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农业生物多样性应用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 作品数:92 被引量:581H指数:14
- 相关作者:陆春明张国涛马荣李利国段琳更多>>
- 相关机构:大理学院生命科学与化学学院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植物病虫害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泰山学院生物与酿酒工程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专项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轻工技术与工程医药卫生更多>>
- 重要植物寄生线虫内切葡聚糖酶基因研究进展被引量:1
- 2012年
- 在线虫与植物互作的过程中,降解寄主细胞壁是植物线虫成功建立寄生关系的关键环节。β-1,4-内切葡聚糖酶(β-1,4-endoglucanase,ENG)是由线虫食道腺细胞产生并由口针分泌、对细胞壁降解起关键作用的酶类之一。本文对近年来植物寄生线虫eng基因的克隆、组织定位、表达分析、基因、编码蛋白的结构功能以及ENG来源、进化及在线虫与植物互作中的潜在作用等进行了概述。
- 彭焕彭德良胡先奇黄文坤贺文婷
- 关键词:内切葡聚糖酶水平基因转移植物寄生线虫基因克隆
- 烯酰吗啉对葡萄叶部代谢的影响
- 2022年
- 【目的】探究羧酸酰胺类杀卵菌剂烯酰吗啉对葡萄叶片代谢物质及代谢通路的影响,为进一步阐释羧酸酰胺类杀菌剂对葡萄叶片代谢的影响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避雨栽培未施用过杀菌剂的健康红地球葡萄为研究对象,在葡萄树生长发育期间喷施烯酰吗啉农药处理(DI),以等量无菌水为对照(CK),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技术研究2种不同处理下葡萄叶片的代谢差异。【结果】偏最小二乘回归判别分析及置换检验结果显示2种处理葡萄样品的代谢物存在显著差异(P<0.05,下同),进一步采用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结合置换检验发现2种处理下葡萄叶片有差异代谢物,并筛选出造成2种处理葡萄叶片代谢显著差异的39种主要代谢物质,其中,烯酰吗啉处理后显著改变的差异代谢物质主要分为7大类,脂质和类脂分子物质、苯丙烷和聚酮、有机酸及其衍生物、有机氧化合物、生物碱及其衍生物、有机氮化合物及其他化合物。对植物抗性关键激素水杨酸和茉莉酸,以及与抗性有关的物质蛇葡萄素、白藜芦醇的相对丰度进行分析发现,施用烯酰吗啉后,其含量均受到影响。通过KEGG通路富集分析发现差异代谢物质主要富集在类黄酮生物合成通路、黄酮和黄酮醇的生物合成通路、烟酸盐和烟酰胺代谢通路、类固醇生物合成通路4条代谢通路中。【结论】施用烯酰吗啉后,葡萄叶片代谢受到直接和间接影响。农业生产中合理按照推荐浓度施用烯酰吗啉能对葡萄产生一定的正面效应,从而促进其品质及质量的提升。
- 何涛孙家秀陈吉越邓维萍何霞红朱书生朱有勇杜飞
- 关键词:葡萄烯酰吗啉代谢通路
- 大豆孢囊线虫果胶酸裂解酶基因Hg-pel-5的克隆与分析被引量:4
- 2012年
- 【目的】克隆和分析与大豆孢囊线虫寄生密切相关的果胶酸裂解酶新基因,为研究大豆孢囊线虫寄生和致病的分子机理提供依据,并为探讨大豆孢囊线虫的防控新途径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通过EST分析结合RACE-PCR扩增方法,从大豆孢囊线虫中克隆出1个果胶酸裂解酶新基因;通过原位杂交和半定量PCR的方法确定基因的表达部位和分析不同发育阶段的基因表达;采用Southern杂交方法分析基因的拷贝数。【结果】从大豆孢囊线虫中克隆出1个全长为957个碱基编码227个氨基酸残基的新果胶酸裂解酶基因Hg-pel-5(GenBank登录号HQ123259)。Hg-pel-5基因组由2个外显子和1个内含子组成。预测蛋白含有20个氨基酸残基的信号肽和4段细菌结构的果胶酸裂解酶第三家族的保守位点。原位杂交确定Hg-pel-5在大豆孢囊线虫亚腹食道腺中表达。半定量RT-PCR结果表明Hg-pel-5在寄生前和寄生过程早期的2龄幼虫大量表达。Southern杂交结果显示Hg-pel-5存在于大豆孢囊线虫基因组中并以多拷贝形式存在。【结论】对大豆孢囊线虫中1个新的果胶酸裂解酶基因Hg-pel-5进行克隆和分析,表明该基因在大豆孢囊线虫早期寄生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 彭焕彭德良黄文坤贺文婷胡先奇
- 关键词:大豆孢囊线虫基因克隆原位杂交SOUTHERN杂交
- 鼓槌石斛内生细菌分离、鉴定及功能分析被引量:12
- 2014年
