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人体解剖学与神经生物学系

作品数:325 被引量:809H指数:13
相关作者:潘爱华张建一刘正清张建伟许愿忠更多>>
相关机构:第四军医大学基础医学部第四军医大学基础医学部神经科学研究所湖南师范大学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文化科学哲学宗教更多>>

文献类型

  • 276篇期刊文章
  • 47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94篇医药卫生
  • 18篇文化科学
  • 17篇生物学
  • 4篇哲学宗教
  • 3篇历史地理
  • 1篇化学工程
  • 1篇农业科学
  • 1篇政治法律

主题

  • 53篇细胞
  • 36篇解剖学
  • 33篇海马
  • 29篇蛋白
  • 29篇教学
  • 26篇营养因子
  • 26篇源性
  • 26篇神经营养
  • 26篇神经营养因子
  • 26篇神经元
  • 26篇脊髓
  • 24篇视网膜
  • 24篇坐骨
  • 24篇坐骨神经
  • 24篇网膜
  • 23篇源性神经营养...
  • 21篇脑源性
  • 21篇脑源性神经
  • 18篇基因
  • 17篇人体解剖学

机构

  • 323篇中南大学
  • 31篇怀化医学高等...
  • 22篇中南大学湘雅...
  • 18篇中南大学湘雅...
  • 16篇湘南学院
  • 15篇海南医学院
  • 8篇第四军医大学
  • 6篇湖南师范大学
  • 6篇南昌大学
  • 6篇湖南中医药大...
  • 5篇长沙民政职业...
  • 5篇吉首大学
  • 5篇新疆医科大学
  • 4篇长沙医学院
  • 4篇湖南中医药高...
  • 3篇第二军医大学
  • 3篇广州医学院第...
  • 3篇大理学院临床...
  • 3篇新疆维吾尔自...
  • 2篇广州军区武汉...

作者

  • 113篇罗学港
  • 57篇李昌琪
  • 47篇潘爱华
  • 38篇王慧
  • 33篇黄菊芳
  • 32篇张建一
  • 29篇饶利兵
  • 27篇陈旦
  • 27篇蔡维君
  • 26篇雷德亮
  • 26篇熊鲲
  • 25篇易西南
  • 24篇伍校琼
  • 22篇李芳
  • 21篇卢大华
  • 20篇许愿忠
  • 20篇曾志成
  • 19篇刘丹
  • 19篇王淼
  • 19篇童建斌

