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云南农业大学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薯类研究所

作品数:108 被引量:890H指数:16
相关作者:贾振华王婷婷刘艳王晓宇金鑫更多>>
相关机构:西南林业大学园林学院大理大学农学与生物科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云南省科技厅科研基金云南省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轻工技术与工程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99篇期刊文章
  • 9篇会议论文

领域

  • 95篇农业科学
  • 11篇生物学
  • 4篇轻工技术与工...
  • 3篇医药卫生
  • 2篇经济管理
  • 1篇天文地球

主题

  • 73篇马铃薯
  • 11篇薯蓣
  • 9篇块茎
  • 9篇彩色马铃薯
  • 8篇内源
  • 8篇内源激素
  • 7篇栽培
  • 7篇花色
  • 7篇花色苷
  • 6篇马铃薯品种
  • 6篇马铃薯生长
  • 6篇光合特性
  • 6篇甘薯
  • 5篇叶绿
  • 5篇叶绿素
  • 5篇土壤
  • 4篇休眠
  • 4篇养分
  • 4篇叶片
  • 4篇山药

机构

  • 108篇云南农业大学
  • 1篇甘肃省农业科...
  • 1篇东北农业大学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云南省热带作...
  • 1篇保山学院
  • 1篇天水市农业科...
  • 1篇西南林业大学
  • 1篇宣威市农业技...
  • 1篇大理大学
  • 1篇甘肃省农业科...
  • 1篇云南泵龙马铃...

作者

  • 107篇郭华春
  • 17篇王琼
  • 12篇肖继坪
  • 9篇肖关丽
  • 8篇李彩斌
  • 8篇龙雯虹
  • 8篇白磊
  • 7篇杨慧菊
  • 7篇张光海
  • 6篇李婉琳
  • 5篇董志渊
  • 5篇张新永
  • 4篇沙本才
  • 4篇张雅琼
  • 4篇贾振华
  • 3篇艾星梅
  • 3篇龙瑞平
  • 3篇苏云松
  • 3篇郭文
  • 3篇颉炜清

传媒

  • 13篇分子植物育种
  • 11篇中国马铃薯
  • 11篇西南农业学报
  • 10篇云南农业大学...
  • 5篇西北植物学报
  • 5篇云南农业大学...
  • 3篇中国农业科学
  • 3篇作物学报
  • 3篇热带亚热带植...
  • 2篇食品科学
  • 2篇农业科技通讯
  • 2篇干旱地区农业...
  • 2篇中国农学通报
  • 2篇西部林业科学
  • 2篇中国生态农业...
  • 2篇2011中国...
  • 1篇中国食物与营...
  • 1篇水土保持研究
  • 1篇种子
  • 1篇中国生态农业...

