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品种资源研究所农业部作物种质资源与生物技术重点开放实验室

作品数:64 被引量:2,117H指数:29
相关作者:许占友张云兰崔聪淑刘立宏谢华更多>>
相关机构:东北农业大学农学院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东北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0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6篇农业科学
  • 19篇生物学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7篇小麦
  • 19篇基因
  • 16篇种质
  • 13篇大豆
  • 9篇基因组
  • 8篇性状
  • 7篇植物
  • 7篇种质资源
  • 6篇序列标签
  • 6篇杂交
  • 6篇表达序列标签
  • 5篇农艺
  • 5篇农艺性
  • 5篇农艺性状
  • 5篇作物
  • 5篇胁迫
  • 5篇SSR标记
  • 4篇水分
  • 4篇水分胁迫
  • 4篇种子

机构

  • 61篇中国农业科学...
  • 8篇东北农业大学
  • 6篇西北农林科技...
  • 2篇河北农业大学
  • 2篇吉林省农业科...
  • 2篇山东大学
  • 2篇山西农业大学
  • 2篇中国科学院遗...
  • 1篇河北省农林科...
  • 1篇河北师范大学
  • 1篇北京大学
  • 1篇华南农业大学
  • 1篇青海省农林科...
  • 1篇山西省农业科...
  • 1篇首都师范大学
  • 1篇四川农业大学
  • 1篇中国农业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等...
  • 1篇中国科学院植...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 22篇贾继增
  • 17篇邱丽娟
  • 14篇常汝镇
  • 8篇景蕊莲
  • 8篇孔秀英
  • 8篇周荣华
  • 7篇张学勇
  • 5篇骆蒙
  • 5篇董玉琛
  • 4篇李向华
  • 4篇卢新雄
  • 4篇高丽锋
  • 4篇崔艳华
  • 3篇关荣霞
  • 3篇王兰芬
  • 3篇霍纳新
  • 3篇吕文河
  • 3篇曹永生
  • 3篇陈晓玲
  • 3篇刘立宏

传媒

  • 14篇植物遗传资源...
  • 10篇中国农业科学
  • 6篇生物技术通报
  • 4篇Journa...
  • 3篇科学通报
  • 3篇Acta B...
  • 2篇大豆通报
  • 2篇中国油料作物...
  • 2篇麦类作物学报
  • 2篇西北植物学报
  • 2篇云南大学学报...
  • 2篇作物学报
  • 1篇世界科技研究...
  • 1篇遗传
  • 1篇生物化学与生...
  • 1篇西北农业学报
  • 1篇高技术通讯
  • 1篇山西农业大学...
  • 1篇中国生物工程...
  • 1篇分子植物育种

