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安徽工业大学建筑工程学院

作品数:1,605 被引量:5,892H指数:27
相关作者:张浩黄志甲刘秀玉唐刚黄伟更多>>
相关机构: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土木工程学院东南大学能源与环境学院东南大学交通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安徽省高校省级自然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文化科学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441篇期刊文章
  • 150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64篇建筑科学
  • 382篇环境科学与工...
  • 189篇文化科学
  • 137篇化学工程
  • 100篇一般工业技术
  • 60篇交通运输工程
  • 49篇动力工程及工...
  • 33篇经济管理
  • 33篇矿业工程
  • 33篇理学
  • 31篇金属学及工艺
  • 23篇天文地球
  • 21篇冶金工程
  • 20篇自动化与计算...
  • 16篇农业科学
  • 15篇机械工程
  • 14篇电气工程
  • 12篇政治法律
  • 9篇水利工程
  • 8篇哲学宗教

主题

  • 130篇教学
  • 125篇混凝土
  • 107篇值模拟
  • 106篇数值模拟
  • 83篇钢渣
  • 78篇建筑
  • 69篇课程
  • 65篇废水
  • 49篇教学改革
  • 45篇污泥
  • 45篇复合材料
  • 45篇复合材
  • 36篇载力
  • 36篇承载力
  • 34篇阻燃
  • 34篇滤池
  • 32篇曝气
  • 32篇混凝土柱
  • 31篇改性
  • 30篇能耗

机构

  • 1,591篇安徽工业大学
  • 90篇教育部
  • 58篇东南大学
  • 46篇西安建筑科技...
  • 31篇马鞍山钢铁股...
  • 20篇马鞍山学院
  • 18篇马鞍山市华骐...
  • 17篇同济大学
  • 17篇中冶宝钢技术...
  • 16篇河海大学
  • 16篇北京科技大学
  • 14篇中国科学技术...
  • 11篇中国科学院
  • 11篇中国矿业大学
  • 11篇中冶华天工程...
  • 10篇上海理工大学
  • 10篇北京市地铁运...
  • 10篇安徽欣创节能...
  • 9篇南京大学
  • 9篇金属矿山安全...

作者

  • 170篇张浩
  • 120篇黄志甲
  • 103篇钱付平
  • 83篇刘秀玉
  • 78篇唐刚
  • 62篇于峰
  • 60篇鲁进利
  • 56篇陈光
  • 54篇黄伟
  • 53篇胡小兵
  • 51篇贾冬云
  • 50篇郑俊
  • 48篇韩云龙
  • 48篇陈德鹏
  • 45篇林晓飞
  • 44篇张新喜
  • 44篇黄新杰
  • 44篇丁厚成
  • 40篇张浩
  • 36篇钟梅英

传媒

  • 147篇安徽工业大学...
  • 120篇安徽工业大学...
  • 88篇过程工程学报
  • 38篇四川建材
  • 37篇中国给水排水
  • 24篇复合材料学报
  • 20篇化工矿物与加...
  • 20篇光谱学与光谱...
  • 19篇低温与超导
  • 19篇冶金能源
  • 16篇安徽冶金科技...
  • 14篇工业建筑
  • 13篇山西建筑
  • 12篇硅酸盐通报
  • 12篇中国环境科学
  • 12篇水处理技术
  • 12篇安全与环境工...
  • 12篇环境工程学报
  • 11篇安徽化工
  • 11篇环境科学与管...

