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

作品数:494 被引量:521H指数:11
相关作者:韦清渊何新民杨鑫更多>>
相关机构:广西大学广西作物遗传改良生物技术重点开放实验室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广西壮族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广西农业科学院基本科研业务专项项目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经济管理医药卫生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57篇专利
  • 118篇科技成果
  • 98篇期刊文章
  • 15篇标准
  • 5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37篇农业科学
  • 7篇经济管理
  • 7篇医药卫生
  • 5篇生物学
  • 5篇轻工技术与工...
  • 3篇环境科学与工...
  • 3篇文化科学
  • 2篇电子电信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建筑科学

主题

  • 130篇花生
  • 120篇栽培
  • 82篇栽培技术
  • 62篇选育
  • 51篇品种选育
  • 50篇马铃薯
  • 48篇木薯
  • 38篇土壤
  • 37篇大豆
  • 32篇作物
  • 26篇耕作
  • 24篇技术规程
  • 23篇生种
  • 23篇种子
  • 18篇育种
  • 18篇植株
  • 18篇山药
  • 18篇考种
  • 17篇间作
  • 16篇花生果

机构

  • 493篇广西壮族自治...
  • 26篇广西大学
  • 23篇广西作物遗传...
  • 6篇广西壮族自治...
  • 5篇广西壮族自治...
  • 4篇广西壮族自治...
  • 4篇广西壮族自治...
  • 2篇教育部
  • 2篇西南大学
  • 2篇浙江师范大学
  • 2篇中国热带农业...
  • 2篇金华职业技术...
  • 2篇广西壮族自治...
  • 2篇广西壮族自治...
  • 2篇广西贵港市华...
  • 2篇广西五丰机械...
  • 2篇广西藤县绿葛...
  • 2篇苏州硒谷科技...
  • 2篇贺州市农业科...
  • 1篇福建农林大学

作者

  • 15篇邓英毅
  • 10篇谢向誉
  • 9篇严华兵
  • 8篇曾文丹
  • 7篇尚小红
  • 6篇陆柳英
  • 3篇周瑞阳
  • 3篇李忠
  • 3篇赵艳红
  • 3篇廖小芳
  • 2篇何虎翼
  • 2篇陈文杰
  • 2篇唐秀梅
  • 2篇周步进
  • 2篇李丽淑
  • 2篇谭冠宁
  • 2篇汤复跃
  • 2篇贺梁琼
  • 2篇唐洲萍
  • 2篇刘鹏

传媒

  • 6篇大豆科学
  • 6篇分子植物育种
  • 5篇热带作物学报
  • 5篇中国热带农业
  • 5篇植物生理学报
  • 4篇福建农业学报
  • 4篇中国油料作物...
  • 4篇核农学报
  • 3篇黑龙江农业科...
  • 3篇安徽农业科学
  • 3篇江苏农业科学
  • 3篇广西植物
  • 3篇作物杂志
  • 3篇浙江农业学报
  • 3篇中国农业大学...
  • 3篇广西农学报
  • 2篇中国农村科技
  • 2篇作物学报
  • 2篇西南农业学报
  • 2篇植物遗传资源...