年份

  • 1篇2008
  • 1篇2006
  • 6篇2005
  • 10篇2004
  • 25篇2003
  • 10篇2002
  • 2篇2001
  • 2篇2000
  • 4篇1999
6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小麦种质贮藏过程中生活力丧失特性及田间出苗率表现被引量:16
2003年
通过对贮藏 2~ 2 0年的 378份中期库小麦种质进行生活力测定 (每一贮藏年份测定种质份数为 10~ 30 ) ,结果表明贮藏年限为 2~ 12年的种质平均发芽率都高于 83%,而贮藏年限为 15年的种质平均发芽率已降至 2 0 %,这表明小麦种质在中期库贮藏过程中 ,生活力丧失存在着骤降特性。同时对同一品种分别来自中期库低活力和长期库高活力种质进行田间出苗率和农艺性状调查 ,发现中期库种质的室内发芽率与田间出苗率相关极显著 ,其相关显著性高于长期库种质 ,且不论是来自中期库低活力种质还是长期库高活力种质 ,总体上田间出苗率都比室内发芽率低 2 0 %以上 ,在子一代种子的农艺性状上两者之间无显著差异。
卢新雄崔聪淑陈晓玲张晗李秀全李高原陈丽华
关键词:小麦贮藏生活力农艺性状种质保存
尾状山羊草与硬粒小麦、普通小麦的杂交及外源染色质检测
1999年
孔秀英周荣华董玉琛贾继增
关键词:普通小麦硬粒小麦染色体原位杂交花粉母细胞双二倍体二价体
国家种质库种子干燥处理技术的建立与应用被引量:21
2003年
降低入库种子的含水量 ,是维持种质长期安全贮藏的重要保证。经过近 2 0年的不断摸索和改进 ,国家种质库已建立起一套有效的种子干燥处理技术系统 ,完成了 33万余份种质的干燥处理任务。本文介绍了该系统的设备组成、作物种子适宜的干燥温度、相对湿度、处理时间以及应用情况。
卢新雄张云兰
关键词:作物种子种质库种质保存
中国普通小麦初选核心种质的产生被引量:186
2003年
对中国普通小麦种质资源构建了初选核心种质。地方品种和选育品种分别构建。按栽培区(地理生态区)分组。地方品种按亚区分为28组,选育品种按大区分为10组。各组内在21个表型性状聚类的基础上,按平方根法取样,并依遗传多样性指数与遗传丰富度加以调整。提出在生产上或育种中起过重要作用的品种为必选材料。初步选定的材料经种植核对,淘汰错杂后,产生初选核心种质。地方品种全部供试材料11694份,初选核心种质3283份,取样比例为28.18%。选育品种全部11441份,初选核心种质1684份,取样比例为14.9%。计划经分子标记分析,最后核心种质的比例占全部种质的10%左右。根据全部材料21个性状遗传多样性指数测验,初选核心种质,除芒和壳两性状外,与全部种质的遗传差异均未达到显著水平。讨论了初选核心种质的构建方法。指出陕南鄂西山地和汾渭谷地是中国小麦地方品种遗传变异多样性的富集地。育成品种多样性程度以西南冬麦区和黄淮冬麦区为最高。
董玉琛曹永生张学勇刘三才王兰芬游光霞庞斌双李立会贾继增
关键词:普通小麦核心种质种质资源选育
利用SSR分子标记检测黄淮夏大豆(Glycine max)初选核心样本的代表性被引量:46
2003年
作物核心种质是用最小的样本代表其全部遗传资源的最大遗传多样性。为了检测大豆初选核心样本取样的代表性,本研究从黄淮夏大豆初选核心样本中,随机选取两个类群,其材料数分别为20份和14份;从保留种质的相应类群中,分别随机选取6价和5份,共计45份材料,进行14个农艺性状和20对SSR引物的分析。对两组材料进行农艺性状聚类,保留种质与初选核心种质聚在了一起;利用SSR分子标记数据聚类,也得到了相同的结果。初选核心样本两个类群材料的等位变异数分别为129个,136个;保留种质相应类群材料的等位变异分别为76个,71个;初选核心种质两个类群材料分别包含了整个资源86.00%和86.62%的遗传多样性。本研究为大豆核心种质构建及检测提供分子水平的依据。
崔艳华邱丽娟常汝镇吕文河
关键词:核心种质黄淮夏大豆SSR分子标记遗传资源
中国小麦品种资源Glu-1位点组成概况及遗传多样性分析被引量:138
2002年