年份

  • 6篇2023
  • 3篇2022
  • 6篇2020
  • 2篇2019
  • 2篇2018
  • 13篇2017
  • 4篇2016
  • 7篇2015
  • 4篇2014
  • 9篇2013
  • 7篇2012
  • 8篇2011
  • 7篇2010
  • 10篇2009
  • 4篇2008
  • 6篇2007
  • 3篇2006
  • 1篇2005
  • 4篇2004
  • 2篇2003
10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覆膜补灌对云南春作马铃薯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试验以云南省马铃薯主栽品种会-2为试验材料,在昆明地区进行了不同播期覆膜补灌种植试验,设置了常规栽培(不覆膜不浇水CK)、覆膜补灌、覆膜补灌施保水剂三个处理,探讨覆膜补灌对马铃薯生长与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覆膜补灌可以明...
白磊郭华春贾振华龙瑞平李彩斌
关键词:马铃薯生长发育
文献传递
中国西南马铃薯栽培模式研究及水分高效利用
西南多季马铃薯生产区包括云南省、四川省、贵州省、重庆市、西藏自治区和湖南湖北西部,生产面积和产量都约占全中国的40%.由于该地区海拔巨大差异形成了气候生态的多样,致使马铃薯种植呈现明显的多样性.种植季节和模式几乎涵盖了中...
郭华春肖继坪李婉琳王琼
魔芋与玉米间作群体中魔芋植株生长及葡苷聚糖含量变化的研究被引量:17
2013年
设置玉米与魔芋1∶4、2∶4行比种植和净作魔芋3种不同的栽培模式,魔芋采用8.78、12.07、15.36和18.66万/hm24种种植密度,研究不同间作模式和种植密度对魔芋主要生长性状和产量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玉米遮荫有利魔芋生长,表现为植株变高,生长繁茂,发病轻,叶绿素和葡苷聚糖含量套作都较净作高。综合考虑,魔芋与玉米间作,以玉米∶魔芋=2∶4的间作模式、种植密度为15.36万株/hm2最好。
刘艳郭华春张雅琼李婉琳
关键词:魔芋玉米间作种植密度
马铃薯温光反应及其与内源激素关系的研究被引量:17
2010年
【目的】研究不同温光条件下马铃薯生长、块茎形成及其与内源GA3、ABA和JA的关系,为云南省马铃薯周年均衡生产及品种引进提供依据。【方法】选用云南主栽的4个马铃薯品种——大西洋、合作88、米拉和中甸红,设15℃8h、15℃12h、15℃16h、25℃8h、25℃12h和25℃16h共6个温光处理,观察不同温光条件下马铃薯生长及块茎形成,并对不同温光条件下的内源GA3、ABA和JA进行测定分析。【结果】马铃薯不同品种对温度和光照的敏感性存在差异,大西洋对温度反应较敏感,25℃高温条件下,8h、12h和16h三个光照处理后均无块茎形成,合作88对光照反应较敏感,在16h长日光照条件下,15℃、25℃两个温度处理后均无块茎形成,中甸红在高温和长日照(25℃16h)的共同作用下无块茎形成,米拉在所有温光处理下均有块茎形成。不同温光条件下马铃薯叶片内源GA3、ABA和JA测定分析结果表明,GA3在无块茎形成的温光条件下含量较高而在块茎形成温光条件下含量显著降低,ABA和JA含量无论在何种温光条件下都随马铃薯生育进程持续增高。【结论】GA3是抑制结薯的重要因子,ABA和JA含量升高与植株衰老的关系比与块茎形成的关系更为密切。
肖关丽郭华春
关键词:马铃薯温度光周期内源激素
马铃薯不同品种(系)和稻、薯轮作模式对根结线虫病的防治效果被引量:5
2020年
根结线虫病是马铃薯连作减产的主要原因之一。为研究根结线虫病的农艺防治措施,本文开展了品种抗性评价、稻、薯轮作和土壤淹水下的线虫消减动态研究。抗性评价试验表明,18个品种(系)中没有筛选到同时抗南方根结线虫和爪哇根结线虫的材料,品系1002-1和品种丽薯6号相对抗性较好,青薯9号和合作88相对敏感。马铃薯根结线虫发病土壤中可同时检测到卵、幼虫和成虫等不同形态。水旱轮作试验表明,经一茬水稻栽培可使土壤中根结线虫虫态完全消失,再种植马铃薯也不再发生根结线虫病,且马铃薯有效产量显著提高,青薯9号、合作88和丽薯6号的单株有效产量较对照分别提高50.5%、43.7%和26.0%,差异均极显著,1002-1单株有效产量与对照差异不显著。由此可见,稻、薯轮作根结线虫防治效果明显。为进一步探索水旱轮作的防治机制,观察了土壤淹水进程中各种虫态消减动态。结果表明,在淹水过程中,根结线虫的卵、幼虫和成虫不同虫态此消彼长,要淹水60 d以上,土壤中才检测不到所有形态虫体。水早轮作中水稻生长期淹水时间足够长,满足防治线虫的淹水条件。因此结合抗病品种选用进行稻、薯轮作是防治马铃薯根结线虫病既绿色环保又可持续有效的方法。