年份

  • 1篇2025
  • 73篇2024
  • 88篇2023
  • 86篇2022
  • 110篇2021
  • 80篇2020
  • 80篇2019
  • 86篇2018
  • 84篇2017
  • 84篇2016
  • 81篇2015
  • 75篇2014
  • 87篇2013
  • 71篇2012
  • 113篇2011
  • 100篇2010
  • 79篇2009
  • 68篇2008
  • 51篇2007
  • 36篇2006
1,60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基于正交设计与BP神经网络优化制备Cu-Ce/TiO_2的预测模型被引量:13
2015年
采用过渡金属Cu和稀土金属Ce对TiO2进行改性。为获取高效的甲醛气体去除率,运用正交实验设计结合BP神经网络优化TiO2的改性方案。以Cu-Ce掺杂负载量、Cu-Ce摩尔比和烧结温度为正交实验设计因子,每个因子各取3个水平,以光催化甲醛气体的降解效率为目标因子,编制3因素4水平正交设计表。结合BP网络强大的函数拟合功能,以正交设计表中3因素为网络输入层,以光催化甲醛气体的降解效率为网络输出层,建立BP神经网络优化模型,并通过该模型进行预测和优选,得到最佳的活性炭改性方案。即Cu-Ce掺杂负载量为2.92%、Cu-Ce摩尔比为1∶1和烧结温度为517℃。此时光催化甲醛气体的降解效率为61.60%,与预测值59.47%的相对误差为3.46%。
张浩刘守城胡义黄新杰任崴
关键词:TIO2CUCE正交设计BP神经网络
小应变亚塑性黏土本构模型在PLAXIS中的实现及应用
2022年
针对小应变亚塑性黏土本构模型参数物理意义不明确、工程应用困难,基于PLAXIS有限元软件用户自定义材料属性的二次开发接口,自定义本构模型参数,开发小应变亚塑性黏土本构模型子程序,用于模拟分析单调载荷作用下多特蒙德黏土和循环载荷作用下高岭土的变形过程,并与文献试验结果进行对比,验证了子程序的合理性。在此基础上,将开发的子程序模拟分析京张高铁官厅湖段湖相沉积黏土在列车动循环载荷作用下的变形特征。结果表明:随载荷循环次数的增加,湖相沉积黏土变形逐渐增大并趋于稳定,模拟结果较好地体现了黏性土体在循环载荷作用下的基本力学特征,且与试验结果基本一致,验证了二次开发的小应变亚塑性黏土本构模型子程序在实际工程中的适用性。
司海宝徐辉毕庆龙
关键词:小应变亚塑性
极限荷载下桩筏基础共同作用性状的室内模型试验研究被引量:39
2007年
利用自制模型槽,通过设计系列单桩带台与群桩的桩筏基础模型试验,研究了极限荷载下桩–筏板–地基土的应力与变形性状。试验结果表明,常规桩距桩筏基础极限荷载下表现出实体深基础性状;而大桩距桩筏基础,基桩先于板下土体达到承载力极限状态,后续荷载基本由板下土体分担,验证了塑性支承桩理论。加载过程中,桩–土的荷载分担比不断变化,6d及以上桩距时,桩达到极限荷载后即趋于稳定。利用桩的极限承载力的桩筏基础设计,应考虑极限荷载与工作荷载下桩–土荷载分担比的不同性状差别。桩间距越大,桩对土体的侧向位移的"遮帘作用"逐渐弱化,板下土体的位移特征趋于天然地基的特征,桩端平面以下土体应力受板下土体分担荷载的影响越明显,6倍桩距可视为常规桩基与复合桩基的分界点。
宰金珉蒋刚王旭东李雄威何立明
关键词:桩筏基础模型试验塑性支承桩土压力
基于XGBoost分类算法的热舒适预测模型被引量:4
2022年
为考虑个性化因素对热舒适的影响,建立一种基于XGBoost分类算法的热舒适预测模型。利用独热编码的方法对原始数据进行特征参数转换,将转换后的数据作为XGBoost分类算法的输入,经迭代训练后获得最佳的公共建筑中人体热舒适预测模型;利用SHAP值对模型特征参数进行解释,得出影响个性化热舒适的关键因素。结果显示:XGBoost分类算法的热舒适预测模型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的面积(AUC)和准确率分别为0.95,89%,均优于随机森林、逻辑回归、支持向量机、神经网络等算法模型,表现出较高的预测精度;影响个性化热舒适的关键因素为空气温度、相对湿度、空气风速和体重。
沈雅倩黄志甲周涛
关键词:热舒适公共建筑
涂层传热性能对母线散热能力影响分析
2024年