分析了 5 12 9份中国小麦初选核心种质样品HMW GS的组成情况 ,其中地方品种 345 9份、育成品种(系 ) 16 70份。这些材料作为初级核心种质基本代表了保存在国家长期库中的普通小麦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 ,覆盖了中国小麦栽培的 10大生态区。总体来看 ,在Glu A1、Glu B1和Glu D13个位点上的主要等位变异分别为null、7+8和 2 +12。育成品种中 1、7+9、14 +15、5 +10和 5 +12亚基 (对 )的频率比地方品种有很大的提高。在Glu 1位点上 ,地方品种与育成品种的遗传丰富度差异甚微 ,但育成品种的遗传离散度指数却显著高于地方品种。在 3个位点中 ,Glu B1位点的多样性最丰富 ,其次为Glu D1位点 ,Glu A1位点的多样性最差。从生态区来讲 ,地方品种变异类型最丰富的 3个大区是黄淮冬麦区、西北春麦区和西南冬麦区 ;选育品种最丰富的 4个大区是西南冬麦区、黄淮冬麦区、长江中下游冬麦区和北部冬麦区。由于广泛的引种、杂交、选择以及亲本选配中的偏爱 ,造成许多生态区遗传离散度指数高低与遗传丰富度出现相矛盾的现象 ,这点在长江中下游冬麦区材料中表现尤为突出。育成品种与地方品种间遗传分化系数分析表明 ,现代引种和杂交育种使我国小麦品种“群体”遗传组成和结构发生了质的变化。
张学勇庞斌双游光霞王兰芬贾继增董玉琛
关键词:小麦品种资源GLU-1位点核心种质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
利用SSR方法鉴定大豆品种纯度被引量:86
2003年
本研究以遗 75 - 14,中黄 14,中品 6 6 2和中品 6 6 1共 4个品种为试验材料 ,利用不同连锁群上的SSR引物对其随机选择个体进行分析 ,以确定分析品种纯度所需的引物数 ,为大豆品种资源的保存及品种指纹图谱的建立提供理论依据。通过 11对SSR引物对遗 75 - 14,中黄 14,中品 6 6 2各 10个单株的检测 ,发现中品 6 6 2纯度最高 ,遗 75 - 14次之 ,而中黄 14的纯度最低。用SSR引物对中品 6 6 1和中品6 6 2每 10个单株混合样品分析并经单株检测验证 ,其纯度分别为 99 0 %和 98 3%,研究结果表明 ,10个植株混合时 ,即使有一个单株为杂合位点也能被检测出来 ,并发现用 3- 5对位于不同连锁群的SSR引物可以对随机或混合样品进行快速、准确的纯度鉴定。
关荣霞刘燕刘章雄常汝镇邱丽娟
关键词:大豆纯度鉴定SSR品种纯度
关于细菌人工染色体(BAC)文库载体DNA制备的研究被引量:14
2002年
细菌人工染色体 (BAC)文库在基因组研究中起着关键作用。构建BAC文库的一个关键步骤就是BAC载体DNA的制备。制备高质量的BAC载体DNA受到包括酶切、脱磷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以BAC载体pECBAC1为材料 ,分别采用限制性内切酶BamHⅠ和HK脱磷酶对其进行酶切和脱磷 ,并结合凝胶回收纯化技术 ,制备了可用于进一步构建BAC文库的线性载体DNA。并在此基础上 ,确定了制备BAC载体DNA的适宜条件 ,其中包括确定适宜限制内切酶用量及酶切时间 ,脱磷酶种类及浓度和凝胶回收纯化线性载体DNA等关键步骤。
姜涛刘越孔秀英贾继增
关键词:细菌人工染色体BAC酶切脱磷
白粉病菌诱导的小麦抑制差减文库构建与杂交点阵膜制备被引量:10
2003年
以本实验室培育的抗白粉病品系“百农 32 17×Mardler”BC5F4为材料 ,构建了一个白粉病菌诱导的抑制差减杂交cDNA文库。建库过程质量分析表明 ,差减杂交效率较高 ,文库质量较好。文库滴度为 4 .2× 10 9cfu·ml-1;插入片段平均为 30 0bp左右。挑取文库阳性克隆 96 0个 ,扩增插入片段 ,将其制备成高密度杂交点阵膜。通过探针杂交检测表明 ,本研究制备点阵膜的方法简便可靠 。
骆蒙孔秀英霍纳新徐春晓贾继增
关键词:小麦白粉病抗病机制表达序列标签
小麦种子水分胁迫萌发的基因差异表达被引量:12
2003年
旱选10号为材料,以PEG-6000为胁迫荆,利用DDRT-PCR技术研究了种子芽期水分胁迫处理和对照材料在mRNA表达上的差异。获得的5个差异表达片段,在处理前后表达丰度均呈增加趋势,并为反向Northern点杂交所验证。经查询,2个片段与GenBank中已知基因有较高同源性,3个片段与已知的EST序列同源。
郭继虎郭继虎景蕊莲
关键词:基因差异表达小麦水分胁迫芽期干旱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