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西安交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机械工程及自动化系

作品数:366 被引量:2,275H指数:23
相关作者:陈康宁唐建中陆璐李新忠戴德沛更多>>
相关机构:空军工程大学航空航天工程学院国家电网公司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机械与储运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西安交通大学校科研和教改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机械工程金属学及工艺电气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345篇期刊文章
  • 12篇会议论文
  • 7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46篇自动化与计算...
  • 97篇机械工程
  • 72篇金属学及工艺
  • 29篇电气工程
  • 26篇一般工业技术
  • 24篇理学
  • 11篇电子电信
  • 11篇交通运输工程
  • 10篇航空宇航科学...
  • 9篇动力工程及工...
  • 7篇兵器科学与技...
  • 3篇医药卫生
  • 2篇天文地球
  • 2篇化学工程
  • 1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冶金工程
  • 1篇建筑科学
  • 1篇水利工程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核科学技术

主题

  • 56篇伺服
  • 46篇伺服系统
  • 31篇神经网
  • 31篇神经网络
  • 29篇电液
  • 24篇电液伺服
  • 24篇液压
  • 24篇控制器
  • 21篇鲁棒
  • 21篇非线性
  • 19篇电液伺服系统
  • 17篇振动
  • 17篇气动
  • 15篇模糊控制
  • 14篇网络
  • 11篇鲁棒控制
  • 10篇自适应控制
  • 10篇线性系
  • 10篇机床
  • 7篇汽车

机构

  • 364篇西安交通大学
  • 7篇空军工程大学
  • 5篇国家电网公司
  • 5篇上海交通大学
  • 5篇西北工业大学
  • 5篇中国石油大学...
  • 4篇西安理工大学
  • 4篇西北机电工程...
  • 3篇第二炮兵工程...
  • 3篇洛阳工学院
  • 3篇南京航空航天...
  • 3篇清华大学
  • 3篇深圳大学
  • 3篇沈阳建筑工程...
  • 3篇陕西机械学院
  • 2篇南京大学
  • 2篇上海第二工业...
  • 2篇天津职业大学
  • 2篇华南理工大学
  • 2篇西安电子科技...

作者

  • 62篇史维祥
  • 55篇林廷圻
  • 40篇李天石
  • 28篇曹秉刚
  • 25篇王孙安
  • 24篇谭玉山
  • 21篇何钺
  • 17篇康龙云
  • 13篇陆璐
  • 12篇赵弘
  • 11篇王世明
  • 11篇简林柯
  • 10篇贾志勇
  • 9篇韩崇伟
  • 9篇陈康宁
  • 9篇屈梁生
  • 9篇葛思华
  • 8篇王小椿
  • 8篇卢秉恒
  • 8篇杜彦亭

传媒

  • 74篇机床与液压
  • 61篇西安交通大学...
  • 22篇系统仿真学报
  • 14篇光学学报
  • 7篇振动工程学报
  • 6篇太阳能学报
  • 6篇信息与控制
  • 5篇控制理论与应...
  • 5篇机器人
  • 4篇液压气动与密...
  • 4篇仪器仪表学报
  • 4篇液压与气动
  • 4篇光子学报
  • 4篇计算机仿真
  • 3篇振动.测试与...
  • 3篇中国机械工程
  • 3篇机械与电子
  • 3篇激光杂志
  • 3篇中国电机工程...
  • 3篇计算机辅助设...

