件下研究了氮素水平对小麦籽粒产量和蛋白质含量的影响及其生理基础。结果表明 ,适当提高氮素水平既能增加小麦籽粒产量又能提高蛋白质含量 ,使籽粒产量和蛋白质含量达到同步增加 ,氮素水平过高虽能够提高籽粒蛋白质含量 ,但籽粒产量下降。适当提高氮素水平可以提高源器官碳素同化能力和氮素同化能力 ,又能够促进开花前暂贮于营养器官中的同化物质向籽粒中运转 ,增加籽粒中淀粉合成有关酶和氮素同化酶的活性 ,从而导致小麦籽粒产量和蛋白质含量同步增加。氮素水平过高 ,虽能促进源器官和籽粒中的氮素同化能力 ,但由于碳素同化酶和籽粒淀粉合成酶活性降低和开花前暂贮于营养器官中的同化物质向籽粒中的运转效率降低 ,而导致小麦籽粒蛋白质含量提高 ,产量下降。
王月福姜东于振文曹卫星
关键词:氮素水平小麦籽粒产量蛋白质含量生理基础
套作棉根际与非根际土壤酶活性和养分的变化被引量:46
2005年
在棉麦两熟双高产条件下研究了棉花根际与非根际土壤酶活性和养分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套作棉土壤脲酶、蔗糖酶、蛋白酶及过氧化氢酶活性随生育进程的变化趋势与单作棉表现一致,但整个生育期套作棉根际与非根际土壤各种酶活性均明显高于单作棉.套作棉根际与非根际土壤养分含量在麦棉共生期低于单作棉或差异较小,而在麦收后则显著高于单作棉.套作棉土壤养分含量随生育进程的变化趋势与单作棉大体相同,但一些养分的吸收高峰晚于单作棉.无论套作棉还是单作棉,根际土壤酶活性和养分含量高于非根际.土壤各养分含量与土壤脲酶、蔗糖酶和蛋白酶活性呈显著(P=0.05,n=32)或极显著(P=0.01,n=32)相关,与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相关不显著.
孟亚利王立国周治国王瑛张立桢卞海云张思平陈兵林
关键词:麦棉两熟土壤酶活性土壤养分含量
基于HA-GGE双标图的长江流域棉花区域试验环境评价被引量:31
2012年
采用遗传力校正的GGE(HA-GGE)双标图方法对2000—2010年间27个独立的长江流域棉花品种区域试验的15个试验环境(试验点)在皮棉产量选择上的鉴别力、代表性、理想指数和离优度指数进行分析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湖北黄冈、江苏南京和湖北荆州是最理想的试验环境,对以长江流域为目标环境的广适性新品种选育和作为区域试验点鉴别理想品种的效率最高,而四川射洪、四川简阳、湖北襄阳和河南南阳不适宜作为针对长江流域的新品种选择与推荐环境。理想试验环境都位于长江流域除南襄盆地以外的中下游棉区,而不理想试验环境中的四川射洪和四川简阳位于长江流域棉区最西边的品种熟期较早且种植密度较高的四川盆地棉区,河南南阳和湖北襄阳位于长江流域棉区最北边,与黄河流域棉区接壤,霜期较早且晚秋降温快的南襄盆地棉区。本研究充分展示了HA-GGE双标图在区域试验环境评价方面的应用效果,也为长江流域棉花品种生态区划分和国家棉花区试方案的决策提供了理论依据。
许乃银张国伟李健周治国
关键词:鉴别力
长期定位施肥对小麦旗叶膜脂过氧化作用及GS活性的影响被引量:19
2004年
在 2 0年长期定位试验的基础上 ,选用徐州 2 5、徐州 2 6和烟 2 80 1三个小麦品种 ,研究了长期施肥对灌浆盛期小麦旗叶膜脂过氧化作用、谷氨酸合成酶 (GS)及籽粒产量和蛋白质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 ,有机、无机肥配合施用与单施无机肥相比 ,旗叶膜脂过氧化作用低、光合速率高、产量高 ;在各处理间 ,均随着无机肥种类的增多 ,旗叶膜脂过氧化作用降低 ,光合速率提高 ,产量呈上升趋势 ;而不均衡施肥时 (仅施氮钾肥 ) ,小麦旗叶膜脂过氧化作用高 ,光合速率低 ,籽粒产量最低。不同处理下旗叶GS活性与全氮含量、籽粒蛋白质含量无显著相关。