传媒

  • 55篇解剖学杂志
  • 44篇现代生物医学...
  • 42篇神经解剖学杂...
  • 17篇中国临床解剖...
  • 16篇中南大学学报...
  • 7篇中国现代医学...
  • 7篇中国解剖学会...
  • 6篇海南医学院学...
  • 6篇解剖学报
  • 6篇第三军医大学...
  • 5篇解剖学研究
  • 4篇实用预防医学
  • 4篇国际病理科学...
  • 4篇2007年全...
  • 3篇中国临床心理...
  • 3篇中国组织工程...
  • 3篇中华行为医学...
  • 3篇中国组织工程...
  • 3篇全国解剖学技...
  • 2篇中国药物依赖...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9
  • 5篇2017
  • 1篇2016
  • 7篇2015
  • 11篇2014
  • 8篇2013
  • 17篇2012
  • 27篇2011
  • 33篇2010
  • 43篇2009
  • 36篇2008
  • 48篇2007
  • 32篇2006
  • 21篇2005
  • 21篇2004
  • 9篇2003
32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雷公藤甲素对APP/PSl双转基因AD模型小鼠海马内Aβ沉积和老年斑形成的影响
目的:研究雷公藤甲素(Triptolide.T10)对APP/PSl双转基因AD模型小鼠(APP/PSl doubletransgenic mice,APP/PSl dtg)Aβ沉积与SP形成的影响。 方法:取...
雷德亮廖丽民简小红李明波罗学港
关键词:雷公藤甲素
文献传递
BDNF对体外培养的大鼠脊髓前角神经元内突触素Ⅰ与突触囊泡素表达的影响被引量:5
2005年
探讨BDNF对体外培养的大鼠脊髓前角神经元内突触素I与突触囊泡素(SYN)表达的影响。取孕14d大鼠子宫内胎鼠的脊髓腹侧部分神经元,体外有血清培养。在培养7d后,随机分成对照组、BDNF组和抗BDNF组。BDNF组培养液中加入BDNF(20ng/ml),抗BDNF组培养液中加入BDNF抗体(20μg/ml),对照组加入等量Hanks液。3d后在倒置显微镜下计数三组神经元存活数,并用NF200、MAP2、NSE的免疫组化反应对神经细胞进行鉴定。行突触素I与SYN免疫组化反应,对部分细胞行突触素ImRNA原位杂交反应,运用图像分析系统对突触素I与SYN免疫组织反应阳性产物以及突触素I原位杂交反应阳性产物作光密度分析。结果发现有血清培养时各组脊髓前角神经元的存活数无显著差异(P>0.05);BDNF组突触素I与SYN免疫反应阳性产物的平均光密度值高于其它两组,抗BDNF组最低(P<0.01)。BDNF组突触素ImRNA阳性产物的平均光密度值明显高于其它两组,抗BDNF组突触素ImRNA阳性产物的平均光密度值最低(P<0.01)。本研究结果提示BDNF对有血清培养时脊髓前角神经元的存活没有明显影响,但BDNF可明显上调培养的脊髓前角神经元内突触素I与SYN的表达。
李昌琪刘丹卢大华罗学港鞠躬
关键词: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体外培养神经元
小鼠坐骨神经损伤后内源性BDNF对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内突触素Ⅰ mRNA表达的调节被引量:4
2005年
本研究旨在探讨小鼠坐骨神经损伤后内源性BDNF是否参与调节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内突触素ImRNA的表达。在小鼠坐骨神经压榨损伤后,腹腔注射BDNF抗体中和内源性BDNF,动物存活1~2周,用组织原位杂交技术观察突触素ImRNA在脊髓腰骶膨大部前角运动神经元内的表达。结果显示:注射BDNF抗体后坐骨神经损伤侧脊髓前角突触素ImRNA阳性运动神经元的数目和平均光密度与实验对照组相比显著下降(P<0.01)。本研究结果提示,小鼠坐骨神经损伤后内源性BDNF可参与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内突触素ImRNA表达的调节。
李昌琪刘丹卢大华罗学港鞠躬
关键词:小鼠坐骨神经损伤脊髓运动神经元MRNA表达
全国解剖学教学现状调查与分析被引量:3
2006年
目的:了解全国本科院校解剖学教研室基本情况,为进一步加强教学改革和发展提供资料。方法:全国范围内分层随机抽取了29所本科院校解剖学教研室作为调查对象。通过问卷形式,对教研室的学科建设、师资队伍、教学任务、教学手段、科研情况及学校特殊岗位津贴等方面进行了调查。结果:所调查的29个解剖学教研室中,部直属院校11所、省属重点院校5所与省属非重点院校13所。其中是博士点的11个(37.9%),硕士点16个(55.1%)。80.6%的被调查的教研室的教师高级职称比例大于30%,各类院校的职称结构无差异;而教师学历结构中,部属院校明显优于省属院校(P<0.01)。各院校所授学生与本教研室教师之比(生师比)平均为(151.66±122.97),部直属院校、省属重点院校与省属非重点院校之间有显著性差异。教研室平均配有5名实验人员,平均每年用于购买尸体标本的经费为(6.69±5.89)万元。82.1%被调查的本科院校解剖学教研室人员享受了特殊岗位津贴。结论:解剖学教研室教学任务普遍过重,师资队伍结构与数量、教学经费的投入与教师的待遇均有待于进一步的提高。
潘爱华蒙艳斌周聪发罗学港
关键词:解剖学教学
海马内注射LPS后诱导大鼠脑内BACE-1的表达变化
2014年
