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西安交通大学人居环境与建筑工程学院土木工程系

作品数:295 被引量:1,898H指数:22
相关作者:李杭州韩波余小燕周晓松张新善更多>>
相关机构: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土木工程学院西安理工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长安大学地质工程与测绘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理学交通运输工程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203篇期刊文章
  • 90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98篇建筑科学
  • 42篇理学
  • 26篇交通运输工程
  • 18篇天文地球
  • 11篇一般工业技术
  • 9篇金属学及工艺
  • 8篇自动化与计算...
  • 6篇矿业工程
  • 5篇电气工程
  • 4篇电子电信
  • 4篇水利工程
  • 3篇机械工程
  • 3篇文化科学
  • 2篇化学工程
  • 2篇兵器科学与技...
  • 1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冶金工程
  • 1篇航空宇航科学...
  • 1篇历史地理
  • 1篇自然科学总论

主题

  • 27篇统一强度理论
  • 24篇应力
  • 19篇地震
  • 19篇有限元
  • 19篇黄土
  • 19篇混凝土
  • 18篇载力
  • 18篇承载力
  • 17篇边坡
  • 16篇时滞
  • 16篇数值模拟
  • 16篇值模拟
  • 15篇弹塑性
  • 15篇软岩
  • 15篇稳定性
  • 15篇本构
  • 14篇本构模型
  • 13篇复合材料
  • 12篇土力学
  • 11篇双剪

机构

  • 293篇西安交通大学
  • 20篇西安建筑科技...
  • 18篇中国科学院武...
  • 14篇西安理工大学
  • 11篇长安大学
  • 9篇同济大学
  • 7篇机械工业勘察...
  • 6篇香港理工大学
  • 5篇中国电力工程...
  • 5篇东海大学
  • 4篇第二炮兵工程...
  • 4篇江苏科技大学
  • 4篇三峡大学
  • 4篇铁道第二勘察...
  • 4篇西北电力设计...
  • 4篇西安铁路局
  • 3篇新疆大学
  • 3篇西安铁路局科...
  • 3篇陕西省建筑科...
  • 2篇长江科学院

作者

  • 87篇廖红建
  • 41篇孙清
  • 26篇俞茂宏
  • 20篇薛晓敏
  • 16篇马宗源
  • 16篇李杭州
  • 15篇伍晓红
  • 14篇张陵
  • 14篇杨政
  • 13篇张之颖
  • 13篇宋丽
  • 13篇马建勋
  • 13篇裴星洙
  • 11篇赵桂平
  • 9篇张立
  • 9篇刘奉银
  • 8篇张硕英
  • 8篇刘正伟
  • 7篇黄炜
  • 7篇卿伟宸

传媒

  • 23篇西安交通大学...
  • 20篇岩石力学与工...
  • 17篇岩土力学
  • 16篇工程力学
  • 13篇岩土工程学报
  • 9篇工业建筑
  • 7篇西安建筑科技...
  • 6篇应用力学学报
  • 5篇建筑结构
  • 5篇振动与冲击
  • 5篇地下空间与工...
  • 4篇土工基础
  • 4篇建筑材料学报
  • 4篇中国建筑学会...
  • 3篇工程勘察
  • 3篇2014年全...
  • 2篇焊管
  • 2篇山西建筑
  • 2篇长安大学学报...
  • 2篇矿产勘查

