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人类学研究所
- 作品数:354 被引量:2,388H指数:26
- 相关作者:赵旭东黄剑波张洁孙笑非张文潇更多>>
- 相关机构: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中山大学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社会学文化科学政治法律更多>>
- 微信中的生命时间——对大学生和新生代农民工群体数字鸿沟研究的一个维度被引量:12
- 2017年
- 通过访谈法和观察法,对大学生和新生代农民工的微信社交研究表明:在不同生命时间与社会资本交互作用下,大学生群体在处理现在与未来的关系中体现出"枝杈型"模式,即存在多种的增长点和发展可能性,且各种方向和发展点之间没有必然的相关性和连续性,实践主体需要通过选择与行动承担风险与机遇。新生代农民工群体关于现在与未来的模式中,更体现为"线性"模式,并指向更具现实意义的行动与期待。两个群体的不同微信实践正是两种模式的写照与实施环节。由此,不同社会群体之间数字鸿沟的形成,得到生命时间意义上的进一步理解。
- 刘谦陈香茗
- 关键词:大学生农民工
- 接下来会发生什么?——对未来的焦虑
- 2017年
- 本文探讨的是人们如何控制或试图控制未来的问题。以中国东北的一位老者为例,本文解释了他用以控制未来的两种基本机制:一方面,他运用源于中国宇宙观原则的算命法,通过理解甚至操纵个人与更大的宇宙过程的关系来掌控未来;另一方面,他也深陷于与他人建立关系的复杂人际过程之中,需要卷入与他者的关联来确保某种特定的未来。换句话说,第一种方式是宇宙的、指向世界万物的,而第二种则面向人际关系,并且,在中国,这样的人际关系建基于"分离与重聚"过程的结构性安排,将人们聚合到一个共有的命运。这篇基于中国案例的文章也试图以此探讨一些普遍意义上人的本质性。
- 石瑞徐腾张慧
- 关键词:焦虑占卜命理
- 社区网络基础上的宗教力量参与艾滋病防治被引量:6
- 2011年
- 本文针对少数民族社区的特点,在案例研究方法基础上,讲述了中英艾滋病策略支持项目(CHARTS项目)推动下甘肃省根据不同社区特点开发相应的防治策略。CHARTS项目将社区防治网络和清真寺一起纳入艾滋病宣传和防治。社区通过自身组织将艾滋病防治与日常工作结合,并依托自身组织资源优势,整合社区资源,编织社区防治艾滋病网络,动员社区宗教力量参与,发挥了民间文化资源及宗教力量在防治艾滋病方面的影响力。
- 雷亮中和文臻
- 关键词:艾滋病防治社会动员
- 双向赋权:国际移民影响母国的作用机制探究
- 2024年
- 国际移民研究领域长期存在“接收国偏见”,即已有研究大多聚焦于移民在接收国的融入问题,而相对忽视国际移民与母国的互动关系。在移民数量持续增加的当今世界,移民对母国的影响不容小觑。本文从跨国主义理论的角度,探究国际移民对母国产生影响的作用机制。移民的跨国实践创造出跨国社会空间,该空间的跨地域性使得移民呈现出“双重联系”的特点,客观上赋予移民影响母国的可能性。这种可能性和权力通过“双向赋权”的方式实现:一方面,移民在经历接收国的“再社会化”后,通过跨国社会空间中的“社会性汇款”对母国施加影响;另一方面,母国对移民的“英雄化”与“他者化”,客观上构建了移民对母国发挥影响的途径。
- 李夏菲
- 关键词:跨国主义国际移民
- 艾滋病歧视的根源与反歧视策略研究被引量:11
- 2017年
- 国内现有关于艾滋病污名与歧视的研究大多假定在歧视艾滋病与艾滋病知识之间存在负相关,并通过基线调查、干预试验与干预后调查来验证这一假设,继而提出通过传播艾滋病知识进行健康教育消除歧视的策略。然而,恰恰是人们所掌握的艾滋病知识与信息而不是无知导致了污名与歧视。因此,考察人们获取艾滋病相关信息的途径以及这些信息对其认知、行为的影响,才是挖掘歧视的根源的关键。本研究从承载艾滋病相关知识与信息的健康教育材料以及艾滋病防治活动过程中医疗卫生工作人员与目标人群的互动入手,考察艾滋病歧视产生的根源,并提出相应的反歧视策略。
