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东北大学材料与冶金学院轧制技术及连轧自动化国家重点实验室

作品数:3,701 被引量:13,544H指数:36
相关作者:王国栋刘相华刘振宇杜林秀张殿华更多>>
相关机构:沈阳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河北理工大学冶金与能源学院沈阳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金属学及工艺一般工业技术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冶金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3,113篇期刊文章
  • 528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167篇金属学及工艺
  • 931篇一般工业技术
  • 179篇冶金工程
  • 177篇自动化与计算...
  • 82篇机械工程
  • 49篇交通运输工程
  • 46篇理学
  • 26篇文化科学
  • 25篇矿业工程
  • 24篇化学工程
  • 14篇电气工程
  • 13篇建筑科学
  • 12篇经济管理
  • 12篇环境科学与工...
  • 11篇石油与天然气...
  • 9篇电子电信
  • 6篇航空宇航科学...
  • 5篇动力工程及工...
  • 1篇天文地球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主题

  • 458篇热轧
  • 394篇合金
  • 341篇厚板
  • 282篇带钢
  • 275篇轧机
  • 274篇中厚板
  • 272篇力学性能
  • 272篇力学性
  • 229篇连轧
  • 209篇显微组织
  • 204篇奥氏体
  • 203篇铁素
  • 203篇铁素体
  • 186篇有限元
  • 181篇轧带
  • 180篇微合金
  • 179篇冷轧
  • 159篇相变
  • 158篇再结晶
  • 148篇热轧带钢

机构

  • 3,641篇东北大学
  • 95篇首钢集团
  • 56篇宝钢集团中央...
  • 37篇沈阳工业大学
  • 37篇本溪钢铁(集...
  • 34篇河北理工大学
  • 32篇宝山钢铁股份...
  • 32篇中国科学院金...
  • 28篇鞍钢股份有限...
  • 27篇莱芜钢铁集团...
  • 26篇鞍山钢铁集团...
  • 26篇唐山钢铁集团...
  • 25篇攀枝花钢铁集...
  • 25篇济南钢铁集团...
  • 25篇沈阳大学
  • 24篇宝钢集团有限...
  • 24篇太原科技大学
  • 24篇内蒙古科技大...
  • 22篇安徽工业大学
  • 22篇沈阳航空工业...

作者

  • 1,217篇王国栋
  • 955篇刘相华
  • 318篇刘振宇
  • 304篇王昭东
  • 281篇吴迪
  • 267篇杜林秀
  • 235篇张殿华
  • 146篇邸洪双
  • 140篇赵宪明
  • 129篇胡贤磊
  • 127篇李长生
  • 103篇赵德文
  • 98篇袁国
  • 97篇陈礼清
  • 95篇许云波
  • 93篇李建平
  • 85篇高秀华
  • 82篇王君
  • 80篇邓想涛
  • 80篇朱伏先

传媒

  • 541篇东北大学学报...
  • 431篇轧钢
  • 279篇钢铁研究学报
  • 213篇钢铁
  • 112篇材料热处理学...
  • 104篇金属热处理
  • 97篇热加工工艺
  • 92篇金属学报
  • 76篇中国冶金
  • 66篇塑性工程学报
  • 58篇材料与冶金学...
  • 57篇机械工程材料
  • 51篇钢铁研究
  • 34篇材料科学与工...
  • 30篇材料研究学报
  • 29篇宽厚板
  • 26篇中国金属学会...
  • 24篇特殊钢
  • 24篇中国有色金属...
  • 21篇上海金属

