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城市研究所

作品数:240 被引量:833H指数:14
相关作者:邱国盛隗瀛涛吕彩云吴珂杨菁更多>>
相关机构:四川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湘潭大学管理学院西南交通大学建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陕西省教育厅科研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历史地理社会学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17篇期刊文章
  • 1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18篇经济管理
  • 81篇历史地理
  • 36篇社会学
  • 20篇文化科学
  • 9篇政治法律
  • 7篇建筑科学
  • 4篇哲学宗教
  • 4篇文学
  • 3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医药卫生
  • 2篇军事
  • 2篇艺术

主题

  • 117篇城市
  • 29篇清代
  • 18篇城市发展
  • 16篇城市史
  • 14篇文化
  • 11篇城市化
  • 10篇社会
  • 8篇旅游
  • 8篇民族
  • 8篇城市史研究
  • 6篇新中国
  • 6篇战时
  • 6篇中国城
  • 6篇农业
  • 6篇农业时代
  • 6篇民国
  • 6篇城市建设
  • 5篇学术
  • 5篇抗战
  • 5篇抗战时期

机构

  • 228篇四川大学
  • 6篇四川师范大学
  • 4篇西南交通大学
  • 3篇湘潭大学
  • 3篇四川省社会科...
  • 2篇四川音乐学院
  • 2篇西南民族大学
  • 2篇河北民族师范...
  • 1篇成都理工大学
  • 1篇河北师范大学
  • 1篇桂林工学院
  • 1篇清华大学
  • 1篇四川建筑职业...
  • 1篇天津社会科学...
  • 1篇浙江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太原师范学院
  • 1篇中国社会科学...
  • 1篇中华人民共和...
  • 1篇成都行政学院

作者

  • 128篇何一民
  • 7篇刘吕红
  • 6篇范瑛
  • 4篇李小波
  • 4篇隗瀛涛
  • 4篇何永之
  • 4篇张河清
  • 4篇杨菁
  • 4篇邱国盛
  • 4篇刘杨
  • 4篇吴珂
  • 3篇王辀云
  • 3篇陈炜
  • 3篇王肇磊
  • 3篇付娟
  • 3篇吕彩云
  • 3篇袁霜凌
  • 3篇谯珊
  • 3篇付志刚
  • 3篇张亮

传媒

  • 18篇西南民族大学...
  • 15篇中华文化论坛
  • 10篇四川师范大学...
  • 10篇民族学刊
  • 6篇西南民族学院...
  • 6篇城市史研究
  • 5篇江汉论坛
  • 5篇当代中国史研...
  • 5篇天府新论
  • 4篇福建论坛(人...
  • 4篇社会科学研究
  • 4篇文史杂志
  • 4篇四川大学学报...
  • 4篇史林
  • 4篇西南交通大学...
  • 3篇兰州学刊
  • 3篇新华文摘
  • 3篇史学集刊
  • 3篇求索
  • 3篇社会科学

