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治学院电子信息与物理系
- 作品数:346 被引量:548H指数:9
- 相关作者:王福谦王志军逯美红刘建伟王艳更多>>
- 相关机构:山西大学物理电子工程学院山西师范大学物理与信息工程学院太原理工大学信息工程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山西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山西高校科技研究开发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理学电子电信文化科学机械工程更多>>
- 大学生科学素养调查分析与培养策略探讨被引量:2
- 2015年
- 本文阐述了科学素养的概念及内涵,介绍了对大学生科学素养的调查与分析结果,提出了培养提高大学生科学素养的策略及建议。要改变教师观念,注重师资队伍建设;营造科学氛围;完善课程设置和考试制度;加强训练科学方法和科学思维;加大新媒体的宣传力度。
- 郭小洁
- 关键词:大学生
- 利用表象变换求解非厄米量子系统的能量本征值被引量:1
- 2018年
- 文章利用表象变换求解了二阶、四阶非厄米量子系统的本征值。在求解过程中,根据系统哈密顿算符在不同表象中的矩阵表示形式,求出系统存在奇异点的条件。
- 高慧芬周小芳
- 关键词:表象变换本征值奇异点
- 铯分子吸收光谱的实验研究
- 2010年
- 在封闭的热管炉对充有纯铯碱金属的玻璃泡进行加热和在大功率的氙灯作为非相干光源的条件下采用高分辨的AvaSpec-2048FT多通道光谱仪对铯分子蒸汽吸收光谱进行了测量,获得了325—810nm波长范围内铯分子电子态跃迁的吸收光谱,观测到了奇特的扩散带吸收谱线,并且扩散带吸收强度不依赖于温度,其中对应铯分子1(a)3∑u+→23Πg(0g+,-,1g,2g)三重态的跃迁,中心在706.6、713.2nm和719.0nm处的扩散吸收带最为明显,为研究超冷铯分子吸收谱提供了波长参考数据。
- 王贵平汪丽蓉
- 关键词:吸收光谱
-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 优化物理实验教学被引量:13
- 2007年
- 本文将现代教育技术运用于物理实验教学,建立新型的实验教学模式,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出发,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科学素养、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现代教育技术辅助教学与传统的物理实验教学相结合,创设了优良的实验教学环境,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了条件,有利于学生实验技能的训练,提高了实验教学效率,实现了物理实验教学过程最优化。
- 王铁云
- 关键词:现代教育技术物理实验教学
- 极板带有直缝隙的平行板电容器被引量:4
- 2013年
- 利用复平面上的施瓦茨-克利斯多菲变换,研究极板带有直缝隙的平行板电容器的电场,在忽略边缘效应的前提下,给出其电势和场强分布,进而讨论缝隙对电容器的耐压能力和电容量的影响.
- 王福谦
- 关键词:平行板电容器电容量
- 气泡Tolman长度的热力学分析
- 2011年
- 以气泡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热力学推导的方法,建立了气泡Tolman长度的表达形式,并与有关文献中液滴Tolman长度和等温压缩系数关系式进行比较,指出气泡Tolman长度与气相等温压缩系数以及气液两相密度比值有关。另外,讨论了纳米气泡表面张力的取值情况。
- 闫红岳丛建张国文
- 关键词:液滴
- 非对称平行双线上的TEM波及其特性阻抗
- 2011年
- 利用复数坐标系z上的分式线性变换,给出非对称平行双线中TEM波的电磁场分布规律,计算出其特性阻抗,并利用数学软件MATLA绘制出TEM波在其横向截面上的结构图.
- 王福谦
- 关键词:分式线性变换特性阻抗
- 特殊钻石型等级晶格上BEG模型的临界行为
- 2007年
- 利用重整化群方法,讨论了一种特殊钻石型等级晶格上BEG(Blume-Emery-Grif-fith)模型的相变和临界行为。结果表明,在哈密顿量中有无晶体场强度时的结果是有差别的,而且与一般钻石型等级晶格的结果不同,所计算临界指数的值也不一样,它们并不属于同一个普适类。
- 蒋学芳王艳
- 关键词:BEG模型重整化不动点
- 双光子光折变介质中非相干耦合光伏孤子族
- 2010年
- 为了得到双光子非相干耦合光伏孤子族的结果,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对稳态情况下多束互不相干的光束在双光子光伏光折变晶体中的传播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具有相同偏振和相同波长的多束互不相干的入射光束可在晶体中形成双光子非相干耦合光伏孤子族。当入射光束中仅包含两个分量时,孤子族就转化为光伏孤子对。并用双光子光伏光折变晶体Cu:KNSBN和LiNbO3进行了分析说明。研究结果可为空间光孤子理论的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 袁建法郝瑞宇
- 关键词:双光子光折变效应光折变介质空间光孤子
- 基于无人机可见光谱遥感的玉米长势监测被引量:14
- 2021年
- 玉米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在我国种植规模最大、发展最快。玉米的长势会直接影响到其产量和品质,因此通过对玉米的长势进行有效监测,可以为田间管理、早期产量估算提供宏观的参考信息,为国家和相关部门决策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以无人机为遥感平台,搭载影像传感器构建遥感系统,获取玉米可见光谱遥感影像。利用ENVI软件对获取的玉米冠层可见光谱彩色图像进行几何校正和辐射校正,然后对图像进行彩色图像灰度化和增强处理。利用对农田复杂背景适应能力较好以及具有较强光照适应性的AP-HI算法完成作物分割来提取玉米覆盖度信息。在计算玉米覆盖度时,首先利用AP-HI算法将图像进行分割,并转换为二值图,来去除图像中的土地、水管、道路、作物残渣等背景,以保留玉米的二值图像。图像中的农田存在道路区域,计算实际作物覆盖度时需将其排除。道路区域出现在图像的四个边界以及相对正中的位置处,对这些位置分别进行处理,统计其中黑色像素点的个数,根据像素点个数确定道路宽度,并将道路部分从二值图中去除。去除后的二值图中,白色像素为无作物区域,黑色像素为玉米种植区域,统计黑色像素占总像素的比例,以此确定作物的多少。选取80×80像素值作为单位面积,对处理图像进行分块标记,得到区块数为720,对单位面积的分块进行全区域扫描,每当扫描到一个黑色像素值就将总的统计面积加1,直至扫描到6400个像素点,计算其中含有的总的黑色像素值数目与6400的比值,直至将720个区块黑色像素点占总像素比例统计完全,即可计算图像中黑色像素数与总像素数之比,即为玉米覆盖度。在此基础上,根据实际情况计算玉米冠层孔隙率,并建立覆盖度与叶面积指数模型,完成玉米叶面积指数反演,为玉米长势监测提供理论依据。
- 王翔宇杨菡李鑫星郑永军严海军李娜
- 关键词:无人机遥感可见光谱玉米长势监测叶面积指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