年份

  • 8篇2024
  • 15篇2023
  • 25篇2022
  • 27篇2021
  • 60篇2020
  • 46篇2019
  • 52篇2018
  • 99篇2017
  • 61篇2016
  • 65篇2015
  • 12篇2014
  • 8篇2013
  • 2篇2012
  • 1篇2011
  • 3篇2010
  • 1篇2009
  • 4篇2007
  • 1篇2005
  • 1篇2002
  • 1篇1994
49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咸脆花生的生产方法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生产咸脆花生的方法。该方法包括选料、清洗、预干处理、配料入味、熏蒸、低温干燥脱水和高温脆化等过程。用该方法制成的烤花生果不会使果仁变性变形,红衣保持原色,产品的咸味适中,并集香、酥、脆于一体,风味独特。
徐昌吴世能
文献传递
一种玉米间种大豆的种植方法
一种玉米间种大豆的种植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种植区域选择:选择无霜期长、光热资源丰富的区域;(2)品种选择:选用适合间作的紧凑、半紧凑型中矮秆的玉米品种;选用后期耐荫性强的春大豆或夏大豆品种;(3)间作模式:采用春大...
陈文杰梁江陈渊韦清源汤复跃郭小红
文献传递
一种粉垄暗沟系统设置修复被污染土壤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粉垄暗沟系统设置修复被污染土壤方法,通过粉垄耕作时,利用粉垄机械螺旋钻头一字排列,中间一根(或2根)钻头加长,在粉垄耕作过程中耕作松土层下的犁底层层面上形成凹状条沟;在粉垄过程中清沟,在沟内摆放一定厚度(...
韦本辉周佳甘秀芹刘斌韦元波申章佑劳承英李艳英胡泊
文献传递
粉垄耕作对甘蔗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影响被引量:6
2022年
粉垄耕作是一种新型的深耕深松的耕作技术,与常规耕作方式不同,粉垄耕作能增加耕层土壤深度,从而更好地改善土壤结构。为揭示不同耕作方式对甘蔗种植土壤细菌和真菌群落的影响,本研究以粉垄耕作和常规耕作的土壤为研究对象,通过16S rRNA和18S rRNA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不同生态位(非根际、根际和根表)土壤的细菌和真菌群落的组成、结构和多样性的变化,并结合土壤理化性质进行相关性关联分析。结果表明:相比于常规耕作处理,粉垄耕作处理后的中小团聚体(<1 mm)比例增加,而较大团聚体(>1 mm)比例则低于常规耕作处理。粉垄耕作处理土壤中的有效磷和有机质含量明显增加,而全氮和全磷含量降低。厚壁菌门和绿弯菌门的相对丰度在粉垄耕作处理中显著增加,并且粉垄耕作处理后的细菌和真菌群落的alpha多样性明显增加,而不同生态位土壤的微生物群落的alpha多样性差别不大。对微生物beta多样性差异而言,粉垄耕作处理的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相比常规耕作发生了明显变化,不同生态位土壤的细菌群落结构差异显著,而不同生态位的真菌群落结构差异不大。结合环境因子的相关性分析可知,全氮、有效磷以及有机质含量的变化能显著影响土壤中微生物特性的变化,并且有效磷和有机质含量的改变是影响土壤微生物群落组成的主要因素。综上,不同的土壤耕作方式处理下甘蔗土壤的养分和团聚体组成发生改变,土壤细菌和真菌群落结构和多样性存在差异,而微生物群落多样性和结构的变化受土壤有效磷和有机质的影响。这些研究结果可为解析甘蔗土壤微生物群落对不同耕作方式的响应机制提供理论依据。
刘洪韦本辉党柯柯彭俊伟李建刚董元华
关键词:土壤理化性质微生物群落高通量测序耕作方式
粉垄技术“活土增粮提质保水减灾降碳及高效”促进农业发展
2024年
世界首创的农耕新技术——粉垄技术,通过特殊耕具深垦活土提升耕地生产力和改良盐碱地释放农业巨大新质生产力,实现10%~50%粮食增产,同时叠加提质、保水、减灾、降碳和省工、高效新效应,被袁隆平誉为“农耕革命”。新发明的粉垄耕具用于系列智能化粉垄整机实现高效耕作,替代“现行农业”传统耕作模式,可活化各种宜耕土地资源和进入粉垄耕作与高效种植快速推广新时代,极大增加耕地来源和提高农业生产率,解决目前耕地与水资源短缺、农业与民生及健康的深层次问题;实现土、水、气、温、光等“五大资源”再度倍数增用,提出和阐明“粉垄定律”等粉垄技术新理论;“粉垄农业”高低纬度和高原地区均适应而可全球通用,引领新的农业科技革命而引发千年农业之大变局。若中国实施耕地10亿亩和盐碱地5亿亩改造可新增生产能力7亿亩,增产粮食将可多养活几亿人口,年增贮天然降水2000亿m3,降碳数量巨大,扩筑中国发展之根基。
