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南生物医药研究院
- 作品数:144 被引量:30H指数:3
- 相关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科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农业科学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 一种狂犬病毒G蛋白病毒样粒子的重组基因、病毒样粒子及其构建方法和应用
- 本发明涉及一种狂犬病毒G蛋白病毒样粒子的重组基因、病毒样粒子及其构建方法和应用。所述重组基因的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本发明基于慢病毒表达系统,优化设计狂犬病毒包膜蛋白,将其跨膜结构置换成蓝耳病毒的GP5...
- 帅丽芳 李红卫 赵勇 何跃忠 何敏杰 谭凯莹 覃刘生 赵孟琪
- 获得巨核细胞及血小板的方法
- 本发明提出了获得巨核细胞及血小板的培养基、组合试剂、试剂盒及其用途和获得巨核细胞及血小板的方法,所述获得巨核细胞及血小板的培养基包括:基础培养基;以及式(1)所示的化合物。利用本发明的培养基可以诱导红系细胞重编程为巨核细...
- 裴雪涛覃金华李艳华张博文岳文
- 文献传递
- 用于保存干细胞的凝胶制剂及其制备方法以及含有凝胶制剂和干细胞的药物组合物
- 本发明提出了用于保存干细胞的凝胶制剂及其制备方法、保存干细胞的方法和药物组合物,所述用于保存干细胞的凝胶制剂包括:海藻酸钠、透明质酸、外泌体、人血白蛋白、丙二醇、二甲基亚砜和生理盐水。本发明的凝胶制剂可以有效地维持干细胞...
- 张静裴雪涛姚海雷陈俊莉贾茜媛陈晓兰南雪岳文
- 文献传递
- 临床治疗用间充质干细胞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 本发明公开了临床治疗用间充质干细胞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其中该方法包括:(1)将多个含有间充质干细胞的组织块在第一培养皿中进行培养,以便获得从所述多个组织块中爬出的间充质干细胞,并且从所述多个含有间充质干细胞的组织块中选择...
- 裴雪涛岳文贾雅丽
- 文献传递
- 可分离的核酸序列、RH阴性红细胞的制备方法及应用
- 本发明涉及基因编辑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分离的核酸序列、RH阴性红细胞的制备方法及应用。该可分离的核酸序列包括sgRNA靶向序列和/或其互补序列;所述sgRNA靶向序列选自下列中的至少一种:SEQ ID NO:2所示核酸序...
- 谢小燕裴雪涛曲洺逸房芳徐蕾曾泉岳文
- 文献传递
- 一种增加狂犬病毒G蛋白分泌表达的方法及应用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增加狂犬病毒G蛋白分泌表达的方法及其应用。该方法包括:1)以狂犬病毒的标准毒株的糖蛋白氨基酸序列为模板,在C端加入8个组氨酸序列,将表达糖蛋白全长密码子优化标记为G0蛋白;2)将G0蛋白460‑480跨膜...
- 苏海龙莫海锋毛莹莹颜仁和李红卫何跃忠何敏杰付玉玲陈学继
- 一种林蛙皮透明质酸的提取方法
-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林蛙皮透明质酸的提取方法,包括:(1)获取林蛙皮粉;(2)利用蒸馏水对林蛙皮粉进行溶解;(3)将林蛙皮粉溶解液进行超高压处理;(4)利用胰酶和碱性蛋白酶对超高压浸出液进行酶解处理;(5)向酶解液中添加乙醇...
- 裴雪涛南雪游子娟单紫筠岳文魏红姚海雷吴旭敏练利芳
- 文献传递
- 增强细胞活性的特殊处理方法
- 本发明提出了提高细胞活性的方法,该方法包括:将间充质干细胞与胶原蛋白刺激因子进行第一接触;以及将目标细胞与第一接触后间充质干细胞以及软组织填充剂进行第二接触,所述软组织填充剂包括选自胶原蛋白、透明质酸、钙羟基磷灰石、聚乳...
