暨南大学文学院现代文学研究中心
- 作品数:22 被引量:130H指数:6
- 相关作者:王际兵更多>>
- 相关机构:南京大学文学院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中心南京大学文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文学文化科学哲学宗教历史地理更多>>
- 体式错落的现代艺术风范——曹禺戏剧艺术个性的另一种解读
- 2005年
- 曹禺的戏剧创作从一开始就力图体现出与一般剧本迥然不同的展开方式和叙述方式,这种展开方式和叙述方式与其说是戏剧的不如说是小说的。曹禺是用小说叙述的方式来建构其独特的戏剧体格,戏剧之“体”与表现之“式”的错落参差,是曹禺戏剧的艺术特色和风格个性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他的剧作长久地保持现代性魅力的奥秘之所在。曹禺耽溺于刻画错综复杂的人物关系,揭示复式的主题,自身主体意识在人物刻画中时显突破欲望,剧情交待常用第三人称策略。这种小说方式的展开使得曹禺戏剧走上了符合现代艺术规律的路径。
- 朱寿桐
- 关键词:曹禺戏剧戏剧体剧作风范
- 在裂变中裂变——论余华的长篇小说《兄弟》被引量:16
- 2006年
- 洪治纲
- 关键词:长篇小说《兄弟》余华裂变故事结构自我超越
- 辜鸿铭与历史文化屏蔽现象被引量:2
- 2007年
- 辜鸿铭对于中国文化的理解和阐扬,常致力于破除思想文化经典化过程中的历史屏蔽——特别是话语屏蔽现象,在追寻原典和原典精神,打破儒学“经学”传统和“理学”模式方面有明显建树。同时,其自身理论又成为历史的价值屏蔽对象,他的许多错误甚至荒唐的理论及时地遭到了历史的淘洗,使得他在价值屏蔽的作用下保全了起码的文化人格。
- 朱寿桐
- 关键词:辜鸿铭
- 文学评论的历史形态与当代发展被引量:5
- 2014年
- 在汉语新文学界,文学评论一直得到足够的重视,几乎任何时代都有重要的文学评论现象出现并施展其一定的影响。文学评论的建树也与文学创作的收获一样,纳人了各种文学史考察范畴。这就说明,文学评论从来就不应该是从文学创作那里衍生出来的,文学评论在社会形态和文化形态上有着自己无可置疑的独立性。然而,正因为这样的独立性,围绕着文学评论所暴露或衍生出来的问题便一向很多,并且有逐渐增多的趋势。对于这些问题,需要进行理论的考察和论辩,而从文学评论的文体形态和主体意态这两方面论证,可以为当代文学评论的发展前景提供一种理论探讨。
- 朱寿桐
- 关键词:当代文学评论历史形态文化形态社会形态文体形态文学界
- 学者身份与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的学术背景--朱寿桐教授访谈录被引量:2
- 2008年
- 朱寿桐罗执廷
- 关键词: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学术背景访谈录中国现代文学研究学者
- 胡适杂文的艺术初论
- 2005年
- 本文从解读胡适杂文的文本入手,从文体结构、论证方法、行文造句及文学手法的运用诸方面探讨胡适杂文的表现艺术,指出胡适的杂文有三个突出的艺术特点:其一,结构严密。论证环环紧扣,说理极为有力。其二,清楚明白。一是思想清楚,观点明确;二是语言显浅,明白通俗。其三,议论形象。一是勾勒形象,说理可感;二是善用比喻、富于幽默,全文既通俗浅白,也还生动形象。
- 庄森
- 关键词:杂文文体结构语言艺术
- “汉语新文学”概念建构的理论意义与实践价值被引量:19
- 2009年
- 中国现当代文学、台港澳文学以及海外华文文学,所继承和发扬的乃是同一脉新文学传统,它们在学术上乃至学科上被人为分割开来的现实局面,应该通过"汉语新文学"概念的建构加以整合,以达成文学整体的统一。所有用现代汉语写作的文学,无论在祖国内地还是在台湾、香港、澳门等其他政治区域,无论是在中国还是在别的国家,所构成的乃是整一的不可分割的汉语新文学。汉语作为"言语社团"用作汉语文学共同体的划分依据,既能显示出新文学传统的本质力量,又能克服由于国族分别或政治疏隔对汉语新文学加以人为分割的现实难题。"汉语新文学"作为学术概念有着充分的历史依据和理论意义,它涉及到汉语新文学传统的确认,汉语新文学以语言为本体的概念体系的建构,以及与此相关的学术范畴和学科空间的拓展,其作为学科名称也体现着某种学术趋势和实践价值。
- 朱寿桐
- 关键词:汉语新文学新文学传统汉语汉语文学
- 作家对于人物的反抗——从韦小宝形象看精神生产的异化现象
- 2009年
- 小说人物作为作家所创作的对象,一经生产出来就成为了一种"异己的存在物",他们甚至会反过来压迫作家。这种精神生产的异化现象,将激起作家对于人物的反抗。金庸的创作发生明显的转向,一反他以前的武侠小说而虚构出韦小宝这个"反武侠"的形象,就是这种反抗的结果。为了改变英雄式主人公造成的道德、能力、位势、命运压迫,金庸把武侠小说中需要仰视的人物变成了一个俯视的宵小形象,由此重新确立了创作者的主体地位,使自己摆脱了精神生产的异化状况。
- 朱寿桐王际兵
- 关键词:作家异化
- 中生代诗人的群体焦虑与诗性自觉被引量:11
- 2007年
- 小引:概念的意义“中生代诗人”的概念,对于每一个试图提出乃至运用这个概念的论者而言,都很难给出其恰当的内涵与外延,由此引起的学术探讨与论争很可能会杂乱无章且旷日持久。但即便如此,也并不表示这一概念的提出和运用全无必要,因为它所包含的超越已有群体界定,超越既成流派框架的学术努力对于当代汉语诗歌历史与现实的研究而言并非可有可无,而其中寓涵的这一代诗人超越于流派甚至超越于历史的群体焦虑和诗性自觉更值得深长思之。
- 朱寿桐
- 关键词:中生代诗人诗性焦虑汉语诗歌
- 乖谬的道德本体论——辜鸿铭道德人文观的解析
- 2007年
- 朱寿桐
- 关键词:道德本体论辜鸿铭中国传统文化人文观中国历史文化西方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