目的:探讨脑内注射内毒素脂多糖(lipoolysaccharide,LPS)诱导的大鼠慢性神经炎症脑内β-位点淀粉蛋白剪切酶-1(β-site amyloid precursor protein cleavage enzyme-1,BACE-1)的表达变化。方法:依赖立体定位技术,在成年SD雄性大鼠右侧海马内注入LPS,动物存活15 d。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大鼠脑内BACE-1,β-淀粉样前体蛋白(β-amyloid precursor protein,APP)以及β-淀粉样蛋白(β-amyloid,Aβ)等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相关蛋白的表达变化;采用免疫荧光双重标记技术,观察BACE-1在大鼠脑内的表达情况和定位分布。结果:在正常哺乳动物的大脑内,BACE-1主要表达在海马苔藓纤维和嗅球的嗅小球层,脑皮质内则表现为弱而弥散的神经毡反应性。本研究结果显示:LPS注射对侧大脑半球中BACE-1表现出上述正常的表达模式。然而,与注射对侧相比,LPS处理的大鼠注射侧大脑的皮质和海马区域均有BACE-1的位点特异性的表达上调,尤其在注射的针道周围明显,同时伴有APP和Aβ的表达增加。免疫荧光双标结果显示:上调的BACE-1定位于失营养性轴突末梢。结论:LPS诱导的大鼠神经炎症脑内,BACE-1表达上调,且上调的BACE-1主要定位于轴突末梢,高表达的BACE-1可能对AD的发生具有促进作用。
李美丽邓思浩段娟贺旭余清平牟琳李志远
关键词:LPS
大气颗粒物对儿童健康的影响及其机制被引量:4
2009年
本文综述大气颗粒物对儿童肺功能、免疫功能、生长发育、肿瘤生成等的影响及其机制,探讨大气颗粒物对儿童健康的影响。
李芳潘爱华郭凯雷德亮罗学港
关键词:颗粒物儿童健康
超氧化物歧化酶和PLUNC蛋白在慢性鼻窦炎和鼻息肉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被引量:6
2008年
目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实验并扩大标本量来进一步验证超氧化物歧化酶(Cu/ZnSOD)和PLUNC蛋白在鼻息肉、慢性鼻窦炎和正常鼻黏膜组织之间的差异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分别检测34例鼻息肉、30例慢性鼻窦炎和18例正常鼻黏膜组织中Cu/ZnSOD和PLUNC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①Cu/ZnSOD和PLUNC蛋白在同一个组织标本中的定位和表达强度一致,均表达于鼻黏膜上皮、腺上皮和杯状细胞中;②鼻息肉、慢性鼻窦炎和正常鼻黏膜组织之间Cu/ZnSOD和PLUNC蛋白阳性强度构成比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0.689,P<0.01)。鼻息肉组织的阳性强度以"+"为主,慢性鼻窦炎组织的阳性强度以"+++"为主,正常鼻黏膜组织的阳性强度以"++"为主。结论:Cu/ZnSOD和PLUNC蛋白是鼻黏膜局部免疫防御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当鼻黏膜受病原体侵袭或理化因素刺激引起炎症反应时,鼻黏膜上皮、腺上皮和杯状细胞反应性增生明显,它们产生和分泌Cu/ZnSOD、PLUNC蛋白等抗炎物质增多来产生炎症防御作用。
吴敏曼孙虹刘火旺王庭阔李昌琪刘丹
关键词:鼻窦炎鼻息肉超氧化物歧化酶
p-CREB在切割疼痛大鼠脊髓背角的变化被引量:4
2010年
目的:探讨环磷酸腺苷反应元件结合蛋白(cAMP response element binding protein,p-CREB)在切割痛敏形成中的作用。方法:异氟烷麻醉大鼠后切割后足。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荧光双标对p-CREB进行定位。腹腔注射吗啡和加巴喷丁,进行行为学测定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大鼠后足切割痛可以使同侧腰段脊髓背角内p-CREB增加,切割后0.5~3 h内比较明显(P<0.05)。p-CREB增加主要定位于背角神经元。腹腔注射吗啡产生镇痛作用的同时,与未切割组相比,p-CREB没有出现增加(P>0.05)。加巴喷丁产生部分镇痛作用时,与未切割组相比,p-CREB增加(P<0.05)。结论:切割疼痛所致的同侧脊髓背角内p-CREB增加与切割疼痛和痛觉过敏密切相关。吗啡对切割疼痛的镇痛作用机制与抑制脊髓背角内CREB的磷酸化增加有关。加巴喷丁对切割疼痛的镇痛作用机制与抑制脊髓背角内CREB磷酸化关系不密切。
崔宇龙徐军美戴茹萍李昌琪刘丹杨隆秋王娟
关键词:CAMP反应元件结合蛋白痛觉过敏吗啡加巴喷丁
多途径减少甲醛在解剖学实验教学中的危害
<正>甲醛为无色有强烈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易溶于水,通常以水溶液形式出现。甲醛为原浆毒物,能与蛋白质结合,使其变性凝固失去活性。甲醛由于有广泛的抗菌灭菌功能,有防腐固定生物组织的作用,且能保护组织中脂肪和类脂质,渗透性好,...
胡建光潘爱华
早发型脊髓小脑共济失调6型家系的神经病理学研究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对我国首次报道的经基因诊断明确的早发型脊髓小脑共济失调6型(spinocerebellarataxia6,SCA6)家系进行神经病理学研究。方法对经基因诊断明确的一个SCA6家系中的2例患者进行尸检,分别取小脑上蚓部、齿状核、下橄榄核等部位进行HE染色、尼氏染色、Golgi染色、Calbindin免疫组织化学以及电镜的检测,研究早发型SCA6中枢神经系统的病理改变。结果早发型SCA6患者的小脑皮质浦肯野细胞出现严重的神经退行性改变,齿状核、下橄榄核神经元以及大脑皮质中央前回也受到累及,而脊髓相对保存无明显的神经病理学改变。结论早发型SCA6患者中枢神经系统存在较为严重的神经退行性改变,主要发生在小脑皮质、齿状核以及下橄榄核,这些病理改变随病程的延长而逐渐加重。
王雪晶沈若武黄良李晓辉唐北沙
关键词:脊髓小脑共济失调系谱浦肯野细胞小脑核
共33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