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工业大学生物与制药工程学院国家生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作品数:57 被引量:214H指数:9
- 相关作者:王亚利王进明黄从军许超群李冰冰更多>>
- 相关机构: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江苏省大气环境监测与污染控制高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土壤与农业可持续发展国家重点实验室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生物学理学更多>>
- 直接微生物燃料电池的影响因素被引量:3
- 2009年
- 以厌氧污泥作为初始接种体,构建了一个直接微生物燃料电池,并经过160h的驯化,获得最大电压为590mV(1000Ω),并考察了不同底物和催化剂对电池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葡萄糖的最大功率密度(669mW/m2)要高于丁二酸的最大功率密度(235mW/m2)。通过比较电极电位,发现阳极电位随外电阻的变化较大,这主要是混合菌对不同底物的利用能力存在差异,可通过选择合适的产电菌来提高丁二酸产电的性能;并以锰作为阴极催化剂,其最大输出功率密度为147mW/m2,与铂作为阴极催化剂有一定的差距,还需进一步优化催化剂配比和制备工艺。
- 宋天顺叶晔捷徐源陈英文沈树宝
- 关键词:微生物燃料电池底物催化剂产电
- 毛细管区带电泳法测定强化铁酱油中NaFeEDTA的含量被引量:11
- 2005年
- 应用毛细管区带电泳法测定了强化铁酱油中NaFeEDTA的含量。选择的分离和测定条件为:采用pH=9.020mmol/L硼酸盐缓冲体系,加入聚乙二醇2.0mmol/L,检测波长254nm,分离电压20kV,分离温度25℃,压力进样时间5s。该法线性范围为0.02~1.4mg/ml,回收率95.6%~104.8%。无需对样品进行预处理,简便、快速、准确。测定了市售加铁酱油中NaFeEDTA的含量,结果令人满意。
- 唐美华陈国松于文涛
- 关键词:毛细管电泳NAFEEDTA酱油
- 接种植物根际促生菌对施用有机无机复混肥土壤N_(2)O排放的影响
- 2024年
- 施用有机无机复混肥可提高土壤肥力、增加作物产量,但也增加温室气体氧化亚氮(N_(2)O)的排放。采集江苏省句容市的复垦土壤样品设置室内土壤培养试验,研究接种植物根际促生菌(PGPR)对施用有机无机复混肥土壤N_(2)O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接种PGPR菌株Azospirillum sp.TSA2S、Pseudomonas stutzeri NRCB010、Achromobacter denitrificans YSQ030和Bacillus subtilis NRCB002,相对于施肥不接种的对照显著减少了土壤N_(2)O排放量;土壤N_(2)O的累积排放量由高到低为NRCB002>TSA2S>NRCB010>YSQ030,其中N_(2)O排放量分别减少了59%、62%、63%和72%。无论接种与否,施肥均显著提高了土壤中氨氧化古菌amoA、氨氧化细菌amoA以及全程硝化菌amoB、反硝化细菌nirS和nirK的基因拷贝数。接种携带nosZ基因的N_(2)O还原细菌A.sp.TSA2S、P.stutzeri NRCB010、A.denitrificans YSQ030显著提高了施肥土壤中nosZⅠ和nosZⅡ的基因丰度。然而,接种不携带nosZ基因的B.subtilis NRCB002则没有明显改变施肥土壤中nosZⅠ和nosZⅡ的基因丰度。这些结果意味着接种4株具有N_(2)O减排效应的PGPR菌株,分别从微生物介导的直接和间接机制减少了土壤N_(2)O的排放。研究结果将为减少施用有机无机复混肥土壤N_(2)O排放提供科学依据,也将为研发具有生态环境效应的新型生物肥料提供技术参考。
- 王洲章朱津宏熊若男杨思琪高南吴永红张振超吴国平申卫收
- 关键词:复垦土壤有机无机复混肥
- 吸附树脂对唾液酸的分离纯化
- 2023年
- 采用一种新型的吸附树脂RH-1从唾液酸(sialic acid,SA)生物转化液中分离回收SA。研究了SA在树脂上的吸附平衡、吸附动力学以及柱动态吸附和解吸的过程。测定了不同温度条件下SA的吸附等温线,发现SA在树脂上的吸附容量随着温度升高而降低,吸附过程为放热过程,符合Henry吸附模型(R^(2)=0.998)。表面扩散模型能较好地描述SA在树脂上的吸附动力学行为,拟合得到的表面扩散系数De为2.19×10^(-9)m^(2)/s,SA在10min内就可以达到吸附平衡。最后通过柱动态法回收转化液中的SA,考察了SA在不同工艺条件下在树脂上的穿透曲线,水作为洗脱剂,回收得到的SA收率≥99.8%。用水就能实现SA的分离回收,为SA的绿色生产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 张振李丹陈辰吴菁岚应汉杰乔浩
- 关键词:唾液酸色谱吸附等温线
- CeO2改性MnO2/γ-Al2O3催化剂制备及对高浓度PNP废水微波催化氧化被引量:2
- 2010年