年份

  • 1篇2024
  • 146篇2023
  • 164篇2022
  • 176篇2021
  • 112篇2020
  • 125篇2019
  • 114篇2018
  • 127篇2017
  • 128篇2016
  • 138篇2015
  • 125篇2014
  • 158篇2013
  • 160篇2012
  • 186篇2011
  • 185篇2010
  • 253篇2009
  • 209篇2008
  • 173篇2007
  • 237篇2006
  • 139篇2005
3,70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冷轧极薄带材及其板形控制
开发了具有多项板形控制功能的UC轧机、板形信号检测系统和板形实时控制系统。采用中间辊横移、中间辊弯辊和工作辊弯辊等板形控制执行机构及采用小辊径化技术,提高了轧机的轧薄能力和板形控制功能。利用0.5mm的原料,轧制出了0....
邸洪双王哲张晓峰王国栋刘相华
关键词:UC轧机板形控制神经网络预测控制
文献传递
宁波钢铁1780热连轧过程计算机卷取温度控制数学模型
简要介绍了宁波钢铁有限公司1780热连轧层流冷却卷取温度控制模型的结构及典型的数学模型。针对卷取温度控制的难点,例如,厚规格带钢控制、低目标卷取温度控制和换规格首块钢控制等问题,从参数层别结构设计、自学习方法、反馈算法等...
彭良贵张殿华宋向荣李江张德志陈珂
关键词:热连轧生产线带钢轧制层流冷却卷取温度控制
冷却速度对5Ni钢组织和相变温度的影响被引量:1
2014年
应用Formastor-FⅡ相变膨胀仪测定并研究了5Ni钢的静态CCT曲线,测定了相变临界点A c1与A c3,为制定热处理工艺提供依据.通过万能硬度计及OM,SEM和EPMA分析了冷却速度对5Ni钢硬度、显微组织及微观成分偏析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冷却速度的增大,试样显微组织由多边形铁素体和珠光体变成贝氏体和马氏体.从CCT曲线上可以看出,淬火热处理时为了避免铁素体和贝氏体相变,临界冷却速度要大于20℃/s;在不同冷速下,Ni元素都存在偏析,这有助于回火时产生逆转奥氏体,进而改善5Ni钢的韧性.
王猛孙明雪李成刚刘振宇
关键词:CCT曲线成分偏析
热变形奥氏体CCT曲线实用化修正研究被引量:8
2006年
探讨了工艺参数对动态CCT曲线位置影响,分析采用热模拟方式测定的热变形奥氏体CCT曲线在实际应用中出现偏差的原因。结合实验及现场对变形奥氏体连续冷却规律的实测,介绍了修正动态CCT曲线的方法,该方法利用实测连续的冷却过程中相变潜热释放引起轧件温降速度变化,采用切线法获得实际工况下的相变开始和结束温度以及相变持续时间,修正后的动态CCT曲线中相变特征点更贴近生产实际。采用修正后的CCT曲线相变温度进行组织性能预测,预测结果与实测结果误差在5%以内。
陈连生狄国标任吉堂齐建军诸葛铭毅刘相华
关键词:动态CCT曲线相变潜热
冷却速度对C-Si-Mn系热轧双相钢组织性能的影响被引量:6
2007年
通过实际的热轧实验,研究了轧后冷却速度对C-Si-Mn系热轧双相钢组织形貌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研究发现,轧后冷却速度对热轧双相钢的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有很大的影响。热轧双相钢具有三种典型的组织形貌,而不同的组织形貌通过不同的强化机制赋予热轧双相钢不同的力学性能。通过不同冷却速度下的双相钢热轧实验,可以使热轧双相钢获得良好的力学性能。
贾志伟孙彬斌张红梅刘振宇王国栋
关键词:热轧双相钢力学性能
一种Nb-V复合微合金化非调质钢的组织和性能被引量:5
2009年
利用光学显微镜、透射电镜及力学性能测试等手段,研究了一种低碳Nb-V复合微合金化非调质钢的组织与性能.结果表明,成分为0.24%C-1.99%Mn-0.30%Si-0.51%Cr-0.08%V-0.07%Nb的非调质钢,在加热制度为1 200℃×1 h时锻造后空冷或风冷,可以获得较好的综合性能,其原因是Nb-V复合微合金化可以有效地细化非调质钢的组织,因而其冲击韧性得到提高.进一步分析表明,这种钢能够满足汽车前轴的使用要求,可以用于重卡前轴的设计和制造.
赵阳陈礼清徐香秋刘相华
关键词:非调质钢力学性能前轴
1780mm热轧机组轧辊磨损模型参数的优化被引量:6
2010年
针对某厂1780mm热轧生产线,现场实测了精轧机组F_4机架高速钢轧辊的磨损辊型曲线,并与模型计算曲线进行了对比,上辊计算值比实测值大96.5μm,下辊计算值比实测值大78.3μm,误差较大。经过对模型参数进行优化和调整后,磨损预测值与实测值较接近,提高了轧辊磨损预报精度。
曹燕钱春风刘相华王巍
关键词:轧辊磨损数学模型
航空轴承钢的真空低压渗碳工艺被引量:5
2020年
利用洛氏硬度计、维氏硬度计及光学显微镜等研究了真空低压渗碳工艺对航空轴承钢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试验钢经渗碳后产生了大量连续的粗大网状碳化物,但在渗碳后热处理工艺中碳化物形貌逐渐变为非连续的网状;有效硬化层由渗碳后的0. 45 mm逐步增加到设定值附近(0. 77 mm);渗层硬度梯度中的"低头"现象也逐步消除,从渗层到心部硬度平缓降低;相较于原始硬度,试验钢的表面硬度经渗碳后增加了11 HRC,经过全工序真空低压渗碳后提高了16~18 HRC。
王会王昊杰贾涛田勇王昭东
关键词:网状碳化物残留奥氏体
中锰钢的奥氏体晶粒长大动力学研究被引量:4
2020年
对中锰钢在950~1200℃条件下分别进行15~120 min等温奥氏体化的热处理实验,研究其奥氏体晶粒长大行为。结果表明:随着加热温度的升高和保温时间的延长,奥氏体晶粒均会长大。当加热温度低于1100℃时,奥氏体晶粒长大缓慢,但是当加热温度高于1150℃时,奥氏体晶粒明显粗化。通过对实验数据进行线性回归,获得了实验钢的奥氏体晶粒长大动力学模型。
于帅陶振杜林秀
关键词:中锰钢奥氏体晶粒粗化长大动力学
晶粒度对K477高温合金组织及力学性能的影响
2023年
采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和室温力学拉伸等方法,研究了晶粒度对K477高温合金组织及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三种不同晶粒度的合金试样,随晶粒尺寸的减小,其析出强化相体积分数增加,而强化相的平均尺寸减小。晶粒度为一级的试样在热处理后,γ′相大部分呈立方形且分布均匀。同时热处理态K477合金的力学性能随晶粒度减小,合金塑性提高,屈服强度及抗拉强度增大,细晶试样抗拉强度高达1128MPa。
路庆典刘国怀王晔王昭东
关键词:晶粒度力学性能
共365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