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财经大学文化与传媒学院中文系
- 作品数:50 被引量:48H指数:4
- 相关作者:徐芳孙建华焦瑞青李涓明达更多>>
- 相关机构:西南师范大学政法学院哲学研究所西南师范大学政法学院燕山大学文法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央财经大学教育教学改革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文学哲学宗教文化科学语言文字更多>>
- 承君衣钵立士林--简析白朴与元好问的关系
- 元好问,金代著名文学家、史学家,在诗、词、文、曲等各方面都堪称大家.白朴是元代的散曲、杂剧大家之一,也是当时少有的洒脱、自在、不受名利羁绊的名士.从人格形成的方面来看,元好问对白朴可以说影响巨大,他在实际生活中承担起了其...
- 刘琪
- 关键词:文学家白朴元好问承继关系
- 杜诗学文献研究的重要创获--评王新芳、孙微《杜诗文献学史研究》
- 2018年
- 王新芳、孙微新著《杜诗文献学史研究》2018年1月由科学出版社出版,该书在杜诗文献研究方面取得了不少创获,兹不揣谫陋,试对其成就及特色进行简要总结。
- 左汉林
- 关键词:杜诗学文献学疑难问题郑善夫
- 论钱钟书与朱东润关于梅尧臣诗歌的论争
- 2019年
- 作为古代文学研究大家的钱钟书和朱东润对宋代诗人梅尧臣诗歌的认识颇有不同.如钱钟书认为“平淡”是梅尧臣诗歌的主体风格,朱东润则认为梅尧臣向往李杜韩,并非一个平淡的诗人.从梅尧臣的诗歌创作看,其诗歌风格虽然有一定的多样性,但总体风格尚可用“平淡”概括.朱东润认为钱钟书关于梅尧臣“关心民生”的认识没有揭示出其“浑涵壮丽”的诗风,其实“浑涵壮丽”并不是梅尧臣诗歌的主体风格.钱钟书认为梅尧臣诗中的琐屑丑恶之物使诗歌显得滑稽可笑,朱东润则认为这些事物往往是有为而发.这种不同认识,源于两个人诗学观的差异.尽管两种诗学观难分高下,但在对具体诗歌的阐释上钱钟书显然较为贴切.
- 左汉林
- 关键词:朱东润梅尧臣宋诗
- 美国老师素描
- <正>弓字背Michele是外事处的工作人员,负责我们国际老师与学生的生活。她深陷的眼睛,配上棕色的皮肤和微翘的下巴,有点迷人。这张脸是中年人的,但她的背却呈老年人的弓字,和她俊俏的脸极不相配,和绿色的森林草地更不相称。...
- 马丽
- 文献传递
- 母亲
- <正>母亲来我这儿长住过两次。第一次是我的父亲刚去世,第二次是我的孩子刚一岁。这一次,母亲在我这儿待了一年。这一年,我唯一的任务就是——把母亲嫁出去。我一方面托朋友,一方面打听婚介所,在电视或报纸上看多了婚介所的"行骗"...
- 马丽
- 文献传递
- 论《三国演义》中的空幻意识
- 2002年
- 《三国演义》描写的是魏蜀吴三国鼎立 ,以魏国胜利、蜀吴失败而告终的历史悲剧。作者罗贯中以刘蜀为汉家正统 ,把道德理想与人格理想都寄托于匡扶汉室的刘蜀集团身上。这种历史道德化的创作动机 ,却遭到了历史法则的无情嘲弄。他的“拥刘反曹”的历史观 ,因历史与道德的二律背反而陷入困惑之中 ;他的道德理想与人格理想 ,也随着传统的价值体系的失落而破灭。小说留给读者的 ,只是“是非成败转头空”的幻灭 ,和“古今多少事都付谈笑中”的慨叹。这就是《三国演义》
- 李涓
- 关键词:道德理想人格理想二律背反空幻意识《三国演义》
- 新诗:“诗底进化的还原”——俞平伯的诗论
- 2004年
- 俞平伯认为 :“诗是人生底表现 ,并且还是人生向善的表现” ,“平民性是诗主要质素 ,贵族的色彩是后来加上去的 ,太浓厚了有碍于诗底普遍性。”为了达到“促进”人生的目的 ,诗歌就得真实地描写现实人生和抒写人的情感 ,但“真实”又是与“自由”连带而生的 ;因此 ,从根本上来说 ,诗应该是白话自由体 ,具有“平民性”。俞平伯的这些观点对新诗及现代诗论的发展均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 廖四平
- 关键词:俞平伯向善
- 民间信仰的恢复与重建——以侯村女娲信仰个案研究为例被引量:7
- 2004年
- 在以往女娲神话及其信仰的研究中,神话学者、民俗学者往往在大范围搜集资料的基础上,进行以文本为主的比较研究和溯源研究.②对文本进行研究固然重要,可文本形成和变异的具体过程,也值得探讨,尤其是近些年,在全国民间传统重建热潮的带动下,与女娲相关的风物、女娲神话及其信仰都得到不同程度的恢复和重建,比如河南省西华县思都岗村的女娲城、甘肃省秦安县陇城乡女娲庙会等等.为什么会出现这些重建现象?重建的过程是怎样的?重建后呈现出哪些特征?这些问题在国内神话学界、民俗学界尚鲜有问津.
- 徐芳
- 关键词:民间信仰女娲神话神仙信仰
- 从属种关系看划分、限制与定义被引量:2
- 2000年
- 普通逻辑根据两个概念的外延有无重合部分或重合部分的多少,把概念问的关系分为全同关系、真包含于关系、真包含关系、交叉关系和全异关系,进而把真包含于关系和真包含关系统称为属种关系。属种关系反映的是一事物类与其子类的关系,...……
- 郭永良
- 清代杜诗学文献研究的力作——评孙微《清代杜诗学文献考(增订本)》
- 2019年
- 杜甫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托命之人,他的诗歌及伟大人格对中国人的精神塑造有着不可估量的影响。历代文人对杜甫及其诗歌研究的层层累积,踵武不迭,逐渐使杜诗学成为一片学术的沃土。早在宋代就有了"千家注杜、五百家注韩"的说法,据最新统计,历代杜诗学文献著作截止到民国时期,目前知见者已不下一千三四百种。英国有个莎士比亚图书馆,专门存放研究莎翁的著作,倘若我们建立一个杜甫图书馆,相信其藏书的丰富程度,比之莎翁亦毫不逊色。
- 左汉林
- 关键词:杜诗学增订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