武超刘贤文张炜王琼郭华春
关键词:马铃薯品种(系)根结线虫病
盾叶薯蓣三倍体自然变异类型的发现及其主要经济性状评价被引量:3
2008年
目的对盾叶薯蓣三倍体自然变异类型主要经济性状进行评价,为盾叶薯蓣三倍体新品系选育奠定基础。方法对云南各地区收集盾叶薯蓣进行倍性鉴定。对鉴定获得的三倍体株系的单株产量、增殖率、薯蓣皂苷元的量等经济性状进行评价。结果在收集的盾叶薯蓣资源中发现5个三倍体;盾叶薯蓣三倍体株系间性状均表现较大差异,单株产量1090.00~628.57g,增殖率(倍)72.43~29.43,干物质质量分数36.95%~24.06%,薯蓣皂苷元质量分数4.40%~1.50%,株系1和株系3产量超过1000g,株系2薯蓣皂苷元质量分数达到4.40%,株系3在单株产量、增殖率、薯蓣皂苷元的量等性状均表现优异,综合指标数值最高。结论通过盾叶薯蓣三倍体自然变异类型发现和株系性状评价,获得表现优良的三倍体株系,通过后代进一步评价有望选育出盾叶薯蓣三倍体新品系。
董志渊郭华春
关键词:盾叶薯蓣三倍体经济性状
云南薯类作物生产现状与产业化前景分析被引量:23
2004年
通过对云南主要薯类作物的生产现状分析认为:云南薯类作物已从单一的“救荒”作物,向轻工、能源、医药原料转变,云南发展马铃薯具有得天独厚的气候优势和区位优势,可积极发展;而甘薯作为未来重要的能源作物应该引起足够重视;魔芋发展中应该注意多元市场的开发;发展薯蓣的规模要适度,并要增加产业中的科技含量,提高竞争力。
郭华春
关键词:薯类作物马铃薯魔芋
小花盾叶薯蓣未减数花粉的人工诱导研究被引量:3
2008年
首次进行了秋水仙素和低温处理诱导产生小花盾叶薯蓣未减数花粉的研究,为该种植物的有性多倍化育种奠定了基础。用0.1%秋水仙素处理处于减数分裂的小花盾叶薯蓣雄花花蕾24 h、48 h、72 h、96 h和对其花蕾作4℃低温处理48 h、72 h、96 h的结果表明,以0.1%秋水仙素浸泡处理72 h的效果最佳,其大花粉比例为49.20%,未减数配子比例为46.73%;经过诱导处理的花粉萌发率为26.97%,而未经处理花粉的萌发率为52.15%;所获小花盾叶薯蓣的未减数花粉在培养基上能够萌发,但其花粉管伸长速度低于正常花粉。
董志渊郭华春
多效唑和矮壮素破除山药零余子休眠的效应被引量:10
2011年
用不同浓度的多效唑(PP333)和矮壮素(CCC)水溶液处理不同休眠期的山药零余子,研究PP333和CCC打破休眠的效果。结果表明,0.1~1000mg·L-1PP333都不能打破刚收获的山药零余子的休眠。0.1~100mg·L-1PP333水培采后60d的山药零余子,第30天时发芽率(41.3%~61.8%)显著高于对照,第45天时1、10mg·L-1PP333两个处理的发芽率分别为92.5%和97.5%,显著高于0.1、100mg·L-1PP333处理和对照。10、100mg·L-1PP333浸泡采后60d的零余子24h后进行沙培,也能显著促进零余子发芽。0.1~1000mg·L-1CCC浸泡采后60d的零余子24h后进行沙培,不能促进发芽。0.1mg·L-1CCC水培采后90d的零余子,第30天时零余子的发芽率为60.0%,显著高于对照。以上结果说明,1~10mg·L-1PP333水培能显著打破采后60d的零余子休眠,PP333的处理效果优于CCC。
龙雯虹肖关丽王琼沙本才郭华春
关键词:多效唑矮壮素山药零余子休眠
马铃薯芳香物质的初步研究被引量:4
2019年
【目的】检测蒸煮马铃薯中主要挥发性芳香物质成分。【方法】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和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结果】从46个马铃薯品种蒸煮块茎中检出43种主要挥发性芳香物质,其中醛类14种、酯类5种、醇类5种、烷烃类5种、呋喃类2种、酮类3种、苯环类7种及其它化合物2种。【结论】醛类物质是蒸马铃薯的主要香味成分,而苯甲醛、3-甲硫基丙醛、癸醛、壬醛、正己醛、2-正戊基呋喃等化合物是蒸马铃薯的主要芳香物质,不同马铃薯品种间,芳香物质种类和相对含量差异较大。
龚兴旺肖继坪王婷婷郭华春
关键词:马铃薯芳香固相
共11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