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江苏大学农业工程研究院现代农业装备与技术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作品数:770 被引量:5,009H指数:32
相关作者:魏新华刘继展左志宇马征倪纪恒更多>>
相关机构:南京林业大学森林资源与环境学院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南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资助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理学机械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671篇期刊文章
  • 99篇会议论文

领域

  • 608篇农业科学
  • 123篇自动化与计算...
  • 33篇理学
  • 26篇机械工程
  • 20篇生物学
  • 19篇环境科学与工...
  • 10篇电气工程
  • 10篇轻工技术与工...
  • 5篇经济管理
  • 5篇电子电信
  • 5篇一般工业技术
  • 4篇动力工程及工...
  • 3篇天文地球
  • 3篇金属学及工艺
  • 3篇文化科学
  • 2篇化学工程
  • 2篇矿业工程
  • 2篇建筑科学
  • 2篇交通运输工程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5篇收获机
  • 71篇温室
  • 66篇联合收获机
  • 48篇喷雾
  • 46篇黄瓜
  • 43篇仿真
  • 39篇传感
  • 38篇图像
  • 37篇光谱
  • 35篇感器
  • 35篇传感器
  • 29篇穴盘
  • 27篇收割
  • 26篇收割机
  • 25篇移栽机
  • 23篇栽培
  • 23篇脱粒
  • 21篇喷雾机
  • 20篇清选
  • 18篇喷杆

机构

  • 770篇江苏大学
  • 39篇南京林业大学
  • 23篇中国科学院
  • 17篇江苏省农业科...
  • 14篇南华大学
  • 12篇常州机电职业...
  • 11篇华北水利水电...
  • 11篇中国农业机械...
  • 8篇扬州工业职业...
  • 7篇常州工学院
  • 7篇江苏科技大学
  • 7篇安徽科技学院
  • 7篇中国农业科学...
  • 6篇东南大学
  • 6篇华南农业大学
  • 6篇淮海工学院
  • 6篇嘉应学院
  • 6篇郑州大学
  • 6篇南京信息工程...
  • 5篇井冈山大学

作者

  • 150篇毛罕平
  • 129篇李耀明
  • 116篇李萍萍
  • 79篇陈树人
  • 65篇徐立章
  • 58篇邱白晶
  • 45篇王纪章
  • 39篇张晓东
  • 36篇赵湛
  • 35篇尹建军
  • 35篇胡建平
  • 34篇左志宇
  • 34篇魏新华
  • 33篇韩绿化
  • 32篇刘继展
  • 29篇吴沿友
  • 28篇李洪昌
  • 23篇贾卫东
  • 23篇唐忠
  • 20篇马征

传媒

  • 189篇农机化研究
  • 98篇农业机械学报
  • 78篇农业工程学报
  • 45篇江苏农业科学
  • 33篇江苏大学学报...
  • 20篇中国农机化学...
  • 19篇排灌机械工程...
  • 16篇安徽农业科学
  • 16篇农业装备技术
  • 12篇光谱学与光谱...
  • 10篇北方园艺
  • 6篇2011收获...
  • 6篇中国农业工程...
  • 5篇计算机应用研...
  • 4篇江苏农业学报
  • 4篇机械设计与制...
  • 3篇河南农业科学
  • 3篇长江蔬菜
  • 3篇湖北农业科学
  • 3篇广东农业科学