- 一步浸渍焙烧法制备了掺杂不同含量CeO2的MnO2/γ-Al2O3催化剂,考察了不同焙烧温度对催化剂活性的影响,通过XRD测定了晶型,在微波反应器中以滴流床的形式考察了其催化氧化降解对硝基酚(PNP)的效果,并对催化氧化过程进行了初步的探讨。结果表明,350、500℃焙烧的催化剂为无定形态,700℃为Mn2O3,在微波功率800W,催化剂加量15g,TOC3000mg/L、pH值为6的PNP废水滴流速度为3mL/min条件下,350℃合成CeO2含量为4%MnO2/γ-Al2O3对PNP最高去除率为92.9%,加入羟基自由基抑制剂叔丁醇(TBA)研究发现该催化氧化过程中可能有·OH产生。
- 臧传利王哲明王志良吴海锁徐夫元陈英文祝社民沈树宝
- 关键词:催化氧化二氧化铈二氧化锰PNP滴流床
- 树脂固定化β-半乳糖苷酶制备低聚半乳糖被引量:7
- 2015年
- 以树脂为载体研究β-半乳糖苷酶固定化条件,来改善酶性质。以吸附率和回收率最高的离子交换树脂I002为载体,通过先吸附后交联的方法固定β-半乳糖苷酶,优化固定化条件。结果表明:加酶量为51.8 U(以1 g树脂计),固定p H为6.5,温度是25℃,吸附时间12 h,戊二醛体积分数为4%,交联温度是40℃,时间是6 h时,固定化效果最好。获得的固定化酶活可达16.2 U,固定酶回收率为39.1%,得到低聚半乳糖(GOS)的产率为24.2%。该研究为工业化利用固定化乳糖酶连续生产低聚半乳糖提供了技术依据。
- 费俊杰李冰冰陈勇应汉杰
- 关键词:Β-半乳糖苷酶固定化低聚半乳糖树脂
- 周作人与吉田兼好比较论被引量:1
- 2006年
- 周作人曾译介过日本古典随笔作家吉田兼好的《徒然草》中的部分篇章。文章拟从审美趋向上的趣味性与常识性、人生态度上的无常观与隐逸思想以及行文特色上的佛禅意识这三个方面,对周作人后期随笔创作与吉田兼好的随笔集《徒然草》做一比较。并认为周作人在20世纪20年代中期对《徒然草》的翻译,正是他文学主张与创作风格于1928年前后发生转变的一个前奏。
- 余文博
- 关键词:趣味性常识性
- 一株铁还原细菌ZLJ24的筛选、鉴定及其固氮特性
- 2025年
- 筛选获得具有Fe3+还原活性及固氮能力的细菌,用于构建基于新型生物固氮体系的绿色低氮水稻生产。通过无氮培养基、柠檬酸铁培养基筛选和LB培养基纯化,从水稻土中分离筛选得到一株细菌ZLJ24;通过形态特征观察、16S rRNA基因序列测定、nifH基因扩增,对菌株进行分类鉴定。结果显示,菌株ZLJ24为肺炎克雷伯菌(Klebsiella pneumoniae),属革兰氏阴性杆菌,含nifH基因。在厌氧条件下培养72 h,其Fe^(3+)还原效率为90.24%。在无氮培养基中培养24 h,其固氮酶活性为89.28 nmol-C_(2)H_(4)/(min·mg蛋白质)。在添加不同碳源的处理中,ZLJ24在添加低浓度葡萄糖后固氮酶活性最高,为19460.76 nmol-C_(2)H_(4)/(h·mg蛋白质)。本研究表明,菌株ZLJ24具有良好的铁还原能力和固氮能力,添加葡萄糖对菌株ZLJ24固氮活性具有明显地促进作用。本研究将为构建基于新型生物固氮体系的绿色低氮水稻生产提供新思路。
- 赵李佳邱子健高南李林梅申卫收
- 关键词:肺炎克雷伯菌铁还原生物固氮水稻土固氮酶活性
- 十二钨稀土杂多酸盐催化生物乙醇脱水制乙烯的研究被引量:3
- 2008年
- 在乙醇蒸气空速为50h^(-1)、反应温度170℃条件下,稀土杂多酸盐YbSiW_(12)O_(40)·13H_2O催化乙醇脱水性能最好,转化率84.6%,选择性99%,催化剂连续使用600min仍具有较好的催化稳定性。通过红外和TG-DTA手段对催化性能最好的十二钨稀土杂多酸盐YbSiW_(12)O_(40)·13H_2O进行了初步表征。
- 龚大春田毅红黄和周百斌
- 关键词:热稳定性乙醇脱水生物乙烯
- 四株植物根际促生菌对农田土壤N_(2)O排放的影响被引量:5
- 2022年
- 农田土壤是温室气体氧化亚氮(N_(2)O)最重要的人为排放源之一.本文以四株植物根际促生菌:白色芽孢杆菌Bacillus albus Lv5A、枯草芽孢杆菌枯草亚种Bacillus subtilis sp.subtilis NRCB002、施氏假单胞菌Pseudomonas stutzeri NRCB010和暹罗芽孢杆菌Bacillus siamensis NRCB026为研究对象,采用温室盆栽试验、土壤微宇宙试验及田间原位试验等方法,探究接种植物根际促生菌对农田土壤N_(2)O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温室盆栽条件下,接种四株植物根际促生菌的土壤N_(2)O累积排放量从高到低依次为NRCB002>Lv5A>NRCB026>NRCB010,与未接种的对照相比分别减少了2.3%、33.1%、34.2%和40.0%.选择NRCB010和NRCB026菌株进一步开展土壤微宇宙试验和田间原位试验.与未接种的对照相比,在土壤微宇宙条件下接种NRCB010和NRCB026的土壤N_(2)O累积排放量分别减少了21%和48%;在田间原位条件下,接种NRCB010和NRCB026的土壤N_(2)O累积排放量分别减少了44%和73%.总之,接种植物根际促生菌NRCB010和NRCB026能有效减少农田土壤N_(2)O的排放.研究结果将为减少农田土壤N_(2)O排放提供重要科学依据,也将为发展具有促生和减排效应的生物肥料提供实际指导.
- 申卫收杨思琪张欢欢李庆王铭科潘钰璟徐德红高南
- 关键词:植物根际促生菌温室气体减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