年份

  • 5篇2023
  • 7篇2022
  • 8篇2021
  • 7篇2020
  • 3篇2019
  • 5篇2018
  • 4篇2017
  • 11篇2016
  • 16篇2015
  • 11篇2014
  • 13篇2013
  • 4篇2012
  • 15篇2011
  • 14篇2010
  • 17篇2009
  • 17篇2008
  • 31篇2007
  • 33篇2006
  • 21篇2005
  • 13篇2004
29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统一强度理论及其在巷道围岩弹塑性分析中的应用被引量:51
2002年
应用统一强度理论对岩石在三轴压缩载荷下的强度特性进行了理论分析 ,并将分析结果与已有实验结果作了对比。研究表明 ,统一强度理论能较全面地反映岩石的各种强度特征。另外 ,还应用统一强度理论对静水压力条件下的圆形巷道围岩进行了弹塑性分析 ,分析表明 ,与Mohr Coulomb强度理论结果相比 ,巷道轴向应力和强度理论中的参数b对巷道围岩塑性区半径。
胡小荣俞茂宏
关键词:统一强度理论岩石强度巷道围岩井巷工程
密肋复合墙体在拟动力试验下的抗震性能研究被引量:27
2007年
密肋复合墙体是密肋壁板结构体系的主要受力构件,其抗震性能及动力特性是密肋壁板结构体系计算理论的核心内容。通过对密肋复合墙体进行拟动力试验研究,介绍墙体的主要破坏形态和破坏过程;分析墙体的动力反应、滞回曲线和骨架曲线;提出墙体的恢复力模型;最后对墙体在不同加速度峰值地震波作用下的破坏程度进行损伤评定。理论研究与试验结果表明:墙体中的砌块、肋格、外框能够在试验的弹性阶段、弹塑性阶段、破坏阶段依次发挥作用,具有多道抗震防线;墙体在遭受小震或中震后,具有稳定的水平承载能力及良好的耗能性能,在遭受大震后,仍具有良好的抗倒塌能力;墙体的恢复力模型可以采用退化四线型;墙体的损伤指数可以用来评定墙体在遭受地震后的破坏程度。
黄炜陈国新姚谦峰
关键词:密肋复合墙体拟动力恢复力模型
冷弯薄壁型钢低层房屋墙板对立柱轴压性能影响的研究
<正> 针对实际工程中常用的一种轻钢立柱墙体足尺试件做了静荷载下的试验研究,墙体立柱试件分为不带墙面板(2个试件)和带墙面板(1个试件)两类,墙体试件高3m,立柱间距400mm:中间立柱为单根冷弯卷边薄壁槽钢89×44....
肖宇赵桂平王正浩张建新
文献传递
土钉抗拔试验过程中钉周土体应力变化研究
土钉的抗拔强度是土钉支护结构设计需要用到的重要参数.抗拔强度的大小取决于拔出过程中作用于土钉表面的法向应力的大小.通过室内模型抗拔试验以及三维有限元分析,研究了钻孔灌注型土钉在钻孔、注浆及拔出过程中土钉杆周围土体中的应力...
苏立君廖红建殷建华
关键词:土钉应力变化
文献传递
次固结沉降对压缩时间曲线的影响研究被引量:19
2002年
提出了一种新的考虑次固结影响的一维固结方程,并用于计算粘土的压缩时间关系曲线。通过试验结果和计算分析验证了该方程的合理性。为了考察不同最大排水距离和加载时间间隔对固结过程的影响,对重塑正常固结粘土进行了一系列固结试验,研究了次固结对固结系数和压缩量的影响;将试验结果与解析方法的预测结果进行了比较。可为软土路基和填土路基的沉降问题提供设计参考。
廖红建苏立君白子博明赤石胜
关键词:次固结沉降次固结有限差分法固结试验尺寸效应
硐室形变围岩压力弹塑性分析的统一解被引量:34
2003年
基于统一强度理论 ,推导得出了硐室形变围岩压力的统一解 ,可以广泛适用于岩土类材料 ,修正的芬纳公式为其特例。当不同程度地考虑σ2 的影响时 ,可得出一系列的围岩压力和塑性松动圈半径 ,根据岩石力学性质试验结果和实际工程情况 ,合理确定统一强度理论参数 b,可正确地确定围岩压力的大小 ,从而合理地选择支护结构。由计算结果得出 ,取不同的 b值对塑性圈半径影响不大 ,但对围岩压力影响较大。
范文俞茂宏孙萍吉嶺充俊
关键词:围岩压力弹塑性统一强度理论岩石力学
往返荷载下粘性土的强度及取值标准试验研究被引量:33
2001年
通过对粘性土进行一系列动三轴试验,测定并分析了动荷载作用下粘性土的动剪应力、轴向应变及超孔隙水压力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分析了破坏时不同固结比的粘性土对静、动剪强度和孔隙水压力影响规律,得出了粘性土的动剪强度随固结比变化的关系式,并对粘性土的动剪强度判别方法的标准进行探讨,得出了有益的结果。
廖红建宋丽杨政外崎明赤石胜
关键词:孔隙水压力液化动三轴试验固结比
基于改进弧长法的层压复合壳后屈曲反应分析被引量:15
2003年
研究了层压复合壳在横向均匀外压作用下的后屈曲反应。应用全拉格朗日公式描述和9结点退化三维壳单元。提出了一种渐进破坏的模式,并且引入改进的弧长法用于非线性有限元分析。重点研究了不同铺设顺序及方向的层压复合壳后屈曲变形形态和破坏过程。数值计算结果的精度和稳定性得以证实。
赵桂平赵锺斗
关键词:弧长法飞机构件
混凝土框架-配筋砌块砌体墙结构在水平力作用下协同工作性能分析被引量:4
2015年
混凝土框架-配筋砌块砌体墙混合结构是由混凝土框架与配筋砌块砌体通过不同的连接方式组合而成的新型结构体系,该体系具备双重抗侧力的特点。以混凝土框架和配筋砌块砌体墙为完全连接类型的混合结构为例,推导了在水平荷载作用下的剪力分配公式。通过比较算例的有限元分析结果和公式计算结果,验证了公式的正确性。同时根据结果数据,分析了对该连接类型混合结构在水平荷载作用下剪力分配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柱截面高度对墙体剪力分配系数影响最大,敏感系数高达-21.6%;砌体的弹性模量和墙体长度次之;砌体灌孔率对墙体剪力分配系数影响最小,敏感系数仅为1.3%。
马建勋张飞张硕英马晓飞
关键词:RC框架结构剪力分配协同工作性能
圆孔孔壁裂缝水压扩张的压力参数理论分析被引量:21
2003年
运用水压致裂法和Griffith理论,对地应力场中岩体孔壁水压诱致裂缝扩展过程进行了分析,将孔隙压力作用下孔壁裂纹的扩展过程分为3个阶段,即孔壁破裂、第二次扩展、第三次破裂扩展阶段;且不同的破裂阶段分别对应着不同的水力压力。分析了含内压裂纹的扩展压力与原始地应力场及围岩力学特性的关系,随着岩体埋深由浅至深的逐渐增加,水力致裂圆孔的孔壁破裂压力变化由2个阶段过渡为3个阶段,且存在一个钻孔位置的临界埋深。为实际坚硬顶煤水力弱化的试验设计提供了依据。
邓广哲黄炳香王广地廖红建
关键词:水压致裂地应力场煤层开采矿山压力
共30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