为提升电力开关柜散热性能、提高供配电稳定性,本文依据传热学基础理论对电力开关柜传热过程进行分析,采用溶液共混法成功制备了适用于电力开关柜母线散热的涂层材料,并基于电磁-热-流多物理场耦合原理构建了电力开关柜涂层-热分析模型,结合母线负载电流计算理论,从涂层热导率、发射率等方面对涂覆散热涂层前后的电力开关柜传热特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涂层热导率相比于涂层发射率对母线温升影响较小,母线表面涂覆涂层之后,B相母线表面发射率由0.2增大到0.846时,三相母线最大负载电流与未涂覆相比提升18.75%。
陈德敏许浩文王昭陆彪王郭兴王行银
电热融霜过程中冷风机周围温度场分析被引量:3
2012年
应用FLUENT软件,通过对冷风机换热器模型的简化,模拟出电热融霜时冷风机周围的温度场,并通过实验对模拟结果进行了验证,对实验结果与模拟结果产生的差异作了简要的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库温变化随电热融霜功率的变化趋势相同,功率越大,融霜时间越短;随着融霜功率的增大,冷风机周围的温度分布也同步提高,网罩上的测点温度高于其它同类测点,电热量对冷风机出风口以外的测点温度影响较小。
王栋
关键词:冷库冷风机温度场
竖向新型连接装配式剪力墙抗震性能试验研究被引量:33
2014年
为综合评价基于钢板网成孔的竖向钢筋搭接连接的装配式混凝土剪力墙抗震性能,制作了足尺试件,进行了拟静力试验并与现浇试件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对于最终破坏形态,钢板网成孔的竖向钢筋搭接连接试件与现浇试件基本相同,初始裂缝出现位置不同.两者滞回曲线均较饱满,骨架曲线走势基本一致,耗能能力接近.各装配试件与现浇试件极限位移角为1/55到1/43,位移延性系数为4到5,满足延性要求.钢板网成孔的竖向钢筋搭接连接试件较现浇试件各阶段荷载承载能力有所降低.装配式混凝土剪力墙结构水平拼缝采用合理构造可以达到与现浇结构相接近的延性、承载能力以及抗震耗能能力.
刘家彬陈云钢郭正兴袁富
关键词:预制混凝土剪力墙抗震性能
煤矿井下职业危害的未确知测度评价模型及应用被引量:10
2019年
煤炭行业是职业病的高发行业且涉及的职业危害因素众多,为综合评价煤矿井下的危害状况,依据未确知测度理论,选取煤矿井下粉尘质量浓度、有害气体指数、瓦斯浓度(甲烷体积分数)、噪声、振动、温度、湿度、风速、有效风量率、作业空间、劳动强度共11个职业危害判别指标,建立职业危害评价指标体系,运用信息熵确定各指标权重,根据置信度识别准则进行等级判定,最终得出评价结果。基于煤矿井下职业危害未确知测度评价模型,应用Visual Basic编程技术实现该评价模型程序化,将该评价模型应用于同忻煤矿井下6个工种的职业危害综合评价,评价结果与实际情况相互吻合,表明该评价模型及其应用程序能够客观、准确地评价煤矿井下职业危害情况。
王明邓权龙田冬梅张文众
关键词:煤矿井下未确知测度
基于TRNSYS模拟的太阳能与地源热泵复合供暖系统的运行评价被引量:5
2022年
为缓解夏热冬冷地区供暖能耗普遍偏高的问题,采用太阳能产热辅助地源热泵系统进行联合供暖。以合肥市某建筑为供暖对象,利用TRNSYS软件搭建建筑负荷计算模型,以供回水温度、机组运行部分负荷率(PLR)、制热性能系数(COP)及运行能耗为评价指标,比较分析传统地源热泵系统、太阳能集热器与热泵机组串联与并联系统的供暖运行情况。结果表明:供暖季节3种系统的供暖温度均满足需求,与传统地源热泵供暖系统相比,太阳能集热器与热泵机组串并联供暖系统的COP分别提升了48.61%,8.33%;能耗分别降低了,84.02%,75.26%,机组运行PLR明显降低;复合供暖系统尤其是串联连接方式的系统具有明显节能优势。
吕涛鲁月红张样刘雪梅季海霞
关键词:地源热泵部分负荷率制热性能系数节能
基于BIM技术的大型铸钢节点管桁架吊装分析
2022年
结合某体育场顶盖的大悬挑管桁架吊装方案,考虑到大型铸钢节点的截面和局部实体部分与普通钢管相贯节点不同,影响单榀管桁架起吊中心计算的精确性,应用Tekla和ABAQUS软件分别建立两榀典型管桁架模型,引入铸钢节点,获取起吊中心,并借助ABAQUS进行吊装过程的受力性能分析。结果表明,两种软件所得的起吊中心均可作为吊点选取的参考位置;依据该吊装分析方法计算的两榀管桁架的性能指标满足规范要求,可以保障吊装安全。
赵锋甘聪颖胡康翔金仁才陶清林贾冬云
关键词:BIM技术铸钢节点
共160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