- 裴雪涛房芳何丽娟姚海雷南雪岳文王思涵
- 文献传递
- 线粒体示踪体系的建立及验证
- 2023年
- 目的通过构建稳定表达线粒体荧光报告系统的牙髓干细胞(DPSC)建立线粒体示踪体系,并采用该示踪体系研究间充质干细胞(MSC)向辐射损伤细胞输送线粒体。方法①构建质粒pSIN-EF1α-COX8A-DsRed2(简称COX8A-DsRed2),并进行基因测序和PCR鉴定;COX8A-DsRed2用293T细胞包装获得慢病毒(Lv-COX8A-DsRed2)并感染DPSC,采用荧光显微镜观测红色荧光蛋白DsRed2在DPSC线粒体的稳定表达(DPSC-COX8A-DsRed2)。②在DPSC-COX8A-DsRed2中使用荧光染色法观察DsRed2荧光蛋白与线粒体膜受体线粒体外膜转位酶20(TOMM20)和线粒体示踪试剂MitoTracker Green的共定位。③采用10 Gy X射线照射大鼠小肠隐窝上皮细胞系IEC-6建立细胞辐射损伤模型,并使用5(6)-羧基二乙酸荧光素N-琥珀酰亚胺酯(CFSE)荧光染料标记IEC-6细胞;于照射后,立即加入DPSCCOX8A-DsRed2,继续培养24 h,荧光显微镜观察DPSC-COX8A-DsRed2能否向辐照受损细胞递送线粒体。结果①载体成功插入基因COX8A和DsRed2基因序列,COX8A-DsRed2构建成功;DPSC-COX8ADsRed2细胞内表达红色荧光DsRed2;②荧光染色法结果显示,红色荧光报告系统DPSC-COX8ADsRed2与线粒体膜受体TOMM20、线粒体示踪试剂MitoTracker Green共定位于细胞线粒体;③DPSCCOX8A-DsRed2与辐射损伤IEC-6细胞共培养,荧光显微镜可观测到绿色荧光的IEC-6细胞中出现DPSC来源的红色荧光标记的线粒体,表明DPSC与IEC-6之间发生了线粒体转移。结论构建的线粒体荧光探针能够准确指示线粒体的转移,为下一步研究间充质干细胞线粒体转移在辐射损伤救治中的作用提供了理想工具。
- 吕琳王思涵曾泉段晗毛壮王唱垚裴雪涛王华李艳华
- 关键词:间充质干细胞
- 低剂量电离辐射对小鼠小肠类器官生物学特性的影响及二甲双胍对其辐射损伤的防护作用被引量:1
- 2021年
- 目的研究低剂量电离辐射(LDIR)对小鼠小肠类器官生物学特性的影响,并观察二甲双胍对其辐射损伤的防护作用。方法体外分离C57BL/6小鼠小肠隐窝,培养4 d后获得小鼠小肠类器官,进行100 mGy单次γ射线照射(100 mGy×1)或100 mGy 4次γ射线照射(100 mGy×4),分别建立小肠类器官单次或多次LDIR模型,于末次照射后第3天,通过形态学分析检测小肠类器官的出芽数量和表面积。小肠类器官多次LDIR模型于末次照射后2 h,分离单个细胞,通过γ-H2AX免疫荧光染色分析小肠类器官细胞核内γ-H2AX焦点数。进行二甲双胍预处理多次LDIR模型(二甲双胍+100 mGy×4),即在每次照射前2 h向小肠类器官培养基中加二甲双胍1 mmol·L^(-1),末次照射后第3天或末次照射后2 h,分别检测小肠类器官的出芽数量和表面积及细胞核内γ-H2AX焦点数。结果成功建立了小鼠小肠类器官单次和多次LDIR模型。形态学分析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单次LDIR模型组小肠类器官的出芽数量和表面积无明显差异;多次LDIR模型组小肠类器官的出芽数量和表面积明显减少(P<0.01)。免疫荧光染色结合共聚焦成像分析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多次LDIR后模型组小肠类器官细胞核内γ-H2AX焦点数明显增多(P<0.01)。与多次LDIR模型组相比,二甲双胍+100 mGy×4组小肠类器官的出芽数量和表面积均明显增加(P<0.01),且细胞核内γ-H2AX焦点数明显减少(P<0.01)。结论单次LDIR对小肠类器官生长无明显影响。多次LDIR可延缓小鼠小肠类器官生长发育,造成肠上皮细胞DNA损伤。二甲双胍对小鼠小肠类器官多次LDIR损伤具有防护作用。
- 宋妃灵王思涵林小松张博文何丽娟裴雪涛李艳华
- 关键词:电离辐射DNA损伤二甲双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