姜东戴廷波荆奇曹卫星赵辉周琴范雪梅陈荣振冯国华刘东涛张爱君
关键词:AESTIVUM长期定位施肥膜脂过氧化作用籽粒蛋白质含量
飞机人工增雨作业的决策方法被引量:9
2008年
利用中尺度模式计算云中的宏观物理特征量,结合分析作物生育期内不同时段降水对产量的影响程度及其变化特征,计算了不同区域逐旬每毫米增雨对作物经济效益的影响。提出用冰面饱和、水汽垂直输送、水汽积分量等云的宏观指标和各主要农作物不同生育阶段增雨的潜在经济效益指标等共同确定播云作业区的决策方法。在山东省人工增雨业务技术系统实践中,完成作业时间、作业高度和作业区范围的决策过程。
王以琳薛晓萍李曼华
关键词:人工增雨气象产量
不同外源调节物质组合对双秆棉花成铃的调节效应研究
本实验在单因子外源调节物质对棉花的调控基础上,使用不同的外源调节物质组合在分同时期处理棉花,从有效果节量、成铃率、平均成铃强度、铃重以及叶片净光合速率的变化等几方面,初步研究了外源物质的复合效应对双杆棉花的影响。结果表明...
李新宇赵静王宏武蔡红涛汤一卒
关键词:成铃
文献传递
次生壁加厚过程中影响棉纤维素合成的主要生理机制
2008年
笔者结合国内外对于棉纤维发育过程中纤维细胞内部生理生化反应的最新研究成果,依据棉花纤维比强度形成机制,综述了棉纤维比强度形成的关键时期次生壁加厚期,纤维素生物合成的物质变化、参与调控其合成的酶系(纤维素合成酶,蔗糖合成酶,β-1,3-葡聚糖合酶,β-1,3-葡聚糖酶,吲哚乙酸氧化酶和过氧化物酶)及影响合成的主要因素(基因型,温度,激素)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为探索改善棉纤维比强度的生理调控途径和培育高纤维强度的棉花品种提供了理论依据。
张文静周治国
关键词:相关酶纤维比强度
水稻产量形成与叶片含氮量及叶色的关系被引量:69
2002年
以 6个中晚熟水稻品种为材料 ,研究了不同时期叶片含氮量与分蘖发生、穗粒形成及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 ,分蘖发生率随出生时叶片含氮量提高而提高 ,分蘖发生与终止的临界叶片含氮量随分蘖出生期推迟而逐步提高 ;穗颖花数主要受倒 2叶期、倒 1叶期叶片氮状况影响 ,结实率与抽穗期叶片氮状况有关 ,穗颖花数和结实率最高时叶片含氮量粳稻为 2 7~ 2 8g·kg-1,籼稻为 2 5g·kg-1左右。试验发现 ,N -n叶龄期、倒 2叶期和抽穗期主茎顶 4叶叶色接近或略深于顶 3叶为不同品种高产的共同特征 。
王绍华刘胜环王强盛丁艳锋黄丕生凌启鸿
关键词:水稻叶片含氮量叶色氮素营养
水稻根系生长及其对土壤紧密度的反应被引量:47
2002年
采用筒栽方法研究了杂交稻汕优 6 3和 6 5 0 0 2在分蘖期、穗分化期、开花期和成熟期根系生长量和垂直分布以及开花期土壤容重对根系生长和分布的影响 .结果表明 ,根系生长量以开花期最高 ,开花后下降 .随生育进展 ,深层根系 (2 0~ 45cm)比例提高 .分蘖期到穗分化期是根系重量增长最快 ,且根系向下生长的主要时期 .随耕层以下土壤容重提高 ,根系生长量下降 ,同时深层根系比例下降 .
朱德峰林贤青曹卫星
关键词:水稻根系生长土壤紧实度
共57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