年份

  • 1篇2016
  • 1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0
  • 3篇2009
  • 3篇2008
  • 1篇2007
  • 6篇2006
  • 12篇2005
  • 25篇2004
  • 24篇2003
  • 25篇2002
  • 17篇2001
  • 21篇2000
  • 31篇1999
  • 18篇1998
  • 18篇1997
  • 8篇1996
  • 6篇1995
  • 17篇1994
36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2K-H差动轮系效率分析被引量:4
1992年
本文将差动轮系和行星轮系的效率从概念上统一起来,通过引入一个单位化的转速参量反映各种运转情形及效率表达式,并用线图形式表示差动轮系效率的变化规律。
刘鹄然姜琪
关键词:差动轮系行星轮系
XML语言在变电站设备描述中的应用被引量:30
2003年
针对目前变电站设备间互操作性和系统集成的困难,提出了解决这一问题的设备自描述技术,并讨论了设备互操作中信息的交换机制。该文介绍了XML技术的特点,基于XML的SCL基本概念和SCL对象模型技术。最后,总结了XML技术为设备自描述带来的优点。
尹家凡王孙安盛万兴
关键词:SCLXML语言DTD自描述变电站
铸铁水平连铸中圆坯凝固过程的数值模拟被引量:10
2001年
将铸铁水平连铸中圆坯凝固过程的整个传热系统作为模拟对象,采用自由热收缩模型计算铸坯与结晶器的界面传热系数,从非稳态传热的角度并按照柱坐标系中二维传热的方式进行铸坯凝固过程的数值模拟.在数值计算中,采用静、动坐标系相结合的方法,使铸坯传热的控制方程得以简化且便于耦合处理结晶器与铸坯的温度场计算.由此确立的模拟方法可用于模拟不同尺寸的圆坯在各种工艺条件下的凝固过程.
张云鹏苏俊义陈铮林广伟
关键词:水平连铸圆坯凝固过程数值模拟铸铁
线切割加工中钼丝振动主动控制的试验研究被引量:5
1994年
分析快走丝电火花线切割机床加工过程中电极丝振动的产生机理,指出钼丝振动所反映的主要模态是原运动弦系统二阶以上的固有模态以及各种强迫振动模态。由试验所得的频谱图上看到,在线切割加工中钼丝振动的固有频率(高频)与走丝系统的其他振动频率(低频)是完全分离的,且低频振幅较大。由此得出控制丝振的关键在于抑制相丝的低频振动。提出丝振主动控制策略,机理性试验证明:施加主动控制后,丝振振幅为常规被动控制的十几分之一,同时也提高了其动态稳定性;进行了丝振控制多次切割试验,得到了振动频谱图,对控制前后的丝振频谱作了比较。
陈天宁唐永杰马佳胡选利张升陛
关键词:钼丝振动电火花线切割
模糊自整定控制技术在电液伺服系统中的应用被引量:9
2000年
本文以阀控液压马达为例 ,阐述了以MCS -5 1单片机为主控单元的模糊参数自整定PID控制系统设计。系统的硬件采用 80 31单片机扩展而成 ,软件采用模糊自整定控制算法。实验研究表明 ,整个系统工作稳定 ,控制效果显著。模糊系统有效地抑制了随机干扰以及齿轮传动间隙和转动惯量较大变化对系统的不利影响 ,对调节对象负载变化具有较强鲁棒性。
韩崇伟贾志勇林廷圻
关键词:模糊控制电液伺服系统
电液伺服系统的预测函数控制被引量:4
1997年
本文首次提出了电液伺服系统的预测函数控制,使预测控制在快速电液系统中的应用成为可能。文中给出了控制器的原理和设计方法。通过在电液伺服系统的仿真研究表明该控制方法是可行的。
丁国蜂王孙安林廷圻丁国宏
关键词:电液伺服系统预测控制基函数
基于最优控制的电液伺服系统滑动模态变结构控制
2002年
本文针对泵控缸电液伺服系统用优化方式确定切换函数,用到达条件确定变结构控制律,仿真与工程试验表明基于最优化方法设计的滑动模态变结构控制系统,对外部干扰和参数不确定具有强的鲁棒性,大大优于传统的PID设计,为系统复杂、环境复杂和控制性能要求高的火箭炮电液伺服系统设计提供了一种切实可行的新方法。
韩崇伟林廷圻肖文伟佟庆雨林子琦朱元华
关键词:最优控制电液伺服系统变结构控制非线性控制火箭炮
风力发电系统的H_∞鲁棒控制被引量:25
2004年
采用H∞混合灵敏度鲁棒控制原理,开发了风力机的转速控制器,提高了风力发电系统转速控制的抗干扰性,从而获得最大能量追踪的快速性和稳定性,使得风力发电系统能够捕获更多的风能,并最终提高风力发电的效率。在实验室开发了基于直流电力总线的风力发电实验系统,最后给出了控制器的仿真和实验的数据结果,验证了控制器的有效性。
贾要勤曹秉刚杨仲庆
关键词:风力发电MPPTH∞鲁棒控制
透镜抛光机床模糊控制的神经网络方法
1998年
把模糊技术与神经网络方法相结合,采用五层前馈型神经网络,实现了抛光过程的神经网络模糊控制。应用结果表明,其控制效果明显优于一般Fuzy控制。
冀春荣何铖李燕白万民
关键词:神经网络模糊控制
用Petri网仿真方法实现机械加工系统的规划设计
1991年
为了保证所设计的机械制造系统(MMS)能够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必须对系统进行合理的规划设计。本文首先引入MMS规则设计中的几点原则,以及计算机仿真涉及到的生产调度问题及其决策规则,论述各生产调度规则在Petri网模型中的实现方法。并对Petri网运行中的冲突问题引入了解决冲突的规则。其次,基于包括工件流和刀具流的MMS的Petri网模型,根据最小事件时间推进原理,实现Petri网模型的计算机动态仿真,即实现MMS的计算机动态仿真。最后,将仿真程序应用于仿真实例,从而有效地评价MMS的规划设计方案。
伍燕芳王馨史维祥
关键词:仿真机械制造系统
共37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