年份

  • 1篇2024
  • 7篇2023
  • 6篇2022
  • 11篇2021
  • 6篇2020
  • 7篇2019
  • 7篇2018
  • 10篇2017
  • 12篇2016
  • 7篇2015
  • 9篇2014
  • 5篇2013
  • 11篇2012
  • 6篇2011
  • 12篇2010
  • 13篇2009
  • 15篇2008
  • 11篇2007
  • 10篇2006
  • 14篇2005
24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对成都、重庆、西安构建西部物流中心的比较分析被引量:1
2008年
成都、重庆和西安为西部城市三角,它们均提出了构建西部物流中心的战略。物流中心的构建受到各种现实条件的影响。成都、重庆和西安具有各自的优势,具有相当范围的辐射效应。通过各项数据比较可知,成都在目前构建西部物流中心的实践中走在前列,但其软环境建设亟待加强。软环境的建设也将成为三城今后角逐的焦点。
万天虎艾智科
关键词:西部物流中心
20世纪50年代上海的妇女解放与参加集体生产被引量:7
2009年
在国家的主导与大力推动下,以"为社会主义添砖加瓦"为口号的妇女解放运动使20世纪50年代后期的上海家庭妇女纷纷走出家门,进入企业和里弄工厂(场),成为发展社会主义经济的重要劳动力量。然而,此时的社会性解放却是以性别差异的忽略与"男主外、女主内"的传统模式的延续为前提的,因此,走出家庭的妇女不得不同时面临工作、家庭的双重压力。后来随着"大跃进"、城市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失败,许多已经走出家庭的妇女在别无选择的情况下重回家庭。但是,50年代后期上海家庭妇女走出家庭的经历为她们再次走出家庭并最终走向全面解放奠定了初步基础。
邱国盛
关键词:妇女解放走出家庭
中国近代城市史研究述评被引量:17
2000年
近代中国城市史研究,从80年代兴起到本世纪末,在短短的十余年间发展成为生机勃勃的新学科,其研究成果十分丰硕。本文拟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评介。一、单体城市研究近代中国城市史研究是从单体城市起步,所取得的成就令人瞩目。据张利民编辑的《近代中国城市史论著索引...
何一民
关键词:城市史研究
传统保护与现代化进程的矛盾——以四川为例看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与开发存在的问题被引量:8
2007年
以四川为例,反思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与开发中传统保护与现代化进程的矛盾,提出目前存在的问题是:历史街区难以在现代化建设中承载其重;保护意识存在误区,有缺陷的旧城被改造为整齐划一的新城;保护体制的危机,立法滞后与开发超前的矛盾;大规模的开发与保护之间的矛盾如何协调;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经费严重不足。
王辀云
关键词:历史文化名城
论西部开发中的城市优先战略被引量:4
2002年
作者根据经济空间发展理论和中外实践经验,结合城市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从西部地区的实际出发,认为加快西部地区的城市建设与发展是加快西部开发的重要途径。
蔡云辉
关键词:城市
清代省会城市功能演进及其动力机制探析被引量:2
2008年
清代以来从农耕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转型,助推了我国省会城市从传统功能向功能多元化的发展演进。省会城市沿袭了传统的中枢功能,并开始成为中国现代化变革的地方先锋与对外影响扩展的极点。探析清代省会城市功能演进及其动力机制,旨在深入研究社会变革对城市的影响,为当今省会城市的定位与功能发挥提供借鉴。
吕彩云
关键词:省会城市功能演进动力机制
传统资源型城市形成简析被引量:8
2005年
传统资源型城市以手工业形成为基础,依托资源开发而形成。资源是传统资源型城市形成的首要条件,其形成经历了资源开发——资源中心形成——异质性增强——传统资源型城市的过程,资源、运销市场、制度、生产技术等是影响传统资源型城市形成的因素。
刘吕红
关键词:城市
论新型城镇化是建设中国式现代化和现代文明新形态的必由之路
2023年
中国的城市化较西方发达国家的城市化起步晚,因此,在中国城市化前期,无论在理论还是实践上,中国都是西方发达国家的跟随者和模仿者,以“物”为主的城市化成为发展的方向,因而也出现了若干城市病,城市化呈现粗放式特征。西方传统城镇化的发展结果不符合“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理念,也不符合中国的国情和发展规律。因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果断选择了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道路,并以新型城镇化为抓手和新路径,扭转了中国城市化的发展方向,有力地推动了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与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构建。本文全面系统地论述了中国从传统城市化向新型城镇化转型的历史逻辑,提出新型城镇化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把握世界和中国城市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所进行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本文阐释了“以人为本”是“两个结合”的重要成果,并对新型城镇化实施十年来的成就进行了系统概述。新时代十年来所取得的成就充分表明新型城镇化理论与新型城镇化战略不仅符合世界城市发展规律,更符合中国城市发展规律,符合中国的国情和发展实际,扭转了中国城镇化的发展方向,开启了中国城镇化从粗放式向高质量发展转型的新阶段。这不仅为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选择了一条正确的道路,也为世界其他未完成城市化和现代化转型的国家提供了新的方案和中国智慧。
何一民
关键词:新型城镇化以人为本中国式现代化现代文明
高原、民族与宗教:清代西藏城市发展特征被引量:7
2010年
西藏地区城市出现较早,但发展相对缓慢。清代是西藏城市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自然地理环境、交通、商贸的发展,清廷对西藏统治的加强以及政教合一制度的继承和发展都对西藏地区城市体系的初步形成产生了重大影响。特殊的自然地理环境决定了清代西藏的城市多分布于河谷低地区域,呈现沿河流、湖泊分布的地域特征。西藏的城市空间布局也深受藏传佛教的影响,寺庙等宗教场所成为城市的中心或重心所在。西藏地区的游牧经济也深刻地影响到城市发展进程,与内地相比,城市发展相对滞后,城市形态不完善,城市数量少,规模较小,功能单一。
何一民赖小路付志刚
关键词:清代城市发展民族宗教
中共对成都接管中的政治动员及其效力被引量:4
2010年
中共在接管成都城市政权所进行的工作中,面对更为广泛的动员对象,采取了遍地开花式的宣传动员和深入的思想教育以及充分利用大众传媒相结合的全方位的动员形式,包括:大量派遣军事代表对被接收单位和个人进行座谈与宣传;充分利用新闻媒介宣传和解释党的政策,广泛采用民众喜闻乐见的宣传方式;树正面典型以引导与抓反面典型以警策相结合的动员方式;运用物质鼓励与精神激励相结合的动员策略,在物质上成都市军管会及人民政府努力保障和改善人民的生活,在精神上努力营造人民当家作主的翻身幸福感,努力培养民众的政治认同,加强与扩大中共的政治权威。成都的顺利接管,再一次证明中国共产党在这一时期的政治动员不仅方式灵活、力度深入,且效力也颇为卓著。
吴珂
关键词:政治动员效力
共23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