- 张有春和文臻
- 关键词:艾滋病污名歧视健康教育
- 农民合作社的组织文化研究被引量:1
- 2015年
- 农民专业合作社作为一种新型农民经济合作组织,其实际运行无法脱离地方社会、文化的背景。组织人类学为从社会、文化角度考察农民专业合作社提供了理论视角。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地方社会的运作更多地依赖于两个文化原则,即亲缘关系和业缘关系,地方精英在合作社的组织和运作起到核心作用。"大人物"概念对农民合作组织中普遍存在的地方精英主导现象提供了解读办法。此外,地方精英与社员之间实际上形成了一种在大市场—小农户二元格局上的"经济庇护关系"。
- 和柳庄孔韶
- 关键词:农民专业合作社地方精英
- 互惠人类学再发现被引量:89
- 2018年
- 互惠在理解人类基本生存条件方面具有核心意义:人的社会性基于互惠关系而得以建立,人与人之间的纽带性联系也因互惠而得以强化。互惠人类学强调不同人群之间的往来互动,是一种文化逻辑。在根本上它是对差异性互补的互惠关系形态的研究,在这一视角下,差异性得到融通,继而形成多样性文化共存、共生与共享的交往空间。通过人类活动形成的诸多形式的通道,包括有进有出、进进出出、杂糅相济和互通有无等特征。"一带一路"倡议的开展包含通道的诸多特征和功能,对它的研究涉及一种新的文化形态分析,即基于道路而非地点场所的社会与文化研究。
- 赵旭东
- 小凉山彝族“虎日”民间戒毒行动和人类学的应用实践被引量:60
- 2005年
- “虎日”模式在寻找传毒、吸毒的社会文化原因以及民间自救的有效方法的同时,以人类学的理论为项目切入点,以一种家族仪式为契机,调动和激活了凉山彝人来自家族组织、信仰仪式、伦理道德、习惯法和民俗教育等层面的文化资本诸要素,进一步激发出战胜人类生物成瘾性的坚强毅力,有效地提高地方人民的戒毒成功率,应对“世纪瘟疫”———艾滋病。
- 庄孔韶杨洪林富晓星
- 关键词:戒毒家支仪式习惯法
- 基于文化自觉的美美与共——发现费孝通晚年思想中的自我超越
- 2022年
- 在费孝通晚年的思想中有着一种明显的自我超越意识的存在。这是围绕着作为枢纽性概念的文化自觉而展开的。这使其前后的思想之间有了一种连贯性,并体现在了以文化的本位意识为立场而进行的一种社会学“补课”所带来的自我觉悟之中。费孝通晚年的思考中,他深刻注意到了我们生活之中世界存在的危机意识的涌现以及基于知识经济而有的“斗智”时代的来临。而这种世界不同文化在一个巨大平面上去进行竞争和交流之时,更需要跨文化交流体系的构建,以此来寻求其中儒家传统一脉相承的和而不同的中国智慧对于世界共同体构建的贡献。其未来必将会是一种迈向于文化自觉的美美与共愿景的实现,也会是未来能够去贡献于世界秩序构建的中国方案。
- 赵旭东
- 关键词:文化自觉补课斗智
- 当代中国城市化与居住空间再生产——以昆明和重庆的“农转城”为例被引量:1
- 2016年
- "农转城"不仅仅是土地和"人"的城市化,还涉及居住空间的社会再生产以及"人"与"空间"的有效融合问题。以微观的、日常生活的视角来考察"农转城"之后的居住区,本文分析了以下三种不同居住空间对搬迁后农民生活的影响和再造:1.农民被迁至更边缘的地区但保留了传统的居住方式和社区;2.农民与开发商协调重建了高层楼房的居住小区,改变了居住方式但保留了原先的社区;3.农民被安置在新建的经济适用房小区,既改变了居住格局又改变了社区生活。作为欧盟"城镇化中国:中国可持续城镇化发展"的一部分,1本文试图通过分析居民的生活环境、邻里关系、社区重建、基层治理以及冲突解决(尤其是拆迁农民与当地居民的冲突)等一系列问题,以作为空间生产主体的"农转城"居民、物业以及社区组织为核心,来探讨"农转城"的居住空间改变和再生产过程,以及在快速城市化转型过程中空间再造所存在的矛盾和冲突。
- 张慧
- 关键词:城市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