年份

  • 4篇2024
  • 9篇2023
  • 14篇2022
  • 8篇2021
  • 22篇2020
  • 33篇2019
  • 40篇2018
  • 39篇2017
  • 43篇2016
  • 39篇2015
  • 47篇2014
  • 40篇2013
  • 82篇2012
  • 132篇2011
  • 68篇2010
  • 77篇2009
  • 57篇2008
  • 14篇2007
  • 2篇2006
77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晚霜茶园下垫面气温变化动态被引量:6
2013年
早春晚霜冻害对早熟名优茶生产造成严重危害,为探索茶园防霜方法与技术,研究了晚霜时茶园下垫面气温的变化特点。在分析茶园小气候和晚霜形成的基础上,试验测定茶树冠层上方12 m高度范围内的气温,分析其时空分布特征,以及不同天气条件对成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早春晴朗、风速小于0.5 m·s-1的夜晚,当气温降至0℃时,易随辐射逆温的出现而成霜,风速大于2.0 m·s-1或阴雨天时则无霜;逆温约始于傍晚17:30,之后逆温强度迅速增大,最大的逆温差为9.9℃;从20:00至第2日06:00逆温强度波动较平稳,平均波动率为14.1%,其后逆温强度迅速减弱,在8:00左右逆温基本消失;在1:00~6:00时段,近地气温在高度方向上分层显著,(0~3.0),(6.0~7.5) m高度范围的温升变化率较大,分别为1.51℃· m-1和1.58℃· m-1,而(3.0~6.0),(7.5~12.0) m高度范围的温升变化不明显,故6.0~7.5 m可作为防霜风机优选的安装高度。
胡永光茆康前朱霄岚
关键词:晚霜气温逆温
基于ARM9的低频超声雾化器驱动电源优化设计及仿真被引量:4
2014年
针对传统低频超声雾化喷头驱动电源在工作过程中存在工作效率低、稳定性差等缺点,设计了一种可靠、高效的低频超声雾化喷头驱动电源.该电源采用单端反激式拓扑方式,应用EVC,在基于ARM9.0的Wince5.0平台下开发了喷头的智能驱动程序,产生的PWM的频率和占空比均可智能调整,以保证喷头工作在谐振频率附近;应用阻抗分析仪PV70A精确测量了低频超声雾化喷头的等效电路参数,计算出串联匹配电感参数值;应用Multisim10.0仿真软件,在理想变压器模型基础上,结合漏感、匝间电容等分布参数构建了变压器模型;研究了高频变压器的初级电感、漏感以及变压器输出匹配电容等关键参数对驱动电路的影响,确定了驱动电源的最优参数,并通过试验验证了设计的正确性.
高建民张竞宇刘昌鑑李俊一
关键词:超声雾化器脉冲变压器ARM
工件多角度视觉测量方法被引量:2
2012年
角度视觉测量是一项基于图像处理的角度测量技术,可实现快速和非接触式测量,同时克服了人为因素。以三角形工件为研究对象,首先利用Canny算子实现工件边缘检测,然后利用Hough变换获取图像中的多条线段特征,经处理获取三条边对应的线段特征,最后确定三个角的位置及角度值,从而实现了工件多角度自动化测量。试验表明,该算法可以同时获取三个角的对应角度值,实现了快速测量;同时其绝对误差在±0.1°内,可以满足当前工件角度检测要求。
师平沈宝国尹建军
关键词:工件线段视觉技术霍夫变换
高沉积静电喷雾装置试验研究被引量:12
2012年
为了有效提高温室植保作业中药液雾滴在植株上的沉积率,提出了一种集高压静电喷雾技术、轴流风送技术于一体的高沉积静电喷雾装置,在实验室环境下对该装置进行了测试,获取了轴心风速、粒径和沉积率的相关信息,并进行了分析.试验结果表明:轴向气流可以有效提高喷幅,并且在距离喷头较近处,其对于提高药液雾滴的沉积率有着更明显的作用;在工作压力为0.4 MPa,静电电压为40 kV,静电与风送的配合下可以获得较小的雾滴粒径,并且距离喷头越远,粒径在总体上越小;轴向气流对于较小雾滴的筛出及输送作用,使得轴向喷雾范围中部的雾滴能够获得相对较好的粒径分布均匀性;植株与喷头的不同距离对应于静电与风送之间不同的配合效果,从而影响药液雾滴的沉积率,当植株与喷头之间拥有合理的距离时,药液雾滴能够获得较高的沉积率,对于本装置,在合理的距离下,可获得不小于50%的沉积率.
贾卫东李成王贞涛
关键词:静电喷雾粒径
不同面积比射流混药器的混药特性试验被引量:1
2016年