- 为微生物农药和肥料生产提供菌种资源,用组织分离法从鼓槌石斛健康组织分离内生细菌,用对峙法和抑菌圈法筛选拮抗菌株;以平板法筛选解磷、解钾和固氮菌株;以田间试验检验固氮菌株的增产效果;用PCR扩增功能菌株的16S rDNA,结合菌株的菌体、菌落形态特征和部分生理生化特征,确定功能菌株分类地位。结果表明,从鼓槌石斛组织共分离到33株内生细菌,数量和种类为根>茎>叶;其中GB7属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GB16属链霉菌(Streptomyces sp.),GB8、GB9、GB21属芽孢杆菌(Bacillus spp.),均有病害生防功能;GB2属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 calcoaceticus),GB20属肠杆菌(Enterobacter sp.),具解磷功能;菌株GB1属产酸克雷伯氏菌(Klebsiellaoxytoca),具固氮功能。
- 杨绍周吴毅歆邵德林朱隆华何月秋
- 关键词:鼓槌石斛解磷固氮RDNA
- 稻瘟病菌无毒基因AvrPi9在2个病圃中的动态变化被引量:5
- 2016年
- 为了评估水稻抗稻瘟病基因Pi9在生产上的应用前景,采用接种鉴定和PCR检测分析了2012年至2014年从云南省罗平县和腾冲县2个病圃内感病品种丽江新团黑谷的396个稻瘟病菌单胞菌株的无毒基因Avr Pi9动态变化。结果表明:Avr Pi9在此两病圃所采集菌株中出现的频率虽均高达90%以上,但有逐年下降的趋势。抗病基因Pi9仍有应用前景,特别是与抗病基因Pi zt、Pi7、Pi12联合应用,联合抗病系数都达0.81以上。然而,在PCR检测到的388个Avr Pi9菌株中,21个含有该基因片段,但仍对Pi9基因品系IRBL22有致病性,Avr Pi9基因可能正在发生结构变化。
- 杨扬褚晋何鹏飞吴毅歆易加洪何月秋
- 关键词:分子检测
- 玉米圆斑病菌毒素与玉米对应抗病基因研究进展被引量:2
- 2013年
- 近年来玉米圆斑病在我国有加重趋势。为有效控制该病害,本文综述玉米圆斑病菌分泌的3种毒素或蛋白及玉米中的抗病基因。HC毒素是1号生理小种分泌的寄主专化性毒素,其合成受TOX2位点上多个基因控制。HC毒素抑制组蛋白脱乙酰酶活性,引起高度乙酰化来修饰植物防卫反应相关基因表达。Hm1和Hm2是玉米抵抗HC毒素的抗病基因,分别编码HC毒素还原酶和HC毒素还原酶类蛋白,Hm1在抗病玉米全生育期内均起作用,Hm2仅在成熟期才有抗性。BZR-cotoxin是玉米圆斑病菌3号生理小种分泌的水稻专化性毒素,其可诱导非病原菌在水稻和玉米叶片上感病。Bz-cmp是玉米圆斑病菌分泌的另一蛋白,修饰玉米种子内的ChiA蛋白,并将该蛋白转化为失活的ChiA-m,从而使种子感病。
- 卢灿华吴毅歆黄莲英毛自朝何月秋
- 关键词:抗病基因
- 多主棒孢霉对橡胶树的致病性和生物学特性研究被引量:12
- 2008年
- 从表现轮斑病的豇豆叶片上分离到病原菌多主棒孢霉(Corynespora cassiicola)。将该菌接种到橡胶树叶片上,9d后接种的橡胶树叶片表现出橡胶树棒孢霉落叶病症状。表明多主棒孢霉可能可以交叉染橡胶树。通过抑菌效果试验,发现多菌灵对多主棒孢霉有良好的抑菌效果,而丙环唑、代森锰锌和百菌清的抑菌效果不理想。生物学特性研究表明,多主棒孢霉菌丝体生长最适的温度是28—30℃,最适酸碱度为pH9,最适碳源为麦芽糖,最适氮源为L-组氨酸,菌丝致死温度为56℃。
- 郑肖兰黄伟明贺春萍吴伟怀李锐郑服丛
- 关键词:橡胶树抑菌效果生物学特性
- 甘蔗黑腐病病原菌的鉴定被引量:6
- 2014年
- 在云南开远6根发病的甘蔗茎上分离到甘蔗黑腐病病原菌,鉴定了该病害的病原菌,以期为防治和控制该病害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基于致病性测定,ITSI-5.8S-ITS2 rDNA序列的系统发病分析和形态学观察结果,甘蔗黑腐病是由多脂长喙壳菌(Ceratocystis adiposa(Butl.)Moreau)引起的,该病菌导致甘蔗黑腐病在中国属首次报道.
- 李婕李永川杨虹余磊黄琼
- 关键词:甘蔗黑腐病ITS
- 氢氧化钾浓度和温度对水稻碱消值测量的影响被引量:4
- 2013年
- 糊化温度是决定稻米食味与蒸煮品质的重要因素,而碱消值则是衡量稻米糊化温度的关键指标。为了研究测定条件对稻米碱消值测定结果的影响,设计4种不同的氢氧化钾浓度和温度条件并测定了100个云南传统稻种在这4种测定条件下的碱消值。结果显示,温度对稻米碱消值的测定结果没有显著影响(P>0.05),在20℃和30℃条件下所测得的碱消值没有显著差异(P>0.05),因此测定中可用室温代替30℃恒温。但氢氧化钾的浓度对稻米碱消值的测定结果有显著影响,1.5%氢氧化钾条件下测得的碱消值显著低于1.7%氢氧化钾条件下所测得的(P>0.05)。此外,研究显示标准条件下碱消值均为7级的水稻品种具有不同的碱消值时间曲线,因此这些品种可能具有不同的糊化温度和蒸煮品质,这一结果也显示了目前的碱消值分级体系可能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
- 杨昆陈虹浦仕磊王云月陆春明董梅
- 云南地区稻作品种多样性的地理分布格局与不同民族人口分布之间的关系被引量:5
- 2010年
- 利用云南地区5285份稻种资源信息和人口普查数据,分析了该地区稻作品种多样性的地理分布格局及其与不同民族人口分布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云南地区稻作品种的多样性从南到北总体上呈递减趋势;傣族、哈尼族、拉祜族和布朗族人口比重与稻作品种的丰富度密切相关;不同民族文化和稻作文化背景下的人口对传统稻作品种的留存和栽培可能具有不同的影响。
- 冯建孟何汉明朱有勇李成云
- 关键词:民族人口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