韦本辉周灵芝周佳申章佑韦元波李艳英劳承英黄渝岚张宪
关键词:农业科技革命
粉垄马铃薯整薯播种分枝压苗栽培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粉垄马铃薯整薯播种分枝压苗栽培方法,具体步骤为:采用旱地进行粉垄超深旋耕耕作,粉垄深度达35~40cm;采用双行整地,垄或厢面宽度120~140cm,沟宽40cm;垄或厢面实行“品”字型整薯播种,每亩播种...
韦本辉周灵芝周佳申章佑劳承英李艳英胡泊张宪韦元波
文献传递
一种增香型陈皮花生油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增香型陈皮花生油的制备方法,其由以下步骤组成:压榨前处理:将花生仁破碎、干燥、骤冷至室温,再去除种皮;(2)色选;(3)压坯:将花生和陈皮混合后通过轧辊将花生仁和陈皮压成薄片,在真空条件下将薄片置于80~...
熊发前刘菁刘俊仙陈华贺梁琼洪彦彬韩柱强唐荣华庄伟建张冲蒋菁钟瑞春唐秀梅黄志鹏吴海宁丘立杭
文献传递
一种石斛种植盆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石斛种植盆,其包括:盛水托盆;外盆座,其设置有盆腔,盆腔的上端设置有台阶;两个支撑螺栓,两个支撑螺栓左右对称地设置于外盆座上,每个支撑螺栓的下端支撑于盛水托盆的底部;每个支撑螺栓的上端与一转动机构连接...
谭冠宁李丽淑何虎翼杨鑫唐洲萍樊吴静
文献传递
葛根SRAP-PCR反应体系的优化及引物筛选被引量:6
2019年
为了更好地将SRAP分子标记技术应用于葛根上,本研究采用正交设计对葛根的SRAP-PCR反应体系进行优化,并筛选适用于葛根的SRAP引物。结果表明,葛根SRAP-PCR反应最优体系为20μL:DNA40 ng,Mg2+浓度1.5 mmol/L,dNTPs浓度0.25 mmol/L,引物浓度0.6μmol/L,Taq DNA聚合酶0.5 U。各因素对葛根SRAP-PCR扩增效果影响大小依次为:dNTP>Taq DNA聚合酶>Mg2+>引物>DNA模板量。利用该最优体系筛选获得了91对可在葛根中扩增出清晰条带的引物组合。以3组引物组合对6个葛根材料进行PCR扩增,产物重复性好、稳定且具有多态性。本研究优化的葛根SRAP-PCR反应体系及筛选出的引物为葛根相关分子生物学研究提供了技术基础。
尚小红严华兵曹升谢向誉谢向誉王艳欧昆鹏
关键词:SRAP-PCR反应体系优化引物筛选
荫蔽对大豆叶片角度及光合特性的影响
2024年
【目的】叶片角度直接影响光能的利用,探究荫蔽对大豆叶片角度和光合特性的影响,为揭示荫蔽下叶片如何提高光截获能力、光合效率提供理论支撑。【方法】以耐荫性南夏豆25(ND25)和不耐荫性自贡冬豆(GD)这2个大豆品种为研究对象,设置正常光[600μmol/(m^(2)·s),CK]处理和弱光[300μmol/(m^(2)·s),L] 2个处理,探究植株形态、叶倾角动态变化、叶枕结构以及光合荧光特征等对荫蔽的响应。【结果】与CK相比,L处理下ND25和GD的株高、叶柄长显著增加,日平均叶倾角分别降低337.26%和478.83%。ND25在CK处理与L处理下叶倾角极差分别为49.46°和56.96°;GD分别为33.16°和73.37°。耐荫性ND25在L处理下皮层占叶枕比例和屈肌细胞层数与CK相比分别增加1.12%和15.38%,不耐荫性GD不具有该显著性变化。与CK相比,L处理下ND25和GD的蒸腾速率、叶绿素a含量、叶绿素b含量增加,净光合速率、胞间CO_(2)浓度降低,类胡萝卜素含量分别增加481.25%和降低58.97%。L处理下ND25和GD的光化学猝灭系数与CK相比降低,最大光化学量子产量增加。ND25的PSⅡ有效光化学量子产量、非光化学猝灭系数降低,而GD增加。【结论】荫蔽环境下,大豆叶倾角变化范围增大,日平均叶倾角降低。耐荫性大豆皮层占叶枕比例及屈肌细胞层数的增加有利于叶枕调控叶片角度与入射光趋于垂直以增加光能截获。
谢雨霏曾维英雷怡吴哲孙祖东杨峰
关键词:荫蔽大豆光合特性叶枕
共50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