建立射流混药器模型函数特性方程,理论分析不同结构参数的射流混药器混药状态下的压力比h与混药比q的函数关系,对面积比m∈(0.86,12.76)内25种面积比的射流混药器在工作压力范围0.4~1.2MPa内5个工作压力水平下进行在线混药特性试验,分析不同面积比射流混药器的压力比与混药比的变化规律。试验结果表明:射流混药器的h-q特性曲线斜率只与面积比m有关,与工作压力无关;不同面积比的射流混药器的压力比h和混药比q都呈线性递减,小面积比的射流混药器具有小混药比及高压力比的特点。定压力比h=0.35时,只有面积比m<4.34的射流混药器处于混药工作状态(q>0),其他面积比的射流混药器均处于回流状态(q<0)。面积比m对射流混药器的混药区间hj影响显著,面积比m从1.34增大到4.13,混药区间hj从0.68衰减到0.35,降幅48.5%。以最大混药比q>0.1、混药区间hj>0.3 5为设计需求,射流混药器的面积比m范围为1.7 3~4.1 3。
盛云辉邱白晶陈加栋
关键词:流速系数
水稻白背飞虱虫害的冠层光谱特性与虫量反演被引量:21
2008年
通过测试水稻白背飞虱主害代期间的冠层高光谱数据,采用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对冠层反射光谱与白背飞虱百株虫量进行相关分析,确定了近红外波段779 nm、1 685 nm及可见光波段558 nm为白背飞虱虫害的3个敏感波段;并基于这些敏感波段及由它们组成的比值植被指数(RVI)和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建立了检测白背飞虱虫量的5种单变量线性函数模型。分析表明,5种模型方程在α=0.01条件下极显著相关,而且利用敏感波段建模时,779 nm处的光谱反射率建立的模型为最优,预测相关系数达到0.921;利用植被指数建模时,RVI建立的模型为最优,预测相关系数达到0.802。
邱白晶陈国平程麒文
关键词:水稻冠层白背飞虱光谱特性反演
构树与桑树叶片的碳酸酐酶胞外酶活力比较被引量:10
2010年
[目的]为研究碳酸酐酶胞外酶在植物生理活动过程中的调节作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构树和桑树上部叶片为材料,采用pH锑微电极代替传统的pH玻璃电极测定其碳酸酐酶及碳酸酐酶胞外酶活力。[结果]构树的碳酸酐酶及碳酸酐酶胞外酶活力明显高于桑树,但2树种碳酸酐酶胞外酶活力占总酶活力的比例无显著差异。构树的碳酸酐酶胞外酶活力为1 500-3 000 WAU/g(FW),占碳酸酐酶总酶活力的20%-40%;桑树的碳酸酐酶胞外酶活力为200-400 WAU/g(FW),占碳酸酐酶总酶活力的25%-35%。[结论]该研究为探索构树和桑树对生理逆境的生态适应性机制提供了新的证据。
施倩倩吴沿友朱咏莉宋艳娇
关键词:碳酸酐酶胞外酶
穴盘苗自动移栽机取苗爪工作参数试验研究被引量:6
2013年
为了提高旱地穴盘苗移栽的作业效率,对自动移栽机的关键部件取苗爪进行了研究;同时,对圆盘凸轮机构的两针式取苗爪进行结构与原理分析,确定了工作参数,包括夹持角度、秧针长度、取苗角度。经过多因素试验,完成了对工作参数的优化,结果表明取苗爪的设计满足穴盘苗的移栽要求,取苗成功率达到95%。
孙磊毛罕平丁文芹胡建平刘立晶吴福华
关键词:穴盘苗移栽
基于PLC和触摸屏的联合收割机监控系统设计被引量:29
2014年
为了实时了解联合收割机工作状态,降低故障发生率,提高收割效率,设计了一种基于PLC和触摸屏的联合收割机监控系统。该系统以PLC为主控制器,接收传感器采集到的联合收割机脱粒滚筒、输粮搅龙、输送槽转速以及前进速度,并进行数据处理、故障诊断和数据传输。以触摸屏为监视器,显示联合收割机运行状态、故障报警点,以及3路转速和前进速度走势图。运用模糊PID控制算法,降低步进电机脉冲步数偏差,提高联合收割机前进速度的稳定性以及速度控制的准确性。试验表明,该系统操作简单,人机交互性好,工作可靠,实用性强,智能化程度高。
陈进季园园李耀明
关键词:联合收割机PLC触摸屏传感器模糊PID
种群空间分布状态对排种器吸种性能的影响被引量:8
2009年
建立了气吸振动式排种器充种过程中籽粒受力模型,采用标准k-ε湍流模型,运用CFD软件Fluent对籽粒在真实吸种气流场中的受力进行了计算.通过假设种群在振动种盘内呈正四面体空间分布,分析了种群层数n、压差Δp、籽粒间隙系数λ、吸种孔与籽粒直径比γ对籽粒受力的影响.结果表明:γ较小时,压差对籽粒受力的影响较小,γ较大时,籽粒受力的大小随压差的增加迅速增大;λ<1.25时,籽粒受力随λ的增加而迅速增大,λ>1.25时,增长趋势较为缓慢.结合离散元法模拟种盘内种子的运动规律,确定排种器的工作参数,并以油菜籽为对象,进行了排种器吸种性能试验.
赵湛李耀明陈进徐立章
关键词:气吸式精密排种器种群空间分布
共77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